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重资产化的态势分析及其财务风险管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态势论文,资产论文,风险论文,财务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企业重资产化的概念界定
要理解重资产化的概念,应该从企业重资产化的外在表现及重资产化的实质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从外在表现来看,重资产化表现为企业的厂房、设备、店面等自有固定资产过多,土地等资产规模激增等。这些情况在财务报表中也有所体现,比如: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为固定资产或实物形态资产占总资产比重过大;在利润表中表现为盈利能力降低;在现金流量表中则表现为较低的现金流动速度和较少的现金净流量。究其实质而言,重资产化则是指企业固化了可控资源(包括权益资本和债权资本),使企业无法“撬动”更多的外部资本以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存在重资产化的问题,须在同一个行业范围内进行比较和判断。在不同行业间,固定资产所占比重普遍差异较大,跨行业讨论企业重资产化问题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二、企业重资产化的判断标准
财务学中常用固定资产比重来衡量企业的重资产化程度。在同一行业里,固定资产比重远超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基本可以判定其为重资产化企业。
然而,固定资产比重过大只是企业重资产化的一个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为较为全面地衡量企业的重资产化程度,应从其表象和对企业的实际影响入手。为此,本文选取了固定资产比重、总资产报酬率、经营杠杆系数三个财务指标进行讨论。
(一)各指标取值范围估定及评价
同一行业内按重资产化程度差异,可以将企业分为四类:很轻、较轻、较重、过重。企业的重资产化程度不同,反映在财务指标上就是各财务指标的取值不相同。为了科学评价企业的重资产化程度,需要将各财务指标在不同企业的取值进行统计,并且按照很轻、较轻、较重、过重这四类进行划断。这样就可以得到评价各项指标的标准。
标准的取得并不完全是主观的划定,而是依据同一行业内,国内及国际具有代表性的不同企业财务指标的取值统计,结合企业表现,经过综合分析得出。下面以石油天然气开采、海洋运输服务、IT三个行业为例,分别列示行业的财务指标取值范围。
(二)重资产化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1.各财务指标的权重设置。上述三个指标对企业重资产化程度的影响力度不同,因此,在权重设置方面也应有所差异。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将三个指标两两进行比较,根据行业特点设定对比系数,并通过计算机软件计算得出三个指标的权重关系。
下面以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为例,介绍该行业各指标权重的确定过程。
2.通过分数计算评价。步骤如下:第一,对各个财务指标的表现进行打分,其中,很轻的设为85~100分,较轻的设为70~85分,较重的设为60~70分,过重的设为60分以下。具体得分,可根据插值法取得。第二,根据每项指标的得分,结合各指标的权重,加权平均得到综合分。第三,根据综合分对企业的重资产化程度进行评价,并得出最终结论。其中85~100分为很轻,70~85分为较轻,60~70分为较重,60分以下则为过重。下面以某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为例,计算并评价该企业的重资产化程度。
三、企业重资产化的态势判断及原因分析
(一)企业重资产化的态势分析
通过财务指标的变化情况,并结合财务指标评价体系,就可以得出企业重资产化程度的变化情况。近年来,很多行业企业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重资产化态势。在此,本文以石油天然气开采、海洋运输服务、IT等三个行业为例,从中选取部分上市公司,通过列表的形式反映这一态势。
从以上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三个行业中,部分企业的财务指标变化情况如下:固定资产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总资产报酬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经营杠杆系数呈逐年放大趋势。由此,企业的重资产化程度在逐渐加深。尽管样本有限,但上述企业仍然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部分行业企业重资产化的态势。
(二)企业重资产化的决定因素
1.导致企业重资产化的客观因素
(1)行业特点。行业的自身属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资产结构。与软件、互联网等企业不同,机器设备制造企业必然对厂房、生产设备有较高的要求,这类企业报表中大量资产为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土地等流动性较差的资产。软件、互联网等企业的资产则不同,主要包括现金类资产或无形资产等流动性较强的资产。除了资产结构需求有区别,生产流程的不同也影响着企业的重资产化程度。生产制造型企业多采取“原料采购——生产制造——销售”的生产流程,而软件、互联网等企业的原材料采购、固定资产购置较少,更多的是体现为人力资本的投入及无形资产的扩张,因此它们的重资产化程度有很大区别。
(2)商业模式。即使在同一行业内,商业模式的不同也会导致资产结构的差异。以服装行业为例,传统服装业大多集中在服装生产链条的制造环节,因此这类企业的资产中有大量的机器设备类固定资产。新型服装业一般将制造环节外包,自身只注重设计、销售渠道及品牌建设。这样一来,公司的资产结构也就轻型化了。
(3)发展阶段。即便同一个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重资产化程度也有所差异。以创业板的部分企业为例,这些企业成立时间不长,有限资源尚未投入兴建、购买办公楼,甚至连厂房、设备都是租赁来的。企业将资金集中投入到研发、营销或人力资源等核心竞争力领域中。当然,随着企业的成长,实力逐渐增强,其也会逐步增加对固定资产的投入,重资产化程度也会逐渐提高。
2.引发企业重资产化的主观因素。尽管客观因素是导致企业重资产化的主要原因,然而,企业的指导思想、管理制度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从企业的指导思想方面来看,2008年至今,次贷危机及欧债危机使得许多国际竞争对手表现低迷,这也让我国部分企业做出了一个基本判断,即“目前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因此,许多企业都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扩大海外合作,以获取更多的能源和资源。此外,很多企业在做大做强的思维下,都偏好上大项目、争投资规模,展示硬实力,而忽略企业自身轻资产和软实力的挖掘、整合。正是受这些指导思想的影响,大量投资额巨大但回报率较低的项目纷纷上马,从而加深了企业的重资产化程度。
从企业的管理制度方面来看,我国许多企业缺乏相应的问责机制,这里更多的是指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由于企业的投资决策权在集团总部,项目实施单位往往不承担投资回报的具体责任,更不用说“项目后评价”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企业上项目的积极性。此外,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对于低效甚至负效的资产往往难以及时处置变现;而且,受制于技术和工艺流程约束,许多项目的设备专用程度高,一旦投资失误,转型或转作他用的可能性非常小。
四、重资产化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加剧
重资产化在一定范围内是可以承受的,一旦超过一定范围,企业的财务风险将会加剧,不仅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甚至会引发企业破产倒闭。
1.企业重资产化将导致流动性变差,从而引发变现及偿债风险。企业将越来越多的资源固化为厂房、设备、土地等不动产时,企业的非流动资产比重将不断增加,资产的流动性会逐渐降低,流动性风险暴露并不断扩大。所谓的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资产不能正常和确定地转变为现金,或企业债务和付现义务无法正常履行的可能性。其中,前者可以称为变现风险,而后者则可以称为偿债风险。变现风险的存在不利于企业经营,可能会影响原材料的采购、研发活动的开展,可能使企业错过好的投资机会,甚至迫使企业为实施某种经济活动而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如果说变现风险的出现会给企业带来经营方面困难的话,那么,偿债风险会引发企业的破产。企业重资产化程度加深会使企业的流动性变差,而流动性变差又会进一步降低该企业的信用评分,这对依赖银行信贷生存的企业而言无疑是灾难性的。
2.企业重资产化将导致经营杠杆增加而放大经营风险。从财务学上看,由于企业经营杠杆的存在,利润的变动幅度将大于收入的变动幅度,当经济环境不好、销售量呈下降趋势时,这种杠杆效应会使利润以销售收入的若干倍数降低,从而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风险。因此,经营杠杆的大小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经营风险的衡量指标。从经营杠杆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固定成本是决定经营杠杆的一项关键因素。而固定成本又随着企业重资产化程度的加深而不断增大,尤其是随着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的增加而增加,因此,重资产化程度越高,经营杠杆就越大,经营风险也就随之放大。
五、防范企业重资产化的方法与措施
(一)防范企业重资产化的思路与方法
1.通过“加减”相结合而动态管理现有资产。要想降低企业固定资产比重而扭转重资产化的态势,不能一味地减少企业的固定资产,而要对现有存量资产进行动态优化配置。首先要梳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业务链条,寻找企业的资产利润动因,从盈利性和运营效率方面来分析哪些资产或资产组对企业的盈利贡献较大、运营效率较高。其次,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减相结合的办法调整企业的资产结构。其中,所谓的“加法”,就是对于那些对企业盈利贡献较大、运营效率较高的资产,不但不应减少,相反应该加强该类资产的维护,甚至增加资产的数量。这样才能增加该类资产对盈利的贡献,提升企业的资产收益率。所谓的“减法”,就是对于使企业亏损或低效的资产,减少其存量。具体做法是,要么将其通过出售、转让等处置方式变现而增加企业的现金流,要么通过报废的方式减少企业的折旧及维修费用。
2.通过知识资本而撬动并盘活巨额外部资产。企业重资产化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铺摊子、上项目”的过程中,过多地使用自有资金,从而固化了企业本身有限的资源。这样,企业以有限的资源去“扩地建厂”形成的往往是企业的传统资本。为此,企业应该想方设法少用甚至不用自有资金,而更多地利用外部资源或者说利用社会资源,从而充分发挥杠杆作用。外部的资产可以是现金及其等价物,也可以是厂房、设备等其他固定资产。然而,外部资源所有者不会无缘无故地与企业合作,这就需要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去吸引外部资源向企业靠近。这部分自身优势就是企业的知识资本,主要包括技能、商标、版权及各种设计专利等无形资产。
3.通过多种方式改善资产负债表结构。企业重资产化的严重程度,最终会在企业的财务报表尤其是资产负债表中体现出来,并表现为资产结构的比例失调、流动性过低。资产负债表结构的优化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企业重资产化问题得以缓解或解决。
由此,自然可以考虑到一种思路,即企业能够控制或利用的资产如果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达到一种“出表”的效果,就可以实现有效调节资产结构的目的。具体方式有以下几种:第一,采用售后回租的方式。企业可以将已经建成运营的固定收益类资产出售给其他投资人,然后整体回租,并负责运营和日常维护。这里,其他投资人应具备以下条件:既要有巨额资金又有中长期稳定收益偏好。一定年限以后,投资人即出租人,再以一定的价格转让给承租方,只是转让价格通常而言会非常低。售后回租能够增加企业当期的现金流,也可改善资产负债表结构,达到出表的目的。第二,采用信托融资的方式。企业可以通过信托融资平台,与信托公司合作开发信托产品,从而达到为企业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自有资本投入。由于信托融资并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企业可以通过会计处理达到出表的目的,从而降低企业的重资产化程度。第三,采取资产证券化的方式。重资产化是由于企业过度固化资产所致,为增加资产的流动性,企业可以借助证券市场,将过度固化但拥有稳定现金流的资产细化成可以流通的证券,再在资本市场上进行销售,从而达到减少自由资金投入并优化资产负债表的效果。
(二)化解企业重资产化问题并管控其财务风险的具体措施
由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能够囊括企业的经济业务,并且能反映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重资产化程度,此外,通过计算和加工还能衡量企业重资产化所带来的财务风险,因此,企业资产负债表可以看做企业重资产化的“指示器”。不仅如此,资产负债表还可以成为防范企业重资产化的“控制器”,这方面功能通过编制资产负债预算表就可以实现。
1.根据目标分数而编制资产负债预算表。通过前文的指标体系可以计算出衡量企业重资产化程度的分数。如果现有的分数无法达到企业的要求,企业可以设定一个目标分数,从而倒逼出各个财务指标的值,并据此估算出每一个具体会计科目的目标值。比如,目前企业分数值为75分,要想达到85分,就应该从各个财务指标入手,并最终调整会计科目。此外,为了使目标值更具科学性,在估算时,还应充分考虑如何降低重资产化所带来的财务风险、如何降低固定成本,以及如何增加流动性等因素。具体预算表的设置可以参照决算表(表7)进行。
2.根据思路方法在执行过程中进行管理控制。良好的目标是预算执行的前提,然而,要想达到预期效果还必须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采取多种措施对预算进行管理和控制。在此过程中,既可以通过“加减”相结合而动态管理现有资产,也可以通过知识资本而撬动并盘活巨额外部资产,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改善资产负债表结构等。具体选取哪一种方法,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决策。
3.根据实际情况编制资产负债决算表。预算执行一段时间之后,企业为检测其效果,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而编制资产负债决算表。决算表编制的时间可以在年末或者某一会计期末,甚至在必要的会计时点上。
4.根据预决算对比追根溯源查找原因。从初始数到预算数,再到最终决算数,数据的变化揭示了企业防控重资产化的效果。得到决算数据之后,企业应该首先通过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得分,从而在整体上评价其实施控制后的重资产化程度。其次,企业应该根据下面的计算公式计算总误差。总误差=决算数-初始数=(决算数-预算数)+(预算数-初始数)=预算执行误差+预算编制误差。从预算编制完成,到决算数据得出之间产生的差额,通常是由于预算执行过程中管控偏差造成的,因此,这里将决算数与预算数之间的差额定义为预算执行误差。预算数与初始数之间的差额是由于预算编制不精确造成的,因此,称之为预算编制误差。最后,仔细分析预算执行误差和预算编制误差产生的原因,一方面调整预算编制,使预算更加科学与精确;另一方面,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按照防范企业重资产化的思路与方法做进一步的控制。
标签:资产负债表论文; 财务指标论文; 重资产论文; 预算执行论文; 预算控制论文; 预算调整论文; 资产流动性论文; 财务风险论文; 固定资产标准论文; 企业资产论文; 投资论文; 预算论文; 财务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