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佐格主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主义论文,赫佐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由火炬”奖
2005年5月2日,比弗利山希尔顿酒店,维亚康姆旗下有线频道“喜剧中心”(Comedy Central)主席道格·赫佐格(Doug Herzog)走向领奖台,接受ACLU(美国公民自由联盟,the 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南加利福尼亚基地颁发的“自由火炬”奖。ACLU的新闻公告里说:“在媒体和娱乐工业被广告客户和FCC束缚了思考能力的时代,道格·赫佐格对《第一修正案》的贡献值得钦佩。”勇于创新和坚定支持艺术家创作自由的喜剧中心频道连续14个月增长的收视率证明,“勇于突破(固有模式与禁忌)的节目一样能获得(商业上)成功。”
赫佐格在喜剧中心频道官方简历中没有提到这个奖项——嘴上自夸是一回事,像红布一样挂出来“招惹”FCC,显然不明智。
生产自由是一切内容工业发展的基础,对于喜剧来说更是如此——“政治正确”从来是喜剧工业的“天敌”,许多可能产生的幽默因此被扼杀在摇篮里。国际幽默研究会创建者之一、美国亚利桑那州州立大学教授唐·尼尔森(Don Nilsen)说,如果右派禁止“取笑身体部位与缺陷,亵渎宗教”、左派限制笑话“碰触性别与人种问题”的企图得逞的话,“我们还能用什么作为玩笑的原料呢?”
赫佐格对《第一修正案》不遗余力地鼓吹与维护“极其真诚”自有其道理——1998~2000年在Fox联播网担任娱乐总监14个月的纪录,是赫佐格鲜亮履历上唯一的污点,至今他仍然抱怨FCC对无线业严格的管制,让他的收视率炸弹《曼彻斯特预科生》(Manchester Prep)没有播出就被“自律”掉了——据说“一向不那么假正经”的默多克也认为其中有关青少年性的描写过于大胆,亲自下了“斩首令”。
没有《第一修正案》的保护,以性、暴力和政治为基础的“赫佐格主义”不可能取得商业上的成功。专为喜剧中心频道网站打造的两分钟系列喜剧《巴克斯与麦克威尔》(Baxer & Mcguire),特别用一对艺术化的男性性器官代表美国政治左右两派相互攻击、制造笑料,和几十年前美国年轻人声称“要做爱、不要战争”一样,充满着政治宣示的意味。对于美国电视家长联合会等政治组织来说,绰号“刀锋”的赫佐格是最令它们束手无策的“邪恶分子”之一。在一个高举着“言论自由”大旗、站在有线电视的“私人”领地上公然宣称自己趣味低级、崇尚暴力、见钱眼开的“无赖”面前,拿手的政治“咒语”,无论是“不爱国”、“反上帝”或“反人类”,还是“格调低下”或“卑鄙无耻”,统统都失灵了。亚里士多德贬损喜剧是“下等人关于上流社会的粗俗笑话”,上不得台面——赫佐格将之用作喜剧中心频道经营的基础性策略:先把自己降到无可再降的地步,而后安全、方便地取笑想要取笑的一切,无论它们披着什么样的神圣外衣。经常探讨敏感问题的凤凰脱口秀主持人窦文涛,不时在节目中哀叹别人对其评价不公、主动暴露自己“低俗思想”,采取的策略其实和赫佐格差不多。
而“自由”的代价从来不是人人都能承担得起。2004年赫佐格第二次担任喜剧中心频道总管后,给予明星查普勒(《查普勒秀》的主演和编剧,该节目收视率在喜剧中心频道排第二)三年5000万美金的丰厚合同、DVD等衍生产品利润分成和不受限制的创作自由,却令到这位30岁的黑人喜剧天才“由于压力过大”而精神崩溃,需要跑到非洲去做精神治疗——简直就是一出关于喜剧的后现代喜剧。
政治定位
从内容角度,美国电视上的喜剧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探讨生活、家庭和情感关系,向来是极力争取最广泛观众的无线联播网钟爱的节目类型。从最早的《我爱露西》到《六人行》,从《70年代秀》到现时风行的《办公室》,不管产品多么丰富,“味道”从甜甜酸酸到酸酸甜甜,没有多少实质上的变化。带了些许政治色彩显得“另类”的《陆军野战医院》、《豪斯医生》、《辛普森一家》等,不过是撒点“辣椒面”,对于狂放的赫佐格来说,根本不能发挥有线相对无线的“自由”——管制尺度上的优势。另一类时政讽刺喜剧历史远较前一类久远,古希腊“城邦式民主”让揶揄权威、针砭时事的喜剧异常繁荣,柏拉图描述这种艺术的影响力为:“要使一种学说为人接受或遭人拒绝,只要把它们杂进喜剧里赞颂一番或嘲弄一番就足够了”;而那时,西方描写“人性”的喜剧才刚刚萌芽。
数千年后,7800万美国“婴儿潮”一代经历了冷战、人权运动、越战等一系列社会动荡,对现实的挫败感和对政治人物根深蒂固的不信任使他们养成去喜剧俱乐部消磨时间的习惯——就像其前辈去舞厅一样普遍。根据美国喜剧联合会的统计,上世纪80年代末美国和加拿大的喜剧俱乐部加起来超过450个。在这些俱乐部中,推出的喜剧节目几乎都是成本低廉、以演员为号召的单人脱口秀(stand-up show),内容除开永不衰落的黄色笑话外,就是针砭时政的讽刺幽默了。至于在电子游戏和网络空间中泡大的新新人类,娱乐简直就是他们的生活而不只是一种休闲方式。两大受众群,前一个是社会中坚,后一个是未来希望,想要成功的喜剧中心决心要从中吸引一批忠实追随者。
早期的喜剧中心频道类似现在CW的状况,由MTV(母公司维亚康姆)的“哈!电视喜剧网络(HA!The TV Comedy Network)”和HBO(母公司时代华纳)的“喜剧频道(The Comedy Channel)”两个争得两败俱伤的对手合并而来。1991年愚人节正式开张的喜剧中心名义上两家共管,但实权很快落到更有“心计”的MTV头头、手腕厉害的朱蒂·麦克格斯(Judy McGrath)掌中。
在吸引12~24岁核心受众群上获得空前成功的MTV决意把自己的产品线延伸到18~34年龄段;而从开始就参与喜剧中心频道设计、并于1995年被遣入主其中的赫佐格,则把古希腊传统的政治喜剧艺术当作与财雄势大的联播网制作的高成本生活喜剧竞争时扬长避短的战略武器——独一无二的喜剧中心频道更不应该与那些已经厮杀的很激烈的有线频道,如女性频道、家庭频道甚至肥皂剧市场再争夺相同的女性受众群。所以,赫佐格接手喜剧中心频道的第一件事,就是砍掉那些“软绵绵、无聊又落伍”的系列喜剧,转而用犀利辛辣的政治讽刺定位18岁以上的中青年男性观众——在ESPN用体育比赛笼络这批观众前,政治定位的喜剧中心一直是广告到达这批特殊受众群的首选管道。拥有CNN的时代华纳并不反对这种做法,因为倘若有机会把喜剧中心完全控制在自己手中,政治定位的喜剧中心频道与CNN联结起来也是很容易的。
剑走偏锋
在正式接管喜剧中心频道前,赫佐格就由于将新闻节目成功引入MTV一举成名。从爱默生学院毕业的赫佐格对将政治娱乐化有着狂热的爱好。在CNN建立前,实习身份的赫佐格作为助理制片,加入鼓捣一档名叫《今晚娱乐》(Entertainment Tonight)的电视新闻杂志节目;大学毕业后,年轻的赫佐格在CNN洛杉矶娱乐新闻中心基地过了四年“不受管束”的高级制片生活。当1984年CNN撤销洛杉矶基地、要求赫佐格转向做硬新闻时,鄙视美国传统新闻做法的赫佐格决定跳槽到音乐电视MTV里去做“更有意义”的新闻。“将MTV只视为音乐频道是严重的错误”,他说,“那些看音乐电视的小孩一样关心发生在他们周围的事情”,而MTV固定观众的成功之道,在于将新闻、政治、时尚、娱乐、流行文化等诸种元素与音乐、影视融合起来,从而连通MTV内外的世界,让青少年能够把MTV视为生活的平台而不仅仅是欣赏音乐的管道。
赫佐格在“DNA里都充满了创新因子”的MTV里如鱼得水。1992年,克林顿专程到他为MTV制作的新闻节目中感谢MTV对自己大选胜出做出的重大贡献,让赫佐格的上司朱蒂“惊讶得从椅子上掉下来了”。功绩突出的赫佐格很快爬到MTV管理层的高位,专门负责集团新闻和特殊产品开发,并于1995年得到在喜剧中心频道独当一面的机会,从而能够具体实践自己的新闻主张。
对多份赫佐格专访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所谓的“赫佐格主义”其实基于这样的认识:现实残酷而苦涩,人们因此拒绝接受和理解“真正的新闻”;但倘若裹以喜剧的糖衣,难以消化的真相便可在放松的状况下被人们反复咀嚼后顺利吸收;而糖衣的成分,自然要能满足人类对权力与欲望永不餍足的追求才容易被“吃进去”——从古希腊起,用粗俗笑话包裹起来的政治议题就有很好的市场,几千年后也不例外:喜剧中心频道的推广语从“我们都要死,死前要看喜剧中心(We're All Gonna Die,Watch COMEDY CENTRAL,1992)”、“没有什么是神圣的(Nothing is Sacred,1993)”、“该死的,这里究竟要发生什么?(What the Hell is Going on Here?,1994)”,到赫佐格掌政后变成“让世界心智健全(Save World Sanity,1997)”,清楚显露了赫佐格的雄心壮志。
喜爱冒险的赫佐格一度离开喜剧中心频道长达八九年。他的接任者拉瑞·迪夫里(Larry Divney)做销售出身,不擅长节目开发。迪夫里对赫佐格的设计萧规曹随,故而喜剧中心频道在赫佐格离开后一直没有偏离原先设定的轨道,逐渐成型为一个“政论讽刺频道”。“9·11事件”以前,披着娱乐外衣的喜剧中心频道在报道美国两党代表大会和美国大选上比联播网投入更多的播出时段。从“前赫佐格时期”的《政治不正确》到赫佐格时代的《每日秀》、《南方公园》,该频道政论讽刺节目声誉日隆。2003年,维亚康姆从时代华纳与美国在线灾难性并购造成资金困境中趁火打劫,以12.25亿美元的低价将整个喜剧中心频道揽入怀中(仍归MTV管理)。2004年,赫佐格携光辉战绩洋洋得意地回到喜剧中心频道,不久后又成为MTV辖下另外两个频道“男性频道”斯派克(Spike)和电视王国(TV Land)的新主人。在他的管理下,三个频道的收视率都有显著上升,就连贬损他口味粗野低俗的批评,在《每日秀》和《南方公园》光芒的照耀下也升格为冠冕的“赫佐格主义”。
剑走偏锋的“赫佐格主义”在管制宽松的有线业和分众化电视消费市场里找到了生长的土壤。但在有线业是条“龙”的赫佐格进入无线业马上变成了“虫”,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美国无线电视与有线业运营模式之间的巨大差别。
标签:美国电视节目论文; 根源破灭天使佐格论文; 喜剧中心论文; 第一修正案论文; 喜剧片论文; mtv论文; 韩国影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