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景观的生态设计措施探讨论文_汤海

城市道路景观的生态设计措施探讨论文_汤海

广州市恒大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000

摘要:道路作为人类活动的产物,具有环境干扰的特点,由于其本身具有环境污染源的性质,带来的环境影响往往具有特殊性。道路的环境影响使路域环境出现了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所以,用生态设计方法改善现有城市道路绿化景观面貌,是增强城市生态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城市道路;道路景观;生态设计;设计措施

1道路景观生态设计原则

1.1可持续发展原则

城市道路景观生态化设计的可持续发展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持高度一致,要求不以牺牲环境作为创造经济价值的代价,努力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的协调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运用规划与计划的手段,在对城市道路进行规划时,将生态破坏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促进作用。另外,在这个过程中,要尽量提高可再生资源的而利用率,使得我国的不可再生资源得到较好的保护,促进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1.2避免间断性原则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避免间断性不仅表现审美过程中,视觉上对美的追求过程中不能够间断,也就是通过对道路两侧的绿化、建筑布局、建筑风格、色彩及道路环境设施等延续设计来实现,也表现在时空上的连续性,城市道路建设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必然产生的现象,也会为满足城市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见证了城市发展的轨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市的发展进程,代表了城市城市文化与经济建设的程度。总体来讲,道路景观设计就是要实现道路在空间内的景观,在特定空间内体现出来的一种生景观的设计,使其体现出城市发展的历史与文化的变迁。

2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生态设计流程

2.1结合道路功能绿化景观总体规划

在对场地充分了解与分析的基础上,下面就进入了城市道路景观的总体规划阶段。在这里特别强调有关生态设计的部分如何融入到总体规划中,也就是道路功能绿化设计的部分。具体说来,应遵循“城市道路雨水源头管理”、“城市道路雨水径流路径管理”、“城市道路最大化街道绿色景观区域”、“城市道路最小化街道不透水区域”4个原则,再综合考虑道路功能要求与道路景观效果,进行道路景观功能绿化总体规划,形成“点”、“线”、“面”结合的道路功能绿化整体格局,有效的控制城市暴雨情况下道路中积存的雨水,尽可能生态的恢复自然界中雨水循环的过程。

2.2结合绿色基础设施要求的详细设计

在详细设计的部分就要落实到具体的雨水管理相关“绿色基础设施”的运用,什么类型的道路需要运用什么样的雨水管理绿色基础设施以及道路的路面采用怎样的透水性铺装等都要分路段详细设计出来。关于道路景观营造的部分,在结合道路绿化功能管理要求的基础上,要实现“一路一景”的绿化政策,要具体落实到哪条路选择什么样的主干树种,采用怎样的配置模式等。

3城市道路景观的生态设计措施

3.1道路视觉景观设计

在对道路景观规划设计评价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在现有交通条件下,各种道路使用者的视觉特殊性。可以根据道路的功能和性质来将道路分成不同的视觉等级,在道路环境分析时,可以选择一种主导的用路者视觉特性作为道路环境分析的主要依据。所以任何一条道路都要考虑道路特性与人的视觉特性的协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道路视觉景观设计过程中,不但要根据地貌、地形的变化来布置道路平面线性、竖向设计和横断面,确保道路线性、分隔带、绿化和边坡的连续、平顺、自然,保证良好的通视效果,确保与周边环境风格相统一,同时需要与道路平、纵、横及道路结构等方面的设计相结合。设计时,应避免视觉上的乏味。在机动车路面设计时,需考虑利用柔性路面结构来降低光污染和噪声污染。在对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路、路旁景观等设计时,选取的颜色和材质要与道路景观风格定位和周边环境相协调。除此之外,材料选择还要参照地域性特点。

3.2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

道路绿化景观在设计的时候,很容易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导致是其设计效果不佳,雨水就是其中的一个。然而,海绵城市理念的出现,主要是针对城市道路进行雨水管控,并且通过绿化带完成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大大降低城市洪涝、干旱等现象的产生,维护了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但是,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运用的时候,需要对海绵城市理念进行明确,有针对性降低其应用到设计中,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效果,为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基础性的保证。例如,植物的配置在海绵城市作用下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对植物进行配置时应遵循以下几点。第一,注重植物种类的选择。城市道路环境较为恶劣,为了提升植物的存活率和减少后期养护的难度,需要选择一些生命力强,适应能力强,管理粗放的本土植物,同时可选择一些具有相同品质的其他地域植物作为补充。第二,注重生态化。城市道路周边灰尘和尾气排放量较大,为了净化空气需要选择一些能够有效净化空气,吸附尘土的植物。第三,不同植物之间和谐共生。在城市道路周边种植绿色植物需要注重不同植物之间的多样性,不仅需要选择一些和谐共生的植被群,促使不同植物之间和谐生长,还需要充分考虑不同植物之间色彩,质感,花期等多方面的因素,达到绿化景观层次感,季节感的美化效果。

3.3实现道路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

在道路生态景观建设中,还要协调好道路与周围水体、山体、野生生物之间的关系。这主要是因为道路会对周边的水体、山体、野生动物等产生重要的影响。例如,路面雨水直接排入水体后,会降低水质;滨水道路会直接分割水体,对整个水生生态系统产生影响;道路会对周边的山体、森林植被等造成破坏,并对周围野生动物的自由和安全通行产生影响等。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在道路的生态景观建设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使得道路与周围的水体、山体、野生生物保持和谐统一。

4实例应用分析

项目位于某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园东侧,道路为南北向城市次干路,红线宽度22m,两侧绿化带各4m,全场约540m。作为园区海绵城市设计的实践项目,其建设意义在于:①将海绵城市设计理论实践化,验证海绵城市在城市道路建设中的实用性;②项目中采用的景观生态设计措施可以应用于青岛市的其他地区,在同等级的城市道路中得以推广应用;③落实园区建设的绿色指标,尝试实现雨水“零外排”的目标,实现新技术、新材料、新应用的推广与应用。项目最终的道路断面形式为:2m人行道+1.5m绿篱+1.5m非机动车道+1.5m绿篱+7.5m机动车道+2.5m绿篱,两侧各4m绿化带。机动车道采用排水降噪路面,提高道路性能的同时,过滤初期雨水。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则采用透水路面铺装材料,提高雨水渗入速度。东西两侧绿化带各不相同,东侧绿化带为下沉式绿地,每隔20m设置透水材料的阻水带,西侧绿篱分为A、B两组,内设渗井、渗管及阻水带。绿篱A主要收集机动车道雨水,多余雨水溢流至渗井及渗管持续下渗,绿篱B主要收集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雨水,多余雨水溢流至渗井。通过以上技术措施的结合,可以较有效地减少雨水径流,延缓暴雨进入河道的时间,同时涵养地下水。

5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不断加快,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也在顺应时代不断前进,生态设计措施的应用也已经逐渐从公园、园区等相对独立的城市开放空间发展应用到城市道路景观中来,通过城市道路具有的连通功能,真正将整个城市的生态系统连为一体,最终形成人、城市、自然三者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的局面。

参考文献

[1]余豫新.“景观 生态 文化”三位一体城市道路设计研究[J].山西建筑,2017,4315:131-132+246.

[2]郭小兰,彭重华.城市道路景观改造与生态设计—以长沙市天心区省府周边道路景观改造为例[J].绿色科技,2014,10:147-149.

[3]李英良,杨远庆.关于“美丽中国”理念在道路景观生态建设中的解读[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4,4004:327-331.

论文作者:汤海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3

标签:;  ;  ;  ;  ;  ;  ;  ;  

城市道路景观的生态设计措施探讨论文_汤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