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球运动”课程复习策略探讨_高中地理论文

高中地理“地球运动”复习课策略探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地球论文,策略论文,高中地理论文,探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中学生在学习“地球运动”这部分内容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基础知识和规律不清,即基本概念含混,理不清楚规律之间的相互关系;基本能力不足,即提取信息作图的能力欠缺;空间想象能力不够,对地球这个球体上的“点”(太阳直射点)“线”(晨昏线,经纬线)“角”(太阳高度角)之间的空间关系认知能力有限。通过对多年复习过程的研究,我们认为对本节知识的复习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理清知识体系,明确点线关系

“地球运动”部分考点多,知识繁杂,学生对知识体系不清楚,就无法从宏观上把握基本的规律和原理,容易对知识一知半解,甚至东拉西扯。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起以下知识体系(如图1):

在建立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应强调地球运动的“动”,就是以动态的眼光分析这些运动规律和原理,切忌死记书本上的规律。地球运动规律中“动”的核心是“点”的运动,即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它的“动”导致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对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规律的识记,部分学生只记住了两分两至日直射点的位置,忽略了直射点在回归线之间的运动状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充分运用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示意图(如图2)。通过该图,让学生直观地掌握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直射点北(南)移的时间段,直射点在南(北)半球的时间段。还可通过图中由A至B的时间长和纬度跨度,让学生推导直射点的移动速度(大约8°/月)等。

复习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教材知识的重组,切忌拘泥于教材。要让学生深刻领悟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晨昏线位置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太阳高度变化之间的关系。以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为例,观察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半球的侧视图(如图3),归纳直射点位置与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关系(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南北半球同纬度地区昼长夜长的关系;同一纬度地区一年中最长昼和最短昼之间的关系等。

二、强化基础知识,提高绘图能力

每一知识点的遗漏都会导致学生解题障碍,因此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关系和基本规律的巩固和完善。本节教学内容中基本规律包括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等。基本运动关系包括晨昏圈与太阳光线、直射点的关系,与晨昏圈相切纬线的纬度和直射点纬度的关系等。只有地理基础知识扎实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才能提取有效信息,理清点、线、角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到解题的方法。

在强化基础的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动手绘图能力的培养。从最近的学习内容来看,“地球运动”部分的图形越来越简单。从最初的全球侧俯视图,演变到半球图,现在简单到只有两三根线(经纬或晨昏线)。而考试题的难度却越来越大,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极高。在文科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有所欠缺的情况下,进行图形转换是较好的解题途径。要教育学生根据局部图中的信息,把局部图转化为全球侧视图和俯视图,培养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从而减小学习压力。如下面的学习案例:

1月某日某条经线上16时的昼夜分布状况(如图4,粗线部分为夜,细线部分为昼),A、B、C为经线上的三点,B、C两点的纬度数相同,回答问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段全天为夜B.BC段都是昼长夜短

C.AS段全天为昼D.CS段有部分全天为昼

根据题中信息,通过图形转换可以把原图转换为下图(如图5),通过侧视图的观察,学生不难看出正确答案应该是D。

因此,在平时要加强学生的绘图训练,使其从会简单的两分两至日俯视图、侧视图到给出已知条件(如直射点经纬度)能作侧视图、俯视图。学生在具备这些基本技能后,学习能力才会有显著的提高。

三、指导解题方法,形成解题策略

地球部分日照图解题要注意图示法的应用,弥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不足。在无图情况下,学生要学会根据题中信息画出直观的示意图,有利于思维发展,效果更佳。对同类型的试题解题方法和技巧要及时让学生自我归纳,个别难题要找准思维的切入点。以下题为例:

假设某飞行员位于120°E,66°34′N,当日正午,他驾驶飞机沿北极圈向东飞行,12小时后返回原地,则他能观测到的日出和日落次数分别是:

A.一次一次B.一次两次

C.两次两次D.零次一次

在做这种类型题目的时候,我们一般都在地球运动速度和飞机飞行速度上考虑,却把问题复杂化了。我们不妨换个角度考虑,把这个当一个小学数学的追击问题:飞行员所在的地点随地球向东运动,飞机向东飞行回到原地,不管中间要飞多长时间多少圈,飞机要比地球转动的圈数多一圈,才能回到原地。(见图6)

分析:飞机从A地出发,经过12小时回到原地,而原来的A地12小时后转到A′,飞机实际上围绕地球转了1.5圈半才回到原地(0.5圈为12小时地球自转圈数,1圈为飞机多飞1圈才能“追上”原地的圈数)。从图中可看出飞机经过昏线2次,经过晨线1次,因此观测到的日出1次,日落2次(选B答案)。

总之,在“地球运动”部分知识的复习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认知能力。结合学生实际,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以发展变化的观念认识其规律,构建起清晰的主干知识体系。通过提高学生基本能力,加上有实效的针对性训练,学习质量一定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标签:;  

高中地理“地球运动”课程复习策略探讨_高中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