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滨区水利精准扶贫的现实困难及对策思考论文_王永霞

汉滨区水利精准扶贫的现实困难及对策思考论文_王永霞

汉滨区水利工作队 陕西安康 725000

摘要:本文从汉滨区贫困面貌,水利设施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大力发展水利基础设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了一些粗浅的建议及对策,供探讨!

关键词:脱贫攻坚 水利设施 建议及对策

前言:脱贫攻坚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当前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充分发挥水利的基础性、先导性、保障性作用,加快补齐补强贫困地区水利短板,其意义重大。

一、汉滨区概况

汉滨区位于陕南东部,北靠秦岭,南依巴山,属秦巴土石山区。东经108°30′~109°23′,北纬32°22′~33°17′,东邻旬阳,南接平利、岚皋,西连汉阴、紫阳,北邻宁陕、镇安,汉江、月河呈“Y”形横卧其中。东西最宽处为110km,南北最长为310km,全区国土面积3646km2。境内群山叠嶂,河流密布,沟壑纵横。

汉滨地处秦巴腹地,境内山大沟深,地形地貌复杂,绝大多数行政村均呈几条沟几道梁分布,全区88%的面积为土石山区,川道丘陵约占12%。月河川道和安康城区以东汉江河谷构成南北宽约5~10km的川丘地带,把汉滨区划分成三大自然区,北部为秦岭山区,南部为巴山山区,中部为川道丘陵区。南北二山地面坡度大,耕地零星分布,以粗骨性黄棕土壤为主,土质脊薄,人户分散。川道丘陵区地势相对平坦,地面坡度缓,耕地连片集中,以潮土、水稻土和黄褐土为主,土层厚肥,人口密集。

据《2015年汉滨区社会发展简明资料统计》,汉滨区总人口100.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5.55万人,实现生产总值233.72亿元、农业产值229892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307元。

汉滨区属农业大区、人口大区,基础设施较为落后,资源匮乏,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按照新一轮扶贫建档立卡要求,汉滨区识别出贫困村341个,贫困户6.74万户21.62万人,其中省级扶贫标准1.43万户4.88万人,国家级扶贫标准5.31万户16.74万人。

二、水利基础设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汉滨区内有安全饮水工程676处,解决了50.41万人的吃水难题(截至2016年)。但是因为汉滨区自然条件限制和人口居住分散等多方面原因,目前6.74万户贫困户中尚有3.6万户的饮水安全未得到解决。

汉滨区共有小(Ⅰ)型水库5座,小(Ⅱ)型水库58座,设计总库容3578万m3,有效库容2356万m3;堰塘5360口,塘容1404万容m3;抽水站365处,装机12.61千kw;自流引水工程1016处;渠道衬护总长度1542km。

这些水利基础设施为区内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这些水利设施多数修建于六、七十年代,设计标准较低,使用年限长,破损严重,工程效率低,特别是田间渠道几乎全部是土渠,利用效率不高,难以满足高产田的灌溉要求,也难以抵御频发的自然灾害。

三、2016年水利扶贫的主攻方向及成效

2016年,全区水利行业扶贫工作涉及26个镇(办)的45个精准贫困村,新修安全饮水工程117处,新修基本农田300亩,新修水窖140口、堰闸7座、机井7口、抽水站6座、拦河坝4座,新修加固渠道69.75km,加固维修堰塘21口。为全面补齐贫困村水利短板和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着强劲的“水动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四、建议与思考

(一)、精准摸底,科学建立项目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按照需要与可能相结合、必要和从紧相结合的原则,据实摸底调查,全面掌握贫困村水利基础设施现状和建设需求,科学编制贫困村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库。

(二)精细落实,做实做精项目的实施。

1、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安全饮水工程,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衡量贫困村是否脱贫的一项重要指标。汉滨区通过多年实施该工程,已陆续解决了乡镇、集镇、社区、居住相对集中地、有固定水源的村、组的人畜饮水困难,共计50.41万人。但尚有居住偏远的、人口分散的、无固定水源的331个村14.3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亟待解决,另有30万人的安全饮水亟待提质增效。

1)、对于未解决安全饮水的村组户,需下大力气加以解决。一方面通过鼓励搬迁至新建社区;一方面上马工程项目,可通过管网延伸,新建小微型抽水站,或者新建集雨窖配套消毒净化设施,通过多种方式,切实解决剩余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2)、已建成的安全饮水工程,有些水质较差、有些保证率低。对于这些工程,要进行标准化改造,通过改造净水方式,配套补充水源或者备用水源,或者通过联村并网,推进规模化集中供水等多种方式,保证村民吃到干净水、放心水。

2切实抓好小微型水利设施及提升改造。

汉滨区内小型水利设施量大面广,尤其在主灌区以外,小型引水坝+引水渠道+堰塘(蓄水池)等调蓄设施+灌溉渠道,这样的工程非常多,综合效益也非常好,也是贫困村最喜爱的一种小型水利设施。对于这类工程,下大力气加以整改和利用,主要有拦水坝整修、渠道衬砌、堰塘改造等,可达到费省效宏的效果。

主灌区内的骨干工程,一般主体(水库、骨干渠道)工程较完好,但末级渠道衬砌率低,水量损失严重。对于此类工程,加快末级渠系改造和衬砌,完善各类建筑物,充分挖掘工程潜力。

这些小微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可通过小水重点县、高效节水、省级小水、灌区节水改造、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得以实施,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3大力开展基本农田和农业产业园区建设。

1)、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前提和基础。应充分发挥“丹治”二期、“丹治”三期、水土保持、坡耕地综合治理、土地整理等项目资金带动作用,狠抓基本农田建设,完善各种水利配套设施。

2)、农业产业园区多数以农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集约经营为依托,能起到很好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对于这类园区,应积极发挥业主投入的主体作用,水利适当投资,发展喷灌、滴灌等节水工程,建设一批规模化的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园,为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建立管护长效机制

建立管护长效机制是当前和今后我们加强水利扶贫工作的重点,要切实维护项目建设成果,在工程发挥长效作用上下功夫,激励项目区农民群众广种粮、种好粮。坚持建管并重,在基层党委、政府领导下,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规划、设计、指导施工。项目区受益农民群众要在当地镇办、村行政组织的领导下,依靠自身力量,管好用好兴建的工程设施,保护好耕地等,确保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总之,汉滨区贫困村量大面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水利基础设施又比较落后,更要花大力气加以解决,只有充分发挥水利的基础性、先导性、保障性作用,配合交通、通讯、文化等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才能真正改善汉滨区贫困面貌,打赢脱贫攻坚这场战争!

参考文献:

[1]汉滨区十三五打赢脱贫攻坚战行动方案

[2]杨晴.关于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贫困地州水利扶贫开发工作的思考 中国水利2015(23)

论文作者:王永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8

标签:;  ;  ;  ;  ;  ;  ;  ;  

汉滨区水利精准扶贫的现实困难及对策思考论文_王永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