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竭的概念、理论与研究趋势_科普论文

耗竭的概念、理论与研究趋势_科普论文

枯竭的概念、理论及其研究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概念论文,趋势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枯竭(Burnout)员工是对在工作中产生的情感的、人际关系压力源的慢性反应。按照Maslach等人的观点,枯竭包括三个维度:1)耗尽(exhaustion)。指被工作压垮、情感和生理资源被耗尽的感觉;2)人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指对服务对象产生消极的、冷酷的态度,或者对服务对象极度疏远;3)个人成就感低落(inefficiency,or 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指个体工作胜任感和完成业绩的信心降低。

发展性模型、工作需求——控制模型和人与工作环境匹配模型是枯竭研究领域相关学者经常采用的理论框架。发展性模型主要关注于枯竭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该模型认为,枯竭的发展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而且三个维度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工作需求控制模型认为,消极的心理和生理反应是由过高的工作要求和低的控制能力两个因素联合起作用引起的。人与工作环境匹配模型主要探讨枯竭产生的原因。该模型认为,人和工作的失谐程度越大,枯竭发生的可能性就会越大;反之,如果越匹配,则工作越持久。

枯竭领域未来的研究应该从三个方面展开:对枯竭调节因素的研究、枯竭研究的国际化,以及研究方法的拓展。目前关于枯竭调节因素的讨论主要集中于以个体为中心的解决方案上。而最近的研究显示,在枯竭的发生中环境或组织的因素比个人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因此应加强该方面的研究。早期关于枯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现在的研究已经拓展到美国之外的其他地方。但国际上关于枯竭的平均标准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仍存在分歧。研究的国际化可以增强枯竭概念与形成原因的普适性。从方法学上来看,目前枯竭的研究大部分处于相关水平,这种方法最大的问题是不能考察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在未来的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历时研究的统计方法和研究设计方法对于考察枯竭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标签:;  

耗竭的概念、理论与研究趋势_科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