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阿司匹林是一种有效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和静脉血栓形成预防的前景较好。临床应用时,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进行用药,权衡应用的利弊,合理应用其他药物或非药物预防措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静脉血栓形成。
【关键词】阿司匹林;心脑血管疾病;静脉血栓形成;预防
【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4-0065-02
阿司匹林属环氧化酶抑制药,解热镇痛作用临床广泛应用,同时有消炎、抗风湿、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1]。血小板凝集导致动脉血栓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主要因素,合理应用阿司匹林可有效降低该类疾病发生的风险。静脉血栓形成与血小板活化关系密切,其机制主要为血小板激活和血小板聚集,提示阿司匹林可有效预防静脉血栓形成。低分子肝素、法华林预防静脉血栓形成作用确切,但出血风险大,临床应用较局限性。
1.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1.1 预防机理
小剂量口服后,阿司匹林在体内分解成水杨酸,后者与血小板环氧化酶相结合形成不可逆抑制,减少血栓素A2合成,抑制血小板聚集,发挥抗血栓作用,且每天服用一次就能起到抗栓效果。不仅防止药物损伤胃黏膜,而且与抗血栓作用互不影响。血小板环氧化酶对使用阿司匹林敏感性强,小剂量阿司匹林便可抑制血栓素A2形成,降低周围形成动脉内阻性血栓,所以阿司匹林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1.2 临床应用
阿司匹林价格较低,经济适用,为临床首选抗血栓治疗药物。该药可有效阻止血小板聚集、黏附和释放,增强内皮细胞功能,防止血栓形成,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
临床应用时,要严格按照阿司匹林药物说明用药,避免滥用现象的发生。褚衍武[2]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长期使用大剂量阿司匹林会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根据个体差异合理使用阿司匹林除了能降低冠心病等疾病发生风险外,还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中国2013年《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建议,阿司匹林应给予中高危患者[3]。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卒中协会指南推荐中高危风险心脑血管事件人群长期服用阿司匹林75~160mg/d;40岁以、无禁忌证的糖尿病患者和30~40岁合并任一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推荐阿司匹林的使用剂量为100(75~162)mg/d[4]。
阿司匹林抵抗和个体化用药是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热点[5]。阿司匹林抵抗对预后影响大,可显著提高心脑血管事件再发风险,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联合应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6]。阿司匹林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第一级预防均为各国指南所推荐,无论疗效还是药物经济学上均具有较高的价值,应进一步明确临床规范应用问题[7]。
2.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阿司匹林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有效阻断静脉血栓形成,在预防静脉血栓形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2.1 预防术后静脉血栓形成
一般患者术后需长期卧床,血液循环受阻,体内血液往往处于明显的黏凝聚浓等状态,易损伤静脉壁组织,导致静脉血栓形成,以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为常见。
临床研究表明[8],小剂量阿司匹林能改善剖宫产术后产妇的高凝状态,降低血液黏滞程度,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不会增加出血发生率,安全性良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陈自主[9]分别将阿司匹林和华法林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结果表明患者治疗7d后血流速度出现短暂下降,治疗14d后开始回升,但阿司匹林组血流速度均优于华法林组,且无深静脉血栓发生。
涂少龙等[10]在髋膝关节手术前后均服用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来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表明阿司匹林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19.67%)显著低于低分子肝素组(41.00%),可见阿司匹林能明显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也有研究表明[11],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能预防大隐静脉曲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效果显著优于阿司匹林,能显著改善患者凝血状态,且不会增加出血风险。
2.2 预防非手术静脉血栓形成
陈锡栋等[12]将120例截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基础治疗相同情况下治疗组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结果表明治疗组DVT发生率(1.7%)低于对照组(16.7%),且未发现过敏、血小板减少、哮喘和出血倾向等不良反应,可见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可有效预防截瘫患者下肢DVT的发生,安全、方便、经济,值得推广应用。
黄根林等[13]将3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拜阿司匹林+常规护理和低分子肝素+康复训练,连续治疗2个月后,对照组DVT以及疼痛、肿胀和皮肤颜色改变发生率、D-二聚体、P-选择素水平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说明低分子肝素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预防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陈小艳等[14]将60例妊高症分娩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阿司匹林及其联合运动性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表明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采用运动性护理干预联合阿司匹林预防效果显著。
但也有研究表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卒中后48h内使用低分子肝素与阿司匹林治疗至发病10d后,低分子肝素可减少或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15]。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是一种有效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和静脉血栓形成预防的前景较好。
【参考文献】
[1]姜慧敏.阿司匹林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1):112-113.
[2]褚衍武.阿司匹林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9):122.
[3]杜海燕,林阳.阿司匹林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5,17(4):275-281.
[4]李莲.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预防中的作用和安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3):1031-1032.
[5]吴皎,周刚,李燕辉.阿司匹林与心脑血管疾病[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35(7):172-174,177.
[6]蔡伟,焦洁茹,杨蓉,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12(3):236-239.
[7]霍勇,陆菊明.国内外指南推荐阿司匹林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J].中华内科杂志,2013,52(10):882-885.
[8]杨梅.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分析[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8):333-335,337.
[9]陈自主.阿司匹林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J].北方药学,2014,26(9):59-59.
[10]涂少龙,陈自主,庄显叶.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预防髋膝关节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对比分析[J].河北医学,2014,20(11):1811-1814.
[11]杜玉波.阿司匹林与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预防大隐静脉曲张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比较[J].血栓与止血学,2017,23(3):448-450.
[12]陈锡栋,张凤林,谢逐月,等.肠溶阿司匹林预防截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76-77.
[13]黄根林,黄燕,李又佳等.低分子肝素联合康复训练预防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7,7(7):175-177.
[14]陈小艳,陈玉,蓝雪芬.运动性护理联合阿司匹林在预防妊高征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血栓与止血学,2017,23(3):507-508,511.
[5]刘盈盈,易兴阳,王淳,等.脑梗死急性期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及病情恶化的比较[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5,32(11):1021-1024.
论文作者:李铁铮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7
标签:阿司匹林论文; 静脉论文; 血栓形成论文; 下肢论文; 肝素论文; 心脑血管疾病论文; 血小板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