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科研院所自主创新工作的思考
赵勇兴1 王 涵2
(1.湖北冶金地质研究所(中南冶金地质研究所),湖北 宜昌 443000;2.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1)
摘要 :以体制内科研院所自主创新工作存在的表象为切入点,结合体制外研发机构的一些特性,对影响体制内科研院所自主创新工作积极性的主、客观因素予以分析,寻求激发体制内科技人员更加积极、主动投身科技创新工作的一些举措。
关键词 :体制;院所;自主创新
1 体制内科研院所自主创新工作中的不足
1.1 创新自选性不足
体制内科研院所主要指以财政供给为基本生存依赖和事业发展支柱,专职从事科学研究和社会公益事业的院所机构,也是国家在科研公益上的王牌军、正规军,在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领域、关键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相较于企业自主设立的研发机构而言,体制内科研院所在规定动作以外,创新的自选空间、自选动作上还相对不足,自主创新的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1.2 创新自愿性不足
创新源于需求,源于对现状的不满足以及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自主创新是指主要依靠自身资源、力量、能力对现有事物进行改造发展的过程,是一种自发的自愿行为。受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分配机制等宏观因素以及奖惩制度、考核晋升制度等微观因素影响,体制内科研院所在自主自愿自选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上还略显不足,缺少急迫性和不得不而为之的生存需求。
1.3 创新时效性不足
惰性是人的本性之一。当一个人产生惰性心理时,行为处事便会出现拖沓、应付现象。科技创新工作也如一般工作特性,源自工作的内心获得感远远低于工作本身所给予人的潜意识的排斥感,由此便会产生创新惰性。同样受体制机制等因素影响,体制内科研院所在创新的时间成本、资金成本和人力、设备资源损耗等方面都大多具有保障,发展的环境相对宽松,对创新的时效追求相对不足。
2 制约体制内科研院所自主创新工作原因探析
创新发展是体制内科研院所的职责所在,也是推动单位纵深发展的必由之路。自主创新特别是规定动作以外的自发创新更是充分发挥自身创新优势,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理应要求。然而,体制内科研院所规定动作以外的创新工作在自选性、自愿性、时效性上都未能达到制度要求和更深期待,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层面:一是创新主体层面,即人的因素;二是创新载体层面,即机构因素;三是创新护体层面,即制度因素。三个层面互为依赖,相互影响,短其一则短全局。
2.1 主体层面
主要是体制内人员自主创新意愿的弱化,表现在受个人性格、喜好等内在因素以及环境、制度等外在因素影响,个人在规定工作、规定动作以外自主自愿创新的积极性降低。同体制外的研发机构相比,体制内科研院所更加趋于稳定、富有保障,无论是人员还是工作,只要不出什么大的错误,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对个人正常的职业发展、福利待遇都影响不大,不存在优胜劣汰、适者方可生存的急迫性。由此,在个人进取精神、创新激情消退特别是正向激励和负向惩戒措施双重低效的情形下,体制内人员更倾向于最小化劳动、最小化工作。
2.2 机构层面
有压力才有动力,适度的压力可以催发人的发展动力,进而激发人的心劲活力,减少惰性滋生的可能。考核对于体制内科研院所来说,是手段,也是指挥棒,将规定动作以外的附加创新情况引入考核机制,在人员评聘、职业晋升等关系个人利益发展的关键面上予以优先考虑,无疑是一剂催化,有利于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自发自愿的行为自觉。
2.3 制度层面
花色:本次引进各类月季,花色达25个,大致分为红色系、粉色系、黄色系、白色系、复色系,涵盖了月季品种中的最主要颜色,且各类月季在高原强紫外线照射下,花色更为艳丽,极具观赏性。
3 增强体制内科研院所自主创新工作的几点思考
体制机制本身只是一种制度供给,无可苛责厚非。体制内科研院所作为党和国家在科技创新领域上的“国家队”,在自主创新的新型战场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充分利用体制机制优势,最大限度的调动、激发体制内人员自主创新的激情、热情,最大限度的发挥体制内人员自主创新的才能、潜能,关键在于两点:一是给足动力,让科技人员放开跑、放手搏;二是加大压力,让体制院所引进来、走出去。
3.1 转变管理理念
不过,在社会各界对科研众包模式刮目相看、众口交赞之时,相关研究者也目光敏锐地指出其运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如当前科研众包平台存在着信用体系不完善,公信力有待加强,资源整合力度不够,规模与水平参差不齐。这些不足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科研众包这一创新模式的快速发展,限制了科研众包科技创新能效的最大发挥。
3.2 用好创新政策
近些年,党和国家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建设,着力在全国范围内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制度环境,国家整体层面创新活力增发。但如何将口号落地,将创新氛围加浓,体制内科研院所还需要更多地考虑:一是要培育创新文化,营造人人想创新的良好氛围;二是要落实激励举措,形成人人愿创新的良好局面;三是要加大创新引导,实现人人会创新的良好格局。
3.3 加大考核权重
主要是体制机制在保障发展的同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自主创新的压力不足。同个体层面原因相似,体制内科研院所在机构的生存和发展上不存在过多的忧虑,无论是在资金上还是在人员上,都不存在生死存亡的担心。只要完成规定任务、规定动作,有无附加创新,创新成败、多少,机构都一样运转;二是自主创新的成本较轻。体制内科研院所的性质决定了其工作的目的是基础和公益,同时也注定了其成本共担的主体非某个人所有,亦非机构本身承担,特别是财政全额供给单位,无论好坏、成败均有财政兜底,不需要过多的考虑投入产出比和投入产出效益。所以,创新的低压力、轻成本在保障科研公益事业发展方向、发展目的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体制内科研院所自发自愿创新的潜能和动力。
3.4 营造创新氛围
作为体制内科研院所,不逾红线、不越雷池是基本遵循,但如何在基本遵循之上更加准确、更加完整地领会、落实、用好党和国家以及地方政府有关创新创业的政策精神,架构更加有利于调动本单位职工自主自愿创新积极性、主动性的政策红利则是值得推敲的,也应该结合单位实际予以细化。作为体制内科研院所既要确保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不走味、不变味,更要充分发挥政策本身的调味、增味作用。
科研院所顾名思义是以科研事业为主攻主责的组织机构,体制内科研院所虽然是各级政府在相关职能方面的延伸拓展,但在具体管理工作上,还需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人”的潜能,还需更加关注、更加偏向对“事”的管理和服务,要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去激发体制内人员自主自愿创新的活力和常态化科研工作的效率效能。
主要有两点:一是管理错位。体制内科研院所大多源于政府职能的延伸,自其成立之日起便或多或少地沿袭着主管部门的管理体制和管理理念,即管理“行政化”。相对体制外研发机构以效益产出为目的的管理模式而言,体制内科研院所的管理更加突出对“人”的管理,更加表现为对上级机构、上级领导的负责。由此,单位内部就容易滋生各式各样的个人主义和形式主义,自主创新的氛围和精力便会受到挤压,创新工作的落点自然发生偏差;二是激励乏力。虽然近些年党和国家以及地方政府都陆续出台一系列鼓励、支持体制内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举措,但囿于行政化的管理理念,体制内科研院所的管理重心、管理导向仍旧过于关注“人”的合规与否而非“事”的成功可能,政策执行过程中潜意识地层层收缩、设置障碍,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以致政策的红利难以落地,激励举措亦如隔靴挠痒,乏力无觉。
3.5 建立负向机制
过度的安逸会使进取精神下降,同样,过度的安稳也会使一个组织越来越机械、麻木。流水永恒,万事万物动起来方会活起来。对于体制内科研院所的管理,各级主管机构有必要结合院所职能建立一种自主创新的负向评判、惩戒机制,充分利用财政资金杠杆倒逼院所创新潜力,对在自主创新工作上态度不端、落实不力的院所予以定责惩戒并限期整改推进。
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受试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各组受试者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4 结语
创新是对问题的否定和思考,也是革故鼎新、自我发展的需要。自主创新不仅仅是对创新依托资源、依托力量的界定,更是自我否定的精神、自我革新的态度。大力推进体制内科研院所自主创新工作,既是立杆树标,以创新引领创新的必须,也是强化内力,以创新引领发展的需要。
在画面的右下角,是保存按钮。在参数设置完毕点击保存时,会弹出对话框,提醒操作人员,是否对参数进行修改。此处的作用是在不影响参数设置速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避免操作人员设置错误。
参考文献
[1] 刘静.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探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1(1):15-21.
[2] 曹聪,李宁,孙玉涛.中国中长期科技规划与自主创新战略(2006-2012)[J].科学学研究,2018,36(12):2122-2124+2128.
[3] 曾欢.加快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N].经济日报,2018-12-14(016).
[4] 刘绘珍.科技创新治理的选择与政府角色[J].科技与创新,2017(16):39-41.
[5] 苏竣,眭纪刚.中国高校科技创新发展与人才培养[J].科学学研究,2018,36(12):2132-2135.
Reflections on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Work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 within the System
ZHAO Yongxing1 WANG Han2
(1.Central South Institute of Metalogical Geology,Yichang 44300, China; 2.Hubei Academ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Wuhan 430071,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appearance of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work in the institu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combines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D institutions outside the system to analyze some main and objectiv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enthusiasm of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work in the institution. Some measures to stimulat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ersonnel in the system to be more active and more active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Key words :system; institut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 :G322.2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1672-2272.2019.02.008
作者简介: 赵勇兴(1989—),男,湖北冶金地质研究所(中南冶金地质研究所)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科技管理;王涵(1987—),男,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科技信息。
收稿日期: 2018-12-18
(责任编辑 邢文君)
标签:体制论文; 院所论文; 自主创新论文; 湖北冶金地质研究所(中南冶金地质研究所)论文;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