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小学英语课程改革透视_英语论文

小学英语课程改革十年的问题透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程改革论文,透视论文,小学英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1年1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基本目标:“2001年秋季开始,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2002年秋季,乡镇所在地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一般为三年级。”截至目前,小学英语课已经开设了近十年,在短短的十年时间里,全国范围内的小学英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杂乱分散到统一管理的阶段。

本文通过对重庆市11个区县324份小学英语教师的问卷分析、教师座谈、校长访谈、课堂观察等,总结分析了小学英语课程改革十年的突出问题与困惑,以期对未来的课程改革有所借鉴。

一、学生层面:达标有差距、兴趣难维持、两极分化问题突出

教与学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可以说,衡量课程改革成效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课堂教学情境里发生的变化,即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发生的变化。学生能否实现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能否达成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判断标准。通过对重庆市小学英语教师的问卷调查,对校长、教研员、教师和学生的访谈,发现学生达标有差距、兴趣难维持,并且出现分化现象。

首先,学生与《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一、二级的教学目标差距较大。国家英语课程要求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毕业时学生应达到第二级的基本要求。《英语课程标准》中第二级语言技能设定了“听、说、读、写和玩演、视听”等内容,英语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个方面的内容。从表1和表2中可以了解到,学生小学毕业时“部分达到”和“达不到”第二级基本要求的比例接近或超过了一半,写、玩演、视听上存在问题,语法、功能、话题的达标情况较差。此外,小学生英语学习的达标情况在农村与城市有较大差异,均表现出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

其次,学生英语学习兴趣难以维持,随着年级增长分化问题日益严重。《英语课程标准》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了首位。[1]然而,小学生刚学习英语时热情还比较高,但是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感到英语学习有困难,相应地对英语的兴趣也越来越低,分化问题也日趋明显。以下是对校长、教研员、教师和学生的访谈片段,从中可以看出有效维持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关注学生分化问题的重要性。

“新开设的三年级学生问题不大,四年级学生有点问题,但是到了五、六年级学生就跟不上了。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渐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越来越拖后腿。”(重庆市垫江县某小学校长)

“三年级时有50%的学生能达到课标的要求,四年级有20%-30%的学生达到要求,五年级有10%的学生能达到要求,到了六年级是仅有不到10%的学生能达到要求。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对英语的兴趣越来越小。”(重庆市垫江县英语教研员)

“课标对高年级的词汇要求太高,比如interesting,difficulty等单词都已纳入高年级英语学习词汇表。此外,句型难度高,学生应用较难。这样要求的后果是,一部分学生厌学,甚至掉队。”(重庆市开县某英语教师)

“我以前还蛮喜欢上英语课的,可以玩游戏、做表演、听故事等,但是学英语要记好多的单词,后来上课越来越听不懂,也不知道要怎么用英语说,每次测试成绩也不理想,所以我越来越不喜欢英语了。”(重庆市沙坪坝区某六年级学生)

二、教师层面:数量不足、素质参差不齐、专业化发展途径有限

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没有教师就没有课程发展。[2]教师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新的课程计划成功与否,教师的素质、态度、适应和提高是一个关键因素。[3]小学英语教师从事的是儿童语言习得的启蒙教育,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对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和专业化发展令人担忧。

“目前我校共有9名小学英语教师,负责三到六年级共32个班的英语教学。在这9名小学英语教师中,有4名为新进教师,主要毕业于涪凌师范学院、重庆文理学院,有3名教师是由语文科目转岗教英语的,有近一半的教师为非英语专业。”(重庆市垫江县某小学校长)

“我县是从2002年开设小学英语课的,当时各方面条件都不成熟,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开设起来的。刚开设小学英语课时,没有一个专职的小学英语教师,他们都是从语数等科目转岗过来的,当时只要会说几个英语单词就可以教小学英语。到目前为止,小学英语课虽然开起来了,但是由于小学英语教师素质和水平有限以及其他的各种原因,开设的效果并不怎么明显。”(重庆市垫江县英语教研员)

“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得不到有效运用,一些学校招进英语教师,因没有开设小学英语,英语教师被迫去教语文、数学等科目。”(重庆市丰都县英语教研员)

“目前的小学英语教师个人能力薄弱,数量太少,理念陈旧,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教师的基本知识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说、唱、跳和表演能力较弱,语音、语调存在问题,缺乏关于教学方法的知识,多数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重庆市黔江县英语教研员)

首先,教师数量不足,素质有待提高。从上述访谈中了解到,目前的小学英语师资队伍中,以兼职和转岗教师为主,非英语专业教师比例高,第一学历为专科及专科以下的数量多。小学英语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依然不能满足小学英语教育的发展,尤其在农村地区,小学英语师资匮乏是制约小学英语课程开设和发展的核心障碍,甚至出现英语师资不合理配置的情况。如表3所示,小学英语教师认为自己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上均存在较大问题,对功能和话题相关知识了解不够,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急需提高。

其次,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困难重重,工作压力大。由于小学英语教师数量不足,班额较大,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课程资源严重匮乏等原因,造成教师课时不够用、工作量太大、工作压力大,这些均使小学英语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面临重重困难(如表4所示)。再加上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专业化发展途径有限,教师改变难以实现,因此教师对这些困难较难适应、调整和随机应变。

再次,教师自我发展意识薄弱,专业化发展途径有限。国内外相关研究均表明,教师培训和专业化发展是影响课程实施和课程改革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问及教师专业发展的情况时,小学英语教师们表示:“我很困惑要从哪些方面和怎样发展自己”,“我们的教研活动非常少,缺少计划性和组织性”,“我希望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来丰富和提高自己,比如说绘画什么的,但是也仅停留在想法上,落实和坚持起来还是比较难”;英语教研员提到,“我们的教研活动主要是在高中和初中开展,小学英语的教研活动搞得比较少”,“由于缺乏师资、设备和资金等,教研活动很难开展”。如何促进小学英语教师的自我发展和团队发展,探索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保障体系和长效机制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学校层面:小学英语地位不高、统一测评难、衔接解决难

学校是课程的真正生长点和国家课程实施的最终场所,制约着课程实施的深度和广度。通过校长访谈和教师座谈了解到,小学英语课程改革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均来源于学校,来源于校长的重视和落实程度。学校层面的突出问题有:小学英语学科地位不高,统一评价比较困难,中小学英语的衔接问题较难解决。

“现在英语教师在学校的地位也不高,语文教师课时不够或是任务完不成的时候,就会要求英语教师把课挪出来。小学英语不考核,也不评估,学生认为英语课是用来玩的课,没有考试压力。家长对小学英语的重视也很不够,因为小学英语不用考试,家长还是喜欢看分数来评价学生的。”(重庆市垫江县英语教研员)

“家长现在比以前重视小学英语课程了,但主要是城市重视小学英语一些,农村由于条件有限,想重视也是心有余力不足。农村的家长很少给学生投入资金购买英语学习资料。”(重庆市潼南县英语教研员)

“学生对英语不重视,家长、学校的观念还没转变,加上英语没有考试,小学英语的地位很低,比美术、音乐等科目还要低。”(重庆市丰都县某小学英语教师)

“小学英语的学科地位与语文、数学等其他学科不一样,学生家长对英语学科的看法也不相同。有些家长认为,小学英语学科不像数学、语文的层次性强,小学学不好语文、数学会直接影响到中学的学习。而小学英语这门学科与中学学科衔接不好,小学学了,中学还学,并且英语不是统考科目,这样也直接影响了小学英语的学科地位。”(重庆市开县某小学英语教师)

首先,小学英语学科地位有待提高。从上述访谈片段可以看出,由于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对小学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够,小学英语课难以得到足够的保障,小学英语教师的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其中,小学校长是小学英语课能否开好、小学英语教师能否发展好的关键。只有当校长重视小学英语课了,小学英语教师才会更有信心和动力,教师群体才会给予英语课和英语教师足够的尊重,家长才会重视孩子的英语学习,学生才会有学习英语的兴趣。校长应该成为开设和发展小学英语学科的领头者、促进者和管理者。

其次,小学英语的评价问题。重庆市涪陵区英语教研员阐述了对小学英语课进行统一评价面临的问题:“我们曾经在2008年秋尝试过全区的英语抽测,由各学校自愿报名。但是,这样的抽测使得农村学校反应很大,后来就取消了英语抽测。虽然现在我区小学英语教材统一了,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课时,没有专职的教师,要对小学英语课进行统一的评价实施难度很大”。然而,由于小学英语没有进行统一的测试和评价,在看中分数的家长和学生眼里,小学英语和小学英语教师的地位大受影响,从而减弱了小学英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

再次,中小学英语衔接问题。《英语课程标准》分级目标设计旨在体现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英语能力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和课程要求的有机衔接,保证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有利于解决以往各学段之间缺乏衔接,教学内容和要求重复、一刀切等现象,保证英语教学的连续性。[4]然而,重庆市涪陵区英语教研员在谈到中小学英语衔接问题时提到:“小学的英语课堂主要是‘赏课’,让学生愉悦地学习英语。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初中英语教师对小学不满意”“小学没达标,初中就得从头开始,需要零起点,这对初中英语教师来说还是有难度的”“小学英语头没开好,学生对英语学习感觉疲倦,没什么兴趣,这也影响了未来的英语学习”。由于城乡小学英语发展差异大、教材不统一且与中学缺乏一条龙、英语两极分化严重等原因,解决中小学英语衔接问题任务艰巨。

四、社会层面:政府关注少、语言环境欠佳、城乡发展不均衡

在Snyder等人提出的影响课程实施的四类十五项因素中,第四类是外部环境对课程实施的影响,主要包括政府机构和外部协助。[5]对政府而言,需要关注对小学英语教育资源的配置,增加教育投入。在外部协助方面,良好的语言环境和均衡的城乡小学英语发展,是深化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推动力。

首先,政府对教育资源配置关注少,教育资源支持有待提升。课程改革的推进离不开政府对教育资源的支持。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时,没有考虑实施政策所需要的资源,而没有必要的资源,学校、教师和学生都会处于要求得不到满足的局面。[6]重庆市开县某小学校长提到:“我们学校的英语课程资源比较匮乏,大型图片不足,教学图片不多,器材、设备缺乏,经费不到位无法购买设施,从而造成小学生学习内容少、学习氛围不浓、家长不重视等问题。”随着城乡均衡发展政策的落实,关注农村地区小学英语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的投入和配置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语言环境欠佳。重庆市江北区某小学校长在对小学英语长期探索的总结中说:“在中国,学习外语最要紧的是语言环境和师资问题。其中,语言环境是一个使用语言的过程,也是一个熟练语言、提高语言水平的过程。小学生学习语言,就是要在交流中逐步规范、熟练,然后才能说得上有情感的表达。只有从整体上营造出语言使用的环境,学生才有可能在这个氛围中进行英语交流。”但是,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校外英语课程资源利用不足、家长对小学英语重视不够、学校硬件设施不完善、教师英语水平有限等原因,小学英语语言环境依然欠佳。

再次,城乡小学英语教育发展不均衡。重庆市开县某小学校长认为城乡小学英语发展不均衡主要体现在“校长办学理念不同、师资差距大、英语氛围有差异、教学设备差距很大、学生和家长对小学英语的重视程度不一,等等”。垫江县某小学校长认为,“不可否认,小学英语的发展确实存在城乡不均衡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确实很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目前可以做的,一是转变领导和各校长的观念;二是争取把小学英语开足开齐,具备基本的师资;三是开展对口支援”。小学英语师资均衡发展是深化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需要,是促进城乡小学英语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

总之,小学英语是在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开设起来的:没有师资条件和理论基础,没有具体规划和实施策略,没有因地制宜的实施方案,也没有实质性地考虑城乡开设小学英语会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各学校在教师素质较低、数量不足的情况下开设了小学英语课程,再加上语、数等科目的升学压力、语言环境欠缺、衔接问题等,尤其在农村地区,小学英语课时明显不足,教学效率较差。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上海、北京、广东、江苏等地在探索小学英语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出现了不少在小学英语科目上具有示范性的学校。这些地区和学校用实践和成效证明,小学英语是有必要开设的,小学英语是能够开好的,小学英语未来的发展空间非常大。然而,小学英语课仍然不能在各区县所有的学校开足开齐,已经开设了小学英语课的学校面临诸多困难和困惑,小学英语课程发展和前进的步伐走得异常艰难。

标签:;  ;  ;  ;  ;  ;  

十年来小学英语课程改革透视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