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钊明
广州市宏业金基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建筑工程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展开了探讨,对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作了详细的阐述,并给出了一系列施工技术的控制要点,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随着建筑施工技术飞速发展,混凝土体积由几百立方米逐渐增大到几万立方米,因此,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建筑基础底板的施工。因此,我们需要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施工技术做好施工和管理,以保障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1 浇筑过程
1.1 现场施工组织布置
B4层底板分为中心区和放坡区,中心区面积为10326m2,以后浇带为界分为两个施工区(图1)。
图1 混凝土泵布置示意
B4层中心区域底板混凝土浇筑共布置4台混凝土泵,其中2台汽车泵,2台拖车泵。两台汽车泵型号分别为SY5418THB52E(6)和SY5313THB46E。
B4层I段底板于3月25日9:00开始浇筑,至3月27日11:00结束,共浇筑6745m3。Ⅱ段底板于4月1日20:30开始浇筑,4月3日16:30完成,共浇筑6330m3。浇筑时间一般安排在夜间或休息日,以减少因道路堵塞、交通管制等造成运输中断的情况。
1.2 混凝土供应
选择两家混凝土搅拌站,日产混凝土量共达4000m3,库存砂石2万m3,可保证本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供应。
两家搅拌站分别有罐车45辆(罐车容量分别为16,12,10,9m3)和50辆(罐车容量分别为16,12,10,9,8m3),根据现场布泵情况、每台每小时浇筑量和实时路况确定罐车数量。两家搅拌站距离本工程所在地均在15km以内,对每台混凝土泵所需配备的罐车数量进行计算,在道路顺畅情况下,30min左右可达现场。
1.2.1 混凝土泵平均输出量计算
Q1=Qmaxα1η (1)
式中Q1一一每台混凝土泵实际平均输出量(m3/h);
Qmax——每台混凝土泵的最大输出量(m3/h);
α1——配管条件系数,取0.8~0.9;
η——作业效率,取0.5~0.7。
根据混凝土泵管直径和泵管布设距离,每台泵的最大输送能力取80m3/h;α1取0.8;η取0.6。
Q1=80×0.8×0.6=38.4m3/h,实际按35m3进行计算。
根据B4层两段实际浇筑情况(Ⅰ段每h平均浇筑134.8m3,Ⅱ段每小时平均浇筑143.8m3),每台泵实际平均输出量为:[(134.8+143.8)/2]/4=34.875(m3),可按35m3/h计算。
1.2.2混凝土罐车数量计算
Q1=Qmaxα1η (2)
式中N1——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台数;
Q1——每台混凝土泵实际输出量(m3/h);
V1——每台混凝土罐车容量(m3);
S1一一混凝土罐车的平均车速(km/h);
L1一一混凝土罐车往返距离,取15km;
T1一一每台混凝土罐车总计停歇时间(h)。
N1=(35/10)×(l5/40+0.5)=4(辆)
根据计算,正常情况下每台混凝土泵需配备4辆罐车,考虑一些客观因素,配备25辆混凝土罐车即可满足施工要求。
1.3 质量控制
1.3.1 混凝土质量控制
(1)罐车进场后需检査混凝土配合比、出场时间及坍落度,本工程采用C35P10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80?200mm。
(2)现场配置搅拌站的质量管控人员,收集现场信息(浇筑情况及混凝土质量情况)后向搅拌站反馈。搅拌站对反馈信息及时进行处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如罐车供应不足、现场压车过多等),对混凝土的供应和配合比进行调整。
1.3.2浇筑质量控制
(1)混凝土振捣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做到快插慢拔,插点均匀,不得漏振,振捣时间控制在20~30s,至混凝土表面不出现气泡且不再下沉为止。
(2)及时清理混凝土表面产生的泌水和浮浆层,控制混凝土浇筑的间歇时间。混凝土浇至顶面后,用木抹子反复搓平。在初凝阶段即填平硬化过程中产生的收缩裂缝,防止混凝土表面龟裂。
2 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2.1 对混凝土原材料的技术要求
2.1.1 材料选用
采用普通硅酸盐42.5水泥;Ⅰ级粉煤灰;水洗中砂,细度模数不小于2.4;机碎石,粒径5~25mm。混凝土碱含量不超过3kg/m3。
2.1.2 技术要求
B4层底板混凝土浇筑量共13070m3,分两次浇筑,浇筑时间超过40h,属大体积混凝土连续浇筑,其配合比须符合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收缩值,降低内部水化热。具体做法如下:
(1)使用水化热较低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2)增加粉煤灰掺量,以减少水泥用量,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收缩和水化热;
(3)砂石含泥量对混凝土的收缩影响较大,应严格控制在2%以内;
(4)加入减水剂,以降低混凝土中水泥和水的用量,增大混凝土的密实度;
(5)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初凝时间不小于10h,终凝时间不大于24h,以延长加水化热的释放时间,避免水化热集中释放。
本工程每m3C35P10混凝土的配合比为:水泥240kg,水165kg,砂760kg,石1040kg,粉煤灰70kg,矿粉80kg,减水剂9kg。
2.2混凝土测温
B4层底板厚度分别为3200,2800,2500,1200mm,局部底板厚达8850mm,混凝土中心最高温度与表面及大气温度差较大,且浇筑后水泥水化热仍继续发展,内部温度也将持续上升,故须对混凝土进行测温,观察其内部温度变化并相应延长养护时间。
2.2.1 测温点设置
B4层测温点设置见图2。测温仪器为热电偶,每个测温点热电偶感应头分别埋设在底板表面下50mm、底板底面向上50mm和底板中心,测定温度并同时记录大气环境温度。
图2 B4层测温点布置示意
2.2.2 测温程序
从浇筑抹面完毕12h后开始测温,升温阶段每4h测温1次,2~5d后混凝土温度达到峰值后,每隔8h测温1次,至混凝土内外温差小于25℃后可停止混凝土养护。
本工程测温时间为每日2:00,6:00,10:00,14:00,18:00和22:00共6次。
2.2.3混凝土温度变化记录
B4层I段混凝土绕筑完成时间为3月27日11:00,测温从3月28日7:40开始至3月31日11:30。本文取I段5个测温点(板厚3200mm,设3个测温点,编号为w4-2,w4-3,w4-4;板厚2500mm设2个测温点,编号为w4-1,w4-5)。每隔8h测定混凝土的内外温度,其温度变化情况见表1。
表1 测温记录
测温记录表明,混凝土浇筑完成48h后内部温度(水化热发热量)基本达到峰值,水化热速率开始降低,但内部温度并不随之降低,且还会间断性继续上升。在混凝土浇筑完成40h后,内部温度升至50~60℃,此后内部温度会有细微升降变化,但温度并未降低。至完成浇筑97h后,内部温度平均已达60℃,说明温度还在持续上升,故该段底板还需继续测温,待内部温度开始下降后可缩短测温间隔,直至内外温差降至25℃以内。
在大体积混凝土中设置测温点,就是为观察混凝土温度升至最高及开始下降的时间,并以此为根据调整养护时间。根据测温记录,该标段的养护时间应适当延长,延长时间应根据混凝土内外温差确定。
2.3混凝土养护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所以控制早期混凝土的内外温差,防止混凝土裂缝,主要在于养护工作是否到位和及时。若混凝土温度缓慢下降,则混凝土中的拉应力会相应减少。混凝土的养护时间较长,可有效减少裂缝的产生。
2.3.1 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
根据浇筑时间的环境温度、混凝土原材料温度计算内外温度的差额,从而确定是否需覆盖养护及采取何种覆盖养护方式。
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期间内,还需根据具体测温记录调整保温层的厚度。在升温期可加厚保温层厚度;降温期可白天掀开保温层,夜间覆盖,使混凝土的内外温差降至控制范围内,以防止因温差产生裂缝。
本工程采用1层塑料薄膜和2层4cm厚阻燃草料被覆盖,在混凝土表面收光后至硬化阶段(初凝)前进行。覆盖不及时会导致表面热量丧失过快,水分快速蒸发,面层急速收缩而开裂。对边缘及棱角部位,保温层厚度应增加至面层的两倍。
2.3.2浇水养护
浇水养护应在混凝土终凝(12h后)开始,养护时间为7d,本工程底板为抗渗混凝土,养护时间应为14d。
浇水养护可降低混凝土表面温度,减少内外温差,保持混凝土的湿度,弥补水泥硬化过程中蒸发的水分。混凝土硬化阶段水分流失较大,不仅会导致混凝土收缩,还会使面层碳化加快,内部也会因缺水而影响强度经验,结构板边的曲线测控和测量定位准确是满足设计平立面要的正常增长。
本工程在混凝土浇筑完成6h内开始覆盖保温,12h后进行浇水养护。因养护措施到位和及时,B4层底板面层未产生裂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工程施工中,为了更好的对施工质量进行保障,我们就需要采用切实可行的混凝土浇筑方案,做好混凝土养护和测温等方面的工作,并应用优秀的施工技术做好工程施工,从而为工程的施工质量带来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刘占军、孟财政.大型基础底板混凝土的施工控制[J].河南建材.2012(05).
[2]安健.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裂缝控制[J].工程质量.2012(07).
论文作者:吴钊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4
标签:混凝土论文; 测温论文; 底板论文; 罐车论文; 温度论文; 时间论文; 体积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2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