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中物理;德育教育;实践探索
前言:新课标倡导,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际开展当中,一定不要将教学停滞在知识和技能上,更多的则是学生价值观、情感态度、科学素养方面的提升,将眼光放置的更加长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助力。所以,高中教师在物理教学的实际开展当中,要想做到这一点,就一定要注重德育教育的实施,使得德育因素得到挖掘,促使课程价值的展现。
一、展现教师作用,实践德育教育
在德育教育的实际渗透当中,师德的展现是非常必要的,将对德育教育的实施成效产生直接的影响[1]。因此,在课程的实际开展当中,教师在面对学生时,一定要起到一个表率的作用,真正的做到师德引领、率先垂范,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尊严等起到正确引导,树立良好形象,使得德育教育的渗透起到一个良好的铺垫作用。
例如,首先,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一定要对自己的言行加以注意,要想避免学生出现迟到的情况,自己就要按时的到班级,不要对粉笔头随地乱扔,不要在课堂中大呼小叫,对于实验事实加以尊重、对实验误差进行分析等,这样能真正的做到言传身教,为学生起到一个表率的作用。其次,在课堂当中,教师也应该学会尊重学生,当学生在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时,不管学生表达的是否正确、清晰,教师都应该目视学生,轻轻点头表示自己在认真听,使得学生感受到来自于教师的尊重,学生同样也会尊重教师。所以,物理教师在实践教学当中,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行为举止,真正的对学生起到表率的作用。
二、挖掘德育因素,实践德育教育
在物理课程当中,其中的课程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包含着一些德育因素,这些都是需要教师在教学当中挖掘的,使得德育教育的渗透得到实现[2]。在这其中,一些物理学者的轶事、成就、生平等,都是教师可以挖掘的素材,以此来对学生的心灵起到陶冶的作用,使得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得到实现。所以,在教学当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德育因素的挖掘,来促使德育教育的实践。
例如,在讲解“牛顿运动定律”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借助课堂教学,来为学生展现牛顿的名言——我就像是一个海边玩耍的小孩,偶然拾到美丽的贝壳。如果我比别人看的更远,那则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这样的话语,可以让学生懂得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不骄不躁、谦虚谨慎等,对学生产生相应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也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物理学家多次实验才得到物理概念的实例,使得学生能学习这些科学家身上刻苦钻研、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态度等,使得德育教育在潜移暗化当中得到渗透。
三、基于学科历史,实践德育教育
针对于物理学来说,其的发展历史是非常悠远的,在这些发展历程当中,经过了无数物理学者的反复验证,才得到了今天的知识架构和体系[3]。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开展当中,结合学生的特点,为了生成教学趣味,教师也可以借助讲故事的方式将学科历史呈现出来,借此来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等,使得学生的认知得到深化,达到最佳的渗透效果。
例如,在讲解“力和物体的形变是成正比的”这一知识点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科的发展历史,为学生讲述在1500年前,郑玄在《考工记·弓入》当中就提出了“弹性定律”这一概念,这要比牛顿提出的早得多。在这样的模式下,能使得学生对其中的科学精神进行感知,并能对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起到激发的作用,使得德育教育在课程当中得到实践,使得预期效果得到达成。
四、借助话题引入,实践德育教育
在物理教学的实际开展当中,除了以上三点之外,教师也可以借助话题引入的方式,使得德育教育得到实践。
例如,在讲解完“加速度”相关知识之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探讨的话题——“刚才我们进展太慢,如果要加快速度,就一定会加快速度,对吗?”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得学生之间进行简短探讨,通过及时提问,使得学生投入到真理的探究当中,达到渗透德育教育的目的。
结论:综上所述,高中教师在物理教学的实际开展当中,德育教育的实施并不是一个轻而易举就能达成的过程,只有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秉持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才能使得德育教育在教学中得到更好的落实。所以,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可以从展现教师作用、挖掘德育因素、基于学科历史、借助话题引入等方法,使得德育教育在课程当中得到落实,使得学生在这其中得到更多。
参考文献:
[1]刘军.浅谈高中物理课堂中物理学史渗透的学科育人作用及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8):128-129.
[2]王建东.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28):73-74.
[3]朱姝静.普通高中差异化物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38):166-167.
论文作者:杨昌海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德育教育论文; 作用论文; 课程论文; 德育论文; 学科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