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礼仪治班 教师礼仪 个人礼仪 集会礼仪 生日礼仪 师生礼仪 正心正行
[正文]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对班主任工作职责的第一项规定是:“要做好中小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认真落实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进一步规定:“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可见德育工作是班主任诸多工作的第一位,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和责任人。
我所就职的小学位于城乡结合处,所对应学区大部分是回迁子女,另一部分是农民工子女。家庭的贫富悬殊,带来了两极分化的教养方式,要么放纵不管,要么宠爱溺爱。网络科技的极速发展和电子产品的泛滥使用,孩子们语言习惯偏成人化和暴力。跟同学日常交往中不注意礼貌文明用语,常常因此引发一些不必要的小口角,有时甚至引起肢体冲突。
德育重在习惯的培养、品格的形成、思想的熏陶,促进学生的成长。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从学生德育发展的需要出发,我主要从礼仪教育方面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重视礼仪之教,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延至今日,党和国家仍然重视尤其是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礼仪教育。2010年教育部通知印发的《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开篇指出:文明礼仪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都有对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方面的相关规定。
可以说,文明礼仪既是个人做人的基本要求,更是当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既是个人道德、家庭教养的体现,也是社会公德、民族素养的体现;既关系个人文明形象,更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小学阶段的文明礼仪分目标:重在培养学生良好文明习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礼貌、礼节规范,在学习、生活实践中初步养成讲文明、讲卫生、讲秩序、讲公德的良好习惯。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孟子说:尊敬之心,礼也;中国的传统美德强调:礼应该反映德,做到礼德相融,以礼为美,以仪引德。我在进行班级建设和学生德育工作时根据班级学生情况,积极探求以礼管理班级,以礼教育学生,让学生人际交往中和丰富活动中学会正确的文明礼仪,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一、教师礼仪,引领垂范
儒家代表者荀子认为:“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同时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文明礼貌对学生无不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教育意义。
金正昆教授《教师礼仪概论》讲授当代人民教师所须掌握的职业礼仪规范,教师礼仪基本内容包括师德、师表、师言、师缘和师行等。
李兴国,田亚丽教授在《教师礼仪》一书中指出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甚至一颦一笑,都蕴含着教育的力量。将教师礼仪分成教师的个人形象、教师的服饰、教师的语言、师生关系礼仪、教师与家长沟通礼仪、同事共处礼仪、集会礼仪和社会交往礼仪等八方面,系统阐述了教师礼仪的一些基本常识。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大于言教。教师礼仪是教师个人道德情操的外在表现,它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小学生具有明显的向师性,教师在他们的心目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教师应做到谈吐文明,举止优雅,仪态端庄,衣着整洁等个人基本礼仪,通过教师的身体力行,为学生起到表率作用,促进学生懂礼貌、讲礼仪的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个人礼仪,文明形象
班级有个女生,她的母亲是聋哑人,父亲在外地打工,也许是经济条件的限制,也许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她不太注重个人的形象:脸上经常脏兮兮,穿着皱皱巴巴,到了一周快结束时,甚至可以闻到一丝莫名的气味。班里同学也不愿意跟他们过近交往,久而久之形成了内向孤僻的性格,不受欢迎,不被关注。
这种情况下,我如果直接找她谈,无论方式多么含蓄委婉,态度多么诚恳真挚,最终都可能触动她那颗敏感脆弱的自尊心。怎么办呢?正好到了我班主持升旗仪式,我灵机一动,借机她这段时间进步很大,负责班级升旗仪式工作。果然那天她头发柔软飘逸,还梳了好看的麻花辫,脸上干干净净,衣服也是整齐洁净,升旗仪式获得完满成功。当大家用热烈掌声向她表示祝贺时,我看到了她脸上洋溢着成功的自信和被关注的喜悦。
接着我们又进行一次谈话,她明白了个人外在形象既是个人基本素养的体现,也是对别人的尊重。从此以后,班里的“小邋遢”不见了,她做到了整洁朴素的形象礼仪,朋友越来越多,性格也越来越开朗,主动参加班级多项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集会礼仪,无声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对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除了在教育教学中渗透爱国教育以外,还可以利用升旗仪式进行无声的教育。
升旗仪式是每周一的常规活动。因为是常规活动,时间长了,同学会难免会态度随意,纪律散漫, 红领巾佩戴不整齐、不美观,升旗时讲小话、小动作,把本来神圣、庄重的仪式也变成了变成了纯粹的“形式”,没有丝毫育人价值可言。
恰逢10月13日——少先队建队日,学校安排我班负责对低年级新入少先队的队员们进行少先队礼仪交接任务。我利用班级中队会带领全班少先队员们重温了队歌和入队誓词,讲解红领巾和队干部标志的正确佩戴方法;介绍了队旗正确的执旗姿势,少先队活动中的报告、敬礼、出旗、呼号和退旗等仪式等。通过这样的主题队会活动,进一步规范了少先队队员们的礼仪,展示了队员们良好的精神面貌。
从此,每周一上午升旗仪式,我班全体同学自觉穿着雪白干净的白衬衫,脖子上端正佩戴鲜红的红领巾,庄严肃穆,唱响国歌。有一次,我班的许健康同学跟我说:老师,国旗好像有点脏了,我可以申请拿回家洗洗吗?国旗是国家的标志,爱护国旗就是维护祖国的尊严。那一刻,我觉得,热爱祖国的重要性和意义不需要千言万语的说教,也许一个整齐的队列,一个庄严的肃立,一个的专注的注目,一句响亮的国歌,一个标准的敬礼就够了。
四、成长礼仪,铭记感恩
我带的学生现在已经六年级了,还有一年时光,他们就告别小学生活,进入另一个人生阶段。最后一年的学习生活在他们的生命中、对于他们的成长都至关重要。所以六年级新学期伊始,我班就增加了一项礼仪制度——生日仪式。生日对于每一个孩子,尤其是小学生来说,意义重大。我们提前登记每个孩子的生日日期,到了那天,同学们会布置班级,准备贺卡,赠送礼物,齐唱生日祝福歌;“寿星”会分享自己的生日愿望,讲讲自己的难忘故事,或者表达感谢之情;我会郑重其事地给他们写一封信,或者表达对他的祝福,或者赞扬他的点滴进步,或者分享我和他之间的小秘密、小故事,然后用精美的信封装好……
孩子们感觉到班级像一个大家庭般的温暖和温馨,感受到老师和同学像自己的亲人一样的关心和爱护。生日礼仪,让孩子们学会了感恩,感受到了被同学关爱的温度,被别人尊重的感动,缩短了人际交往的心理距离,孩子们的感情更加融洽了,为进一步形成和巩固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良好班风打下感情基础,同时也是一个终生铭记的美好的回忆。
五、师生礼仪,平等尊重
在学校里,孩子们跟同学们打交道时间最多,而最关注的是与老师的交往。师生交往从每天第一节课的课前师生问好开始,一句简单的“老师好”“同学们好”里,有我们的目光交集,有老师信任的微笑。下课时,“老师辛苦了”“同学们再见”,让一节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每天最享受的时光就是放学时,我走在班级整齐的队伍旁边,陪伴着路队走至学校大门口处,孩子们立定,齐转身,鞠躬向我告别“老师,再见”,我会回礼,然后我们一起挥手作别,直到他们走出校门,消失在我的视野。一天的陪伴时光宣告结束。
我认为思想道德教育是知情意行的过程,教育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不断体验和感悟,并主动践行,把文明礼仪要求内化为个人修养和行为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们在最最平常的师生交往中,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尊敬和热爱,这种爱是平等的爱,是信任的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示范,一种默契的无声的约定。
仪式不仅仅止于举动,它有着某样东西赋予某种超过本身功能价值的意义。仪式感越强,人们的心灵成长就越快。礼仪像一阵温暖的春风,抚平小学生人际交往过程的冲突和摩擦;礼仪像一股清澈的泉水,纯净小学生浮躁粗鲁污秽的心灵;礼仪像一缕阳光,照亮小学生阴暗消极悲观的心房。
礼是礼貌文明,仪是活动形式。礼仪教育,让德育工作日常化、趣味化、细节化。让学生在活动仪式中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内容,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并主动践行,把文明礼仪要求内化为个人修养和行为习惯。以礼管理班级,以礼教育学生,让学生人际交往中和丰富活动中学会正确的文明礼仪,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礼仪教育,正心正行。
[参考文件]
1.教育部《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2010]7号.
2.《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
3.《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
4.《班主任专业基本功》(第3版)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7.
5.金正昆.教师礼仪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李兴国,田亚丽.教师礼仪[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4〕8号
8.《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
论文作者:王林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礼仪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班级论文; 文明礼仪论文; 正心论文; 正行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