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及药学分析论文_魏秀红

魏秀红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职工医院;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目的:观察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探讨药学监护措施。方法:抽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患者(200例)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和研究组(100例),对照组常规给药不使用阿奇霉素,研究组使用阿奇霉素,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归纳药学监护重点内容。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临床治疗中应用阿奇霉素,医护人员应在患儿用药期间加强药学监护,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关键词】儿科临床;阿奇霉素;不良反应;药学分析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0-0289-01

阿奇霉素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抗生素,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均可产生较高的杀菌活性,在儿科疾病治疗中具有较大的优势,然而随着该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关于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随之增多。因此,为进一步了解阿奇霉素的治疗效果,降低或规避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抽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给予其阿奇霉素治疗后,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抽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患者(200例)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和研究组(100例)。其中,对照组的男性患儿有56例,女性患儿有44例,年龄区间为2至9岁,平均年龄为(4.75±1.36)岁,病程区间为5d至30d,平均病程为(18.25±1.30)d;研究组的男性患儿有60例,女性患儿有40例,年龄区间为3至10岁,平均年龄为(4.92±1.41)岁,病程区间为5d至28d,平均病程为(18.30±1.25)d;96例呼吸系统感染,63例皮肤感染,41例泌尿系统感染。将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未发现组间有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2)方法

对照组常规给药不使用阿奇霉素,研究组给予阿奇霉素进行治疗,以静脉滴注方式,根据患儿的体质量,将 15mg~400mg 的阿奇霉素加入到 250ml0.9%氯化钠注射液或者是 5%葡萄糖溶液之中,配置成为的混合液浓度为 1.0mg/ml~2.0mg/ml,静脉滴注时间≥60min,1次 /d,连续3-5天,停用3天,再根据其病情不适应给予相应治疗。

(3)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神经系统、心血管、变态反应以及胃肠道反应等)的发生几率,并做好统计学分析。

(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所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见3、讨论

阿奇霉素属于新型的抗生素,其能在较短时间内进入组织内,极快被人体吸收,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均具有较强的杀菌活性,相较于红霉素,其合成支原体蛋白质能力更强,灭菌作用更稳定。在儿科临床治疗中,阿奇霉素是频率最高的第二代大环内酯药物,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然而,受制于患儿体质差异,通常情况下,儿童在使用阿奇霉素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心血管、变态反应以及神经系统等,其中胃肠道反应最常见,用药后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尤其是婴幼儿,因不能表达会出现啼哭、拒乳等表现,对于不良反应较轻者,停药后会逐渐消失,若症状较重,需积极给予干预措施。

本研究表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为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医师应该加强药学监护,其中具体措施包括:①掌握临床适应证:阿奇霉素使用的适应证为上呼吸道感染、支原体肺炎、急性鼻窦炎、皮肤感染等。医师在给予患儿用药前,应进行细菌培养,确定药敏试验结果后,科学选用阿奇霉素。同时,年龄< 16 岁患儿注射用药的安全性还没确定,因此在临床用药时,医师应根据患儿的病情和细菌培养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在用药前应仔细询问是否存在过敏史,给予过敏体质患儿用药时,要注意观察患儿用药后的临床反应;若患儿对红霉素等药物过敏,应该禁止使用该药。②联合用药的观察:在确定患儿的病情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进行治疗时,需在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患儿的情况,以防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危及患儿生命。阿奇霉素禁忌与林可霉素类抗生素使用,因其药理机制相似,联合使用会发生拮抗作用,会增加患儿的耐药性,加重病情的发展。对于含铝、镁的抗酸药物也不可以与阿奇霉素共用,抗酸药物会降低阿奇霉素的药物效果,若要联合使用,则必须在服药的2h后才可以服用另一种药物。

综上,在儿科临床治疗中应用阿奇霉素,医护人员应在患儿用药期间加强药学监护,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欧阳玉环.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与药学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10(02):247+280.

[2]谢本昌.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与药学观察[J].当代医学,2017,25(27):147-148.

[3]钟丹.儿科临床中应用阿奇霉素出现的不良反应与药学监护[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6,17(12):101-102.

[4]许小林.浅谈儿科临床中应用阿奇霉素引发的不良反应及药学监护分析 [J].求医问药 (下半月 ),2017, 15(11):314-315.

[5] 官晓艳 .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与药学监护 [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5):69-70.

论文作者:魏秀红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0月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1

标签:;  ;  ;  ;  ;  ;  ;  ;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及药学分析论文_魏秀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