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审计研讨会综述_审计计划论文

农业审计研讨会综述_审计计划论文

农业审计研讨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研讨会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农业审计研讨会于1997年9月20日至9月22日在安徽省五河县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50个省、市、县,共100多人。 会议收到论文70篇,参加会议交流的论文48篇。

南京审计学院易仁萍院长、李凤鸣副院长,审计署农业司王智玉副司长,《审计与经济研究》编辑部负责人,安徽省审计厅汪元义副厅长,以及蚌埠市、五河县的领导出席了研讨会并作了重要讲话。

这次研讨会开得热烈隆重。与会代表各抒己见,围绕着如何进一步深化农业审计,改进农业资金审计工作,开展乡镇审计、乡镇资金审计、乡镇企业审计、扶贫资金审计等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共识。同时还对有关理论进行了探讨。

一、肯定农业审计取得的成绩

与会代表认为,近年来农业审计有了长足的进展,成绩是显著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计法规制度的建立,有力地指导了全国农业资金审计工作。 1990年以来,审计署先后发布的《审计署关于加强农业资金审计工作意见的通知》、《审计署关于农业资金审计的规定》、《审计机关对农业专项资金审计实施办法》等法规,对农业资金审计的对象、内容、程序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促进了农业资金审计逐步走向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2、建立了农业资金周期性审计的制度, 加强了对农业资金投入和使用的监督,促使被审计单位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3、围绕党和政府关心的问题,开展农业资金重点项目审计。 由审计署统一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先后开展了育林基金、水利资金、商品粮基地县建设资金以及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扶持粮棉大县发展经济专项贷款、扶贫资金等审计,引起了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了明显效果。

4、建立了农业审计机构,扩充了审计人员。目前省、 自治区审计机关基本上都设立了农业审计处,许多地、市审计局也设立了农业审计科。农业审计队伍正在不断壮大,人员素质也有所提高。

二、当前农业资金审计存在的问题

与会代表在充分肯定农业审计所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当前农业资金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农业专项资金审计缺乏统筹规划。 目前各地审计机关大都是根据审计署安排立项开展农业专项资金审计工作,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安排农业专项资金审计不够,缺乏系统的长远规划。

2、审计查出问题上报难、处理难。 其主要原因是审计体制的制约和法律体系的不完善。当审计处理涉及到地方利益时,往往会受到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使处罚决定难以落实,上报情况也不能如实反映。这严重地损害了审计客观公正的形象,影响了审计的权威。

3、审计法规依据滞后。目前有相当部分的法律法规缺乏配套性、 衔接性,有些规章制度已不适应当前实际情况,也有些农业资金的管理办法制定得比较原则或过于笼统,缺乏操作性,使审计机关对某些问题难以定性和处理。

4、审计方式方法上还不完善。比如财政收支审计多, 经济效益和投资项目审计少;事后审计多,事前、事中审计少;采用核查方法多,抽样方法少。

5、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审计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现有的农业审计人员中大多数是财会人员,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则比较缺乏,因而对一些资金使用效益的预测、评价难以进行,专项资金购、建工程也无法进行决算延伸审计。另外,农审人员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审计手段也比较落后。

三、改进和深化农业审计

与会代表认为,要解决农业资金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改进和深化农业审计工作。代表们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和设想,主要有:

第一,合理制定农业资金审计计划,加强计划的连续性和协调性。各级审计机关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从农业资金的投入、管理和使用等方面制定审计计划。同时也要解决好署定计划、省定计划和自定计划三个层次之间的连续和衔接问题。建议审计署农业司首先提出农业专项资金审计的中长期(三年或五年)规划,在此基础上,省、市(地)、县各级审计机关再制定相互衔接配套的农业资金审计计划,这样既严格执行审计业务以上级领导为主的规定,又调动了各级审计机关自主开展农业资金审计的积极性,扩大农业资金审计的覆盖面。

第二,把农业财务收支审计与经济效益审计结合起来。农业审计不仅要注重财务收支审计,查找违纪违规问题,而且要对农业资金的投入和使用效益进行审查和评价,分析影响效益的各种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农业审计只有由单纯的财务收支审计向经济效益审计延伸才能得到进一步深化。

第三,建立健全农业审计的各项制度。要搞好农业审计工作,必须有一整套完善健全的审计制度作保证。因此,应该建立健全审计台帐制度、被审计单位定期报送会计报表制度、审计信息报送制度、农业审计工作目标管理制度、审计质量考核制度等。只有建立健全了各项审计制度,农业审计工作才能做到规范化、制度化。

第四,改进农业资金审计的方式方法。一是采用灵活多变的审计方法,如“上审下”、“交叉审”、对重点项目重点资金延伸审计、跟踪审计或辖区内互审、抽审等。二是改变目前的事后审计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的审计监督。即从项目的立项、资金的分配、管理到使用过程进行经常性的审计监督。三是由专项审计改为全面审计。即从资金来源到使用部门的使用效果实行“一条龙”审计。

第五,健全机构,充实人员,提高农业审计人员的素质。要健全地、县两级农业审计组织机构,充实人员,加强人员培训。可以采用培训班、业务交流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农审人员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有关财经法规、现代审计方法、计算机技术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提高农审人员的理论水平、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有关理论的探讨

在研讨会上,有的代表对乡镇审计、乡镇资金审计、乡镇企业审计、扶贫资金审计等进行了探讨,还有的代表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观点。

五河县审计局的代表提出了乡镇资金审计的“归属分类”问题。他们认为乡镇资金审计既不能归入乡镇审计的范畴,也不能归入农业审计的范畴,更不能归入财政审计、工交审计中。乡镇资金审计是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支持下,由审计机关对乡镇各项资金收支的真实、合理和效果所进行的一种综合审计或混合审计。由于乡镇资金审计有自己独特的程序和方法,所以应将它单独作为一种审计类型看待。

苏州市审计局的代表提出了“农业专题审计”的概念。他认为,农业专题审计是审计机关以某一特定的农业命题为中心,辐射到命题涉及的资金或单位,对其财务收支及其相关经济活动,以财务为基础,以政策为指导,通过一系列查证、评价、反映活动,为政府在命题涉及方面进行宏观决策提供参谋意见。它是较高层次的经济监督活动。农业专题审计与农业专项资金审计的关系是并列的,同属于专项审计的范畴。他还详细地阐述了农业专题审计的要素、特点、地位、方式等。

江苏如皋市审计局的代表提出了开展“项目审计”来弥补农业专项资金审计不足的设想。他认为,“项目审计”是以特定的项目为载体,把涉及该项目的全部资金作为审计对象,立项进行审计,而不是以某项特定的资金作为审计对象。这样,涉及该项目的各类资金,无论是预算内的还是预算外的,是有偿的还是无偿的,是财政拨入的还是乡镇集体的甚至农民自筹的,均是审计的内容。这种“项目审计”,既审计了有关专项资金的筹集使用情况,又统括了同一项目所涉及的各种不同性质的资金,可以解决专项资金审计中不能解决的有关矛盾。

安徽省审计厅的代表对乡村审计的性质进行了阐述。他认为,乡村审计从客体上说,既不是乡镇财政审计,合作经济组织审计,也不是乡村企业审计、农民负担审计;从主体上说,既不是政府审计在乡村的延伸,也不是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它是对乡村整个经济活动进行的全面审计监督,是一种综合的、独立的审计监督模式。乡村审计应该是独立的乡村审计机构,依法对乡镇政府及所属各部门、事业单位、合作经济组织实施的审计监督活动。

这次农业审计研讨会,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方向,交流了经验,增进了友谊,代表们都感到收获很大。这次研讨会必将对农业审计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标签:;  ;  ;  ;  ;  ;  ;  ;  

农业审计研讨会综述_审计计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