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调与营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营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幼托机构及幼儿家庭,愈来愈重视幼儿营养膳食,以现代营养学的观点,计划安排合理的膳食组成,保障幼儿营养供给量。但是,幼儿营养是否充分,不仅与膳食结构、原材料质量有关,而且与烹调过程及技巧有关。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忽视了这一点,往往由于不科学的烹调技术,使营养物质流失或破坏,从而失去原有的营养成份,人为降低了营养价值。
科学烹调是保证膳食质量和食物营养保养的重要环节。对提高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保证或提高营养价值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科学烹调,才能使做成的饭菜,既具色、香、味、形又合乎营养卫生学的要求。
一、洗 蔬菜要整棵洗涤,先弃去黄叶、烂叶、再分片(瓣)洗涤,最后用清水冲洗。这样能减少微生物,除去寄生虫卵和农药残留。据研究认为蔬菜经充分洗涤,细茵在叶类菜上可减少82.2%,根类菜可减少97.7%。淘米,应尽量减少淘洗次数,不要流水冲洗可用热水淘洗,并避免用力搓洗,这样可以减少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流失。副食原料在清洗时,不要切后再洗,更不能在水中浸泡,以减少水溶性营养素的流失。
二、切 根据幼儿消化机能尚未发育健全的特点,烹调制作时原料要切得细、碎,但易造成原料的营养素与空气的接触机会增多,营养素的氧化损失也增多。所以应尽量做到现切现烹,以减少营养素的流失。
三、配 是指原料之间的组合搭配。合理的搭配,既要讲究配质量,配色、香、味、形也要注重配营养。在自然界,没有任何一种动物或植物的蛋白质是完全符合人体需要的。只有将各种食物合理搭配,才能取长补短,从而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如谷类蛋白质中,赖氨酸较少,色氨酸较多,豆类蛋白质中,则色氨酸较少,赖氨酸较多,将这两种食物适当搭配,可以互相补充这两种氨基酸的不足。同样,还要注意荤素搭配、粗细搭配。如烧肉可加土豆、胡罗卜、豆腐泡、菠菜、青菜心、大白菜等;烧鱼可加豆腐、粉线或粉皮;烧鸡加板栗、毛豆等,都是利用了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四、烫 为满足菜肴的属性,有些原料要水烫处理。菠菜在沸水烫后,虽然损失了部分维生素,但也能除去较多的草酸,有利于钙在体内的吸收。蔬菜在沸水中翻个身就捞起,既能保持鲜艳的色泽,又不影响口味的脆嫩。动物性原料,因骤受高温,蛋白质凝固,从而保护内部营养素外溢。但也有例外的,如笋、萝卜等,只有在冷水中逐渐加热才易消除涩味;芋头、马铃薯、山药等,如在水沸后下锅,则易发生外烂里不熟的现象。
五、烹 减少营养素流失的烹调原则是旺火急炒。旺火即火大油旺。据一些试验报告,使用旺火急炒的方法,叶菜类的维生素C平均保存率为60—70%,而胡罗卜素的保存率则可达到76—96%。如蔬菜中的西红柿,去皮切块,经油炒3—4分钟,其维生素C损失率只有6%。又如动物类原料切丝比切块更好,猪肉切成丝,旺火急炒,其维生素B[,1]、B[,2]、PP的损失率分别为13%、21%、45%,而切成块用交火炖,其损失率分别为65%、41%、75%。急炒时加热时间不宜过长,如蛋和鸡、鸭、猪血中,含有丰富的水溶性蛋白质,在加热过程中,这些水溶性蛋白质逐渐凝固,而且加热时间愈长,凝固得越硬,影响口味及营养素的利用。
六、调 烹调时还应注意加盐不宜过早,过早则渗透压增大会使水溶性营养物质遭受氧化或流失。而煮豆、烧肉时加盐太早,可使原料中的蛋白质凝结过早,不易吸水膨胀而碎烂;用来制汤的原料则可因蛋白质的凝结过早而不能溶于汤中,影响汤汁的浓度。
味精的调味也很有考究。味精在常温下很难溶解,在70—90℃时鲜度最高,故在菜肴将起锅时投入最好。味精其化学名称叫谷氨酸钠,高热时会变成焦谷氨酸钠,不但没有鲜味,而且还有轻微的毒性,使用时要注意。
七、吃 菜肴既要现切现烹,也要现烹现吃。如蔬菜炒熟后,放置1小时,维生素损失10%,放置2小时,维生素损失14%,5小时后再回锅,其损失率则更严重。很多家庭乃至幼托机构,在煮面条、水饺时,往往因为汤水混浊而弃之。熟不知在水煮过程中有部分蛋白质和矿物质,及30—40%B族维生素溶于汤内。所以要连汤一起喝下。
吃菜也要喝汤。蔬菜在加热过程中,细胞的植物胶素软化,与水混合成为胶液,同时细胞膜破裂,里面的部分矿物质、维生素溶于水中,锅中出现汤汁。这些汤汁,含有很丰富的营养,不宜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