摘要:当今的时代正是我国建筑业转型的时代,而为了在这激烈的转型竞争中能保持住自己的绝对优势,大多数企业都会采取压缩资金的方式,尤其是在机械设备的选购上,更是省了再省,这就造成所采购的机械设备空有其表,不耐使用,成为施工过程中的一大阻碍,因此要加强管理施工现场的设备,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必要手段和措施,而且,一般人都会认为施工现场的管理主要会是人员的管理以及施工质量的控制,其实不然,对于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管理才是这所有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施工现场;建筑;机械管理
1加强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现场管理的重要性
应用、发展机械设备有效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使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质量及效率等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机械设备的现场管理问题随之出现。由于结构复杂、科技含量高、自动化程度高、技术先进、性能优越的机械设备在建筑工程中被使用的数量越来越多,导致以往的登记造册、擦洗加油、摆放整齐等传统管理办法已无法适应现代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现场管理的实际需要[1]。在使用机械设备的过程中,操作使用不当、发生故障以及流动性作业等因素屡屡引发现场安全事故,使建筑行业的发展和相关单位的经营等受到严重的消极影响。由此可知,加强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现场管理至关重要、紧迫。
2建筑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在建筑施工现场中没有对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做好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并确保其质量,这样可以很好地增加建筑工程建设机械设备的使用期限、提高机械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并提升工作效率。但是,在当前的机械设备管理中并没有做好这一点,在机械设备应用中并没有进行很好的管理,究其原因主要是管理观念比较弱、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这使得在建筑施工建设中管理人员不重视管理工作。
2.2工程机械管理工作中专业管理人才缺乏,管理意识薄弱
通常情况下建筑施工工程都具有机械设备调动频繁、施工周期长、涉及人员众多等特点。并且由于多数企业领导者都并未真正意识到机械管理的重要性,在面对减少人员编制问题上,为了降低人力成本,这些领导者通常的做法是从机械管理人员人手控制人力成本,或者让施工管理人员兼职机械管理人员。在这种情况下,专业的专职机械管理人才会越来越少,而兼职的机械管理人员由于身兼数职,力不从心,并且机械管理人员对能力和素质也存在一定要求,兼职的机械管理人员恐难胜任,管理人才的缺乏使得机械管理工作的水平一直落后于一些先进国家,机械管理水平一直无法得到真正提升。此外,机械管理人才的缺乏,还使得相关的制度和体系愈加不完善。
3加强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现场管理的途径
3.1提高相关人员业务素质水平
(1)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素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生产知识,还要掌握机械设备管理知识。因此针对机械设备的现场管理,管理人员应坚持学习机械设备管理知识,不断提升管理机械设备的业务能力与素质,确保机械设备能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和价值。(2)加强设备操作人员培训。现场的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务必要接受岗前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在培训设备操作人员时可从两个方面入手:①搞好安全教育培训,将机械设备安全生产知识、安全操作规则等编制成手册,并发放给每一名操作人员,使其充分认识安全施工的重要性,熟练掌握安全防范措施,严禁现场发生机械设备安全事故;②搞好业务技能培训,要求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做到三懂、四会,即懂构造、懂原理、懂性能以及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从而正确使用机械设备;实行严格的目标成本管理,将机械设备使用费与操作人员的经济效益挂钩;强化对操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3)充实维修技术人员队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维修人员技术水平低、数量不足等是建筑施工单位面临的普遍问题。因此单位要及时充实维修技术人员队伍,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加大培训力度,以优化人才结构、提高维修人员素质。该项培训工作要有组织、有计划,让维修技术人员系统更新、补充必要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并积极和工程机械设备生产厂家、大专院校等合作,打造一支能适应现代化机械设备现场管理及维修的专业人才队伍,保证正常运行机械设备维修管理系统。
3.2科学选择机械设备维修模式
(1)不同设备选择不同维修模式。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现场管理中的维修工作要始终坚持弹性化原则、多样性原则、复合化原则,原因在于施工单位现场机械设备不仅有很多种类,且各具特性,为有效避免维修不足、维修过剩等问题的发生,务必要依据现场实际情况科学而合理地选择机械设备维修模式。尤其是在当下的建筑施工现场,路面机械设备、土石方机械设备等的应用较为广泛,它们大多都是液压的、涉及先进电子技术的进口机械设备,结构很复杂,出现故障之后的维修难度较大,要以状态监测维修模式为主;而钢筋加工、木工等机械以及钻探、破碎等设备都属于小型的、较简单的机械,它们在发生故障之后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失,可采取事后维修模式;混凝土的拌合站、搅拌运输车以及输送泵等在发生故障之后会严重影响施工质量,应选择预防维修为主、状态维修为辅的复合维修模式;事关人身安全的机械设备、机构,包括转向系、制动系等,一旦发生故障就会危及生命,并造成巨大损失,务必要选择预防维修模式,按照施工情况科学安排有计划的维修工作,并依据一定的周期、标准点检机械设备。(2)不同部件选择不同维修模式。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的各个零部件的运动方式、工况以及可靠度要求等并不一致。因此对技术先进、结构复杂的动力、执行、控制等元器件选择状态监测维修模式;对发动机、制动系、转向系等部件要选择预防维修模式;挖斗、铲斗、履带、车架等部件则可选择事后维修模式。(3)相同设备在不同场合选择不同维修模式。在一般情况下,当确定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某机械设备的故障维修模式后,就可将其应用于任何同类型的设备,然而这样做并不科学。因为同类型的机械设备乃至同一设备的期望性能都极有可能因施工现场应用场合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如降负荷、满负荷工作的要求并不一致。即便是同类设备,其应用场合不同,发生相同故障时的后果也不一致。如配套使用和单独使用的机械设备发生故障时会产生不一样的后果。关键原因在于现场环境不同,建筑工程对相同设备的可靠度与不同的要求,所以在不同应用场合要按照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维修模式。
3.3增强机械设备现场管理实效
(1)积极利用先进管理技术。不管机械设备现场维修的制度多么完善、模式多么先进,一旦离开维修管理都无法实现。为此,施工单位现场管理人员要积极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协调好各项管理工作,提高机械设备现场维修效率,高效地、及时地完成现场管理任务,确保现场维修质量。实际上越是先进的机械设备,其维修越是依赖状态监测技术、故障诊断技术,因此单位要坚持引进这两项技术,并重视发展、应用现场快速修复技术。(2)有效控制机械使用环境。建筑工程施工中有大部分机械设备都是露天作业,作业地点时常发生变化,因而机械设备的性能会受到现场气压、天气、温度以及路况、污染等的严重影响。如果忽略环境因素对机械设备的影响,没有实行相应的保护,就会快速降低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缩短其使用寿命,甚至酿成事故。
4结束语
任何建筑工程都和机械设备密不可分,任何机械设备在投产、使用等环节发生故障几乎都是不可避免的,从而使相关单位遭受经济损失。但是只要能加强机械设备的现场管理,合理组织、使用机械设备,并及时认真地保养、科学高效地维修,就能有效降低机械设备发生故障的几率,从而保证机械设备运行状态良好,充分发挥其使用价值,在提高现场管理水平的同时促使单位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国山,林建芳.工程项目机械设备与物资材料集约化管理[J].住宅与房地产,2015,(28):165.
[2]卢继东.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7,(4):41-42.
论文作者:公衍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2
标签:机械设备论文; 现场论文; 机械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模式论文; 施工现场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