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困之道:“五W”模式下农村场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实践路径论文_温忠志

解困之道:“五W”模式下农村场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实践路径论文_温忠志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摘要: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国农村场域的培育具有全局性的意义,不仅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而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培育和践行也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借用拉斯韦尔“五W”传播模式,分析当前农村场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现实困境与解困之道,以期为在农村场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五W”模式;农村场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实践动力:构建协同并进的传播主体队伍

当下,农村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主体十分匮乏,主要是体制内精英,包括基层党组织、基层党员、大学生村官等。依靠这些为数不多的体制内精英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存在很大不足。

因此,农村场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引入广义意义上的体制外精英。这里的体制外精英不仅包括来源于乡村的“新乡贤”,还包括以高校和党校理论工作者为代表的知识精英。具体来说,首先,以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为代表的体制内精英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宣传工作中要把控传播方向、守住政治底线,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工作路线。其次,充分发挥“新乡贤”的积极作用。“新乡贤”也是理论传播的一支重要力量,其成长于农村、服务于农村,在村民中的威望高、口碑好,逐渐成为乡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要继承和弘扬有益于当代的乡贤文化,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最后,在传播过程中,还可以引入高校和党校理论工作者,用他们专业的素质、过硬的功底在提升理论的深度、降低传播的难度,让“大道理”还原成“小故事”,以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

二、根本推动力:驱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农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认同是农村场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最终目标和归宿。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与全面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抽象理念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另外,自私自利、金钱至上等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思想逐步消解乡村传统的淳朴和平实,过去农村社会的公共性出现裂痕,农民的公共文化生活也越来越贫乏、单一。

农民精神生活的荒芜和农村文化建设的迟缓恰恰反映了农村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中的缺位和落后。要实现农村社会的发展、农民知识文化水平的提升、加强农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没有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不现实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了农村发展的法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对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战略的进一步深化。党和国家首次将农村作为城乡发展的中心和重点,而不再处于城市的从属地位。将农村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体,不仅有助于解决过去农村和城市的二元对立矛盾,更能够激发广大农民的主体意识。农村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城市的反哺,而是要主动出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不仅仅是为了补足与城市之间的差距,而是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

三、理论动力:结合贴近现实的传播内容

虽然农民整体知识文化水平不高,但是这不代表对农民的宣传可以不讲方法、敷衍了事。然而,实际传播过程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未能与农民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所谓的“解读”仍然停留在重复的喊口号、说大话、讲道理上,这必然会导致传播内容失去吸引力,甚至导致在农村失去话语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核心价值观只有生长在现实土壤中才能具有生命力、才能对现实有解释力。 24字核心价值观有些与农民实际生活距离较远、有些在农民生活中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和特点,需要根据农村、农民的现实需要挑选出与农民生活最密切、与农民政治利益、经济利益联系最紧密的内容。换言之,即说农民之想说,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让核心价值观成为农民认识现实、解决现实问题的价值导向。此外,还要根据不同农民的需求,因材施教。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的市场经济改变了农村的政治经济面貌,也使得农民群体出现了分化,农民群体的心态状态也出现了改变。如,青年农民普遍向往城市生活,向往都市文明。而中老年农民则普遍怀有对土地的依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针对不同农民的需求,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中的不同部分开展宣传工作。

四、基础动力:创建寓教于乐的民俗文化

当前,农村现有的传播渠道基本处于“失灵”的状态。农村的传播媒介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的以刷标语、听广播、开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传统传播渠道。随着市场经济对农村的冲击,传统传播渠道逐渐陷入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标语虽然挂在墙上,却进不了村民的内心。另一种传播渠道是以电视、网络等为代表的新兴传媒。今天,新兴传播媒介逐渐成为农民接收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但是,当前很多电视、网络媒体的内容偏重娱乐化、不重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深化,不仅不能起到传播教育的效果,反而形成农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娱乐化解读。

应该指出的是,原有传播渠道失灵的重要原因在于没有真正了解农民的文化需求。一方面,传统传播渠道主要依靠行政命令的手段,不考虑农民的需要,强制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结果导致核心价值观“入村不入心”,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新兴传播渠道虽然给予了充足的文化产品,但是其重心在城市、不在农村,也不能较好地满足农民的实际生活需要。因此,要从传播渠道入手改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要聚焦农民的文化需求,满足农民迫切的文化诉求。要大力发展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来源于民众,在民众中广泛传承,规范民众的日常生活和行为”,接地气,并且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因而是“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特殊功能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应充分发展和改进民俗文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俗文化的具体内容和内核中,以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渠道和途径。

五、内在驱动力:调整转换农村传播新思路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村民收入多元化,土地不再是维持生计最主要的手段,其生产要素职能淡化。传统经济结构的转变必然导致依托于土地而形成的乡村文化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呈现出明显的“亲城市远农村”的趋势,其中,农民、尤其是年轻一代农民,表现出背离乡村、漠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倾向。

解决这一困境,要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农村基层干部要做好理论与现实的转化承接工作。对农村基层干部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工作应当融入基层干部日常的工作中,成为农村工作中的价值遵循和评价标准。第二,社会服务组织要做好传播工作的“加法”。由于农村处在市场经济的边缘,农村党组织虽然或多或少地提出了一系列基层社会管理政策,但是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缺乏,在实践中大多难以落实,成为一纸空文。因此,农村工作中需要创新社会公共服务形式,大力引进社会公共服务组织,通过发挥其能动性,促进社会公共服务真正下乡,农民在直接感受到社会公共服务便利的同时,也就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

作者简介:温忠志(1982-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论文作者:温忠志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5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2

标签:;  ;  ;  ;  ;  ;  ;  ;  

解困之道:“五W”模式下农村场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实践路径论文_温忠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