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论文_杨青玲

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论文_杨青玲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实验中学,河南省 焦作市 454850)

摘要: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教书”和“育人”,且随着素质教育工作的全面推进,“育人”理念被外化为“德育”工作,成为了各级教师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旨在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本文笔者从初中班主任的角度出发,结合个人的教学管理经验,并以新时期的生本教育思想、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分析了提高德育管理工作有效性的具体策略,期望能为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有效性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此阶段的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各种不良思想或行为的影响,也会出现情绪不稳定、心理素质较差的问题,因此十分需要班主任教师通过开展德育管理工作来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以便帮助他们平稳度过青春期,为其之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此时,班主任教师需要将德育作为一项常规化、常态化的工作内容,并采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来规划相应的德育方案,从而辅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最终促进其长远发展。

一、坚持以身作则,给予学生正确引导

初中班主任是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主要管理者,也是学生争相模仿和学习的主要对象,故班主任教师必须充分意识到自己的榜样作用,努力以自身的人格魅力、高尚品德来对学生施以影响,继而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如,班主任老师在工作中应树立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态度,由此感染学生,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专注和专心,不断提升其学习品质;在管理班级时,班主任也要秉承公平原则,坚持赏罚分明、实事求是,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客观精神,完善其认知体系;在与学生相处时,班主任应尊重其人格和个性,以平和心态对他们进行引导,从而使学生在良好氛围中实现身心的和谐发展,并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二、规范班级制度,培养学生行为习惯

班级制度是班主任管理学生的主要依据,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引导和规范的有利平台。因此,初中班主任在制定班规、班纪时,可将一些具体的德育教育内容融入其中,以便从规范学生的日常言行举止入手,督促他们不断约束和管理自我,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班主任可将本学期德育工作内容转化为具体的班级规范条例,并将学生在生活中需用到的文明礼仪、在学习中需遵守的纪律等设计成明文规定,以此来对其语言、行为进行规范,从而使其在明确条例的引导下不断调整个人言行,继而辅助提升德育教育质量。

三、优化德育方式,增强学生道德修养

(一)评选德育标兵,凸显德育模范作用

每隔一段时间,初中班主任可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评选出近期的德育标兵,并对其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由此不断发挥模范激励的作用,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的德育氛围,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对自身的言行举止进行反思,最终有效提升德育质量。如,班主任可每隔两星期选一次德育标兵,并为每次评选活动拟定不同的德育主题,由此引导学生从各方面认识自我和他人,并使他们在推选过程中对相关德育内容产生深刻印象,由此进一步强化他们的道德意识。同时,班级中的德育模范产生后,学生们会有意识地对其相关品质进行关注和学习,进而从多个角度来完善自我,在模范标兵的影响下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进一步实现德育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组织主题班会,积极渗透德育因素

班主任教师也可通过组织主题班会来实施德育工作,并在其中渗透不同的德育因素,以此辅助学生通过主题式学习不断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从而有效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如,班主任可将整个学期的班级德育工作分为具体的模块,然后再细化为每个月的德育主题,接着以此为据设计每周的主题班会,确保从多方面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从而不断扩大德育工作的范围。具体讲,班主任可在班会中先总结班级近期的学习和纪律情况,并布置下一阶段的任务,然后将话题引导在具体的德育话题上,为他们展示相关的案例、新闻,在直观、立体的氛围中不断增强其对道德的认知,接着教师可鼓励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要求他们结合自身经历分析各自对该德育主题的看法,共同拟写出一份在生活和学习中落实德育工作的建议,从而顺利发挥班会作用,不断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

(三)定期约谈学生,对其进行心理指导

班主任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大家长,应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者和教育者作用,通过定期约谈学生了解其在生活、学习中的困难或思想、心理方面的困惑,并给出有效的建议来为他们排忧解难,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态度和不良心理,由此促使他们建立健全的人格、构建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而推动其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与提升。如,班主任教师可根据班级总人数来规划具体的师生约谈方案,并设计一个固定的谈话时间,确保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次谈话活动,同时班主任也要提前制作好访谈记录表,及时将自己与学生的详细谈话流程记录下来,并将自己在此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重点标出来,然后重新拟定对应的德育计划,在生活和教学中对不同学生予以不同的引导,从而在保证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前提下,促使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继而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四)组建朋辈辅导队伍,提高德育效果

由于初中学生和班主任之间常存在较大的年龄差异,再加上师生身份及所处角度也不同,因此学生们遇到问题后很少会主动去找班主任教师帮忙解决,此时朋辈辅导团队的存在就显得十分重要。所谓朋辈辅导主要指的是班主任从班级学生中挑选思想较为成熟且较有能力的学生组成一支心理辅导队伍,然后经过培训后使其掌握与人交流、帮助其他人分析和解决问题或是能给予人鼓励和安慰的技巧,由此促使他们以朋友、同学的身份帮助班级中其他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思想、情绪或心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代替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德育教育,由此不断增强德育的效果。

(五)开展实践活动,强化学生道德意识

在从事德育工作时,初中班主任也可借助一些实践活动来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以便使其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不断反思改进自我,进而有效提升德育质量。如,班主任可组织学生到街上扮演交警的角色,辅助指挥交通、疏散车辆、对违规行为进行劝说和教育等,由此使其了解交警的辛苦,并树立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班主任老师也可带领学生为贫困山区的学生募捐,要求他们自主设计宣传方案、拟写宣传标语,从而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来帮扶弱者;班主任还可在传统节日期间要求学生为家中的父母、老人制作礼物,进而不断增强其孝亲敬老的意识。

四、结束语

初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管理工作时,首先要明确该时期学生的特殊性,主动了解他们的喜好、心理特点和发展需求,然后再结合新时期的育人思想设计科学、完善的德育方案,采用精细化管理方式帮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并借助实践的平台不断强化学生思想道德认知,继而推动他们健康、和谐发展。当然,在实施德育过程中,班主任教师也要灵活运用多种育人手段,同时据实时反馈情况调整教育方案,以便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不断规范自身言行、树立正确道德意识,进而高效完成德育任务。

参考文献

[1]王乐芳,徐西伟.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结——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11).

[2]王欣.走进学生心灵 打开学生心扉——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艺术漫谈[J].新校园(中旬),2018(12).

[3]李莉.浅谈如何提升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9(03).

论文作者:杨青玲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7

标签:;  ;  ;  ;  ;  ;  ;  ;  

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论文_杨青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