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波[1]2004年在《首钢日电电子有限公司管理中若干问题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首钢日电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GNEC公司)是由首钢集团与日本NEC公司于1991年12月31日合资兴建的规模较大的中外合资企业.本文从战略维度、政治维度、文化维度、学习变革维度共四个维度对SGNEC公司的管理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战略维度主要考量组织的战略目标、组织结构、以及相应的管理流程和制度.政治维度主要考量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组成情况,各利益相关者怀有的不同目标和利益、拥有的权力来源和大小、以及矛盾和冲突的情况.文化维度主要考量组织的文化价值观、企业精神和行为规范.学习变革维度主要考量企业不断发现内外变化、并进行学习和创新的活动、流程和能力.本文研究的目的是要找出SGNEC公司在管理方面的经验和不足,促进SGNEC公司今后更好地发展,并为国内其它企业在组建和管理合资企业上提供可学习和借鉴的经验和教训.我们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查阅企业有关资料、现场考察调查研究,通过分析和归纳整理,得出结论.我们通过研究发现,SGNEC公司在管理上的成功经验是:发展战略非常明确、有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有严谨的决策体制、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建立起了一定程度的组织学习和创新机制、一线员工100%地参加了QC小组的活动.SGNEC公司的不足和教训是:利润的概念淡薄;高层管理者的任期时间较短;有同工不同酬现象;日方人员的待遇过高;QC小组的课题只局限于生产一线的技术革新;在管理、决策、体制方面QC小组的课题还是空白,日方人员几乎没有直接参加过QC小组的活动.NEC全球的QC小组活动情况还不能够及时全面地传到SGNEC公司中来.SGNEC公司的QC小组活动成果还不能让作为投资者的首钢集团分享,除首钢个别报道SGNEC公司的QC小组的活动外,QC小组的活动首钢还缺乏全面的了解,在首钢还没有推广QC小组的活动.SGNEC公司的管理层实际上存在的两套系统,即首钢和日本NEC各委派了十名以上的高层管理者进入SGNEC公司的中层以上管理岗位,他们分别对各自的母公司负责,各自听从自己母公司的指挥,所以这两套人还没有完全融为一体,至今SGNEC公司还没有形成一个高度统一的指挥系统.中日双方人员的思想交流不够.本文最后的结论部分对SGNEC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也希望为我国其它合资企业的管理上提供参考的经验.尽管SGNEC公司在管理上还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是SGNEC公司仍然是有影响的合资企业.
范国荣[2]2011年在《国有企业推进社会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已有的研究充分证明,现代性与现代化诸问题源于工业化初期,高发于工业化的中后期。中外历史表明,诸多社会问题似乎源于城市化,但本质上还是源于企业。胡锦涛在2011年2月19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但是,由于当前学术界对社会现代化概念的解释千差万别,莫衷一是,对企业与社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缺乏深入的剖析和把握,从而导致对国有企业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足。本文以中国国有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为线索,研究了中国国有企业发展与社会建设和社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重点研究了中国特色背景下国有企业推进社会现代化建设问题,包括国有企业推进社会现代化建设的责任与路径问题。本文共分6章,第一章运用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矛盾运动规律,辨析了社会现代化相关理论和概念,分析了现代性矛盾对社会现代化的影响,对社会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做了深入剖析,从理论上回答了中国社会现代化为什么一定要坚持以共产党为领导、以政府为主导、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建设模式。第二章提出了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现代化建设的主体的思想,阐述了国有企业进入社会建设领域的五大理由和国有企业对于社会现代化所具有的五大价值。第叁章分析了中西方“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意识形态冲突,提出了建立全新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并提出了国有企业推进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叁大责任。第四章从推进社会现代化建设的中国特色的视角,详细论述了国有企业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的政治优势。第五章提出了国有企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现代化建设的路径,具体分解为五大具体路径,强调国有企业承担社会建设的责任是中国特色社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第六章介绍了沪东中华公司与沪东街道共同推进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情况,并对国有企业参与中国特色社区建设的模式进行了理论与实例研究。在政府、社会、国有企业叁者互动关系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核心因素。国有企业党组织是党领导国有企业推进社会建设的关键环节。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是国有企业的历史使命。要到达社会现代化的最高境界——实现人的完全自由,离不开国有企业的发展力和推动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历史经验,完全有可能再创国有企业与城市社会同步发展的新经验。
张哲[3]2007年在《飞思卡尔半导体项目投资管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无论是掌握着大量资金与诸多人才的世界五百强企业,还是新兴市场中的成长型企业,二十一世纪的企业无论规模大小,无一例外地身处于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领先的技术,前沿的产品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法宝,而这些法宝能否及时地被转化为生产力、发挥自身的优势为企业创造财富,则都依赖于企业对于关键项目的成功管理。本文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对当今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的项目投资趋势进行了分析,针对飞思卡尔半导体有限公司的PQFN(Power Quad Flat Nonlead:功率型四面扁平无管脚,一种集成电路封装形式)量产项目,综合运用项目投资管理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单人博弈的研究方法确定项目投资方向,利用企业局域网成功地建立起了信息沟通平台,利用项目管理软件搭建项目管理平台,通过组建矩阵型组织结构成功设计并实施了从PQFN项目投资,进度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直至最终量产项目的按时完成。在及时满足了国际市场需求的同时,为企业节约了大量资金,从而为企业在激烈而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企业项目投资决策和管理提供了有成功范例的新思路和新模式。本文在具体的分析研究过程中,综合运用了项目投资决策的单人博弈研究方法,矩阵型组织结构设计,全过程质量管理,全员质量管理,项目风险管理等一系列先进的项目管理方法,追求研究的先进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夏友富[4]1997年在《正确对待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控股问题》文中研究表明正确对待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控股问题夏友富一、国内对于跨国公司控股问题的两种看法近年来,外商控股问题比较突出,如从天津工业系统情况看,外商控股项目的比例呈不断增长之势,其在外资金额和注册资金中的比重也以较快的速度增长(见表1)。从行业看,轻工的化妆品、洗...
陈耀[5]2003年在《企业战略联盟持续竞争优势研究》文中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面对日趋激烈的外部竞争环境,开始对企业竞争关系进行战略性的调整,即从对立竞争转向大规模的合作竞争,而合作竞争最主要的形式之一就是建立企业战略联盟。在众多的战略联盟研究角度中,本研究提出的是“战略联盟—竞争优势—持续竞争优势”理论命题,探讨的是企业战略联盟竞争优势创造和保持的途径与机理,构建的是企业战略联盟持续竞争优势创造理论框架。 首先,本研究在综合回顾多种战略联盟概念、战略联盟分类及战略联盟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战略联盟在本质上是一种能力组织”的总体观点与认识;接着,本研究讨论竞争优势与持续竞争优势的基本涵义,并在现代竞争环境背景下引入己在实践中广泛运用的合作竞争战略及其重要形式—战略联盟;最后在战略管理的SWOT框架下研究企业战略联盟的竞争优势创造和保持:一是静态视角的企业战略联盟竞争优势创造,二是动态视角的企业战略联盟持续竞争优势保持;得出本研究的第二个结论“战略联盟是现代竞争环境下企业实现低成本或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新型组织形式”和第叁个结论“战略联盟在机会开发与资产互补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保持持续竞争优势”。 本研究的基本路径循战略管理的SWOT框架,即企业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能力是有关企业竞争优势的二个基本方面进行。综合讨论外部环境学派的“产业结构理论”和内部能力学派的“企业能力理论”,强调内外结合,认为企业资源和能力是在与产业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创造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本研究进一步在现代竞争环境下认识产业结构理论和企业能力理论,通过逻辑推理和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过渡波特的“产业选择观”至“产业创新观”,以“产业创新—机会开发—战略联盟”为外部路径,“产业创新—资产互补—战略联盟”为内部路径,创新性地探讨战略联盟在变化的外部环境条件下,立足自身拥有的资源与能力,调配其他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在机会开发与资产互补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途径和机理,构建战略联盟持续竞争优势创造的理论框架。
姚志坚[6]2002年在《技术跨越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对先进国家的技术经济赶超是当今世界的普遍现象,但发展中国家和企业面临着比较优势陷阱和后发优势向后发劣势的转换危机。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了技术跨越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基础,提出技术跨越将是发展中国家和企业经济技术赶超的必由之路和战略选择。 以此为基点,展开研究: 第一,构筑技术跨越的立论基础和概念体系。在理论述评的基础上,研究总结了技术跨越完整的概念体系,提出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技术代和技术跨越进行测度的方法,并依托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进一步的,按照不同参照系对技术跨越进行分类,从而明晰和丰富了技术跨越的理论和实践内容。 第二,从技术的微观、中观和宏观叁个维度研究了技术跨越存在的机会,指出:从技术轨道角度讲,技术的越轨型演变为技术跨越带来发展的技术机会窗口,而在顺轨型演变中,除可利用子技术轨道的跃迁进行技术跨越外,当技术极限临近时应主动寻找关键技术的跨越机会。从技术单元角度讲,随着分工细化技术单元变小,进入壁垒降低,存在着利用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的成长型技术跨越机会;随着技术发展技术单元变大,后发国家可以较强的国家意志,大投入实施技术跨越;随着相关技术群体的不匹配使技术单元增大,可以国家行为与市场行为相结合,通过设立技术园区等形成较好的配套环境,实施技术跨越。从技术群体结构角度讲,技术群体在时间上的叁种不同演变路径,为不同类型的技术跨越突破提供了时间上的规律。同时,技术群体结构演变理论为企业实施技术跨越战略提示了着眼点和侧重点,存在着先发展基础技术和中间技术,再进行特殊技术突破的成长型技术跨越机会。另外,启示我们要充分利用不同国家、不同产业技术群体结构的差异性和互补性,而带来的技术跨越的机遇。 第叁,系统地研究了技术跨越的一般过程和规律。研究提出了技术跨越的整体观模型,指出技术跨越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基于知识流的过程和收敛的过程。研究了技术扫描,总结了技术扫描的意义和重要方法。研究了技术跨越的突破点选择问题,明确了突破点选择的内涵,提出了技术跨越点选择的九大原则,并应用现实期权方法对技术跨越中的互斥跨越点选择进行了数理分析。研究了临界点问题,在对临界点进行明确的定义和数理描述基础上,分析临界点出现的机理,并利用临界距概念对临界点进行了定量化的判别研究。研究了技术跨越后的后续工作重点,指出技术扩散和标准之争是技术跨越后续工作的主要内容,并进行了详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和建议。 第四,系统的研究了技术跨越中的技术能力。研究指出,技术跨越过程就是一个技术能力跨越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明确定义了技术跨越中的技术能力概念,研究构建了基于技术跨越的技术能力体系,并对其中的重点问题进行了剖析,指出:技术跨越需要注意核心能力刚性和动态核心能力,要区分不同的知识特征采取不同的知识学习模式,技术跨越要注意技术能力体系的开放性,技术能力不应该只注重内在能力,而应该从考虑技术能力空间。在此基础上,对技术跨越技术能力体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重点研究了技术创新和技术跨越中技术能力的不同特征,技术跨越中各技术能力成分的协调性和技术跨越能力的积累模式。在进一步研究总结技术能力积累模式和途径基础上,本文还提出了赶超型国家的技术能力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技术跨越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发展模式和与之对应的成长型技术跨越,研究认为,赶超型国家的技术能力发展过程在实践中呈现出从引进到模仿再到顺轨型衍生自主跨越和在新技术上自主跨越的顺序,可称之为成长型技术跨越的四个阶段和四种类型,并利用浙大中控的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第五,系统地研究了技术跨越的组织。首先研究技术跨越组织的机理及选择。从企业资源观出发,研究提出了技术跨越组织需要解决五大问题,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基于资源-目标的四种一般组织模式及选择模型,并研究了其中可能存在的组织陷阶。其次,研究提出了基于资源主体的技术跨越组织模式总体框架,并综合考虑技术单元和外部性角度、转换成本、共生经济性等方面影响因素提出了模式选择的一般模型。再次,研究企业技术跨越组织的模式创新,综合运用数理分析、案例分析和理论分析等方法,重点研究总结了其中的新型创业小组、创新事业部和战略联盟形式,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和建议。最后,研究国家层面国家关键技术跨越的组织模式,在研究总结世界各国实施国家关键计划和我国的863高技术计划成败经验的基础上,并提出了我国关键技术跨越的政策建议。 第六,通过实证方法研究了技术跨越的条件。首先通过理论述评等方法研究了技术跨越条件的理论框架。其次利用问卷调查、基本统计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研究得出了技术跨越条件的结构体系,认为其是一个包括人力资本、技术资源、资金实力在内的内部资源条件,包括经济机制、政策支持和外部创新网络在内的外部环境条件以及技术跨越组织能力条件的这样一个多维度、多层面、系统化的综合?
汪平[7]2008年在《基于A公司竞争战略的执行力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加入WTO,中国市场作为全球最大、发展最快、最有潜力的市场,日益得到各个公司的关注。企业要想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实现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科学地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要求和自身特点的发展战略。然而,很多企业并不缺乏正确的发展战略,也具备了战略实施的良好外部环境,但最终还是没有实现预定的目标。究其原因,其战略实施能力(执行力)的不足是一个主要的制约因素。本文首先在执行力的相关理论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战略和执行力二者之间的密切,其次,从分析A公司苏州厂存在的问题入手。A公司苏州厂是一家外商投资的半导体封装测试厂,通过对A公司的外部环境PEST的分析、五种竞争力的分析,内部条件的分析以及SWOT分析,提出了A公司中国市场的竞争战略和对策。A公司具有较好的外部环境,在中国市场上有较大的潜力,对未来的中国市场也有较好的前景。提出该企业在华发展战略中所面临的问题。突出该欧洲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在华战略的得失成败,指出该公司的执行力现状。本论文同时就公司战略实施进行了探讨,指出执行力是企业战略得以有效贯彻的基础,是企业组织和个人贯彻落实企业决策的力度,是一个组织成功的必要条件。并对公司执行力提升提出了一些建议,从而进一步提出公司战略实施和竞争优势的关键在执行力的提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为一些外资企业战略管理中的执行力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见解。
参考文献:
[1]. 首钢日电电子有限公司管理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 耿波. 清华大学. 2004
[2]. 国有企业推进社会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研究[D]. 范国荣. 华东理工大学. 2011
[3]. 飞思卡尔半导体项目投资管理[D]. 张哲. 天津大学. 2007
[4]. 正确对待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控股问题[J]. 夏友富. 管理世界. 1997
[5]. 企业战略联盟持续竞争优势研究[D]. 陈耀. 南京理工大学. 2003
[6]. 技术跨越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 姚志坚. 浙江大学. 2002
[7]. 基于A公司竞争战略的执行力研究[D]. 汪平. 西南交通大学. 2008
标签:企业经济论文; 竞争优势理论论文; 过程能力论文; 创新管理论文; 发展能力论文; 创新理论论文; 经济论文; 国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