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一直受到人们关注,实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促进了农村民主管理,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最近几年农村发展较快,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对策
前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能有效对资产、资源、资金进行管理。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三资管理水平在农村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但在进步的同时也有一些问题存在,如监管制度不完善、集体资产、资金、资源公开不全面,甚至有一些不贴合实际情况,现如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了人们所关注的话题。
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概念
农村集体“三资”是指农村集体资产、农村集体资金、农村集体资源。农村集体资金主要是指村原有积累、取得发包及上交收入、经营收入、租赁收入、投资收入、征用土地补偿收入、集体资产变卖收入、上级拨入资金收入、借入资金收入、其他收入等所形成的货币资金及有价证券;农村集体资产主要是指村集体所有或以投资、经营和劳动积累所形成的各类固定资产、财产物资、债权股权及无形资产等,包括建筑物、农业机械、机电设备、电力设施、交通通讯工具、农田水利设施、道路交通设施、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设施、集体牲畜、各类应收款、长短期投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农村集体所有的固定资产、基本公益设施以及其它有价值的资产;农村集体资源主要是指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耕地、山林、旱地、荒地、滩涂、水面等自然资源。
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持续发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就凸显出来,人们对此也备受关注。虽然目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是还是有少许问题存在。
(一)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
在管理工作中比较重视资金管理,对资金使用出台了很多制度,执行过程中管理也相对到位,但是对于资产与资源交易的制度少之又少,在这两个方面上缺少管理,导致了资产、资源的流失、贬值,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1]。其次,虽然在发现问题后制定了相关的制度,但是执行力度不够,不能够有效发挥制度的作用,其中白条入账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甚至有的地方报销凭证管理不规范,在审批方面手续也不健全。因此这些制度就相当于摆设,并没有发挥制度的作用。
(二)组织机构不健全,监管不全面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组织机构不健全,多数地方在原有的服务中心设立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部门,工作人员较少,多数聘用临时人员,人员不稳定流失严重,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一人多岗,人少事多,导致监管不到位不全面[2],不利于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台账登记不完整,管理不完善
目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内容较多,报账不够及时,资产与资源的监管工作不到位,农村集体“三资”的台账与实际情况不符。有些地方很长时间都没有对资源、资产进行清查,导致台账登记内容不够完整,不能在台账中看出具体资产;甚至还有的地方干脆就没有设立台账登记管理,不能及时反映各个村组的现状,这对于有效监管资源有一定阻碍,使农村集体“三资”发展缓慢[2]。
(四)资产资源交易不公开不透明
随产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资源价值弈不断提升,如何使资产资源不断保值增值成为当下着重考虑的问题。有些地方资产资源交易不公开不透明,存在暗箱操作,发包租赁时间长、价格低,导致大部分资产资源流失,变相贱卖,极大的损害了群众的利益。
三、解决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制度与组织机构,并落实到位
关于农村制度不健全的情况,相关管理单位要根据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制定[3]。在资金收支情况上需要严格管理,完善资金使用审批制度;定期进行资产清查工作,严格执行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管理人员要在资产资源发包、出租等合同上进行管理,严格监管资产资源。与此同时要不断进行改进,监管力度要到位,避免不必要的问题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如何做好,就需要管理人员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在组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相关部门时,要把职责落实到位,做好出现问题可以找到相应负责人[4]。与此同时要保障临时聘用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人员利益,提高相关待遇,保持人员稳定。
(二)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面对农村三资合同管理问题,首先要对群众进行法规常识培训,农村集体三资的出租、转让上要签订有效合同,不要只做口头承诺,避免日后问题的发生,同时也保障了自身权益;其次相关部门要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对合同内容要有明确规定,规范签订合同,杜绝合同签订不规范或不完整、涂改修改、要素不齐、前后矛盾等现象,并且建立合同管理台账,通过这些台账时刻掌握合同资金与期限,避免违规情况出现,确保资产资源保值增值。
(三)建立和完善“三资”台账
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情况要经常督促检查,并且要建立完善相关“三资”台账。在台账中要明确登记资产资源的数量、价格以及使用情况,并且严格进行监管,要求台账中记录的内容是符合实际情况的[5]。年终时要对资产进行盘点,把资产资源的使用情况对村民进行公开,集体所有的资产资源要进行登记,保存在档案中,确保对资产资源的有效管理。
(四)做到及时报账,财务公开透明化
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就要在财务上进行公开透明化,把集体所有资源、资产、资金都向村民公开。加强会计人员财务知识培训,避免登记错误,报账要及时进行,如果存在不能及时报账的情况,要向相关部门进行说明。另外在公开表格中要确保表格内容和实际情况一致,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公开内容,深入对财务公开工作进行检查,对于不符合财务公开要求的,进行改正便于日后有效监管。
(五)加强人员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与文化水平
面对农村集体“三资”快速发展壮大,有否效发挥农村集体“三资”的作用,在很多方面都体现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人员的素质与业务水平上。一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岗位上需要选取人员素质较高的人员,会计人员不宜经常调整,方便管理的同时还要有计划进行人员培训;二是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与业务水平,激励会计人员进行更深化的学习,考取相关资质证书;三是对会计管理人员知识培训力度要加大,丰富自身知识的同时把会计业务做好。
(六)加大对资产资源交易的监管力度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村组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资产资源价值日益突显,资产资源发包、租赁、转让等交易收入已成为村组的主要收入来源,各地应成立相应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确保所有的资产资源交易都在交易中心的平台上阳光操作,做到最大限度的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充分发扬民主决策、严格执行相关手续和流程,严禁村组集体资产资源交易存在暗箱操作。资产资源发包、租赁、转让行为只有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其收入方可予以入账,对未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的行为,相关部门要对其进行追责。
结语:综上所述,要搞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必须要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并且严格执行,加强对收支业务的审核管理,加强对资产资源交易的监管,加强对台账合同的登记备案管理,加强组织机构的完善和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才能有利于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才能有利于盘活农村集体存量资产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才能有利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加集体组织为农民服务的功能;才能有利于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从源头上遏制农村党员干部违法违纪、贪污腐败问题的发生,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张玉萍,王汝良,岳从俊.云南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6,10(15):15-16.
[2]苏伟华.浅析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5,12(16):200-201.
[3]于彬.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技服务,2015,18(04):191.
[4]蔡宁.浅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3,10(16):121.
[5]朱玲子.浅谈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3,29(06):83-84.
论文作者:赵现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3
标签:农村集体论文; 资产论文; 台账论文; 资源论文; 收入论文; 制度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