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信评级: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理性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信论文,中小企业论文,理性论文,融资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JEL分类号:G24,G32,L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246(2007)08-0079-09
一、引言
中小企业是一国经济增长中最富成长性的部分和最活跃的因素。目前我国注册企业中90%以上是中小企业①。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已占全国的60%和40%,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新增产值的75%以上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尤其是近年来,我国每年约1500亿美元左右的出口总额中,60%左右来自中小企业。我国中小企业不但在活跃市场、吸纳就业、促进技术创新与出口创汇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而且成为确保竞争机会均等和合理分配经济资源的重要因素。因而,经济学家吴敬琏曾指出:几十万个国有和乡镇政府所有的中小企业的放开和搞活,将是近期国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②。
但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基础还比较薄弱,规模小,积累少,内源融资潜力有限,外源融资方面又得不到足够的金融支持,融资渠道十分狭窄,仅占有不足20%的金融资源,面临的资金矛盾非常突出,许多有项目、有盈利的中小企业由于难以筹措到必要的资金而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资金紧张,融资渠道狭窄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究其原因,实质是信用问题,既有商业交易过程中的信用保障问题,也有银行融资过程中的信用保障问题,信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融资和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当前国家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对培育中小企业信用意识、增强中小企业信息透明度、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至关重要。
资信评级是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环节,连接着信用活动体系和信用评价结果的使用体系、信用监管体系,其信用风险度量、监测和预警的范围涵盖了几乎所有资金流通中的信用活动,发挥着对信用信息资源的整合作用。资信评级在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地位,决定了在目前大力开展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对中小企业的资信评级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理性选择。
二、资信评级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理论分析
资信评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资信评级的产生源自信息不对称,为降低信息不对称性所带来的信用风险应运而生。交易费用论解释了信用服务的潜在需求转化成为现实需求,并进而解释了资信评级机构产生和发展的经济根源。从博弈论角度看,在信息不对称下,投融资双方的信息交流是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开展资信评级是实现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离均衡的一种手段。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对资信评级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分析
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双方的一方拥有相关的信息而另一方没有,或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的相关信息,从而对信息劣势者的决策造成不利影响。由于信息不对称,就可能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对市场具有极大的破坏性③。在信贷市场上,银行为了避免信息不对称可能对银行利益的侵犯,选择不发放或少发放贷款就是逆向选择的一种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在贷款发放之后,企业很可能改变贷款和约中承诺的用途,去从事高风险的投资项目,这就可能造成贷款难以归还,这是道德风险的一种表现形式。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存在降低了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的意愿。
相对于大企业与银行而言,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更大一些。中小企业的信息基本上是内部化的,投资项目收益与风险的组合、借入资金的运动、实际投向、偿还概率等内部信息,金融机构通过一般的渠道很难获得。而且,大多数中小企业并不需要由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其内部信息基本上是不透明的。因此,中小企业在寻找贷款或外源性资本时,很难向金融机构提供证明其信用水平的信息,增大了金融机构获取信息的成本,使银行信贷资金更倾向于支持风险相对较小、现金流相对稳定的大企业。从银行的角度看,其信贷资金的预期利润不仅取决于利润的高低,信贷风险也是一个重要的参数。为有效规避信用风险,银行必然要对中小企业既往违约纪录、资本状况、贷款用途进行调查,但银行作为债权人,对中小企业的盈利水平、经营管理水平、企业战略等自身信息的了解程度,远远不如企业清楚,形成事前的信息不对称;在银行放出贷款后,无法控制企业贷款的实际运动状态和流向,产生事中的信息不对称;银行出于债权保障的考虑,要求中小企业提供充足的抵押、质押或第三方担保,但对抵押、质押资产的合法性和真实价值的判断上仍处于信息劣势,如对抵押的高估、重复抵押、伪造权证无法有效识别,反映出银行和中小企业在贷款不能如期收回的事后处置上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总之,无论从事前、事中、事后的整个过程来看,银行和中小企业企之间的信用风险始中存在,且都源于信息不对称。
资信评级机构在解决信息不对称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④。专业化的信用中介组织利用市场公开信息和内部信息,运用专门的知识和经验,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研究和分析,将交易中各种复杂的信息转化为简单明了的评级信息,这对于没有足够时间和精力、无法收集到足够信息或者专业知识有限、无法理解披露信息所表达的特定含义的众多形式的债权人、中小投资者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提高交易行为的透明度以及形成交易行为的信息传递机制,进而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即是银行进行中小企业信用管理方面的一种社会需求,又是资信评级机构自身的努力方向。
(二)交易费用理论对资信评级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分析
由于交易的不确定性、市场固有风险和交易双方内在的机会主义倾向等客观因素的存在,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资金交易必然面临着巨大的交易费用不对称问题。银行的交易成本包括融资成本和沉没成本,前者是指银行在交易契约订立前的调查谈判签约费用和契约履行过程中的监督费用,后者则指企业违约后的诉讼费用和相关损失。银行对于一笔贷款,无论数额大小,其审核、批准、发放程序基本相同,花费的交易成本几乎是一样的,而获得的利息收益却是非常悬殊的。冗长的放贷程序使小额贷款的收益难以抵补银行内部管理费用的开支。而中小企业的交易成本主要由谈判签约费用构成,无论在构成上还是在数量上都处于有利地位。为此,银行为了规避风险,在实际信贷活动中,辨别中小企业贷款申请资料的真实性和试图影响中小企业企业行为的主要手段只能是严格的贷款条件,包括相对较高的利率、苛刻的贷款抵押要求、资产负债比、贷款数量和贷款用途等。上述分析解释了规模巨大的国有商业银行倾向于贷款给大企业而不愿向中小企业放贷或对中小企业设置苛刻的放款条件的重要缘由之一。
资信评级机构的工作可以节约大量的信用调查和分析成本。专业的资信评级机构具有一般债权人所不具备的资源和能力上的优势,使债权人降低交易费用成为可能。另一方面,资信评级的开展会放大企业的交易费用中的失信成本,使企业失信招致的损失远大于企业失信取得的收益。因此,通过资信评级,可以使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交易费用分担趋于均衡,有利于中小企业更多地获得银行信贷的支持,从而缓解自身发展中的资金瓶颈问题。
(三)资信评级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博弈论分析
从博弈论角度看,投融资双方的信息交流是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博弈论认为,企业总是寻找对自己最优的策略并由此形成一个均衡状态。在良好的信用环境中,即大部分企业讲信用,信息传递方便,市场监督机制健全的社会,如果某家企业某次不讲信用,它可以获得额外利益,但其它企业可以很快知悉并在其后的经济交易中拒绝对它提供信用,那么这家企业就会处于孤立状态,从而付出巨大的代价。因此,在信用监督机制健全的社会环境中,企业不讲信用不是最优策略,它的最优策略就是讲信用,防范交易对手不讲信用。与此同时,企业对交易对手的信用信息需求也是内在的,因而信用服务的需求也会增加。在信用环境不太好,市场机制不健全的社会,如果某家企业某次不讲信用,它因此可以获得额外收益,但由于市场监督机制不健全,信息传递不畅,其他企业无法及时获取它不讲信用的信息而得不到相应的惩处,那么这家企业还会在其他交易中取得信用,直到其他企业了解到该信息为止。因此,在信用监督机制不健全的社会环境中,企业不讲信用可以获得额外收益,因而它的最优策略就是不讲信用。当其他企业发现不讲信用的企业短期内可以获得额外收益,而自己因为讲信用却遭受利益损失时,那么这些企业的最优经济策略就是不讲信用。如果不讲信用被大多数企业作为最优策略时,企业之间的信任度随之降低,那么信用环境就会恶化,信用服务的需求就会减少。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确实存在不守信的企业在短时的博弈中赚钱,而守信的企业反而不赚钱。但是,没有一个企业靠长期失信行为而成长壮大的。从长期来看不讲信用的企业是没有市场的。博弈论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企业只进行短期博弈而缺乏长期博弈,那么企业就会失信。只有加大对失信企业的惩戒,提高失信企业的成本,使企业进行短期博弈和失信的成本远远大于企业因此获取的收益,才可能促使企业进行长期博弈,减少企业的失信行为。
在社会信用机制比较健全的条件下,中小企业为了促使融资成功,会主动提供有关自己的信息,包括企业经营状况、财务政策、投资政策、科研实力以及企业经营者素质等指标信息;而金融机构在观察到企业提供的信息之后,会根据相关的评价体系对企业提供的信息进行真伪判断,外来信用机构的评价也会有助于金融机构的判断。而中小企业的经营者也知道自己发出信号后,投资者会进行甄别,虚报信号不但不能蒙混过关,还可能会招致更大的惩罚,因此中小企业就会主动进行征信,开始企业信用的建立、发展和完善工作,由此也会对那些信用状况差的企业形成较高的模仿成本,以形成贝叶斯均衡(刘瑞,2004)。在这种均衡下,对于信用程度高,提供的信号比较真实且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尽管投资者不能直接观察其预期盈利水平,但通过对企业信用状况的考核,就可以判断企业未来的盈利情况,进而做出投资决策。
以上分析中,很关键的一点是社会信用机制比较健全这个前提条件。社会信用健全的程度越高,这种投融资双方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就越趋于完全信息条件下的静态博弈,所形成的贝叶斯均衡就越趋于纳什均衡,投融资效率就会越趋向于帕累托最优。因此,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消除投融资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建立一套科学评价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社会信用体系,对在克服信息不对称和交易费用分担不均衡,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和信用信息的公开透明的程度起着关键作用。
三、中小企业资信评级的实践和存在的问题
从国际经验来看,世界发达国家和国际金融组织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非常重视,已经形成了比较发达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标准普尔、穆迪公司等国际性权威信用评级在企业融资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下,投资者已将信用等级作为信任的基础。然而,我国现在的企业信用评估体系远远适应不了金融市场发展的要求,也适应不了企业融资的需要,缺乏专门的权威性大型信用评级机构。我们更没有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信用评估机构,以及符合国际惯例的一整套比较完善的确定中小企业信用类别的理论和方法。这些问题,都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我国的资信评级行业产生于1987年⑤,是随着是改革开放和市场化的推进,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生事物。特别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逐步完善,作为资本市场重要中介的资信评级取得了长足发展。首先,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国资信评级行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一批专门从事信用评估的机构的专业性人才。1992年和1994年国家经贸委和人民银行总行批准成立了中国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和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两家全国性评估机构,1997年⑥,人民银行总行发布547号文件,确定中诚信、大公等9家机构具备在全国范围进行债券资信评估资格,现行国务院债券管理条例也明确要求企业债券审批前要进行资信评级,使我国的资信评级逐步规范化。其次,资信评级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步伐加快。1999年7月30日,大公国际与全球最大的资信评级公司——穆迪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同年8月,中诚信与惠誉国际信用评估公司等组建了中外合资资信评级机构,推进了我国资信评估业的国际化进程。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国资信评级行业龙头初步显现,以中诚信、大公国际为代表的一些独立评级机构已初步奠定了行业内的领先地位,表现出了较好的发展前景。
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的资信评级也是以政府驱动的方式进入市场的。目前与中小企业相关的各种评比,评价系统比较多,但这些评比一般都受某一主管机构的管理,存在功能单一,使用面狭窄,企业负担重等问题。因此,在政府权威部门规范协调下整合各种评价体系,搭建一个开放式的中小企业信用征集和评价公共平台,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释放金融机构经营风险,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形式。近年来,国家在部分省市开展资信评级试点,各试点基本上都是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方式开展资信评级,通过追求监管和市场自我发展的平衡,为资信评级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以资信评级试点工作开展相对较好的山西省为例,2005年,在试点推动工作中,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按照“行政推动、市场运作、与授信挂钩、双轨运行”的指导方针,稳步开展了各项工作。“行政推动”就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负责全省信贷征信的组织协调,牵头制定有关的管理办法,指导确定参评范围,推动有关商业银行和省信用与担保协会推荐借款企业和融资担保机构参与评级。“市场运作”就是由评级机构、金融机构通过推介会,自主选择,确定各自的合作对象和市场范围,凭借市场化行为完成评级工作。“与授信挂钩”就是建议银行将评级结果与授信业务等内容挂钩,对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在贷款程序、利率优惠、授信规模、信用倍数放大等方面给予优惠。“双轨运行”就是在行政推动的同时,鼓励评级机构与行政推动范围以外的其它地区和其它商业银行合作,从市场化的角度开展对借款企业和融资担保机构的评级;鼓励金融机构在内部评级的基础上,充分参考外部评级结果统一考虑授信;鼓励中小金融机构在内部评级技术和手段缺乏的情况下,主要依据外部评级结果综合考虑授信,切实达到内外部评级双轨运行。按照上述指导原则,经过各方努力,山西省先后引进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联合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金诚国际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天津中诚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上海远东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等六家全国性专业评估机构在山西设立了分公司;选取光大银行太原分行、浦发银行太原分行,太原、大同市的城市商业银行和部分农村信用联社,以及临汾市所辖侯马市、洪洞县、乡宁县所有金融机构作为试点,从省、市、县三级开展信用评级工作。期间,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还推出了以“市场方式划分评级市场、对融资担保机构开展信用评级、与政府有关部门共同推动全省信用评级工作、拓展信用建设平台”为特色的工作模式,指导各信用评估公司成立了行业自律组织,并对评级机构采取了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相结合的管理方式,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05年,全省经有关金融机构和省信用担保协会推荐参加信用评级试点工作的企业和担保机构388户,申请评级户数223户,已评定级别户数198户,其中89户企业获得贷款321笔,金额27.9亿元,获得授信的企业占评定级别企业的76.1%。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组织举办了山西省资信评级推广工作暨金融机构、评级机构业务合作推介会,通过这种市场方式,完成了山西省各市人民银行与资信评级机构的双向选择,同时督促、指导各市人民银行运用行政推动、市场主导的方式来组织辖内的金融机构与所选择的评级机构合理划分评级市场,从而有效确保了山西信用评级工作从试点到全省推广。2006年,全省推荐参加信用评级的企业和担保机构1642户,申请评级户数1335户,已评定级别户数1018户,比2005年已评定级别机构总数放大了7倍。2007年,山西省信用评级工作进一步深化。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依据现场检查与专家评审结果,在与商业银行多次沟通的基础上,对2007年信用评级市场进行了划分,得到了各商业银行的普遍认同和积极配合。省建设银行对评级任务进行了全省分解;省农村信用联社实施了评级结果备案制度,明确要求新增贷款必须参考第三方评级结果;太原市商业银行全面开展评级工作,建立健全内部评级体系。今年上半年,全省推荐参加信用评级的企业和担保机构967户,申请评级户数755户,已评定级别户数已达762户,占去年全年评级总数的75%,评级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除山西省之外,北京、上海、山东、浙江、广东等省、市的资信评级试点工作,在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以及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推动和资信评级机构积极的业务拓展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问题。由此可见,政府对资信评级市场的积极培育和有效监管,辅之以评级机构的市场化运作,已经成为当前我国资信评级发展和壮大的主要模式。
但从目前来看,我国资信评级发展,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资信评级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现实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小企业资信评级产品相对匮乏。目前,多数评级机构开展的是单一的评级产品,且其评级体系主要针对大中型企业。而对具有较大潜在需求的中小企业,还无法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评级产品。这使得评级机构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是大型企业评级市场短期内难以扩大,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评级市场又不敢过多涉足。而且,使用大中型企业的评级标准对中小企业评级,会使得中小企业的级别整体较低,这使得优质、有潜力的中小企业不愿参加评级。
二是对中小企业资信评级的方法不科学,评级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由于我国的资信评级业务尚未设立统一的协会进行管理,各个评级机构在对中小企业进行资信评级时都有自己的评级体系,在评级程序、评级指标、信用级别设置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随意性大,一些评级机构的评级指标设置也不尽科学,主要表现在对中小企业领导素质和企业发展前景的评价过于简单,太公式化,由于财务制度的原因,没有考虑中小企业企业现金流量和重大事件对中小企业经营的影响,并且在对中小企业的资信评级上没有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很好地结合起来。
三是对中小企业资信评级的统一市场尚未形成。按照国际惯例,资信评级机构本身是一个中介性组织,必须独立于企业、有价证券发行者、投资者之外,必须是不受政府控制的独立法人。而目前我国绝大多数评级机构都不是真正意义的独立法人,大都直接或间接依附于某级政府机构或属于事业单位,在开展资信评级过程中受到行政干预较多,缺乏客观独立性。在对中小企业的资信评级上,地区封锁、行业封锁现象十分严重,对中小企业资信评级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被人为地分割和垄断,这既对真正独立的评级机构开展中小企业资信评级业务设置了巨大障碍,也可能使得高信用等级中小企业本地化的趋势得到强化,这些所谓较高信用等级的本地中小企业一旦跨区或跨省,其评估结果就很难得到社会各界的承认,这将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资信评级业务的公正性、客观性和权威性,不利于全国统一的中小企业资信评级市场的形成。
四是中小企业资信评级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由于中小企业资信评级业务是一种新型业务,各省、市及全国专业性的资信评级机构成立的时间都不长,其人员构成大多来自各家银行或从有关机关部门调入,以前从未从事过资信评级业务,专业素质不高,特别是在中小企业资信评级业务的具体操作上还不能熟练地掌握,也不是很规范,缺乏系统性、公正性、完整性和科学性,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对中小企业的资信评级结果。
四、促进我国中小企业资信评级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尽快建立中小企业资信评级体系
目前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的资信评级需求已经启动。但当前仍缺乏有针对性的中小企业资信评级体系。国内发展步伐较快的几家评级机构均应设立专门部门,负责对中小企业评级工作,及时总结经验,促进为中小企业评级工作的良性运转。同时,完善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的操作标准,在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下,对企业素质、经营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履约能力、发展前景等进行综合分析论证,变重视企业经营规模为重视企业经营效益,为中小企业平等获得信用等级创造条件。还应针对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制度不完备、由规模小而导致的易变性强、偿还能力和偿还意愿即信用度难以把握的特点,从财务报告的把握、未来现金流的测算、经营管理的发展变化以及相关评级技术的研究创新等方面,研究建立中小企业资信评级体系,制定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评定标准和程序,对中小企业评级应以成长性、经营能力、市场前景等为主要判断标准,提高中小企业资信评级指标体系的针对性和评级结果的精确性。
(二)整合中小企业征信资源,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征信机构
应在法律框架内,按照规范、有序和不搞重复建设的原则,充分发挥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和工商、税务部门年检系统的作用,建立一个直属中国人民银行的专门职能机构,或由国家主要金融机构参加的、非盈利性的会员机构,这个机构可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全面负责全国中小企业征信管理,并集业务、技术管理为一体。具体实施征信采集、信息加工、提供征信产品、维护和完善征信系统等工作,随时在全国信贷登记咨询网络上对企业信用状况进行公示。在此基础上,待条件成熟以后,最终形成以中国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体系为主,商业化企业征信公司和银行、企业行业协会信息咨询为辅的中小企业资信调查体系。
(三)加强管理,促进中小企业规范健康发展
一是加快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通过股权转让、资产重组等方式优化企业的产权组织形式,逐步把中小企业发展成产权明晰、股权结构合理的市场主体。二是中小企业应建立规范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并通过转变经营意识,引进财务人才,改善财务管理,规范会计账务和报表,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连续性和完整性,提高财务信息的可信度和透明度。三是中小企业自身应重视资本积累,将当年盈利的一部分用于补充资本金,逐步提高企业资本和资产。四是中小企业应切实提高的经营管理水平,规范经营行为,提高信用等级。
(四)全社会密切配合,优化中小企业资信等级评定环境
中小企业评级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相互配合。人民银行应在工作实施过程中,加强对资信评级机构的业务指导,对资信评级机构开展对中小企业资信评级,按有关政策及时予以支持,协调解决中小企业资信评级中的问题和困难。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给予优惠政策,减少审批环节,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以此推动中小企业资信评级工作的有序开展。
收稿日期:2007-03-02
注释:
①按照2003年3月7日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国家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共同研究制定并公布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所规定的中国主要行业中小企业界定标准。
②参见:邱华炳,《中小企业融资通》,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第17页。
③Akerlof(1970)建立了次品货市场模型来分析不对称信息下逆向选择对市场的破坏。
④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吴晶妹曾指出,资信评估是市场机制的有效组成部分之一,在市场经济运行中,资信评估发挥了解决信息不对称、揭示风险、为交易产品定价等不可替代的功能与作用。
⑤1999年6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将资信评级的地位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阐述了将资信评级运用于金融监管之中的具体建议,并要求各国金融监管当局选择标准法(外部评级法)、内部评级法(包括基础法和高级法)或综合评级法进行信用评级,以提高金融监管效率。
⑥1987年,上海远东资信评级公司成立,它是我国第一家独立于银行体系之外的地方性信用评级机构。
标签:资信评级论文; 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企业信用论文; 银行融资论文; 中小企业贷款论文; 信用贷款论文; 债券信用评级论文; 主体信用评级论文; 交易银行论文; 惠誉评级论文; 银行信用评级论文; 金融论文; 信用政策论文; 融资论文; 银行信用论文; 穆迪评级论文; 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论文; 联合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论文; 银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