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 徐 方
提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高效课堂建设是一个系统性过程,其中包括了教学情感、教学媒体、教学模式、教学要求以及教学反馈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是对新课程理念全面贯彻的过程,也是促进全面发展的过程。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切实转变理念,对教学工作进行优化,打造更为生动丰富,互动高效的语文课堂,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高效课堂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课堂40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那么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呢?我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营造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二是丰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情绪,三是放开手脚,让学生唱主角。
一、营造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教授巴甫诺奥曾写过《快乐学习法》一书,这本书先后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地畅销不衰。他在书中赋予快乐学习以更广义的解释,他认为:快乐学习是一种享受,学到新知识是一件快乐的事,读书、上课、完成作业、与同学交往、向老师提问等,都是很有趣的学习。而我们现在的很多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每天坐在教室里被动地学习,少有快乐可言,在这种心理支配下,我们又怎敢奢望他们能够高效学习?所以打造高效课堂的首要前提是让学生爱学习语文,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这方面我做了一些尝试:
A 课前演讲激情趣
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内化,说到底需要学生自己的体验和实践。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上,心智处于压抑的状态中,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真正调动起来。只有当学生以主人的姿态出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学才有脱胎换骨的变化。课前三分钟的演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的平台。为了演讲成功,获得大家的肯定,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准备。他们精心地去搜集材料、组织材料、反复练习。由于演讲内容新颖,学生们爱讲、爱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就极大地调动起来了。
B、多样导入引兴趣
导语是一堂课的切入点。设计优美生动的导语,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美的情境,叩开学生的心灵,是很重要的,可使学生或悄然动容,或神思飞越,或跃跃欲试,或期待盼望,从而很快进入“共振”的境界。如教学《月亮上的足迹》一课,导入时课件先出示月亮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月亮的神奇和美丽,产生走进文本的欲望,于是引导说出 “月亮”的别称、传说、诗句,学生们调动自己的积累,纷纷举手回答,课堂的气氛瞬间热烈起来,此时,再出示三位宇航员的合影照,引导学生:“这三位就是载着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踏上最危险也是最伟大的探月之路的英雄。今天,我们就乘时空机器,穿越到48年前,去领略他们在月亮上留下的足迹。这样的导入,达到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C、课前预习做充分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要想课堂高效,上课前不做好预习准备,那么高效就失去了根基。作为初中生来讲,学习习惯、学习主动性、学习方法都不是很好,教师就应该明确提出预习要求,教会学生如何预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嘛!为了让学生做好预习,除了认真指导预习外,还要加强检查监督,促使学生掌握课前预习的方法,形成预习习惯。我在教文言文《山市》一文前,先提前设计一份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案,我设计了如下环节,如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作者及作品背景的知识链接、我会读(读音、节奏)、我能查(重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此类活用、古今异义词)、我能译(初步疏通译文),允许学生提出在预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留到课堂上来师生共同探讨解决,这也与我们学校推行的“课堂质疑教学”模式是不谋而合的。经过学生的提前预习,课堂不再拖沓沉闷,学生积极展示预习成果,有了一种成功感和满足感,一堂课下来,学生不仅积累了文言知识,还能当堂背诵原文,我也不再像以前“满堂灌”那么辛苦,课堂效率有了质的飞跃。
总之,语文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让学生感到愉悦的学习情景,从而达到师生共同参与、情感交融、优化教学,享受语文、享受课堂、享受学习。
二、丰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情绪
游戏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形式,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我把课堂教学游戏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让学生自始至终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在复习古诗歌时,在课堂上以“击鼓传花”的方式让学生背诗,学生们都感到紧张有趣,在热闹的游戏中,学生的诗也很容易背熟。 三、放开手脚,让学生唱主角
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过程,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既可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因此,教师应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课堂“活”起来。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学“语文”,用“语文”的情景中,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实践中,我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高效实用的方法,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来自老师与同学的肯定、鼓励、欣赏和赞美,让师生共同沐浴在人文关怀的灿烂阳光下,让师生绽放的笑靥成为课堂上永不衰败的花朵。
参考文献
林红亮.《浅析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2014?11
王荣.《打造农村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2013.10
论文作者:,徐 方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学生论文; 高效论文; 课堂论文; 语文论文; 月亮论文; 知识论文; 自己的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