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 400016)
【摘要】针对现在自尊研究存在的理论研究较多、零散、应用研究缺乏等问题,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总结了精神动力学疗法、认知行为疗法这两种使用较广泛的心理疗法中改善自尊的具体方法,得出了修复潜意识创伤情结、平衡人格结构、改变核心信念,学习新的认知和行为模式等方法,为精神病学、心理学相关领域同行做自尊的应用研究提供更多方向和参考。
【关键词】精神动力学疗法;认知行为疗法;自尊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2-0346-02
自尊,已被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与心理健康息息相关,心理治疗过程中自尊的提高与焦虑、抑郁、强迫等负面情绪症状和人际关系问题的改善有关[1-2],这是因为自尊可作为一个中介变量对应激刺激、挫折事件等带来的负面影响起缓冲作用,以维护个体心理健康、人格稳定[3]。自尊还与沉迷网络、酗酒等成瘾行为有关,低自尊可能会加重和维持危害心理健康的症状[4]。同时有研究表明相对于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情绪障碍治疗方法,可减轻社会、家庭经济负担,也能更好预防复发,本研究选取了精神动力学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这两种心理治疗流派,对于其中改善自尊的具体方法做一个总结与评述,这两种心理治疗方法在治疗周期长短设置、治疗目标和治疗方法上有非常明显的差异,便于做对比研究。
1.精神分析和心理动力学治疗关于改善自尊的理论及方法
1.1 理论介绍
精神分析和心理动力学疗法(PDT)是包括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和在其影响下逐渐形成的一种心理治疗势力和体系、各种改良的分析疗法[5]。该流派中有关自尊的理论机制假设有三个来源。第一是潜意识理论;第二是人格结构理论;第三是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综上,精神动力学心理治疗建立在一个安全、稳定、包容的治疗联盟基础上,治疗师通过支持个体薄弱的自我功能,最后个体就能经由内省发展出思考自身、调控自尊和与人交往的新方式[6]。这无疑是一种帮助个人成长,人格完善的系统有效的治疗方式,患者可长久收益,但这一治疗过程比较长,同时对治疗师的专业性要求较高,心理治疗师学习这一流派治疗技术需前期投入更长时间、精力。
1.2 临床实践研究结果
运用精神动力心理治疗去提高来访者的自尊主要会涉及到的两个具体技术:其一是创伤情结潜意识意识化,其二是增强自我功能以平衡人格结构。通过认识现实和不断修正早年负性自我评价认知,这也强化了患者在心理治疗中承担起积极成长改变的主要责任[7]。在治疗中患者可以看见并协调自己的真实感受,通过接纳与善待自己进而改善抑郁情绪和人际交往问题,这在心理发育层面上可以进一步挖掘人的潜能,释放天性,是其他许多短期或焦点的疗法所不能及的。
2.认知行为疗法关于改善自尊的理论及方法
2.1 理论介绍
认知行为治疗(CBT)是许多心理卫生机构首选的用于治疗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精神心理疾病的一线心理治疗方法。该疗法基本理论有认知情绪理论、认知三水平理论、条件反射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等。Beck等认为影响一个人情绪与行为的不是刺激事件本事,而是个体对事件的看法;在痛苦情绪中,大脑认知信息过程和模式可能会出现歪曲,这使心理治疗有了明确的干预对象,即心理治疗师在个人的认知与行为层面工作,有助于进行快速有效的针对治疗。认知加工分为三个层面:自动化思维、中间信念和核心信念,鉴于引起症状的原因的复杂性,治疗师通过行为功能分析、行为观测与记录和实施干预帮助患者减少症状靶行为,训练掌握新的行为方式[5]。但面对一些反复发复发的患者则需要进一步研究该疗法的长期效果。
2.2 临床研究结果
有许多临床实验研究表明CBT对自尊和心理健康的提升非常有效。治疗师在其中鼓励患者观察学习,像教练一样去指导训练患者建立健康的行为方式。该疗法的行为训练部分强调了现实检验的条件是安全的环境,这一点对于患者具有重大意义,CBT的团体治疗能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检验场所,一旦能面对现实环境有机会去纠正那些歪曲的认知模式,克服那些维持和加重症状的负面情绪和回避行为。
3.总结与讨论
3.1 对心理动力学治疗关于自尊的治疗评价
精神动力学心理治疗重点关注了无意识心理,系统呈现了个体从出生到各个年龄段的心理发展过程,原生家庭因素,对后来个人生活、人际交往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自尊部分,较为完整地描述了个体成长过程自尊的建立和发展。假设个体在婴儿期,没有一个能及时满足自己生理和情感需求的母亲(主要照顾者),出现缺乏安全感,自卑[8],然后在幼年期,父母的消极态度使个体的自信受挫,之后进入青春期,个体开始很注意自己的外表、能力、外界的看法等,这时若遭遇学习受挫、与同伴或长辈的交往中受挫,则会自信受损。而在这一阶段自尊感基本形成,影响深远。
相对于其他疗法,精神动力学心理疗法更加深入,致力于帮助患者修复过去重要成长阶段的创伤情结,完善人格,若将人格结构比作房屋结构,精神动力学治疗就是从地基开始,重建一个稳定坚固的房屋,对于问题不那么严重的个体则去修复其不稳定的结构,使房屋更坚固即可。目前对于精神动力学治疗褒贬不一,有待进一步研究特定精神心理障碍的具体治疗形式和证实临床效果。
3.2 对认知行为治疗关于自尊的治疗评价
认知行为疗法(CBT)治疗时间相对较短,除了人格障碍和其他慢性疾病可能超过1~2年。患者在治疗中学会的技巧,可以综合运用到生活中,指导、帮助自己,预防复发[9]。许多临床研究表明当关注症状减轻和一般功能改善时,CBT优于其他形式的心理治疗,尤其是精神动力疗法的患者。而当关注患者自尊的改善或社会适应时,认知行为治疗不再明显优于其他疗法[10]。该疗法是不可或缺的,当感到运用其他疗法效果有局限且耗时较长,认知行为疗法提供的许多治疗具体操作方法就很好地派上用场,满足那些迫切寻求改变解决问题的患者。
3.3 总结与展望
两种心理治疗方法各有优势,对自尊的改善也各有理论与治疗技术,不论是用哪种方法技术,在具体临床实践中应结合患者本身特点与需求,选择适应技术,对于起病快,症状明显,问题比较单一、集中的患者,可选择CBT治疗,快速有效解决当前问题;而对于心理问题病程很长、反复困扰,可以追溯到早年成长阶段的,明显与人际关系、亲密关系有关的患者则可以首选精神动力学疗法,长期调整人际关系、心理行为模式、完善人格,患者可能受益更多。未来自尊领域的心理治疗研究可总结出每个流派的治疗操作手册,便于为患者提供专业的规范化治疗,此外,合理分层次分阶段设置疗效指标加以检验,明确治疗方法与效果之间的关系,治疗起作用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van Tuij LA,Implicit and explicit self-esteem and their reciprocal relationship with symptoms of depression and social anxiety: a longitudinal study in adolescents[J].J Behav Ther Exp Psychiatry,2014 Mar;45(1)
[2]戴维•迈尔斯. 社会心理学(第11版)[M].侯玉波,乐国安,张智勇,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50-55.
[3] Gerald J,HaeffelaBrian A.Nosekd.Explicit and implicit cognition: A preliminary test of a dual-process theory of cognitive vulnerability to depression[J].Behav Res Ther,2007 Jun;45(6):1155-1167.
[4] Yao MZ,The influence of personality, parental behaviors,and self-esteem on Internet addiction: a study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J] .Cyberpsychol Behav Soc Netw, 2014 Feb;17(2)
[5]胡佩诚.心理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2013:21-57,106-111,124-137.
[6] Messer SB.Three mechanisms of change in psychodynamic therapy:insight,affect,and alliance[J].Psychotherapy (Chic),2013 Sep;50(3)
[7] Ritter V, Changes in implicit and explicit self-esteem following cognitive and psychodynamic therapy in social anxiety disorder[J].Psychother Res,2013;23(5):547-58.
[8] Deborah L.Cabaniss, Sabrina Cherry, Carolyn J.Douglas, Anna R. Schwartz.心理动力学疗法[M].徐玥,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3-16,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7SKG023).
论文作者:马晓蒙,黎雪梅(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9
标签:疗法论文; 心理治疗论文; 认知论文; 动力学论文; 患者论文; 精神论文; 心理论文; 《心理医生》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