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初步分析和介入治疗论文_王一鳞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初步分析和介入治疗论文_王一鳞

(山西省大同市同煤集团总医院心血管内科 山西大同037003)【摘 要】目的:初步分析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观察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调取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两者的异同。并采用介入治疗方法,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吸烟饮酒者占比40.54%、糖尿病患者占比27.03%、心肌梗死患者占比56.76%、LDL-C(3.10±0.01)mmol/L、LVEF(58.91±0.35)%、支架直径(3.00±0.12)mm、支架长度(31.01±1.95)mm。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介入治疗有效率100%,并发症发生率5.41%。结论:导致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原因,与吸烟饮酒、糖尿病、心肌梗死、血脂水平、心功能及支架长度与直径选择不当有关。给予介入治疗,效果较好。【关键词】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危险因素;介入治疗【中图分类号】R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213-01前言: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为冠状动脉患者介入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均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临床研究发现,ISR的发生,与血管损伤、炎症反应等因素显著相关。采用介入治疗方法给予治疗,效果较好。本文于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ISR患者中,随机选取37例作为观察组,分析了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原因,并观察了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37例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作为观察组,患者资料如下:性别:男/女=17/20,年龄(35--91)岁。以37例术后未发生再狭窄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资料如下:性别:男/女=18/19,年龄(40--86)岁。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1.2 纳入标准(1)观察组均已发生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对照组术后未发生再狭窄。(2)两组患者均符合介入治疗适应症,且存在介入治疗指征。(3)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1.3 方法1.3.1 研究方法调取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从生活习惯、基础疾病、病史、LDL-C、LVEF水平、支架直径及支架长度等方面,分析两组患者的异同。根据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分析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1.3.2 介入治疗方法所有观察组患者,均采用介入治疗方法给予治疗,治疗所用支架以药物洗脱支架为主:(1)术前2d给予患者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mg口服。(2)球囊预扩张后,置入紫杉醇洗脱支架TAXUS。(3)选择洗脱支架,支架长度需充分覆盖病变区域,可考虑选择2个支架部分重叠置入。(4)充分扩张支架,术后给予阿司匹林100mg/次(qd)+氯吡格雷75mg/次(qd)口服,连用1年。1.4 观察指标(1)观察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吸烟饮酒习惯、糖尿病、心肌梗死、LDL-C指标、LVEF指标、支架直径、支架长度等指标。(2)观察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观察组患者中,吸烟饮酒者占比40.54%、糖尿病患者占比27.03%、心肌梗死患者占比56.76%、LDL-C(3.10±0.01)mmol/L、LVEF(58.91±0.35)%、支架直径(3.00±0.12)mm、支架长度(31.01±1.95)mm。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详见表1:表 1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 观察组(n=37) 对照组(n=37) p 年龄(岁) 51.78±1.25 51.74±1.30 >0.05 吸烟饮酒(n/%) 15(40.54) 2(5.41) <0.05 糖尿病(n/%) 10(27.03) 3(8.11) <0.05 心肌梗死(n/%) 21(56.76) 11(29.73) <0.05 LDL-C(mmol/L) 3.10±0.01 2.01±0.17 <0.05 LVEF(%) 58.91±0.35 65.34±2.39 <0.05 支架直径(mm) 3.00±0.12 3.21±0.01 <0.05 支架长度(mm) 31.01±1.95 24.89±2.53 <0.05 2.2 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患者介入治疗有效率100%,并发症发生率5.41%。详见表2:表 2 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项目 例数(n) 有效率(n/%) 并发症(n/%) 数据 37 37(100.00) 2(5.41) 3 讨论3.1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ISR的发生,与患者的病史、合并疾病情况、生活习惯,及支架的选择显著相关。吸烟饮酒,易损伤内皮细胞[1]。致使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上升,加速ISR的发生与进展。本文研究发现,ISR患者中,吸烟饮酒者占比40.54%。与未发生再狭窄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糖尿病患者,多伴随脂肪酸结合蛋白指标升高现象。如血糖控制效果欠佳,ISR发病率将显著提升。本组ISR患者中,糖尿病患者占比27.03%。与未发生再狭窄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心肌梗死患者,往往伴随血脂异常症状。LDL-C指标增高、LVEF指标降低,表明患者的心功能较差[2]。因此,术后ISR的发生风险较高。本组ISR患者中,心肌梗死患者占比56.76%、LDL-C(3.10±0.01)mmol/L、LVEF(58.91±0.35)%。与未发生再狭窄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PCI术中,导丝及支架输送过程中,极容易对血管内膜造成损伤。支架直径越小、长度越长,支架内血流量越小,血管阻力越大。因此,患者术中血管内膜的损伤面积往往较大。由此所诱发的炎性反应,是导致ISR发生的主要原因。本文研究发现,本组ISR患者,支架直径(3.00±0.12)mm、支架长度(31.01±1.95)mm。与未发生再狭窄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3.2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介入治疗效果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一旦发生再狭窄,处理难度往往较大。近些年来,临床先后尝试了多种方法,用于治疗ISR。研究发现,采用球囊扩张、冠状动脉内旋切术、激光成形术治疗ISR,均存在一定的复发风险。最高复发率,可达50%。药物洗脱支架又称药物释放支架,支架表面携带药物[2]。将支架置入病变部位后,药物可自聚合物涂层,以洗脱的方式,作用于血管壁。达到预防再狭窄,减轻血管内膜损伤的目的。将药物洗脱支架,应用到ISR的介入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内膜过度增殖,为诱发ISR的主要原因。通过介入治疗,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后。血管内膜的过度增殖,可被有效抑制。因此介入治疗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往往较低。本文研究发现,采用介入治疗方法治疗ISR,治疗有效率为100%,并发症发生率为5.41%。上述研究成果,证实了介入治疗在ISR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需注意的是,为减轻患者的治疗负担,加强对再狭窄的预防较为关键。因此,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临床需加强随访,嘱患者遵医嘱用药及复查,避免导致再狭窄发生。考虑到支架的直径与长度,与ISR显著相关。临床需于术前,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选择支架。避免因支架直径过小、长度过长,而增加血管内膜损伤。在降低ISR发病率的基础上,使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的预后,得以进一步改善。需注意的是,如患者支架内狭窄直径较小,可考虑采用药物球囊扩张方法给予治疗。以减少机体损伤,减轻患者的痛苦,进一步提高疾病治疗的安全性。综上所述,导致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原因,与吸烟饮酒、糖尿病、心肌梗死、血脂水平、心功能及支架长度与直径选择不当有关。一旦发生再狭窄,临床需采用药物洗脱支架,行介入治疗。在提高治疗有效率的同时,改善患者的预后,延长其寿命。参考文献[1]张扬.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的疗效及对其炎性因子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8,21(04):490.[2]丁学智,杨鉴,胡示超.DSCTA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对于冠心病患者PCI支架内再狭窄诊断的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8,16(06):9-11.[3]邹文,宋嫣,赵新.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17,18(08):74-75+82.

论文作者:王一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7

标签:;  ;  ;  ;  ;  ;  ;  ;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初步分析和介入治疗论文_王一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