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云台山旅游业蓬勃发展的经济前瞻
张诗雨(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 河南省焦作市云台山景区的发展可谓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多年以来,焦作市云台山旅游产业已发展成为国际公认的重点旅游产业。但在取得辉煌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如旅游模式不新颖,设施不完善等。本文将从中国旅游业近况出发,在对河南省焦作市云台山旅游业发展中所遇到问题的分析的基础上做详细的经济前瞻。
关键词: 云台山;旅游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经济前瞻
中国旅游研究院29日发布的《2018年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19年发展预测报告》称,2019年国内旅游人数将超过60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人民币5.6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9.5%和10%;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约1.6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1%。我国旅游市场规模稳步扩大,旅游业在创新发展中继续领跑经济增长。同时文化和旅游部传达学习党的精神,这更为当今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一、云台山旅游业发展概况
河南省焦作市云台山景区的发展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创造了旅游业内人士瞩目的“云台山速度”和“云台山效应”,也让焦作从“煤炭之城”转变为一个生态旅游城市,是“焦作现象”(“焦作现象"是指河南省焦作市把发展即将枯竭的煤炭经济转型为日趋向好的自然旅游经济,并取得成功的现象)的完美诠释。
通过求解非定常不可压缩RANS方程,对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的空泡水筒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探究空泡水筒不同位置处的流场特性,重点分析工作段内的流场分布,得到以下结论:
云台山风景名胜区是全球首批28家世界地质公园之一,同时又是河南省唯一一个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景区、国家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国家猕猴自然保护区七个国家级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河南省焦作市云台山以以上七大国家级称号闻名遐迩,云台山风景名胜区之所以能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流连忘返主要还在于它珍贵名奇的地质地貌遗迹、丰富多样的动植物景观和深入人心的人文历史遗存。除了这些先天性的优势之外,焦作市政府还出台相应政策,把发展旅游作为施政纲领,把旅游业发展当作经济转型的重要手段,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把云台山顺利的从煤炭枯竭性城市转型成为国家著名旅游城市。在先天优势和政府政策支持的双利好背景下,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得以迅速发展,其旅游景点已发展成为国际公认的重点旅游产业。云台山景区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景区无论从软硬件设施建设还是游客数量及旅游收入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云台山景区在自己本身优势资源和当地政府政策支持的共同作用下,在过去的二十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在现阶段云台山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种种挑战,发展速度远不及国内其他风景名胜区,旅游策略和发展政策的更新换代刻不容缓。
二、云台山旅游业发展遇到的问题
(一)游客过多,旅游质量差
一是开发不同层次的旅游消费品,例如在红石峡风景区附近开设多彩照相服务,不仅可以提高景区收入,还可以给游客留下云台山专属的记忆,从而多方位满足游客旅游留念和娱乐需求。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开发一些娱乐设施,提高游客参与程度,满足游客娱乐心理需要,为游客带去更加全面的旅游体验。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利用互联网发达的宣传功能,建立云台山风景区官网,把各个景区的游玩攻略、图片、人们游玩后的感受都囊入网站中,使人们看到宣传就想亲身去体验,最终达到提高景区知名度的目的。
(二)旅游模式无特色,需求提供不到位
旅游业,国际上称旅游产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产业。虽然旅游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但是现阶段云台山景区的旅游业综合性发展做的还远远不足,基本上景区所在地的经济收入主要依靠景区门票,在旅游发展模式上缺乏创新,降低了与其他旅游产业的竞争优势。在旅游业发展的六大环节上,云台山景区所在地目前几乎只满足了游客的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这四个方面的需求,而在对游客具有较大吸引力同时占游客消费比重较大的购物和文娱两方面相比其他名胜区还相差甚远。
(三)宣传不足,景区吸引力度不够
根据云台山景区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基础条件和发展环境,当地政府出台了五年规划发展政策,其中包括小寨沟快餐中心、购物中心项目、云台山别墅式度假酒店项目、云台山旅游服务区项目、云台山观光电梯项目等。本文观点,小寨沟快餐中心项目为广大游客提供一个舒适的就餐、购物环境;别墅式度假酒店项目因地就势,让建筑穿插渗透到青山绿水中,成为自然环境有机组成部分;旅游服务区项目兼顾居民商住、办公,促进了云台山地区未来的经济发展;观光电梯项目解决了游览线路较长、游客体力消耗过大的问题,并且让游客全方位的领略云台山的美丽风景。综合看来,这些项目使得云台山当前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得以缓解,在云台山旅游业未来的发展进程中,这些矛盾可能将不会再次造成威胁,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云台山景区经济发展更是一个有力的推动。然而,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下,别墅式建设、观光电梯、餐饮中心的设置已经数见不鲜。因此,本文观点,这些项目的开发对云台山旅游业经济发展的促进可能只是短时期的,随后云台山景区可能会趋向大众化,所谓的项目开发已经不能够夺人眼球、满足游客的需求,对应的也会对云台山景区未来的经济发展之路造成阻碍。
观光旅游业、交通客运业和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在旅游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发展的重点主要是建设,创建景点、开发景区、重整饭店和宾馆,这是一个旅游业得以发展的必经过程。如今旅游业拓展了很多新的方式,有很多一部分家庭开始选择自驾出行,或者习惯于研究攻略、习惯于使用“美团”等手机软件对自己的旅行计划进新规划,改变了原先整个过程由旅行社大包大揽的模式,由此自由行、深度游,定制游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毕业旅行,结婚旅行等新型说法的出现,这些现象都促进了旅游业经济的向好发展。同时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不断提高,催生了旅游业的周末经济,各大城市的居民现在习惯于利用周末全家到周边进行短期的度假,因此也助长了像云台山这种风景名胜区的经济发展。
三、云台山旅游业发展提升策略
日益增长的游客量与景区拥挤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景区资源的过度使用与开发,加快景区资源匮乏的进程,同时极大的影响了游客的旅游质量,不利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旅游量的增加与景区规模扩大之间的矛盾,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景区内游客过于集中,出现了游客大面积拥挤现象,甚至有可能造成踩踏事件等安全事故的发生,不能保障游客的旅游质量与安全。
四、云台山旅游业发展的经济前瞻
◎异物吸入性咳嗽 久咳,各种治疗无效,听诊两侧呼吸音不对称,一侧明显弱甚至于没有,应怀疑有异物,支气管镜或CT等相关检查确诊。
云台山景区作为国家5A级景区本应获得旅游界更高的认可度,但结果却差强人意。现如今,互联网技术发达,但云台山景区网络宣传远低于同级别景区,虽然焦作市旅游协会网站向大众提供了大量的旅游景点信息和旅游攻略,但信息繁杂、重点不突出,对景区的宣传并没有起到较好的推进作用。除此之外,云台山景区的专业解说人员与景区服务人员相对较少且专业知识储备量不足,无法让游客充分欣赏景区的珍奇地貌、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
本文观点,产业复合型综合旅游项目是云台山景区发展的方向。在这种趋势下,旅游便成了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比如旅游业与农业结合为观光农业、与餐饮业结合为特色美食街、与传统商业结合为购物旅游,两种以上产业融合形成了泛旅游产业。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这种旅游模式会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使游客在旅行中更深层次的欣赏当地优势地貌,感受当地历史文化,同时也是人们追求更高品质生活的必然结果。因此,本文预测今后十年、二十年或者更长,云台山旅游业会不断向产业复合型综合旅游业方向转型。
五、结语
从河南省焦作市云台山景区的经济发展来看,旅游业是一个有着广阔经济发展前景的产业。云台山景区未来的经济发展会不断朝着产业复合型综合旅游业方向发展,景区会不断完善扩大,游客数量会逐年增多,总体势态向好。
关心下一代工作,关键是要赢得青年,坚定他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而要赢得青年,核心是要关工委工作取得实效,让广大青年看到关工委工作让自己能力得到了提升。老同志心怀“中国故事、学校故事、学院故事”,老同志最能讲好努力奋斗,老同志最能体现奉献责任和历史使命,他们就是活的学以致用的教科书,更是实现“中国梦”、伟大复兴的奠基者。在这一点上,应有组织地发挥“五老”的政治、经验、威望、时空、亲情优势,在现有工作渠道外,对关注青年、关爱青年、关心青年的工作及时补给,急党政所急,想青年所想,尽关工委所能。
“匠心”,或者说“工匠精神”,不是我们曾经认为的能挣大钱、发大财就是“先进”、就是“代表”。那种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代表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和气质。为什么只有八千多万人口的德国,却能创造出2300个世界名牌?比起德国人、日本人,我们究竟缺少了什么?其实,瓶嘴儿上的“匠心”,不是不能为,而是不想为,因为这与赚钱无关,甚或加大成本影响利润。
参考文献
[1]刘坤.互联网+旅游产业的发展路径探究—以焦作市为例[J].焦作大学学报,2017(2):62-65.
[2]屈永超.焦作市云台山旅游经济发展提升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18):177.
[3]龚腾飞,史建飞,薛涛.焦作云台山景区旅游发展问题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1):102.
[4]2019-2024年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
[5]旅游业市场持续增长2017年市场走势分析[R].
[6]李想.政府引导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影响研究——以焦作市云台山为例[J].时代金融,2018(2):76.
标签:云台山论文; 旅游业论文; 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论文; 经济前瞻论文;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