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的关键细节研究_数学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的关键性细节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关键性论文,数学教学论文,细节论文,初中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数学教学评价即运用科学的测评手段,以中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成果、数学教学等全过程为对象对教和学的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它是数学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教学活动起着导向作用。目的在于全面考察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一、数学教学评价的提出

1.提出的背景

传统习惯性的教学评价注重进行“终结性评价”,用简单的量化“分数”来评价衡量教师和学生。在这种评价占主导下的教学强调以单向传授知识和被动接受知识为教学的主要形式,忽视了教学评价对教师和学生进一步改进与激励的功能,极易挫伤教学主体教与学的积极性,造成教学主体无法正确认识自身的潜能,从而阻碍了教学主体自我发展的动力。

课程标准大力倡导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着眼于开发人的潜能,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而且关注学生的个性、兴趣、情感等各方面,使学生生动、活泼、有效、全面地持续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数学教学评价,建立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促进教学工作、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也是数学教学真正走上提高学生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必经之路。

2.提出的理论依据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让人们意识到每一个学生发展的速度和轨迹是不同的,学生的差异不仅指考试成绩的差异,还包括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的不同特点。某一方面的差生可能是另一方面的优生,教育不该有“差生”,而只存在有差异的学生。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做到心中有“人”,因“人”施教,评价学生要以正面引导为主,这为新的教学评价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认为,数学知识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的数学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多元的、综合的学习机会,让学生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来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并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标准分层,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关注学生个体间发展的差异性和个体内发展的不平衡性,重视评价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这正是新课程数学教学评价所倡导的改革方向。

二、数学教学评价研究的目标

基本目标是在实践基础上建立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评价体系的初步理论框架,并运用构建的理论体系指导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促进学生成长,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发展与提高的过程。具体目标如下:

●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考察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发现、探究与质疑,体现学生主体,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促进学生的潜能发展。

●打破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数学学习过程的传统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数学教学评价模式。

。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数学教师评价制度。

在确定数学教学评价关键性细节的研究内容时,除了围绕目标考虑科学性和可接受性以外,还着重注意以下四个“性”:

发展性 发展性是新课程所要求的数学教学评价最重要的特征。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实体的现实表现,更要重视实体的未来发展,重视在本人已有水平上的发展。

多元性 即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学校评价、社会评价和家长评价,等等;评价内容多视角,不再仅仅依靠测验成绩,还包括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对学生学习有关的态度、兴趣、行为,以及责任感、自信心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

多样性 即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包括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智力因素评价与非智力因素评价相结合,等等。

全面性 全面性是新课程所要求的数学教学评价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全面性强调教学评价的整体性与动态化,旨在把传统的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运动的过程。

三、数学教学评价研究的内容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细节研究

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反馈四个方面探索研究课堂的观察向度与评价标准、教学行为、课堂教学评价的机制与方式。

表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细节研究验证

2.学生数学学习过程评价细节研究

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总结性评价采用“指标—量化”模式,大多都是标准化考试的形式,例如,单元测试,期中、期末考试等,这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形成性评价采用“观察—理解”模式,能及时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信息反馈,这是教师最有效的教学手段。

评价结果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传统的等级评定方法如:A,B,C,D或优、良、中、差。传统的分级标准大致呈正态曲线的形式,只有处于正态曲线前三分之一的学生才能从等级评定的结果中获益。表现性评价的补充,对于评价复杂的技巧和高水平的理解特别有效,克服了传统纸笔测验的局限和不平等。例如,学生日志、课堂书面作业、课堂对话、家庭作业、作品展现、即兴表演、自我评价、同龄人评价等。

表2 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细节研究验证

3.学生数学学习结果评价细节研究

小论文: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调查,黄金分割美在哪,如何看待人寿保险,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精彩发现”,……

实验: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测量河的宽度,勾股定理的拼图,怎样切割用料最省,……

操作:正方体涂色,设计包装纸盒,利用平移设计图案,设计象形图,剪纸,……

统计:比较生活中的较大数与较小数,心率的调查,……

这些多样的评价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而且有利于教育者全方位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况。

数学教学评价体系是数学教育体制改革的风向标,左右着数学教学思路的走向和教学质量标准的确定以及社会人才观的取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形成,加速构成了知识的无限丰富与急剧增长,原有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数学基础教育课程的功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转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包括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健康的身心品质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它从细节上开放地、多层面地、全面地研究评价学生,反映学生的“完整”面貌。但开展此类教学评价工作量较大,加上时间、空间的限制,教师负担过重。在教学双边活动中,对教师自身控制能力、应变能力及学生对此形式变化的适应性要求极高,需要一段时间的训练与磨合。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不太突出的学生,如何让这一部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个性化地学习数学,如何充分调动这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如何制定科学、可行的多元化评价细则,如何检验多元化评价的信度、效度,完善教学评价模式,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任务和方向,使之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

标签:;  ;  ;  ;  ;  

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的关键细节研究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