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文化特色的地理校本课程创新开发--以校园园林石材校本课程开发为例_校本课程论文

具有文化特色的地理校本课程创新开发--以校园园林石材校本课程开发为例_校本课程论文

创造性地开发具有文化特色的地理校本课程——以《校园风景石》校本课程开发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校本课程论文,为例论文,创造性论文,地理论文,特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赋予学校充分的课程自主权,要求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使课程具有多层次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能力。其中,“选修学分Ⅱ”规定:“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地理教师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创造性地开发具有地理特色的校本课程呢?下面笔者以《校园风景石》为例开展探讨。

一、准确理解校本课程,充分开发课程资源

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既有区别又相互关联。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在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师生为主体而开设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家课程的局限性;校本课程的学习领域、课程目标、具体内容、实施方式和课程评价,又与国家课程具有相通性。因此,要善于抓住两者的差异性和关联性,恰到好处地将校本特色与学科内涵相结合,创造性地发掘课程资源。

《校园风景石》校本课程的创设是充分挖掘了笔者所在学校的风景石和文化资源。从地理学科视角出发,主要包括风景石的产地、形成原因、所属岩类、理化性质和功能价值等;从文化艺术视角出发,主要包括石刻墨宝(校训、名家名言、校友寄语、书法作品等)以及形态各异、错落有致点缀于绿茵与楼宇中的风景石景观等。所有这些,又都赋予风景石以独特的育人功能,有助于青少年调适心理、修身养性、净化心灵、丰富想象、塑造健全人格。这种基于天然岩石打造的校园文化、审美意境和塑人环境,完美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构成了具有地理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

二、充分体现课程特点,精心编制《课程纲要》

1.校本课程的主要特点

校本课程作为对国家课程的补充,有其独特性。根据笔者的实践,编制《课程纲要》必须考虑以下特点:(1)校本性:突出学校的育人文化和特有的资源。(2)生本性: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需要,给学生以广阔的自主发展空间,促进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3)探索性:教师要对学生的需求做出科学评估,与学生共同谋划课程方案,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科学探究,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作示范性探索的指导,更要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4)灵活性:要针对校本课程的时效性和动态变化特点做出科学而灵活的应变。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决定是否编写教材。课程内容、实施方案与评价方式可因人而异。(5)生成性:课程内容既可通过探究活动自然生成、逐渐积累,又可通过想象和探索而不断得到拓展。课程实施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参与,发挥学生的专长和能力,并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完善优化。

2.《校园风景石课程纲要》的编制

(1)课程目标需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课程目标]

①通过师生共同设计课程方案,培养学生参与教学决策、制订学习方案的能力;②通过考证、采访、查阅资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兴趣和科学素养;③通过鉴赏、摄影、写诗、绘画等方式,感悟风景石的艺术美,增添学生的审美情趣;④通过品悟校园石文化,塑造健全的人格,通过设计风景石展牌,参与校园文化建设;⑤通过拓展体验,培育学生的爱乡情怀、文化素养,展示个性特长,提高综合素质。

(2)课程计划与实施建议需遵循认知规律、课程特点及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课程计划与实施建议]

主题活动1 共谋方案

内容:设计《校园风景石》课程方案。

流程:第一步,学生交流自选课目的和愿望,教师介绍课程背景和目标;第二步,教师提出课程纲要草案,学生修改、完善并最终确认。

主题活动2 曦庭缀石

内容:绘制校园风景石分布图。

流程:第一步,师生利用校园平面图共同设计考察线路;第二步,沿线踏勘,将重要风景石用图例标注在图上并编号,提出感兴趣的问题;第二步,尝试电脑绘图,展示绘图作业。

主题活动3 观石探秘

内容:考察风景石,了解相关知识,感受自然美和艺术美。

流程:第一步,通过师生共探、咨询行家、查阅专著,了解风景石的产地、名称、选购标准等,考证其所属的岩类、形成原因、理化性质和功能价值;第二步,切磋石艺,选出最美风景石并陈述欣赏理由;第三步,分组摄影,展示作品,从审美角度集体评议;第四步,整理活动资料。

主题活动4 抚石感怀

内容:考察石刻文化,了解校史,发表感悟。

流程:第一步,考察石文化,追溯墨宝石刻的来源与背景,以此为线索考证校史,感悟校友风采;第二步,结合考证体验,抒发爱校情怀,撰写一篇心作,题材不限。

主题活动5 设计展牌

内容:设计校园风景石展示牌。

流程:第一步,分小组自选风景石,提炼并用文字表述风景石的科学、艺术、文化内涵;第二步,利用电脑设计展牌的图案并嵌入文字内容;第三步,交流作品,集体评议,将佳作报送学校相关部门。

主题活动6 拓展体验

欣赏本地水石盆景艺术品,开展创作实践;考察社区风景石,搜集旅游区著名风景石的资料,交流摄影或写生作品;感悟中华石文化,搜集相关的成语、故事和民间传说,集体交流。

(3)总结归纳、分析评价应突出科学性、客观性,并充分重视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

[总结归纳、分析评价]

①将学生的所有作品进行统计、分类。②建立评价体系: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生评与师评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重视过程性评价,主要包括地图读绘水平、考察能力、质疑探究深度和团队协作态度等;终结性评价包括风景石展牌创意和制作质量,水石盆景、摄影绘画等作品的风格与美学价值。

(4)教材的编写符合课程实施需要。

[教材编写]

配合“主题活动6”自编《水石盆景欣赏与创作》。

三、校本课程实施中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1.充分利用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究

校本课程强调学生、教师、学校、社区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教学方式的取向是“学生中心”。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通过有意义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观石探秘”活动,可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发现问题,亲自采访购石师傅,了解风景石的产地、形成原因、选购标准以及感兴趣的相关问题;多渠道自主寻访校友、了解校史,进而“抚石感怀”;通过小组设计风景石展牌和创作水石盆景,既体现团队协作精神,又提升艺术品位,并使学校文化发扬光大。

2.针对重点、难点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可将某些重、难点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指导学生重点突破。例如,笔者发现学校的日晷装置存在科学性错误,与校园风景极不协调,而书本中并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有必要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3.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对课程方案进行调整

校本课程具有生成性和动态变化特点,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需要的变化,对课程计划、课程内容和实施方案进行灵活的调整和优化。如曾有两届学生选修《校园风景石》,其课程内容和实施过程各异。第一批学生侧重“曦庭缀石”“观石探秘”和“抚石感怀”,第二批学生在已有基础上,深入“观石探秘”,针对其难点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集体探究突破难点;尝试“设计展牌”和“拓展体验”。

4.紧扣课程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科学评价

为防止因主观片面和随意性造成评价上的偏差,教师首先要明确评价指标(含过程性指标和终结性指标),周密制订评价标准和评分细则。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时,教师不仅要给出客观的评定,还应组织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

四、关于提高地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建议

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对地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新要求,为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建议教师在以下三方面多下工夫。

1.理论先行,提升素养

教师首先要从理论上搞清楚什么是校本课程,了解其基本特点和开发原则,并要根据独特的课程资源确定开发重点,制订课程目标和实施方案。其次,要转变学科观。不仅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更要善于与多学科、多领域特别是学校的先进文化相融通,借此引导学生深刻领悟地理学思想,发挥地理教育独特的育人功能。再次,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不可片面地以编写教材和应试训练取代校本课程。要在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素养的同时,谋求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2.研究特点,突破难点

开发校本课程没有现成模式可循,遇到的疑难问题较多。教师要深入研究课程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探索。例如,针对课程实施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资源,教师要组织学生及时捕捉,整理提炼,不断积累;没有统一的教材,教师应根据实际需要自主开发;学生的兴趣和见解各异,教师可多与学生探讨,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没有统一的测试标准,教师需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自主设计评价项目和标准等。尤为重要的是,教师必须有协作意识,通过合作探讨,共同破解难点。

3形成特色,体现价值

教师须萃取校园文化精华并将其融入地理事物,以小窥大,借助校园文化魅力使地理学思想更加深入人心,通过有意义的探究活动,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创造性地开发具有地理特色的校本课程,使其充分发挥应有的功能与价值。

标签:;  ;  ;  ;  ;  ;  ;  ;  

具有文化特色的地理校本课程创新开发--以校园园林石材校本课程开发为例_校本课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