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外贸高赤字与经济高增长“双高”模式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赤字论文,香港论文,高增长论文,外贸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4年香港经济在强劲的转口贸易带动下以5.5 %的实质增幅保持了高速发展纪录。同时有形贸易赤字飙升至844亿元(港元,下同), 为1993年295亿元的286%,创历史最高水平。况且外贸赤字呈现出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这是令人关注的。香港外贸高赤字与经济高增长的“双高”模式有何奥秘,是否可取,颇值一探其究竟。
对外贸易是香港经济成长的发动机
香港从开埠之始就把自己定位为自由港,并锐意经营,未尝稍懈。香港政府实行了一整套自由港政策,奉行积极不干预主义、低税制和自由贸易原则,加以香港具有深水港、地处东西方贸易交汇中心及背靠中国大陆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这使香港长期发挥了一个重要的货物集散地的作用,转口贸易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通向世界的桥梁,也是各国进入中国内地这个全球最大市场的跳板。两地的经济贸易关系源远流长,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二次大战后,香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失时机地实现了经济结构的转型,迅速崛起为一个新兴工业国家/地区, 跨入“亚洲四小龙”行列。香港实施的“出口导向”战略卓有成效地推动了对外贸易的扩张和经济的高速增长。出口加工业的蓬勃发展为进出口贸易的不断扩大奠定了基础。而出口的强劲增长反过来又刺激了制造业的发展并带动了金融、保险、商业服务、房地产、航运、旅游及通讯等各行各业的兴旺发达。有形贸易与无形贸易同时并举,比翼高飞,一颗耀眼新星腾空而起。对外贸易是香港经济的生命线,是香港经济成长的发动机。
有形贸易赤字与经济高增长并存
香港特殊之处就在于其有形贸易长期处于逆差地位而同时实现了经济的持续高增长。二战后,从1947年到1994年的48年里,只有1985、1986、1987及1989年4个年份出现外贸顺差,其余44个年份全部是外贸逆 差。有形贸易赤字从1947年的3.33亿元增至1994年的844 亿元,增加了241倍。尽管连年出现贸易赤字,然而香港经济非但没有停滞、萎缩, 反而持续发展壮大。期间,仅仅在1952年偶然出现一次负增长。香港的本地生产总值从15.35亿元增至10192.28亿元,增加了663倍,按人平均计算的本地生产总值从1949 年的1110 元增加到1994 年的168151 元(21800美元),已超过了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英国, 在全球排第十五名。香港已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了面貌。它扬弃了单一的经济结构,实现了工业化、多元化、现代化,成为一座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多功能的网络大都市。
或许这就是香港经济奇迹的奥秘所在。香港把自己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坚持贸易自由化、经济国际化、管治法制化、决策科学化、舆论多元化,通过对外贸易的大进大出、大收大支带动了经济的大发展,生活的大提高。
香港过人之处正在于它敢于和善于参加国际竞争和国际大循环,通过对外贸易的大吞大吐,成效卓著地利用了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一方面,广敛天下之财为我所用;另方面以己之货济万邦之需。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冲出海岛,走向世界。在国际经济体系中, 香港扮演了一个举世瞩目的角色。 1994 年, 香港贸易总额达到3140亿美元,首次超过了加拿大,在世界贸易组织排名榜上已跃升至第七位。在过去两年之内,排名连升三级,在世界贸易史上创造了光辉的新纪录。香港经济已经达到了一个新水平。经济合作发展组织的发展援助委员会表示,按国际标准,香港将于1997 年正式摘掉“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帽子,升级为发达国家/地区。天下之事无巧不成书。1997 年是香港主权回归祖国的划时代的日子。无论从政治上还是从经济上来说,1997年都将揭开香港历史的新篇章。
无形贸易的重要贡献
既然香港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的不利地位,为何贸易状况不会恶化,而且港府的财政状况良好,金融实力雄厚,足以支持经济的高增长?这就得归功于香港无形贸易的重大贡献了。
无形贸易亦称为劳务贸易或服务贸易。其特点是不具备物质形态,而是作为某种活动的成果出现的。它的规模巨大,形式多样,与有形贸易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香港随着有形贸易的不断增长,无形贸易亦持续扩展,第三产业十分发达。据统计,从1961—1994年,有形贸易增长了243.8倍,无形贸易增长了119倍。香港是名闻遐迩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旅游、通讯及展览中心。其服务出口的规模大,形式多,增长快,竞争力强,经济效益高,一直处于顺差的有利地位。无形贸易盈余1961年为14.73亿元,到1994增至1029.98亿元,增长了69倍。香港历来从无形贸易中赚取的大量外汇收入减除服务入口所得之盈余,完全可以弥补有形贸易赤字。以1994年为例,各项与有形贸易有关的服务出口持续急剧增长。空运及船运量显著增加,离岸贸易活动亦激增。各项专业服务,如法律、会计、咨询及广告服务出口的增长亦颇为可观。服务出口及人口的增长率各为13.5%和13.7%,金额分别达到2468.46 亿元和1438.48亿元,顺差高达1030亿元,超过了有形贸易赤字844亿元。所以,从有形贸易与无形贸易帐目的综合收支来看,贸易差额就变为顺差,从而避免了贸易状况的恶化。
商品与劳务帐户是影响香港国际收支平衡的经常项目。此外,还有资本项目和储备结算项目也给国际收支带来影响。香港既有外资流入,也有对外投资的收益,并且数额庞大可观。香港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反映出它的财政状况是稳健的,金融实力是雄厚的。根据香港政府公布的资料,过去连续11年,财政是盈余的,1994年香港的外汇基金达4080亿元,外汇储备位列世界第七。而按人口平均的外汇储备达6.64万元,居全球第二位。
由此可见,香港历年出现的有形贸易赤字对整体经济并未造成负面影响,反而促进了经济的持续高增长,而且财政状况良好,累积的外汇储备雄厚。其中,无形贸易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有形贸易赤字飚升原因
香港存在贸易赤字是长期性现象。但在一年之内以接近两倍的速度飚升却是罕见的。
1994年香港外贸发展保持了强劲的势头。全年的出口总额为11700亿元,较1993年增长12%。其中,转口货值高达9480亿元,增长15%,而本地产品出口货值为2220亿元,基本上为零增长。 入口货值为12510亿元,增长17%,超过了1993年的增幅。这表明由于入口货物持续显著增加,造成了贸易赤字直线上升至810亿元(未经调整, 不含工商业用之黄金进口总值)的历史最高水平。导致贸易赤字猛增的具体原因,主要为入口留用货物急增、贸易价格比率下降和内地与香港贸易形态的转变等三个方面。
留用入口货物大量增加 1994年留用入口货物总值达4750亿元,实质增长14%,而1993年只有5%的增长。 估计此项因素带来的贸易赤字为320亿元,占贸易赤字增加总额的60%。 从留用入口货物的结构来分析,增加最快的是原材料及半制成品、 燃料和资本性商品, 增幅各为11%、50%和12%,大大超过了1993年相应的-2%、-7%和4 %的增长。同时,留用入口的粮食和消费品亦有增加。这明显地反映了生产性需求旺盛、投资增加。其中,由制造业生产转趋活跃、机场基建投资开支上升及办公室自动化进程加快等因素所推动的需求扩张是主要的。从1994年下半年以来,本地产品出口经过连续5 个季度下跌之后已止跌趋升,厂商手头的订单也从负增长转变为12%的升幅。因此大量补充库存及提高存货水平,正好适应了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加以机场工程逐渐进入高峰期,刺激了有关器材设备等物资的进口需求,并使留用入口货物剧增。
贸易价格比率下降 由于美元持续下跌及世界商品价格上升,使进口价格上升2.8%,高于出口价格的升幅1.5%,致使贸易价格比率指数下跌1.3%,受此项因素影响而增加的贸易赤字估计为168亿元,约占贸易赤字增加总额的30%。
转运货物急剧增长,使转口贸易增速放缓 转运是一种离岸贸易,被界定为以联运提单方式托运货物,其付货及提货地点均在香港境外。转运货物与转口货物是不同的。前者无须向香港海关申报其货值,而货值亦不包括在香港贸易统计数之内。随着近年中国航运市场的崛起、外贸配套服务日益发展以及加工业日趋成熟,某些商品的后期包装工序可以在内地完成,越来越多中国产品可以转运方式取道香港运至世界各地。这就必然导致转口贸易部分转变为转运贸易,并对香港的转口收益带来负面影响。1994年转口货物增长放缓,而转运出口货物以顿位计则激增40%(前三季度数),而1993年全年的增幅仅为7%, 源自中国的转口实绩已出现了5%的负增长。据估计,香港的出口可能减少47亿元, 相当于贸易赤字的8%。
有形贸易赤字的走势
香港的有形贸易逆差与经济高增长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估计将继续下去。至少在近一、二年内,贸易赤字还可能扩大。原因在于导致贸易赤字增加的主要因素将继续发生作用。
今年香港经济增长仍以外贸出口为主要动力。年初中美两国就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最终达成了协议,中国加速出口和扩展转口,使香港的出口蓬勃增长,工业生产获得支持。头5个月的总出口增幅为15.2%, 其中,转口增长17%,本港产品出口增长8%。入口也有可观的增加, 留用入口货物增幅为22%。有形贸易赤字明显呈上升之势。
在机场工程方面,由于中英达成了新机场财务协议而将加速进行。按原计划预期1997年之前的6年之内每年投资开支约260亿元,有关进口器材设备将于今明两年达到高峰。这必将刺激进口需求,故有形贸易赤字的扩大无法避免。只有当机场核心工程全面完成,与此有关的庞大投资开发已消除,才能抑制有形贸易逆差的恶化,使贸易平衡获得显著改善。
从贸易价格比率变动的趋势来看,由于港元随美元汇率锐挫,影响到对有形贸易收支构成压力。不过,近来美元转趋坚挺,情况有所改善。
关于转运贸易的发展,这是内地与香港贸易转型的表现,也是中国加快改革开放,外贸、航运等不断发展并逐步同国际市场接轨的必然趋势。随着内地与香港经贸联系愈益密切和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完善,越来越多的香港航运公司和货运代理商将在内地开设办事处和建立营运网络,提供转运服务。因此从长远来看,这个趋势将持续下去。不过,去年转口货物增长放缓而转运货物急升造成的较大反差,也可能是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短暂性现象。无论如何,内地与香港贸易转型的发展肯定是影响香港有形贸易收入增长放缓的一个因素。
看来,香港今年的有形贸易平衡免不了会进一步恶化。实际上,头5 个月的贸易赤字已达737 亿元, 到年底估计将突破千亿元大关, 达1020亿元,相当于入口货物总值的6.9%,但与此同时, 无形贸易盈余亦将从去年的1030亿元继续增加到1280亿元。因此,商品与劳务帐户仍将保持顺差,香港经济亦可能持续增长5%—5.5%。
香港的经验表明,大力发展无形贸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支持有形贸易大进大出、保证整体贸易收支保持在顺差地位的必要条件,香港长期出现有形贸易赤字之所以能被接受,端赖无形贸易盈余有足够的补偿能力。即使在一定时期内赤字骤然大幅飚升,亦不足为虑。只要这不是由于消费过热而引发,而是源于出口扩张,带动制造业生产上升以及大型基础设施投资集中,基建开支猛增从而刺激了庞大的入口需求所致,何况跨世纪的巨大投资是极具效益的。香港实施的机场核心工程计划1992年的成本预算为1637亿元。如不进行此项工程,香港在1997—2010年间就将蒙受4200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而作为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香港因功能削弱、地位下降所造成的间接损失还可使上述数字成倍增加。21世纪亚太经济将有一个大发展。超前的基础设施的兴建可以大大优化香港的商业环境,提高其国际竞争力,为迎接太平洋世纪的挑战而打下牢固的基础。它必将强化香港的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地位,加快其经济转型,为其带来长远的不可估量的经济利益;令外资源源不断地注入,使香港更加繁荣、稳定。明乎于此,则在香港的特定条件下,有形贸易高赤字与经济高增长之间良性互动的“双高”模式是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