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蒂筋膜皮瓣在修复皮肤缺损创面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练银发

带蒂筋膜皮瓣在修复皮肤缺损创面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练银发

南京军区福州总院476医院 福建 福州 350000

【摘要】目的:探讨带蒂筋膜皮瓣在修复皮肤缺损创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9月-2016年10月收治的40例皮肤缺损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实施带蒂筋膜皮瓣移植修复治疗,观察术后功能恢复、皮瓣成活及创面外观等情况。结果:40例患者中,皮瓣完全成活者33例,成活率为82.50%,且皮瓣外形、功能及感觉均良好;远端或边缘部分坏死者6例,部分坏死率为15.00%,但经换药后瘢痕均得以愈合;皮瓣皮肤因完全坏死而需再次手术者1例,二次手术率为2.50%。结论:带蒂筋膜皮瓣技术具有操作简便、血供可靠、安全、成功率高等诸多优势,在修复小面积皮肤缺损创面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带蒂筋膜皮瓣;皮肤缺损创面;应用价值

生活中,因烧伤、外伤、血管病变以及感染等因素导致的皮肤缺损创面十分常见,若创面长期不愈,不仅会给患者身心带来一系列痛苦,还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影响[1]。此类创面若仅仅依靠常规换药治疗通常难以愈合,尤其是存在骨质或肌腱外露者更难通过常规换药或植皮方式实现愈合[2]。现阶段,皮瓣转移属于修复皮肤缺损的最基本,同时又是最有效的一种外科手段。现将我院于2015年9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40例皮肤缺损患者采取带蒂筋膜皮瓣修复创面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0例均为我院自2015年9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皮肤缺损的患者,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0~68岁,平均(36.18±2.19)岁;致伤原因:排气管烧伤5例、热水袋烫伤4例、压疮3例、糖尿病溃疡2例、交通事故26例;创面分布:足踝足跟部5例、小腿27例、大腿4例、足底足背4例;皮肤缺损面积5cm×4cm~11cm×6cm;病程1个月~2年,平均(8.12±3.17)个月。全部患者创面均无骨缺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方法

①术前创面处理:对创面行常规清创处理,将创面坏死组织、血运差的瘢痕组织彻底剪除,此外,还需清除部分坏死骨皮质以及肌腱筋膜。对创面采用双氧水及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同时配合生肌膏进行3~5次换药处理以促进创面坏死组织快速脱落,有助于改善创面血液循环。待创面基底相对清洁与健康,且创缘可见较多新鲜肉芽,同时创缘无炎症之后方可实施手术治疗。②手术方法:供瓣区在缺损创面邻近的正常组织中进行选择,根据创面的实际情况恰当选取顺行皮瓣或逆行皮瓣,顺着肢体及皮神经或血管长轴方向对纵向筋膜皮瓣进行设计,结合缺损部位大小情况将筋膜皮瓣设计成链型、轴型或者随意型,切取皮瓣的面积要稍大于创面。在切取皮瓣的过程中应严格按设计线进行,同时应切至深筋膜下间隙,随后,将皮瓣的“外科平面”掀起,操作过程中要做到细心,不可对皮瓣的细小血管支产生损伤,随后暂时缝合远端皮缘与深筋膜,缝合的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皮瓣的营养血管,在分离至皮瓣蒂部时不可损伤深筋膜及其下穿支血管。在皮瓣旋转之后需覆盖创面,覆盖过程应保持无明显张力的状态,且蒂部不可出现扭曲或挤压,常规于皮瓣下放置皮片或引流管,在采用无菌纱布覆盖的过程中应避免整个皮瓣尤其是皮瓣蒂受压。③术后处理:手术完成后适度抬高患者的患肢,严密观察患者的皮瓣血运情况,同时给予营养支持、抗感染、改善血运治疗。一旦发生皮瓣有血管危象,例如苍白或者淤紫等,应立即查明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处理。

2结果

40例患者中,皮瓣完全成活者33例,成活率为82.50%,且皮瓣外形、功能及感觉均良好;而远端或边缘部分坏死者6例,部分坏死率为15.00%,但经换药后瘢痕均得以愈合;皮瓣皮肤因完全坏死而需再次手术者1例,二次手术率为2.50%。

3讨论

带蒂筋膜皮瓣属于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皮瓣,因皮瓣比一般皮片厚,耐磨性及柔软性好,外观好,与周围组织差异小以及对关节功能影响较小等诸多优势而被临床广泛应用于修复各种类型的软组织缺损或者皮肤溃疡中[3]。带蒂筋膜皮瓣以营养血管为蒂局部转移来对邻近组织缺损实现修复的效果,由于其自带组织营养血管,因而能够远距离以及大范围的对皮瓣进行切取[4]。与游离皮瓣相比,此种手术方法更简便、安全,同时成功率更高。

带蒂筋膜皮瓣是一种包含深筋膜结构的局部带蒂皮瓣,其含有的深筋膜血管网可决定皮瓣的成活与否,深筋膜血管网的存在增加了皮瓣切取的长宽比例,有助于扩大皮瓣的成活面积[5]。研究证实,此类皮瓣血液供应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①纵向链式筋膜血管丛;②肌间隙穿支血管;③主干带小分支蒂;④深筋膜上下血管网。据杨抒,陈祥军,雷雨等[6]研究人员的研究显示,蒂部宽度只要含有纵向血管丛即可,通常在肢体3~4cm便可有效提升皮瓣的成活率。

本次研究中,皮瓣成活率为82.50%,且皮瓣外形、功能及感觉均良好。研究结果显示,术前通过综合设计,术中通过仔细操作,尽可能的避免对皮瓣蒂部血管产生损伤及挤压,术后通过严密监测患者的皮瓣血运,能够显著提升皮瓣手术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总之,带蒂筋膜皮瓣不会对主干血管产生损伤,具有设计灵活,安全可靠的优势,是现阶段修复皮肤缺损的一种最理想的手段,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航,周绍勇,吴德生等.手指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儿指端皮肤缺损[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3,36(2):200.

[2]左相成.带蒂筋膜皮瓣在修复皮肤缺损创面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36):62-63.

[3]郭永强,王剑利,杨华山等.皮神经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J].实用医药杂志,2013,30(1):21-22.

[4]周坚龙,柴益铜,滕晓峰等.指固有神经背侧支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3,29(2):68-70.

[5]王曦,程云飞,王中伟等.带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治疗四肢软组织肿瘤30例[J].实用手外科杂志,2016,30(1):104-106.

[6]杨抒,陈祥军,雷雨等.筋膜皮下组织为蒂的筋膜皮瓣在修复四肢软组织毁损性创面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2,07(4):355-359.

论文作者:练银发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上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3

标签:;  ;  ;  ;  ;  ;  ;  ;  

带蒂筋膜皮瓣在修复皮肤缺损创面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练银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