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城乡关系挖掘发展动能
文/汪 琦
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是本市探索超大型城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路径的重要实践。自2018年6月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各级党委政府贯彻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强化制度创新,加大要素投入,聚合各方力量,奋力推进实施,首批示范村建设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
教育实践是教师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师教育全过程。教育实践的目的在于培养合格的师范毕业生,熟练掌握学科教学技能,具备独立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能力。以提高学生岗位业务能力为重点,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基础性等显著特点。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三方面:演练教师基本功,包括普通话、三笔字以及学科基本功;掌握教学技能,一是熟悉教学常规,明确教学工作各环节的具体要求,二是掌握教与学的理论、方法、技巧,具备实际教学能力;教师职业能力,要具备教学、班级管理、教育探索等多项能力。
三个层次推进乡村建设
上海的新农村建设已走过十余个年头。2007年启动的农村村庄改造是本市首个综合性乡村建设工程。2014年,本市又推进实施了以村庄改造为载体,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着力补齐城乡统筹发展短板,夯实农业农村发展根基。前一阶段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以保基本、广覆盖为原则,有效提升了农村基本生产、生活环境,使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上了一个台阶,但居住分散、风貌不突出、内生动力不足、管理效率不高等影响乡村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绿水青山还未能实现向金山银山的转变。
2018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帷幕拉开后,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带队,市相关部门、各区组成调研组,持续开展农村工作调研,深入基层一线,把脉难点堵点,并多次赴浙江等地考察学习,借鉴兄弟省市先进经验和理念,探寻本市乡村建设发展新思路。经过多轮研究,在系统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对标“两个面向(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的要求,本市确定了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三个层次推进乡村建设的思路。将重塑城乡关系、挖掘乡村发展动能作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重点,全面提升产业能级、村落形态、生态品质、文化内涵、农民收入和基层治理水平,以示范村建设为引领,形成超大城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路径。
首批9个示范村建设各具特色
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的选点从2018年初开始,经过各区申报、实地调研、市级评审,确定浦东大团镇赵桥村、闵行浦江镇革新村、嘉定安亭镇向阳村、宝山罗泾镇塘湾村、奉贤青村镇吴房村、松江泖港镇黄桥村、金山漕泾镇水库村、青浦金泽镇莲湖村、崇明港沿镇园艺村等9 个村列入首批示范村建设计划。
提升发展动能。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形成明晰产业定位,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强化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延长产业链,完善利益链,发展产业融合方式先进、经济效益显著的新产业新业态。
提升运作效能。建立健全政府积极推动、农民主动、能人带动、社会联动的运作机制,发挥村集体、农民和市场的重要作用,促进农民增收、集体经济壮大。合理有序推动城乡人口流动,引导符合条件的城市人口向乡村回流。
重点聚焦“八大提升”
示范村建设将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增强乡村发展活力作为主要内容,重点开展“八大提升”工作。
提升环境品质。保护、修复、提升乡村自然环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完善道路交通、供电、通信、污水垃圾处理、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人居环境水平。
提升布局形态。落实村庄布点规划,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推进农民集中居住,推进存量建设用地布局调整优化,构建便利、生态、有序、充满活力的农村社区。
提升规划水平。高水平编制村庄规划,强化规划实施机制,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空间,实现空间、生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规划的有机融合;对村庄风貌、色彩、景观节点、重要建筑等进行整体化考虑和精细化设计。
玉面失色,萧飞羽蓦然抓住萧老夫人的手腕。萧老夫人感到两股温和的力量从双臂缓缓注入心田,又由心田向全身弥散。她苍涩的脸上渐渐有了血色,呼吸也慢慢顺畅起来。
各村立足资源禀赋,在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上各有特点。如闵行革新村依托邵家楼古镇优势,通过实施农民相对集中居住,优化乡村形态,再现传统村落风采;嘉定向阳村毗邻安亭汽车城,打造近郊型田园综合体、都市白领休憩地;宝山塘湾村生态条件优越,林、水、田等生态资源丰富,以发展康养产业为主要方向;浦东赵桥村依托大团水蜜桃种植及美丽庭院特色,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奉贤吴房村携手国盛集团建设以文旅休闲为元素的市郊高品质乡村度假目的地;松江黄桥村以农村土地改革为动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实施宅基地归并,构建新江南田园;金山水库村列入本市郊野公园建设计划,依托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打造“滋养型”乡村;青浦莲湖村通过示范村建设,将村落融于青西郊野公园,实现景村一体;崇明园艺村种植黄杨半个多世纪,以做大做强黄杨产业为目标,打响“中国瓜子黄杨之乡”品牌。
该项目旨在建立冻融循环条件下岩土体灾变孕育及控制理论,开发环境友好型金属矿山安全开采及固废处置技术,研发矿山开采安全预警与通风、无轨运输安全保障技术及装备,建立矿山人机功效评价体系和标准,形成高海拔寒区金属矿产资源安全高效开采及灾害防治理论体系,开发成套技术与装备,开展应用示范工程,提升我国高海拔寒区金属矿山高效开采的安全水平。
提升文化内涵。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共文化服务、文体设施建设等工作,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活态传承,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项目,打造文化品牌。
现场取回的黑粉在进一步测试前密封保存。黑粉微观观察采用Quanta 200F场发射电子扫描显微镜,并借助EDAX Genesis 2000 X-射线能谱仪 (EDS)测定元素组成。采用XRD-6000型X射线衍射仪对黑粉的物相组成进行测试,利用 Malvern Mastersizer 3000对黑粉粒径进行测试,测试前用研磨钵将黑粉研磨成细粉。
提升治理能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深入开展家园自主管护活动,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健全基本公共管理服务设施、创新服务方式,推动基层服务和管理精细化精准化。
“产业兴旺”有突破。围绕补齐产业薄弱这一短板,各区对示范村的产业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策划,积极引入市场主体参与产业运营。目前,9 个村均已明确发展定位和主导产业,并与市场主体进行了对接,利益联结机制初步形成。
“五个有”成效初显
乡村振兴示范村是本市乡村振兴战略成果的集中体现,是用新理念、新方式推进的一项新工作。在建设理念上,坚持策划先行,将找准示范村功能定位作为建设工作的前提;在建设内容上,要求“内外兼修”,突出产业发展和内生动力激发,赋予乡村强劲内核;在投入方式上,依靠多元投入,将各条线资金、政策聚焦整合,积极吸引市场主体、社会资本参与产业运营;在管理方式上,强调机制放活,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突出“块”的作用,激发“块”的积极性,提高建设效率。围绕今年6月完成首批示范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各区按照“挂图作战”的要求,倒排建设计划,通过一周一会、派驻职能部门现场办公等方式加快项目推进。从目前推进情况来看,各村理念有突破、方式有创新、效果可预期。
提升村容风貌。完善村民住宅更新改造管理制度,引导村民依据规划和建设导则实施旧房更新和改造,打造乡村公共空间,体现乡村韵味,彰显时代特征,展示地域特色。
雷志雄领着雷钢和雷红到车站时,欧阳橘红开始没看见他们,正伸长脑壳四处了望,听到雷志雄说:雷钢,你带妹妹在这里等我,爸爸去商店买东西。这时,才看到他们。
“生态宜居”有提升。9个村高度重视乡村风貌塑造,均将农民集中居住纳入村庄规划,普遍开展了保留居民点建筑风貌提升工作,其中,革新村、黄桥村、水库村的宅基地归并已初见成效。
“乡风文明”有深化。结合产业特色、自然环境、建筑风貌、民风民俗,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项目和品牌,提升乡村气质和韵味。如,吴房村依托百年老屋建设村史馆“三治堂”,讲述吴房故事、展望吴房未来。水库村联合同济大学举办“乡野·秋波”田园实验活动,弘扬、传承农耕文化。
作为混合处理系统,可同时处理批处理和流处理工作负载,其中:批处理主要操作大容量静态数据集,并在计算过程结束之后返回结果;流处理可随时对进入系统的数据进行计算,无需对整个数据集执行操作,而是对通过系统传输的每个数据项执行操作。
“治理有效”有举措。各村持续推进村民自治实践,构建“家门口”服务体系,利用APP、有线电视等载体,拓展村民参与村务监督渠道。如,赵桥村已完成家门口服务站、党建服务站、文化服务站、联勤联动站、乡村卫生室“四站一室”建设,以“美丽庭院”建设为载体,推动乡村自治共治。
“生活富裕”有期待。以增强产业动力为基础,积极构建乡村经营新机制。如向阳村、吴房村成立了由镇、村、社会资本三方合资的运营主体公司;赵桥村与市供销社合作,实现千亩桃园订单保价收购;园艺村围绕做大做强黄杨产业,成立黄杨协会、注册黄杨品牌、组建专家队伍,推进黄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农民种植收益。
按照《上海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2018-2022年)》,至2022年,全市将建设90 个以上乡村振兴示范村、200 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实现1577 个行政村人居环境整治全覆盖,形成一批可推广、可示范的乡村建设和发展模式。经市级评审,共28 个村列入2019年度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计划。各区将按照20 字总要求,围绕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三园”工程的落实落地,着力在挖掘资源禀赋优势、建立产业支撑体系、优化村庄布局形态、提升乡村风貌水平、发挥集体经济和农民主体作用等方面求突破,力争使乡村呈现出更强的产业动力、更优的人居环境、更美的村落形态、更深的文化内涵和更可持续的运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