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护理体会论文_张小梅,刘姝伶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护理体会论文_张小梅,刘姝伶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护理体会分析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护理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82例作为研究组,回顾分析研究组患儿的临床护理内容及效果。

张小梅 刘姝伶

(四川邻水县人民医院;四川邻水638500)

【摘要】目的:结果:研究组患儿经一系列优质护理干预后,成功治愈62例,自动出院5例,好转13例,死亡2例,平均病程14.74d,护理效果良好。结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在护理期间应加强对其身体内环境稳定的维持,保证患儿的能量供给以及呼吸畅通,合理控制各种并发症,通过优质细心的护理能够很好的保障患儿的生命健康。

【关键词】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护理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7-027-02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多由于围产期缺血缺氧导致,一般早产儿的发病率要高于足月儿,患者由于围产期缺血、缺氧窒息出现不同程度的脑损伤,若不进行及时有效治疗和护理很容易导致严重脑损伤甚至死亡。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患者的安全,为具体分析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护理内容,本文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82例作为研究组,回顾分析研究组的护理情况,详细内容如下。

1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82例作为研究组,其中,女38例,男44例;胎龄小于37周者5例,37—41周者77例; 足月儿63例,早产儿19例;体重2.25—4.38kg。研究组所有患者均接受CT扫描,并对其详细资料加以分析。

1.2 方法

1.2.1 生命维持

①加强生命体征监护工作。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进行有效的生命体征监控,在患者确诊后立即为其建立起心电监护,及时为患者进行吸氧护理保证氧气供应量,初期每隔半小时为患者进行体温、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的测量和记录,注意患者的呼吸情况。随着患者病情逐渐稳定,可以将生命体征测量延长至1—2h一次。在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控过程中应格外重视异常指标的汇报,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1]。

②保温。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容易由于体温变化影响其脑细胞恢复情况,为保证患者细胞代谢和恢复的质量,需要对患儿进行有效的保温。对体温过低患儿放入恒温箱内复温,恒温箱内初始温度不易过高,应先设置为高于患儿体温1.5度,而后每小时提升1度,直至帮助患儿腹部皮肤体温稳定到36—37℃[2]。

③呼吸。保持患儿呼吸情况正常对于保证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保证患儿呼吸正常首先需要保证期呼吸道畅通,观察患儿呼吸道的具体情况,及时清理其呼吸道内的分泌物,给予患儿拍背、吸痰等护理,可以为患儿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帮助其消除呼吸道阻塞,并保证呼吸道湿润,及时建立吸氧护理,保证患儿氧气供给充足。对患儿的各种肺部并发症进行有效的处理,避免影响其呼吸畅通[3]。

④喂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保证患儿体内正常代谢所需能量,可以通过补液的方式对其进行血糖维持,注意控制营养输注的速度,并保证患儿血糖维持在3.90—6.10mmol/L[4]。当患儿病情逐渐稳定后,可以进行母乳喂养,在此过程中注意科学评估患儿的吞咽能力、吮吸能力以及大便性质等,保证患儿的身体状况在可控范围内,避免出现危险事件。

1.2.2 并发症控制

①惊厥。护理过程中患儿容易出现惊厥情况,一般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惊厥会有一定诱因,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通过细致护理能够尽量减少诱因。对惊厥出现的前兆进行有效监控,若患儿出现烦躁、尖叫等先兆,应当及时作出处理避免惊厥发生。若患儿出现了惊厥症状,护理人员应及时将患儿采取侧卧位,避免声光等因素对患儿造成刺激,及时将病情上报,并合理使用安定、水合氯醛等药剂对患儿进行护理。

②感染。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很容易出现感染情况,为了降低感染的发生,护理人员应保证病房内整洁干净,定期进行病房消毒、通风等工作,同时适当减少病房内探视人数,避免交叉感染。对患儿的清洁工作一定要到位,定期使用碘伏棉签等进行患儿脐部的消毒,每日晨间更换尿布后使用温水清洁患儿的会阴和臀部,使用甘油和婴儿肥进行皮肤保养。

③颅内压控制。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出生后4h就可出现脑水肿并产生颅内高压情况,护理人员应加强基础监护,观察患儿瞳孔和神志的变化,观察患儿有无躁动不安、尖叫等症状。对颅内高压患儿选择头高脚底位进行护理,尽量不挪动其头部,及时使用降颅内压类药物进行处理,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检测,尽量控制其颅内压。

2 结果

研究组患儿中,成功治愈62例,自动出院5例,好转13例,死亡2例,患者平均病程14.74d,护理效果良好。

3 讨论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会对新生儿生命健康产生较大威胁的疾病,若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和治疗很容易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期间,加强对患者基础护理的管控,加强对并发症的控制,能够很好的将患者的病情控制住,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过程中应格外重视新生儿的身体特点,在护理过程中保证动作的轻柔,护理内容的细致,认真仔细的检查每一项身体指数,努力将危险事件控制在可控范围内。本文通过回顾分析研究组患儿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结果发现,经一系列优质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成功治愈62例,自动出院5例,好转13例,死亡2例,平均病程14.74d,护理效果良好。由上可知,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在护理期间应加强对其身体内环境稳定的维持,保证患儿的能量供给以及呼吸畅通,合理控制各种并发症,通过优质细心的护理能够很好的保障患儿的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1]杨辉娥.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早期康复护理体会[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21):155-157.

[2]张晓蒙.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20):3550-3551.

[3]严启荣.216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66):233-234.

[4]刘功智.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的临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06):137-138.

简介:张兴艳1979年10月14日,女,汉族,籍贯四川金堂,学历本科,主管护师,单位: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研究方向耳鼻喉科

论文作者:张小梅,刘姝伶

论文发表刊物: 《医师在线》2018年9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1

标签:;  ;  ;  ;  ;  ;  ;  ;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护理体会论文_张小梅,刘姝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