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东坡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四川眉山620010)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对剖宫产后的产妇分别进行品管圈护理和常见的普通护理所具有的研究价值及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产妇,按照抛硬币的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见的普通护理;观察组产妇实施品管圈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出院后乳汁分泌的状况。结果:通过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比较可以看出,观察组产妇出院后乳汁分泌充足(96.00%)、纯母乳喂养(96.00%)、乳房肿胀发生率(98.00%)、满意度(94.00%)明显比对照组产妇出院后乳汁分泌充足(46.00%)、纯母乳喂养(42.00%)、乳房肿胀发生率(40.00%)、满意度(50.00%)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护理可提高母乳喂养率,降低乳房肿胀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运用。
【关键词】品管圈护理;常见的普通护理;乳汁分泌状况;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4-0251-02
剖宫产后的产妇由于伤口复原较慢、营养跟不上、缺乏母乳喂养方面的知识等原因,产妇术后分泌的乳汁极易不足,新生儿易营养跟不上。品管圈护理、常见的普通护理可以对产妇进行护理,促进乳汁的分泌[1]。有资料显示,剖宫产后的产妇实施品管圈护理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我科从2014年8月1日起实施品管圈护理,并将品管圈护理实施前后2个月的产妇情况进行对比,疗效评定提示对产妇实施品管圈护理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4年6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收治的360例产妇,7月31日前住院分娩患者为对照组,8月1日起实施品管圈护理后的产妇为观察组,平均每组患者180例。观察组年龄为24~35岁,平均年龄(26.28±3.29)岁,均是剖宫产产妇。对照组年龄为23~37岁,平均年龄(25.93±4.29)岁,均是剖宫产产妇[2]。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的基本资料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的普通护理。护理结束后,观察并记录产妇的身体状况并做好定期随访。观察组产妇实施品管圈护理。护理方法:成立一个品管圈,以“提高母乳喂养率,建立呵护圈”为主题。圈名意义为:呵护母亲和宝宝的健康,选定圈徽:母亲怀抱宝宝。选择一名经验丰富的妇产科护士进行护理,并确定圈员职责。第一步:需要对患者进行手术入室的时间及结束时间做好记录。第二步:所有成员根据调查的情况,凭借自身的工作经验及操作技能,从患者身处的环境等方面进行推理分析,归纳出影响护理的因素。第三步:针对归纳出的总结,通过打分评价或者选举的方式选择有效的方案并实施。第四步:严格要求室内的清洁程度,促进产妇恢复身体。第五步:经验丰富的妇产科护士对全科的护士进行严格的护理教育,并且不定期的对护士进行评估。护理步骤:术后将患者以正确的体位放置在病床上。护士严格监控产妇的身体指标,并遵循医嘱核对产妇及新生儿的信息,对产妇及家属做好健康教育、传授母乳喂养的知识,指导家属积极的配合护士的工作。护理结束后,观察并记录产妇的身体状况并做好定期随访[3]。
1.3疗效评定标准
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出院后纯母乳喂养的情况、乳房肿胀发生率、患者的满意度。乳汁分泌充足是指母乳的分泌量能够满足新生儿的需求[4]。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x2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产妇出院后乳汁分泌的情况
通过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比较可以看出,观察组产妇出院后乳汁分泌充足(96.00%)、纯母乳喂养(96.00%)、乳房肿胀发生率(98.00%)、满意度(94.00%)明显比对照组产妇出院后乳汁分泌充足(46.00%)、纯母乳喂养(42.00%)、乳房肿胀发生率(40.00%)、满意度(50.00%)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
3.讨论
品管圈护理是所有的成员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专业知识自发的组成一个团队,通过调查患者身处的环境、身体症状等方面对患者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这项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的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品管圈护理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表中的数据显示,通过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比较可以看出,观察组产妇出院后乳汁分泌充足(96.00%)、纯母乳喂养(96.00%)、乳房肿胀发生率(98.00%)、满意度(94.00%)明显比对照组产妇出院后乳汁分泌充足(46.00%)、纯母乳喂养(42.00%)、乳房肿胀发生率(40.00%)、满意度(50.00%)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品管圈护理产妇,护士根据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传授产妇及家属正确的母乳喂养方面的知识及进行健康教育。当产妇喂奶的姿势不正确时,护士可以及时进行纠正,以免乳头破裂影响新生儿吮吸。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可以使产妇拥有一个舒适的环境,促进身体刀口的恢复,以免对喂奶造成影响。而采用常见的普通护理,由于护士工作经验较少,缺乏母乳喂养及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当产妇喂奶姿势不正确时,护士不能及时进行纠正,极易造成产妇母乳分泌量过少。因此,观察组的护理方式更受到广大妇女的支持与信任[5]。
综上所述,剖宫产后的产妇实施品管圈护理可提高母乳喂养率,降低乳房肿胀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运用。
【参考文献】
[1]刘晖,罗龙金.品管圈在降低剖宫产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4,15(2):109-110.
[2]吴玉珠,陈超萍,徐惠华等.“品管圈”在制定计划性剖宫产护理流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学,2013,37(5):383-385.
[3]韩佩佩,邵海珍,何丽等.应用品管圈降低剖宫产新生儿低体温率的实践[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7):133-134.
[4]刘珍军.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影响母乳喂养及早吸吮因素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3,12(26):548-548.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3.26.779.
[5]朱玉梅,曾小娟.运用品管圈降低剖宫产后涨奶发生率的实践[J].医学信息,2013,26(21):565-565.
论文作者:金烨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4
标签:产妇论文; 品管论文; 乳汁论文; 发生率论文; 对照组论文; 满意度论文; 患者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1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