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和分析急诊护理中院内感染的风险和护理策略论文_翁静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江苏宿迁 223800)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中导致院内感染的风险因素以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1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院内感染情况分成感染组(42例)与未感染组(122例),分析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因素。结果:年龄大于50岁、侵入性治疗操作、急诊治疗时间大于5d、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大于7d是导致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护理人员风险中,护理人员手部卫生不合格、有侵入性操作、空气消毒错误也是导致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急诊护理中导致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多种,根据感染风险发生原因采取科学的护理方法,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急诊护理;院内感染;风险;护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6-0275-02

院内感染是急诊护理中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指患者在住院期间或在医院内获得并与出院后发生的感染[1]。院内感染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同时还会对医院医疗质量产生不利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出现院内感染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病床的周转率,同时还会增加患者的医疗开支,这对医院及患者双方都带来巨大影响[2]。为此,本次研究就对急诊护理中院内感染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策略,为院内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提供帮助,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急诊科在2016年4月-2017年5月期间接受的1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分成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其中感染组42例,未感染组122例。感染组中有男性22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45.3±4.2)岁。未感染组中男性60例,女性62例,平均年龄(46.1±4.1)岁,在一般资料上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

1.2 院内感染判定

(1)患者均无明显的潜伏期感染,而在入院后2d发生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2)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新的感染;(3)因为医院治疗方法激活了潜在的感染,比如疱疹病毒、结核性菌感染等;(4)患者在出院后发生同住院前有直接关系的感染。

1.3 方法

依照病例资料使用医院制定的专业调查表进行院内感染情况与感染风险的调查。具体的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并发症、侵入性操作、机械通气时间等引起感染的因素。同时对相关护理危险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护理人员手部卫生是否合格、是否存在侵入性操作、对病房空气消毒状况进行调查。护理人员手部卫生合格主要参照医院制定的六步洗手法进行调查;侵入性操作主要包括导尿管、静脉穿刺 、胃管留置、灌肠等;空气消毒情况主要了解紫外线灯使用方法、照射时间、覆盖面积等是否正确。

2.结果

2.1 急诊护理中院内感染风险单因素分析

院内感染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于50岁、侵入性治疗操作、急诊治疗时间大于5d、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大于7d是导致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具体见表1。

2.2 护理因素对急诊护理中院内感染的影响

护理人员手部卫生不合格、有侵入性操作、空气消毒错误是导致院内感染的因素,具体见表2。

3.讨论

医院急诊科室的患者大多病情危重,患者的抵抗力及机体调节能力较弱,这使得患者出现院内感染的几率显著增加[3-5]。本研究通过急诊护理中院内感染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导致院内感染的一个因素,年龄大于50岁的患者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感染发生率较高;患者住院期间如果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以及深静脉导管等侵入性治疗,很容易破坏患者皮肤,这大大增加院内感染几率;疾病治疗时间增加、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机械通气时间的增加,会使得患者抗生素使用量增加,这会降低患者对病原菌的免疫力,使得院内感染发生率上升。同时对护理因素分析显示,护理人员手部卫生不合格、存在侵入性操作以及空气消毒不合理会使得细菌侵袭几率上升,这也会增加院内感染几率。

针对急诊护理中出现的院内感染,可以采取一些护理策略进行有效预防:(1)护理人员需掌握抗生素使用相关知识,确保抗生素使用剂量适中,并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情况。对于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应做好患者的口腔清洁。(2)如果必须对患者进行侵入性操作,对相关器械应进行严格的消毒,同时在实际操作中应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操作,且侵入操作的动作也应尽可能轻柔。插管导管应定期更换以消灭潜在病原菌。(3)因为住院时间同感染率成正相关的关系,因此在患者住院期间应做好保护性隔离工作,通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以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6]。(4)护理人员在进行急诊护理时,一定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在进行各项护理工作前一定要严格按照6步洗手法清洁手部,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每日还应为患者所在病房通风,且定期使用紫外线对病房进行消毒,将隐藏病原菌杀灭,严格限制急诊病房探访人员数量,并且督促探访人员做好病菌隔绝措施,避免出现交叉感染。

综上所述,针对急诊护理中院内感染情况,应识别各种风险因素,同时对护理人员的操作进行规范,以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率,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蒋纯.院前急救中的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探究[J]. 东方食疗与保健,2017(1).

[2]朱新萍.分析腹部手术后引发患者院内感染的各项因素及护理策略[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3).

[3]叶智学.开放型急诊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情况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乡村医药,2014(23):71-72.

[4]祁华,夏明姣,王凤珍.骨科患者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2(16):1532-1533.

[5]唐国文,甘蔚明.腹部手术后患者院内感染情况分析[J]. 现代临床护理,2015(5):60-63.

[6]叶艳荔.急诊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护理管理及对策[J]. 养生保健指南,2017(11).

[7]马丽华.分析和总结急诊护理中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及护理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40):8009-8009.

论文作者:翁静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6

标签:;  ;  ;  ;  ;  ;  ;  ;  

研究和分析急诊护理中院内感染的风险和护理策略论文_翁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