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271500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来治疗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的自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的60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0例。在对照组进行单纯的西医治疗,在观察组进行中西结合的治疗,疗程为14d。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的左心射血分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总有效率,进而评定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3.3%,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是56.7%,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临床效果
引言:
重症心力衰竭是临床内科中能够导致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的一种危急病症,典型的临床症状为呼吸急促、心悸、水肿等,病情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控制,严重时可以危害患者生病安全。因此我院采取了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来治疗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具体的临床效果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选取的60例重症心力衰竭的患者都是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期间入住到我院的符合重症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名患者,分别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单纯的西医治疗。观察组有男16例,女14例,年龄最大的是82岁,年龄最小的是55岁,平均年龄是(72.3±4.1)岁,病程为(5.1±2.3)年;对照组有男15例,女15例,年龄最大的是80岁,年龄最小的是53岁,平均年龄是(72.3±4)岁,病程为(5.2±2.6)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临床数据,差异上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根据《西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诊断标准对我院收治的患者进行诊断,对诊断为重症心力衰竭的30例患者采取单纯的西医治疗方式,即药物治疗,如利用他汀类药物、ACEI类药物、强心剂、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药物。
1.2.2研究组
对30名研究组的患者除了进行基础的西医治疗方式,还根据《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症候部分》的诊断标准,采取中医治疗的方法,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应用的中医治疗即用10g白术、10g人参、15g大腹皮、5g生大黄、10g桂枝、10g防己、10g附子、15g茯苓g、3g水蛭粉、30g毛冬青、5g冬葵子、6g甘草、10g泽兰、10g桑白皮、5g滑石和牵牛子、30g黄芪,与水按1∶2的比例熬制 30分钟,即为 1 剂,让患者服用。
1.3 观察指标
观察14d内两组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临床特征。可以分为效果显著(心功能正常、临床症状都消失)、有效(临床症状和心功能得到改善)、无效(没有达到以上疗效标准,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是显效和有效的占比之和。
1.4 统计方法
通过SPSS 20.0的统计学软件检验分析此次的数据,计量资料用“±s”来表示;计数用百分数(%)、例数(n)来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
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是93.3%,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是56.7%,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大大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的数据对比见表1。
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3讨论
导致重症心力衰竭的原因主要是心脏的收缩及舒张功能出现障碍,初期的心脏功能障碍症状,会导致患者的身体减弱,进而影响身体的循环性和系统性,引发慢性心力衰竭,如果病情得不到遏制,严重会导致急性心力衰竭和代谢性酸中毒。所以要及时进行治疗,药物疗法是治疗重症心力衰竭的常用方法,经常会使用如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ACEI类药物、利尿剂等药物。但是临床经验以及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单纯的西药治疗效果并不是很好,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临床治疗效果要更好。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要症状是阳气衰竭,所以在中医方面可以注意采取温阳益气的治疗方式。上文所述的中药方中的茯苓有安心宁神、利水渗湿的功效,人参有生津安神、补气固脱的效果,从药理学方面看,配合使用人参和附子,可以有效地增强心肌作用,达到扩张血管的效果,泽兰有活血化瘀、行水消肿的功效,桑白皮也有行水消肿的功效,生大黄可以凉血解毒、清热泻火。以上的药方中的几种药材配合使用可以达到增强心肌功能的效果,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病情。从上诉的研究数据可以看出,研究组(中西医结合)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单纯的西医)的总有效率为56.7%。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西医疗法。研究组的患者在治疗后的左心射血分数为(45.2±3.7)%,对照组的左心射血分数为(33.1±4.6)%,由此可见,在西医药物治疗之上配合中医治疗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显著改善心功能,缓解患者痛苦。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可见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的安全性也比较高,发生毒副反应的可能性也比较低。综上所述,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来治疗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的方法切实可行,可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临床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地推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志辉. 急诊内科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 临床疗效探讨[J].养生保健指南,2016(21):28.
[2]朱宇东.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患者 心功能的改善作用[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13):54,57.
[3]杨秀娟.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急诊内科护理对策[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150-151.
[4]李晓影. 急诊内科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 临床疗效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30):348-349.
论文作者:郑海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8
标签:心力衰竭论文; 重症论文; 患者论文; 中西医结合论文; 急诊论文; 内科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