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弹簧模型及其作用机理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机理论文,弹簧论文,模型论文,作用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化经济进程的不断加快,人类社会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社会公共危机屡现不减,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写为CSR)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成为现代企业决策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Cochran,2007)。Carroll(1999)认为CSR理论研究开始于19世纪50年代,它经历了:①企业社会责任概念阶段,研究焦点是社会需要企业做什么(Davis,1960,1967;McGuire,1963);②社会责任响应阶段,研究焦点是企业应该怎样做才是履行社会责任(Carroll,2003;Frederick,1994);③企业社会公正阶段(Carroll,1979;Wartick,1985;Wood,1991),引入了双向对称公共关系的理念。虽然理论界对CSR的研究越来越具体务实,但并没有带来CSR实践的春天。频频出现的CSR危机事件,使得众多企业困惑不已,极大地阻碍了CSR实践的全面开展。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构建了可持续发展观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弹簧模型,分析了CSR在不同状态下的作用机理,以期能消除企业对CSR的困惑,积极投身到CSR实践中来。
一、背景介绍——持续发展的要求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逐步提出的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模式。1987年,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为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名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Palme,2008)。1992年,该概念在里约地球高峰会获得与会178国的认同,之后各国都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共同追求的目标。
可持续发展的本质特征,一是强调人类在追求生存与发展的权利时,要保持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二是强调当代人在创造与追求今世的发展与消费时,要使自己的机会与后代人的机会平等。可持续发展系统涉及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和可持续社会三方面的协调统一,要求人类在生存发展中讲究经济效率、关注生态安全、追求社会公平,这就要求人们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法发生变革。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追求长期生存发展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生存方式,而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企业为人类的长期生存发展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一个对于人类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的企业,才可能成为与社会相融,永续发展的企业。积极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融入新的生存方式的具体表现,也是企业对可持续发展做出的贡献(Bansal,2005)。可见,承担社会责任既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企业在这种新的生存方式下的适应性调整。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正在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向现代企业发出挑战,同时也为有远见的企业家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企业实施CSR活动,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优势(Burke et al.,1996),包括提升企业形象和企业声誉(Epstein et al.,2001;Gray et al.,1998),改善雇佣关系和激励效果(Kotler,2006;Heal,2005),增加市场份额和企业利润(Kong,2002),降低运营成本和企业风险(Kong et al.,2002;Heal,2005)等。此外,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也是企业迈向国际化经营的前提。可持续发展观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前文中Carroll提出了CSR发展的三个阶段,而对于其未来发展,Frederick(1998)认为必然会出现第四个浪潮,并称之为企业社会动机阶段,把和谐发展作为对社会问题管理的基本参考标准,并在处理这些问题上尊重科学的原则和信仰。在企业间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承担社会责任既是企业追求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体现,也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二、假设提出——责任不是独角戏
1.社会公众对现实企业存在社会责任期望
传统的企业往往将社会责任等同于企业额外成本,认为履行社会责任就要牺牲一部分利润(Burke et al.,1996),是社会加诸于企业的一种经济负担,对企业的长期生存发展不利,却忽视了CSR的真正来源,更不知道企业实施社会责任活动给社会公众带来的巨大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又反过来对企业的生存发展产生怎样的推动作用。
企业从登上历史舞台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其与社会同生存共发展的命运。作为社会组织的一个构成单元,企业永远无法脱离社会其他群体而单独存在,更谈不上未来发展。任何一个企业在其生存发展过程中,都依赖于社会这个背景平台获取了一定的企业利益,理应对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回报。因而,社会各群体从持续发展角度对企业在经济、文化、教育、环境等方面(郭友群等,2006)提出了一系列要求,而CSR就是企业为了应对社会要求、公众期待而做出的对社会履责的行为(O'Connor et al.,2008),我们将社会公众这种的要求和期待称为社会责任期望。显然,社会责任期望来源于社会公众,是由社会公众决定,不随企业的意志转移,任何无视其客观存在的企业必将受到惩罚。Allen White(1999)曾将CSR比喻为企业经营运作的社会许可证,一语中的地点明了社会责任期望存在的客观合理性,强调了企业要想获得长期生存发展,就必须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社会公众期望企业在自身生存发展的同时关注人类共同的发展,并为之贡献自己的力量,基于此而产生的要求和期待就是企业社会责任期望。可见,社会责任期望并不是社会公众基于一己之私而产生的,而是有利于人类和社会的,企业自然也是其中的受益者;企业社会责任期望的产生主体是社会公众,作用对象是现实企业,必然会对企业的生存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社会责任期望与社会背景及企业自身相关
传统企业的社会责任活动,在实施之前很少进行详细地分析规划,也很少考虑与企业战略目标相结合。不管是实施内容还是实施方式,都往往是社会责任实践先进企业的简单效仿,并没有对社会公众的企业社会责任期望进行深入调查,对公众期望的影响要素一无所知,更不明白要在把握社会责任期望的前提下实施CSR活动。
社会公众对现实企业的社会责任期望受到社会背景的影响。①企业社会责任期望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涵义,从CSR出现时起,企业社会责任期望从最初的对企业利润的期望,到要求企业关注环境污染、经济危机以及劳资纠纷等矛盾,又到今天涉及人类可持续发展众多方面的SA8000完整体系。②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国家,由于历史、经济、文化等发展水平的不同,企业社会责任期望的内容也具有很大差异。③某些特殊事件也会导致社会公众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期望发生重大变化,如战争、自然灾害、社会责任事件等。除此之外,企业社会责任期望还与企业的所在行业、企业性质、企业实力、竞争地位等要素有关系。食品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期望中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能源消耗行业的节能环保责任在企业社会责任期望中占有很大比重。在我国,社会公众对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期望比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要高得多。同一行业中,社会公众对综合实力强、更具竞争能力的企业的社会责任期望更高。
社会公众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期望客观存在,社会责任期望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与企业所在的社会背景以及企业自身的相关要素有关。企业在进行CSR战略规划时,要将其放到特定的社会背景下,结合企业的自身特征,制定独具特色的CSR实践方案,才能摆脱上演独角戏的尴尬场面,获得台下观众的掌声。
3.企业社会责任实施效果受公众期望影响
传统的企业在实施社会责任活动时,往往是摸着石头过河,能怎样就怎样,没有目标,没有规划,甚至对活动实施的影响也很少做出较为准确的估计。这种做法不但加大了实施企业与社会公众之间的隔阂,也使得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大降低,让企业越来越感觉社会责任是企业无法摆脱的沉重包袱。
不同的企业在实施类似的社会责任活动时,其效果可能迥然不同,这也使得很多企业在CSR面前,畏首畏尾,犹豫不敢前行。从前述两个假设的论证过程中,我们得知:一方面,社会公众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期望是客观存在的,不随企业意志的转移而转移,因此,企业社会责任不容推卸;另一方面,社会公众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期望与其所在的社会背景和企业自身有关系,因此,企业社会责任不能一概而论。当今企业虽然处于类似的社会背景下,但在所在行业、企业性质、企业实力、竞争地位等方面不可能完全相同,其他知名企业的CSR成功经验很难通过简单效仿获得同样的效果。在CSR实践过程中,企业需要走自己的路。显然,越是符合企业社会责任期望的CSR实践,越能获得社会公众的良好回应,给顾客传递更多的顾客让渡价值,企业自身也获得企业价值的提升。而当社会公众的企业社会责任期望越高时,企业也越难以获得高水平的效果回馈。
企业在CSR实践过程中,不能在不了解社会公众的企业社会责任期望的情况下,依照自己的意愿单干蛮干。要认真分析社会公众的重要角色,主动邀请公众入戏,并将CSR实践与自身长期发展相结合,彻底消除社会公众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只是逢场作戏”的想法,使CSR实践在社会公众的良性互动中推动企业发展。
当今很多企业的CSR实践,就如同在上演一场独角戏,没有配角,没有观众。对于公众的企业社会责任期望,他们渴望了解却又无从着手。于是只能固执地划地为牢,无奈地挥袖独舞,却偏偏左右不能逢源,被投资者斥为浪费资源,被消费者嘲为逢场作秀,不知道何时才能开眼通窍,走出这场乱人心智的迷雾。
三、现实说法——究竟是谁惹的祸
实施CSR活动是有去无回、充充脸面的赔本生意,这代表了十几年前我国大多数传统企业对CSR的看法。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CSR理念迅速普及,很多企业逐渐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也会给企业带来商业利益。然而,欢笑的同时也有哭泣,伴随着的是企业的起起落落,这使得CSR愈发显得神秘莫测。一时间,很多企业竟不知如何看待CSR。远也有灾,近也有难,却偏偏无处可躲,无处可藏。这究竟是谁惹的祸?
1.“苏丹红”事件
苏丹红一号是一种工业用染料,具有致癌性,我国和欧盟都禁止其用于食品生产。2005年2月18日,亨氏公司的食品被发现含有禁用于食品生产的工业用染料“苏丹红一号”;当年3月16日晚,中国百胜餐饮集团发表声明,在肯德基新奥尔良烤翅和鸡腿堡调料中发现“苏丹红一号”成分。一时间,“亨氏、肯德基涉红”成为爆炸性的新闻,各大媒体纷纷谈“红”色变,一阵“苏丹红”风暴席卷中国。
面对铺天盖地的责问和质疑,亨氏并没有对中国的消费者做出太大的反应,表现出了跨国公司一贯的傲慢与偏见。随后,在媒体连篇累牍的抨击下,亨氏才懒洋洋地给予了声音不大的回复。然而,社会公众的企业社会责任期望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企业的优势地位和强硬态度而转变,亨氏的产品危机和企业危机自此全面爆发。而肯德基虽然开始也表现得并不积极,将责任推给供货商,但很快意识到了CSR的不可推卸性,坦然承认“涉红”事实,宣布即日停止销售相关食品,并积极配合相关媒体的采访,开始以不回避责任的正面姿态出现在公众面前。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肯德基的餐厅内很快生意红火。
2.“捐款门”争议
2008年5月12日,我国的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突如其来的灾难,激发了我国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民族热情。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一个个感人的场面让国人一次次泪流满面。而这无法预料的特殊事件,则使得我国企业所处的社会背景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公众对企业捐款抗灾的社会责任期望迅速高涨,甚至掩盖了其他方面的众多期望。变化悄无声息,众多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地震后,位于全国地产界龙头地位的万科,捐出了200万元善款,这一捐款数字却遭到了公众的质疑。而当王石以不侵犯中小股东利益而确定捐款数额来回复时,立即引起了公众排山倒海的非议和指责。尽管万科继而宣布拿一个亿参与灾后重建,却始终得不到公众谅解。对企业社会责任期望的错误解读,使万科深陷泥潭,难以自拔。而南方著名饮品企业王老吉——广东加多宝公司,则敏锐地感知到了这一变化,震后迅速以一亿元人民币的国内单笔最高捐款,来向灾区表达爱心。这一举动使得远未有万科出名的加多宝公司立即受到了全国人民潮水般的喝彩声,使得加多宝与王老吉“一夜成名”,让全中国家喻户晓。
3.“结石门”危机
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长期摄入会造成体内结石,甚至诱发膀胱癌,被我国禁止添加到食品中。由于食品工业蛋白质含量测试方法的缺陷,三聚氰胺被不法商人用作食品添加剂以提升食品检测中的蛋白质含量指标。2008年9月11日,三鹿被查出部分批次婴幼儿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16日,国家又发布了22家企业产品中含有三聚氰胺,一贯倡导“大胜靠德”的蒙牛也未能幸免。企业手足无措,消费者风声鹤唳。中国奶业坠入“结石门”危机。
作为食品行业企业,保证食品安全毫无疑问是企业社会责任之首,责任不容推卸。站在枪口的三鹿,却不明智地摆出鸵鸟姿态,一再回避问题、推卸责任,导致三鹿集团迅速破产。三鹿事件后,蒙牛公开向消费者道歉,承诺收回所有问题产品,对染病患者按照国家标准的两倍给予赔偿,并承诺对之后查出的病患负责到底。蒙牛这种真诚负责的态度,展示了蒙牛“大品牌要负大责任”的境界,有助于重塑勇于承担责任的良好形象、赢得消费者信赖。然而,此次的结石触礁早已使得社会公众的企业社会责任期望异常高涨,蒙牛多年来苦心经营的道德光环早已暗淡无光,种种举措也是事倍功半,导致蒙牛销售急剧下滑,亏损严重。
四、模型构建——站在弹簧上的球
为了探究CSR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我们用物理实验中的弹簧模型来模拟CSR对企业产生的作用,并命名为企业社会责任弹簧模型。模型中,我们用一个实心球来表示目标企业,处于一个竖直向上的弹簧上面,并与弹簧连接固定。假设目标企业只受CSR及其相关作用的影响,并在其作用下上升或者下降,如图1所示。下面,我们详细分析目标企业在CSR作用下的受力状况。
图1 企业社会责任弹簧模型
1.企业社会责任期望作用力
社会公众对现实企业存在社会责任期望,并且不随企业意志而改变。那么,社会责任期望究竟会给企业带来怎样的影响?如果企业无视CSR的客观存在,不参与任何CSR实践活动,又会面临怎样的结局?在所处环境越来越扑朔迷离的当今世界,企业要如何认识和把握社会公众的企业社会责任期望?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对企业社会责任期望作用力的进一步分析。
对于物理试验中的实心球来说,只要它处在地球的磁场环境中,就受到重力的作用。假设实心球的质量为M,所在环境的重力系数为g,则球所受重力G=Mg,这是我们在进行任何状态下的受力分析时首先要想到的。而社会公众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期望亦是如此,企业自产生时起,公众对其的社会责任期望就如影随形。没有社会公众,也没有企业的生存发展;而有公众又有企业,必然存在社会责任期望。
对于现实企业来说,无论它从事什么行业、做得好与坏,社会公众都对其存在社会责任期望。并且,不管企业是否认识到它的存在,它都在悄悄地发挥着作用。如果社会公众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期望很高,而企业偏偏对其置之不理,不实施任何CSR活动,长此以往,企业必将会失去公众的信任而走上灭亡的道路。就如同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运动,势能肯定会减少。我们用G来表示企业社会责任期望作用力。
企业社会责任期望不仅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可以认识和把握的。企业社会责任期望取决于两个要素——社会背景和企业自身。企业的社会背景,与企业所处历史时期,以及所处地域的发展历史、经济水平、文化理念等方面有关系,敏感性事件也是社会背景的构成元素。社会背景是企业无法控制和改变的,只能主动地去适应,这与重力对物体的作用比较类似,因此,我们也用g来表示企业的社会背景。
另一方面,企业社会责任期望也受企业自身因素的影响,如企业的所在行业、企业性质、企业实力、竞争地位等。企业自身因素可视为目标企业的内部要素,取决于具体的分析对象,可能有无数种组合。例如同样是质量为M的物体,可能具有不同的密度和体积。基于这一相似性,我们也用M来表示可能对目标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期望产生影响的企业自身要素的集合。因此,企业社会责任期望可以用公式(1)来表示。
企业社会责任期望作用力=f{社会背景,企业自身},即G=f{M,g}(1)
2.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作用力
上文我们分析了目标企业没有参与任何CSR实践,在企业社会责任期望作用力的单独影响下的情形。实际上,在CSR思想已经深入人心的今天,众多企业也已经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很少有企业完全将承担社会责任置之身外。无论这样的选择是以谁的利益为基本出发点,他们都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地参与到CSR实践中来,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代企业竞争的实质,是企业间围绕价值的提供和实现展开的激烈角逐,包括企业在产品市场的顾客价值竞争和资本市场的企业价值竞争。一方面,顾客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顾客选择”蓬勃发展,企业间对顾客的争夺逐步演变为能否为顾客提供更高的价值的竞争;另一方面,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企业经营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改变了企业的生存法则,使得增加企业价值成为保证企业长期发展的最重要的战略目标(陈艳莹,2000)。
有效承担社会责任可以满足社会公众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期望,进而提升企业向顾客提供的顾客价值,有利于企业在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增强,使企业拥有更庞大的顾客资产。现代顾客价值理论提出,企业形象、企业声誉、社会价值、体验价值等都是顾客价值的构成要素,由本文第一部分的论述得知,CSR的实施有利于这些构成要素的提高,进而提高顾客所感知到的顾客价值。
承担社会责任不但能使企业创造更多的顾客价值,也有利于企业自身价值的提升,有利于企业在资本市场竞争能力的增强,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一是顾客价值创造和企业价值提升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在企业创造更多顾客价值的同时必然会促进企业价值的提升;二是企业在实施CSR与战略目标管理融合的过程中(许正良等,2008),不但能更有效地支撑企业战略目标,也有利于企业综合能力的提升,从而在资本市场的竞争中更具优势。
由上述论述可知,企业参与社会责任实践活动,对企业发展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使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更具优势、更加稳健,而无视企业社会责任期望的客观存在则会使企业倒退、竞争力削弱。可见,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作用力和企业社会责任期望作用力都是有方向的矢量,并且方向相反。我们用来表示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作用力,并设定其方向为正,则企业社会责任期望作用力方向为负,即:
||=,|G|=-G(2)
3.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效果力
我们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效果。所谓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效果,是指企业参与社会责任实践所获得的推动企业发展或者阻碍企业前进的程度。当今社会,绝大多数企业或多或少地参与了CSR实践活动,其遭遇却有着天壤之别,有的借此扶摇直上,能力渐强,有的却弄得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产生差异的关键在于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效果。
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效果受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作用力的影响。由上文中分析可知,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作用力有利于顾客价值创造和企业价值提升,从而增强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使得企业得以稳定健康发展。因此,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作用力对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效果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作用力越强,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效果越好。
企业社会责任期望的客观存在,是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效果出现多样性的根本原因。由式(2)可知,企业社会责任期望作用力与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作用力的方向相反,是一种阻碍企业发展的力量。企业如果不参与任何CSR实践活动,就会减缓原来的发展速度。因此,企业社会责任期望作用力对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效果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企业社会责任期望作用力越强,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效果越差。
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效果是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效果力作用的直接结果,而企业社会责任期望和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共同决定了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效果。因此,企业社会责任效果力可以用企业社会责任期望作用力和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作用力的矢量和来表示。假设企业社会责任效果力为,则=+G。以往众多的企业家和研究者在探讨CSR时,混淆了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力与企业社会责任效果力,才使得一例例CSR事件显得扑朔迷离。
企业的CSR战略最终能否使CSR成为企业前进的推进器,取决于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效果力。如图1所示,当>|G|时,>0,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效果是推动企业发展;当=|G|时,=0,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效果被企业社会责任期望中和,我们称之为CSR均衡;当<|G|时,<0,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效果是阻碍企业发展。
当≠|G|时,目标企业(模型中的实心球)处于不稳定状态,为了便于我们对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效果进行定量分析,需要在模型中引入一个虚拟变量,其方向和大小能够随着的方向和大小而改变,使得系统始终处于稳定状态。弹簧弹力的物理特性很好地满足了这个要求,因此,我们构建了企业社会责任弹簧模型,通过研究弹簧的弹力来探讨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效果。
五、机理分析——揭开神秘的面纱
在一例例震人心弦的CSR事件推动下,企业社会责任一词已传遍街头巷尾,成为人们饭后茶余的话题。当代企业更是深知民意不可违,对CSR也越来越重视。然而,CSR在不同情况下究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企业又应该如何应对?众多企业家们却犹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中无所适从。企业社会责任弹簧模型形象地模拟了企业的受力情况,为我们进一步分析CSR的作用机理、揭开CSR的神秘面纱提供了便利。
1.企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本文上一部分提出,企业受到企业社会责任期望作用力和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作用力的共同影响,而两者可能存在的关系又有无数种,这其中是否存在某种规律,CSR究竟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先假定企业所处的社会背景和自身相关因素确定,即企业社会责任期望确定,研究一定社会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作用力对特定企业的影响。
由公式(1)可知,当企业的社会背景和自身因素确定时,企业社会责任期望作用力G一定,企业在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作用力的影响下存在以下四个层次:
(1)层次一:企业无视CSR倒行逆施。
当≤0时,如图2中a和b所示,企业没有参与任何CSR实践,甚至存在违背CSR宗旨的行为,<0,||=||+|G|,企业发展受到大小为||+|G|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效果力的阻碍,在社会公众的唾骂中日行渐缓,直至灭亡。
(2)层次二:企业CSR表现不尽人意。
当0<<|G|时,如图2中c所示,企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CSR实践,但依旧不能满足社会公众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期望,<0,||=|G|-||,企业发展受到大小为|G|-||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效果力的阻碍,日行渐缓,逐渐衰落。
(3)层次三:企业CSR表现恰如人意。
当=|G|时,如图2中d所示,企业准确把握了社会公众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期望,有的放矢的参与CSR实践,恰当合理地满足了公众期望,又称为CSR均衡状态,=0,企业发展不受CSR的影响,企业发展随着正常经营的好坏而兴旺和衰落。
(4)层次四:企业CSR表现让人欣喜。
当>|G|时,如图2中e所示,企业不仅有效地满足了社会公众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期望,更进一步把CSR视为良好的投资工具,>0,||=||-|G|,企业的CSR实践为企业战略目标提供了有效支撑,加快了企业发展壮大的步伐。
图2 企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由上述分析可知,企业如果不想让CSR成为企业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不仅要参与CSR实践,还要能有效满足甚至超过企业社会责任期望,即CSR实践达到层次三乃至层次四,否则无异于自缚手脚,难有成就。对于特定企业来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社会公众的企业社会责任期望会逐渐上升,企业如果不及时加大CSR实践参与力度,就会从CSR实践的较高层次向低层次衰退。企业从形成、发展到成熟的过程中,随着企业综合实力的增强和竞争地位的上升,社会公众的企业社会责任期望也会逐渐上升,为避免出现CSR实践层次的衰退,企业要不断加大CSR实践参与力度。此外,当某些敏感性事件发生时,也会导致社会公众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期望上升,企业必须果断采取措施,绝不能盲目观望,否则一旦衰退到CSR实践的层次二,企业势必要付出很大代价来弥补。
2.企业的实践效果分析
上述分析只能为我们提供企业在某一阶段的受力状态,预测企业在该力持续作用下的发展轨迹。然而,这只能回答“怎么样”,企业更关心的问题是“怎么办”。这就要求我们深入研究当企业改变CSR实践参与力度时,将会获得怎样的效果,或者说企业要获得一定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效果,需要怎样调整CSR实践策略。
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效果力虽然可以通过其大小和方向来表示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却无法形象表达CSR作用的累积效果。在物理力学中,常用功来表示某力在两个状态之间持续作用所造成的累积效应。因此,我们也用功来表示企业社会责任效果力对企业生存发展造成的持续影响,即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效果,记为(见图3)。
为了便于研究,我们仍然以一定社会背景下的特定企业为研究对象,并以现实中最为常见的两个CSR实践过程为研究内容:企业由CSR空白状态(即企业既没有倒行逆施,也没有积极参与任何CSR活动)到达CSR均衡状态(图3中的b→c),我们称之为过程A;企业由CSR均衡状态到达其上方处(图3中的c→d),我们称之为过程B。
因此,我们有以下结论:
(1)不同的企业完成过程A和过程B时,社会责任期望越高的企业,需要在CSR实践投入更多的力量;CSR实践发展的层次越高,企业要获得等量的CSR实践效果,CSR实践所需投入的力量越多。汶川地震中,有些企业因为捐了200万善款得到赞扬,而万科却因此备受指责,只因它站在了企业社会责任期望的更高点上。
(2)不同的企业完成过程A和过程B时,社会责任期望越高的企业,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效果越明显:当企业完成过程A时,G越大,需要克服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负向效果越大;当企业完成过程B时,G越大,企业所获得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正向效果越大。“结石门”危机时,蒙牛因为承载着更多的期望,受到了更大的负面影响,要想恢复如初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六、现实应用——持续发展的动力
1.CSR与顾客价值相结合
顾客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企业营销彻底结束了推销时代,顾客成为企业间竞相争夺的对象。然而,在经济和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顾客消费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已经由传统意义上的产品或服务向具有更加丰富内涵的顾客价值转变。当代产品市场竞争的实质已经演变为企业间围绕顾客价值的提供与实现展开的激烈角逐。顾客价值是消费者从购买和消费产品或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利益之和,其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丰富。近年来,随着人们对CSR关注的提高,社会责任作为顾客价值的一项重要内容逐渐为广大消费者接受。
然而,作为顾客价值的提供者,企业却并未敏锐地捕捉到这一重大变化:对于迅速壮大的企业社会责任期望,他们不知道如何如去理解,更提不上制定措施有效应对,只能在“白天不懂夜的黑”的情绪中焦急无奈。要走出这场迷局,企业就要实现CSR实践与顾客价值相结合,将CSR作为顾客价值的一个重要内容,将CSR实践作为提供顾客价值的一种重要途径。企业要像关注顾客价值那样,积极主动地去了解社会公众的企业社会责任期望,并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意愿有针对性地通过各种活动向社会公众传达,铲除障碍,消除隔阂,在社会责任承担方面实现企业和公众之间“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
2.CSR与企业价值相结合
企业价值是20世纪60年代初由美国管理学者率先提出的一个概念,40年来企业价值理论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很大发展和应用。企业价值是指企业这一特定综合体对其长期生存发展的追求,是企业所有要素力量和企业能力的综合体现,既反映了企业的过去和现在,也反映了企业的未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企业经营环境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改变了企业的生存法则,使得增加企业价值成为保证企业长期发展最重要的战略目标,并为当代企业在资本市场竞争的主要凭借。
传统的企业将承担社会责任视为一种经济负担,会让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是企业价值提升的一大障碍。然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使得企业又不能完全弃社会责任不顾,以至于CSR在企业眼里成为“永远的痛”。CSR研究的不断深入使人们认识到,CSR会给企业带来一系列的商业利益,具有显著的收益调节性和风险调节性,正逐渐演变为一种独特的投资工具(许正良等,2008)。有效的CSR实践不但可以提高企业的业绩价值,也能有效改善关系价值,提升发展价值。而不断增强的企业价值则是企业开展CSR实践的有力后盾。CSR与企业价值的有效结合将使企业在未来发展的路上更加顺利。
3.CSR与企业目标相结合
企业目标就是实现企业宗旨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企业目标是以企业经营目标形式表达的一种企业观念形态文化,并在实践中作为一种意念、一种符号、一种信号传达给全体员工,把一个企业的特定的经营指向指标化。因此,企业目标是多元化的,需要多个细分的目标来保证,如企业在市场规模、盈利水平、服务质量、品牌价值等方面要达到什么水平。企业目标要从总体上体现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和超前性,注意解决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20世纪90年代以前,对于应该选择支持哪些社会问题,企业倾向于避开可能与自身的核心商业产品联系起来的主题,很少与战略性经营目标的需求挂钩(Kotler,2006),这使得CSR实践在企业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变得“可有可无”。近十几年来,人类社会矛盾和公共危机的日益严重,社会公众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呼声不断高涨,使得众多企业纷纷将CSR纳入到企业目标体系中来。承担社会责任已经不仅仅是企业的慈善之举,更成为当今企业竞相追求的企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