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艾滋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用药依从性的干预效果分析论文_雷晓莉

雷晓莉

(四川省蓬溪县人民医院感染科;四川蓬溪629100)

【摘要】目的:探讨对艾滋病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对于负性情绪以及用药依从性的临床影响。方法:抽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所接收的64例艾滋病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按照所采取的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心理组和对照组,各组患者分别为32例。心理组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心理组和对照组负性情绪的改善情况以及用药依从性。结果:两组干预前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不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异(P>0.05),干预后心理组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心理组的用药依从性31例(96.88%)显著低于对照组24例(75.00%),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艾滋病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

【关键词】心理护理;艾滋病患者;负性情绪;用药依从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atients with AIDS on negative emotion and medication compliance. Methods: from December 2016 to December 2016 I have received 64 AIDS patients comparing research, the nursing plan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divided into psychologic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each group with 32 cases respectively. The psychological group took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control group took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observed and compared the improvement of negative emotion in the psychologic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nd the medication compliance. Results: the two groups before intervention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ore there is no obvious difference (P > 0.05),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group psychologic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ores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group psychological medication adherence 31 cases (96.88%)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24 cases (75.00%), P < 0.05, sai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AIDS 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negative emotion of patients.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nursing; AIDS patients; Negative emotions; Medication compliance

艾滋病作为严重危害我国身体健康的传染性疾病,在我国的发生几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大部分患者在患病期间容易出现恐惧、沮丧、厌世、抑郁以及报复等负性心理情绪,不仅会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同时,还将会严重危害患者的心理健康。近几年来,伴随医学研究的深入,严格按照“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和指导,积极为患者构建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而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均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且在患者知情同意下开展研究,抽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所接收治疗的64例艾滋病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按照所采取的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心理组和对照组,各组患者分别为32例。其中,心理组男性20例,女性12例,最大年龄为58岁,最小年龄为24岁,平均年龄(34.52±4.24)岁;最短病程为5个月,最长病程为3年,平均病程(13.54±1.31)个月;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0例,最大年龄为58岁,最小年龄为24岁,平均年龄(34.93±4.45)岁;最短病程为5.5.个月,最长病程为3.5年,平均病程(13.88±1.54)个月。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自愿参与本组研究的患者。排除标准:①排除存在心脏、肝肾等重大器官疾病患者;③排除存在精神障碍患者;③排除生活难以自理的患者。各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患病时间等基础资料经过对比,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护理方法

心理组采取心理护理干预。①调整情绪。首先,护理人员需要结合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情绪不同,及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和干预,进而帮助患者更好的面对事实情况;其次,护理人员需要积极鼓励患者说出内心的困惑和情绪,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积极促进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交流,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并且实施护理操作的过程中,严格遵照患者的个人意愿,注意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使得患者能够时刻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和照顾,进而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帮助患者更加积极的面对未来生活;最后,护理人员需要时刻保持一颗仁爱的心去温暖患者,积极主动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患者做朋友,进而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同时,通过加强沟通和交流,还能够及时满足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在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告知患者家属、朋友以及社会并没有放弃对于他们的治疗和需求,进而增加患者对于治疗的信心和勇气;②放松护理。临床上将放松疗法又称之为松弛治疗或者松弛训练,更加利于缓解患者的负性心理情绪和不良身体症状,更加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除此之外,在实际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鼓励患者观看电视机、喜剧片或者收听广播等,进而使得患者能够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获取快乐和温暖,达到转移注意力的目的,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能够适当放松沉重的心理情绪和负担;③集体心理护理。医院方面需要定期开展集体护理指导,将艾滋病患者聚集在一起,开展有关的护理指导和干预,加强患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全都作为艾滋病患者,能够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同身受,使得患者能够获取他人的理解,进而更加利于缓解患者的沉闷情绪;④健康教育护理。针对不同情况的患者而言,护理人员需要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指导。首先,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安全套,同时,告知患者有关并发症的处理和注意事项;其次,护理人员需要适当进行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指导和干预,如:艾滋病的用药类型、各类药物的禁忌症以及其他注意事项;最后,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注意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尽量将个人物品与他人区分,做好自身清洁和护理。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要收集患者的患病情况和用药情况,并按照医嘱进行护理指导。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心理组和对照组负性情绪的改善情况以及用药依从性。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试验所涉及的数据使用SPSS21.0软件开展心理情绪以及用药依从性等指标的统计学分析和核验,随后进行各组数据的计算和对比,若P<0.05,则为表示统计学存在明显的意义。

2结果

2.1各组干预前后的焦虑和抑郁心理情绪评分

两组干预前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不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异(P>0.05),干预后心理组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和和技术十分有效,一旦患有艾滋病将会面临死亡。临床研究认为,我国早期的感染人群主要发生在卖淫嫖娼、吸毒等人群之中,人们对于艾滋病患者存在道德层面以及恐惧的心理态度,已经成为对待艾滋病患者的硬性认知,逐渐形成了对于艾滋病人群的歧视和误解[2]。近几年来,伴随我国艾滋病的发生几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并且从高危人群逐渐转移向一般人群,由于人们对于艾滋病的认知存在误解,容易出现歧视或者恐惧等错误认知,进而将会增加艾滋病患者的心理负担。临床研究认为,艾滋病患者将会在患病期间出现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加之对于该类疾病的错误认知,一旦被临床确诊,将会出现惊恐万分或者失去生活信心的情绪,将会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3]。与此同时,由于他人以及社会群体对于该类疾病的错误认知,患者十分担心自己被社会以及周边人的嫌弃和抛弃,进而加重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甚至表现为失眠、暴躁以及悲观的情绪,更加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

经过本组大量的分析和研究所得:干预后心理组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心理组的用药依从性31例(96.88%)显著低于对照组24例(75.00%),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在患病期间需要长时间接受用药治疗,此时,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切勿私自停药或者改变用药剂量,结合患者的心理情绪,及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和干预,进而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并且寻求患者家属和朋友的帮助,加强对于患者的关心和照顾,进而使其能够充分感受到来自身边人的关心和照顾。

结语:

综上所述,对艾滋病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

【参考文献】

[1]李玉华, 孙盈红, 张宏伟. 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负性情绪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 海南医学, 2016, 27(7):1195-1196.

[2]栾春红. 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 30(1):141-142.

[3]汪静. 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 皮肤病与性病, 2016, 38(3):199-201.

[4]徐莎莎. 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负性情绪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27):5423-5423.

论文作者:雷晓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3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对艾滋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用药依从性的干预效果分析论文_雷晓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