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就业心理现状调研分析及优化策略-以北京农学院为例论文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就业心理现状调研分析及优化策略
——以北京农学院为例

罗蕊,祁文婧,王雪(通讯作者)

(北京农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摘 要: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在高校毕业生应对就业压力或职场竞争的过程中彰显的尤为重要。北京农学院是北京市属特色鲜明的农林类高等院校。本文以北京农学院2018届全日制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就业心理现状进行调研分析。针对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素质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途径,促进高校研究生就业,同时,也为研究生就业心理辅导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硕士研究生;就业压力;就业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以自然素质为基础,在后天环境、教育、社会实践等因素影响下形成的人的心理倾向和心理发展水平[1]。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合格人才所具备的重要素质,它不仅关系到个人的身心健康,更关系到个人和国家的未来发展。就业心理素质是心理素质在就业中的具体体现;它是指以先天生理条件为基础、在个体与社会环境、教育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对个体就业活动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的所有心理品质的总和[2]。随着硕士研究生毕业生人数逐年提高,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就业压力逐渐增加,硕士研究生的心理素质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培养毕业生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有助于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更好适应新岗位、新环境、新角色。

在以萨福克羊作为父本进行杂交的过程中,通过实际的杂交实验可以发现,通过与属性优秀的经济型母羊进行杂交,可以有效的提升肉羊的日增重、产肉性以及生长速度,同时也可以有效的提升饲料转化率,从而更好的提升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为提升养殖户的养殖热情和肉羊养殖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研究调查了解了北京农学院研究生在就业选择、就业态度、人际交往中所表现出的心理素质现状,并针对就业心理素质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优化策略,以期促进高校研究生就业,为研究生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一 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北京农学院2018届全日制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涵盖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园林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和文法学院8个学院。其中,男生53人占33.13%,女生107人占66.87%。

二 调查方法

本调查通过前期文献查阅[1-3],根据北京农学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制作了《北京农学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就业心理调研》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了自我认知与管理、人际交往关系处理、抗压耐挫能力、就业态度、就业准备、新环境适应能力、职业规划等多个方面。本问卷具有全面性、客观性,能够科学的了解高校研究生就业心理现状。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170份,回收有效问卷160份,有效回收率达94.12%。数据处理应用Excel 2010 (Microsoft Office)和Origin Pro 8 作图软件 (OriginLab Corporation,One Roundhouse Plaza,Northampton,MA,01060,USA)。

三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就业选择

在就业面试过程中,对自身心理素质表现高达55.63%的受调查者表示不太满意。此外,在谈及自己在就业中的优势条件时选择最多的是责任心和良好的团队精神,占比36.88%;只有9.38%的受调查者选择心理素质。这些结果说明了就业心理素质亟待加强,以提高学生就业优势,提升学生的就业成功率。

图1 就业压力来源分析

随着大学教育的不断改革以及创新,大学教育更注重培养具有思辨能力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与应用传统教学法的英语课所教育出来的学生相比,应用多元识读教学法的英语课所教育出的学生更加具有辩证思维。Spiliotopoulos曾经认为:“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课堂上使用的多种模态能够引起学生注意,由此可以引起学生对课堂上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学生的批判性思考可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从而成为适合社会的新型人才。

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毕业生更好地认清自己、了解社会形势和行业前景。调查发现,57.50%的受调查者表示有比较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30.00%的研究生表示非常清晰。有趣的是,在问及对当前就业形势和本专业所在行业发展前景的了解程度上,却有逾三分之一的人表示不太了解,且对自己未来三到五年的职业发展并没有做过周详的规划。这两个结果,暗示出多数学生对就业选择或自身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并不是很明确。

(二) 就业态度

当下,多数工作单位在正式聘用前设置短则3个月,长则1-2年的试用期。为了解研究生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能否保持比较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客观的就业压力时,是否仍具有较高的主观能动性。调查问卷中设计“就业过程中连续遭遇三次面试失败,有何心理体验”的问题统计结果显示,84.38%的调查者表示能够承受,其中50.63%表现出“总结经验,越挫越勇”的积极心态。此外,61.88%的受调查者认为,面临毕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能够调整好心态;28.75%的受调查者认为压力较大但是可以承受,只有3.13%受调查者表示无法承受。在就业过程中负面情绪主要包括迷茫或自我怀疑(71.25%)、焦虑(68.13%)、自卑(36.88%)(图2)。而另一调查结果表明,在压力下能够控制自身情绪良好的达到51.25%、一般的达到44.38%。

对于初入职场的毕业生,人际交往适应能力至关重要。调查中显示,受调查者感到压力较大的分别是职业理想与现实的落差、缺乏职业思维和人际关系处理。人际交往不足主要体现在人际信息沟通能力(35.63%)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29.25%)两个方面。进一步的调查中反馈,45.97%的受调查者也表示自己具有一定的社交技巧,能够较好适应新环境、新变化。结果发现,高达67.50%的人有信心3个月内在新岗位上建立和谐人际关系。这些结果表明,多数毕业生在人际交往适应方面有一定的自信,且态度较为乐观,同时也能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需要进一步提升锻炼。

在对压力调节方式的调查中,被调查者分别有55.63%选择“和家人或朋友交流”、 41.25% 选择“运动、听音乐等方式自我调节”,而选择“到心理咨询室求助”的不足1%。毕业生在面临多重压力时,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也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自我心理调适,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抗压能力,但心理调适的方式过于单调,社会支持系统比较薄弱,导致研究生心理调适能力不足。

(三) 人际交往能力

一般机井潜水泵主要有QJ、JD、JC型及小型的 QY、QS、QD 型。QJ型结构简单,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安装使用维护方便、运转可靠、节省能源等优点,是目前最普遍使用的一种深井泵。 以“200 QJ(R)80—44/4”为例,其型号意义如下:

图2 就业过程中不同负面情绪体验

(四) 提升研究生就业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就业选择过程中,研究生往往具有更高的实现自我需求。58.13%的受调查者表示非常愿意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在近期公布的“北京农学院研究生就业创业质量分析报告”中也显示,专业与就业的匹配度高达73.21%。调查还发现,影响个人就业选择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职业发展前景或工资待遇。在择业过程中,41.88%的学生感到自身缺乏工作经验,个人能力存在不足;53.13%的调查者认为对未来工作投入较多期待(图1),对自我认知不清,无法将自身优势与适合岗位相匹配,导致就业过程较为曲折。

3.增强研究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的个性化服务。为适应研究生培养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切实关注每位研究生的具体情况,需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的个性化服务,加强硕士研究生导师、学院辅导员、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对研究生就业的一对一辅导。研究发现,职业规划与研究生就业心理有极其显著正相关[6]。开设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加强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并利用便捷的网络信息化服务,例如通过网络预约、网络测评分析等多种渠道,为研究生提供专业、精准、高效的就业服务和建议,切实提升其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

4.在引导学生正确自我认知、接纳自我的同时,加强人际关系适应能力的培养。在研究生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应正确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合理地看待自我,在意识到自己优点的同时也要学会接纳自身不足,这样才能为更好地提升自身心理素质做好准备。

1.优化培养方案,增加社会实践,强化社会责任感。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过渡,2003年研究生开始扩招,2009年教育部增加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结构调整[4]。在《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理念、培养模式、质量标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与学术型研究生有所不同,要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色”,且“专业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但从目前的培养方式看,多数专业存在学术型硕士与专业硕士区分度不大、专业研究生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研究生社会实践教育比较薄弱等问题,这些将导致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对专业对口行业了解不够深入,行业发展与社会需求不清楚。因此,高校应积极优化研究生培养体系,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价值观,引导学生到祖国和社会需要的地方工作,为行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完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增强就业心理调适能力。近年来,我国研究生健康教育得到了又好又快地发展[5],但仍然需要不断完善。一方面,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普及应开设系统化、专业化的必修或选修课程,开展形式丰富、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活动,如心理剧展演、心理演讲等。引导广大研究生正确认识,科学运用心理健康的相关理论。另一方面,研究生心理健康咨询服务需加大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学生就业指导老师应重视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危机的排查与干预,以“社会-高校-家庭”的联动联防机制,强化社会心理咨询机构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帮扶,提升高校心理咨询服务质量。应届毕业研究生在择业过程中面临多重压力,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工作需要做到全员、全程、全方位,帮助研究生在成长过程中增强心理素质,保障其顺利完成从校园到社会的过渡。

本研究发现北京农学院研究生在人际关系协调处理、人际信息沟通方面缺乏自信。刘鑫的调查的结果指出[7],影响当代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关键的因素中,科研压力占46.8%、就业压力占28.4%、人际关系压力占17.4%。近年来,研究生中出现因人际交往能力较差,与同学、舍友、导师关系紧张的案例。因此,人际关系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需要引起重视。引起人际关系困扰的原因是因人而异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加强对他们人际关系的基本知识、人际交往技巧、情绪调节、压力管理和个性培养等方面的教育[8]

5.加强就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就业心理素质是就业成功的保障,就业能力与就业心理素质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关系。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如简历制作与诊断、面试技巧解析、面试心理调适等,将就业能力与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相结合,构建多元化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体系[9-10],提升就业能力,提高就业成功率,同样是强化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就业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将学生感兴趣的流行音乐与课本歌曲或欣赏曲相融合,让学生产生“美感共鸣”,从而获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率。人音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欣赏课《在那银色的月光下》,以其唯美动听、充满梦幻的意境表达了歌者对爱情的伤悲、思念和向往,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歌手费玉清和蔡琴的真情演唱,分析其音色特点和情感抒发的区别,再欣赏课本中的民族唱法,让学生从不同演唱者带来的不同体验中,加深对这首歌曲的印象。人音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在欣赏完《爱我中华》《走向复兴》《多情的土地》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补充欣赏《我的中国心》《国家》等同题材的流行音乐作品,让学生从歌曲中感受浓浓的爱国情怀。

四 结语

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工作从政府到企业,从高校到家庭都无不重视,但高校毕业生作为就业的主体,更应注重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尤其是心理素质。在有限的大学学习中,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利用自身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不断提升自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磨练意志。面对困难时,能够调整心态,乐观应对,敢于挑战自我,积极完善自我,努力发展自我。

其次,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还面临这来自外资的竞争。我国大部分的汽车金融公司具有外资背景,而国外的汽车金融发展时间较长,业务较为成熟,这对我国的互联网汽车金融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但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激励我国互联网汽车金融公司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迎头赶上。

参考文献

[1] 柳碧清,李敏毅.大学生四项素质与就业能力关联研究——以心理素质为例[J].科教导刊,2011(6):233.

[2] 刘慧,狄敏.浅谈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3(9):50-52.

[3] 程艳,李丹.新形势下研究生就业心理现状调查及思考[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2):108-110.

[4] 侍夏芳,陈银球,李坤.高校研究生就业偏好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8(24):113-116.

[5] 朱美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3):117-121.

[6] 程艳,李丹.研究生就业心理与职业规划、专业认同及性格的关系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140-142.

[7] 刘鑫.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8] 汪涓,王瑜,赵梦雪,吴怡虹,等.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人际关系特点的比较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665-666.

[9] 侯树成.构建多元化硕士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8):112-114.

[10] 彭红建,谢佑卿.构建符合多元化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2016(2):9-12.

本文引用格式: 罗蕊,祁文婧,王雪.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就业心理现状调研分析及优化策略——以北京农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73):289-291.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73.137

基金项目: 本文系北京农学院2018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项目

作者简介: 罗蕊(1988-),女,汉族,北京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王雪(1979-),女,汉族,湖北丹江口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标签:;  ;  ;  ;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就业心理现状调研分析及优化策略-以北京农学院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