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钱梦龙老师学习教语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文论文,老师论文,钱梦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钱梦龙先生是我崇敬的语文名家之一。虽然没有条件拜到他门下,但他却是我语文教育生涯的导师。 第一次听钱老师上课是在泰州中学,他教学的是《最后一课》。行云流水的教学过程,炉火纯青的点拨艺术,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其乐融融的教学情景,让我大开眼界,令我为之倾倒。这就是我心中的语文课! 钱老师还有一节课对我影响也非常大,那就是他执教的《愚公移山》。钱老师教学这篇课文,除了参加移山的一共多少人,智叟和愚公妻子的态度有哪些异同,愚公到底愚不愚等问题体现了他一贯的导问艺术,让我耳目一新给我很多启发之外,他设计的一个课堂学习活动更让我震撼。在教学结束阶段,钱老师说:“最后,我们再来做一个作业。这里有一段文言文,我把油印的资料发下去之后,请大家加上标点。(发资料)我请一位同学把这段话抄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在下面加标点,待会儿请同学到黑板上加,画出的一些词句要能解释。”这样的学习活动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能力。原来语文课还可以这样教学!所发资料的这段文言文很显然是钱老师根据课文内容编写的。但课文的许多知识在这里都得到了再现,其思想教育的内容也都蕴含其中,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思想教育是融在语文学习活动之中的。我不仅佩服先生扎实的专业功底,更敬佩的是先生的教育智慧。这个案例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熟悉我的《阿房宫赋》教学的人一定能够看出,我的教学中有着先生的影子,我的教学深受先生的熏陶。尽管我教学《阿房宫赋》时,并没有直接借鉴《愚公移山》,但先生《愚公移山》的教学是融会在我的教学之中的。 先生对我影响很大的另一节课是《死海不死》。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每一篇文章可教可学的内容总是那么丰富。而我们又不可能将该教的都教,该学的都学。于是合理地取舍,就成为教学活动设计和组织的基本问题。从另一个角度说,科学而高效的教学要善于以一当十,要善于整合,而绝不是面面俱到,按部就班。更重要的是,取者也不是简单的“教”,舍者也不是简单的“不教”。因此,合理取舍,巧于取舍,是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的重要追求。那么该如何合理取舍、巧于取舍呢?钱老师教学《死海不死》堪称是一个经典的案例。 钱老师的这节课,就由“不需要教”和“教”两个大板块组成。第一个主要活动就是“舍”。在通过猜测课文的方式,品读课文标题,了解死海的知识之后,钱老师问:“关于死海的知识,同学们都已了解;这篇课文属于说明文,关于说明文的知识,估计同学们也已经知道了不少。你们已经知道的东西,如果还要老师重复地教,你们觉得有劲吗?”学生都说:“没劲!”钱老师接着说:“是呀,我也觉得没劲。因此,我想我们在决定这篇课文里哪些知识需要老师教之前,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什么知识可以不教’。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把这篇《死海不死》看一遍,然后根据课文后面练习题的要求想一想:练习题要求我们掌握的知识哪些可以不教?前后左右的同学可以小声议论议论,互相交流。”同学们看书思考之后,开始交流。在师生的交流和同学们的交流中很快明确有三方面的内容是可以不教的:一是列数据说明的方法;二是关于课文中三个“死”字的含义;三是游弋、谕告、执迷不悟等词语的理解。但是,如果我们以为这里的所谓不教就真的是不“教”,或者以为这就是一种“不教之教”的艺术,就失之于简单了。这里的“不教”之中,既有“不教”,又有教,实在是一种取与舍的智慧。我们可以看到,关于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关于确数和概数的识别及其说明作用的理解,关于课文中三个“死”字的含义的区别,对游弋、谕告、执迷不悟等词语的理解,都不是老师教的,或者是学生本来就会的,或者是通过自己学习掌握的。但教者在不教之中“该出手时就出手”,老师又在四个方面充分发挥了教的作用。一是教需要教的人。当老师请认为可以不教的学生举手时,虽然绝大多数学生举了手,还是有一小部分学生没有举手,于是钱老师指着一个不举手的学生问:“你是认为还要教的,是吗?”在这个学生说“教一教不会有坏处,再说我也不大有把握”,钱老师便开始“教”他识别概数和确数。是怎么教的呢?这就是钱老师的第二个“教”:令其自悟,教其自得。在学生基本认识概数和确数之后,钱老师问:“刚才有同学说用‘确数’可以使说明更加准确,那么用约数是不是说得不准确了呢?”这一问使学生对概数和确数这个知识的学习深化了一步。有学生发现了“有的时候用确数反而不准确”,有学生发现“课文里有个地方运用确数和约数有点自相矛盾”。不难发现,这里的学习已经进入探究学习的高级阶段。钱老师的第三个“教”是指点学习方法。在一位学生说“游弋”虽然没学过,但书上有注解,“谕告”也没学过,但回去查一查词典就知道了,钱老师说:“说得好说得好,语文课上没有学过的,完全可以查词典自学嘛!同学们课外有没有查词典的习惯?(众:有!)这是个好习惯,一定要坚持下去,让词典成为你们的一位终身老师。”从钱老师“不教”的这个环节,我们可以看到他取舍的原则就是:能不教的坚决不教,需要教的一定要教。 钱老师不仅在“不教”之中表现了他的取舍智慧,还在“教”之中表现了他的取舍智慧。“下面是不是让我们换个角度思考一下:你们认为要学好这篇课文,哪些知识还是需要老师教的?”这个过渡句表明下面进入了“需要教”的内容。教什么呢?钱老师又是怎么教的呢? 先教文体。“你们知道这篇文章是什么文体?”老师又把球传给了学生。在学生说是说明文之后老师说道:“说明文是个大类,包括各种产品说明书、书籍的出版说明和内容提要、词典的释文、影剧内容介绍、除语文以外的各科教科书及讲义、知识小品等等。凡是以说明事物或事理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本都是说明文。(指一学生)你说说看,这篇课文是说明文中的哪一种?”这里老师先是教给了学生说明文的类型和主要特征。“这篇课文是说明文中的哪一种?”再将问题抛给了学生。在学生认为是知识小品时,老师给予了充分肯定,紧接着追问道:“你说对了。但什么是知识小品,你知道吗?”学生的回答是“不知道”。本来,老师应该顺其自然地告诉学生什么叫知识小品。可是钱老师不是这样处理的。 可见,即使要教的知识,特别是和具体课文紧密联系的内容,钱老师也不是简单地传授,更不是将知识塞到学生口袋里,而是精心引导,让学生从文本的阅读中自悟。这是教之中的不教,是不教之教;是取中之舍,舍中之取。 接着钱老师引导学生总结知识小品知识性的特点,并渐次认识趣味性和科学性的特点,通过比较认识生动性和趣味性的不同,并对三个特点进行排序,认识三个特点的关系,进而对哪个是最主要的特点展开了充分的讨论。这是钱老师在这个片段的第二次“教”。他先让学生们充分讨论,在大家的讨论难分难解的时候,他出场了:“请大家静一静!看来同学们的意见很分歧,想听听我的意见吗?(众:想!)我认为,对知识小品来说,知识性和科学性是它的本质属性(板书:本质属性),因为作者写作知识小品的根本目的就是向读者介绍科学知识,如果没有知识性和科学性,知识小品也就不存在了;趣味性则是它的重要属性(板书:重要属性),我基本上同意他(指一生)的意见,知识小品是一种以传播、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的文艺性说明文,它是写给一般读者看的,当然要写得让读者爱看,因此特别讲究趣味性,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什么内容该教,什么时候教,该用什么方式教,钱老师总是把握得恰到好处。 之后,钱老师说:“看来同学们的悟性都很高,知识也掌握得很好,学习这篇课文原本要求重点学习的‘列数据’的说明方法、确数与约数的区别和作用等等,都可以不教;关于知识小品的文体特点,同学们也自己从课文中悟出来了,也不用我再喋喋不休地介绍了。就是说,同学们在有些方面已经达到了不需要老师教的地步,我真为同学们高兴!不过,关于知识小品的特点,尤其是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问题,同学们大概是第一次遇到,因此建议同学们接下来再花点时间深入讨论一下。限于时间,我想从‘三性’中选择一个来讨论,就作为这堂课学习的重点。同意吗?”因为“我们自己写作文要能够吸引读者,也应该有点趣味性。看看作者是怎样引起读者兴趣的,也许对我们自己作文有启发”,最后大家决定后面的阅读就主要学习课文的趣味性。 从总体说,这堂课分为两个大的板块,前面一个板块是在不教中教,总体是舍;后面一个板块是在教中不教,总体是取。一节课,有大取,有大舍,舍得多,取得少。大取就是教学这篇科学小品的趣味性,大舍就是不教数据说明,不教三个“死”的不同含义,不教那些看似生疏又可以自己掌握的词语,不教知识小品的知识性和科学性。但大舍中,又有许多小取,不教之中又有许多教;大取中,又有许多小舍,教之中又有许多不教。匠心独运,可以说达到了取舍之道的至境。从这节课,我向钱梦龙老师学到教学内容取舍的智慧,更重要的是看到了钱老师对课堂教学规律的深刻全面的把握。这不是技,这是道。这是合乎了道的技,这是通过技来体现的道。 跟钱老师学习教语文,不仅通过他的许多课堂学习他的教学艺术,还通过学习他的教学思想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无论是在课程改革的初期,还是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也不断冷静的今天,不管在我初入语文教学之门的当年,还是在我自己即将退休的现在,我都十分推崇钱老师的“三主”思想。我在许多场合下讲过:一个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在课堂上实现“三主”思想,他一定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优秀教师,他的课学生一定很喜欢,学生一定很有收获,也一定能够考得好。我始终对一些人纠结于“主导”和“主体”是什么关系,无法理解。我坚信“三主”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系统的教学思想,我相信它必将载入我国语文教育的史册。最近这些年,我总结自己几十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主张,总结出自己的教学方法。但无论是本色语文的教学主张,还是共生教学的教学方法,无不承继了钱老他们的教学智慧。 钱老师说:“我教语文几十年,目睹了形形色色的语文教学新理论、新思想纷纷登台亮相,但我始终坚守一个立场:我教的是语文,它是一门帮助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因此,我的所有教学活动都应该有助于学生正确、熟练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就是我认定的语文教学之‘根’。”大家很容易看到,我们提出的“语文就是语文”,“要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要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语文课要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目的”,“语文课要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体现语文课程的理念和要求,要按照语文的学习规律教语文,要培养学生用语文的方法解决语文的问题”等主张和钱老的主张完全一致。 有一年,我在老家盐城上了一节公开课,大家的评价都比较高。“苏北三老”之一的老一辈特级教师万恒德先生对我说:“你的课很有钱梦龙先生的特点。好好努力,争取成为苏北的钱梦龙。”老一辈的谆谆教导,表达了对后进的鼓励和期望,也说出了我心中的追求。我知道自己成不了“钱梦龙”,但我可以向他学习语文教学,可以像他那样做语文教师。与钱梦龙先生一起学习汉语_钱梦龙论文
与钱梦龙先生一起学习汉语_钱梦龙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