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莉娜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的文化知识,而且还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其一定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在实践中,并且有效地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在本文中,笔者主要就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入手,进行了初步的讨论。以期能给我们的物理教学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在新课程环境下,课堂教学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而且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获得独立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人。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笔者总的感觉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必须从自学能力的培养入手。因为随着学生自学能力的增强,有利于学生对物理学科提起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和创造力。所以,在新课程环境下,我们要把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作为我们的一项重要课题来研究。
一、新课程环境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是大势所趋
创新是社会前进的动力,纵观古今中外有作为的青年,他们中许多人并未进过正规的学校,更没有上过大学。然而,他们却通过自学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英国的道尔顿只在乡村学校读了几年书,全靠自学成为近代化学的奠基者、原子学说的创始人。我国的华罗庚,早年在杂货店当学徒时,数学底子并不好,他完全靠自学,成为举世闻名的大数学家。由此可见,自学能力的培养以及提高对于个人的成长及成功往往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只有学习能力强的人,才能始终站在社会发展的最前沿。目前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大多是相对稳定的基础知识,这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迫切需要差距越来越大。面临科学技术急剧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加速获取知识,这就需要努力培养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
而传统课堂教学中种种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大大阻碍了自学能力的培养及形成,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求进步是当务之急。
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新课程探究式教学的必然要求
在传统教学的长期影响下,教师一般不太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少教师设计教学时,只考虑知识的正确性与完整性。而新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教材中大量设置探究。探究性教学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提出问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从而解决问题。它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探究性。
1.探究性式教学为自学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
探究式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再是认识问题途径的设计者和问题反馈信息的提供者,而仅仅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和学习资源的提供者,或者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把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必然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通过有内在动力的自主学习也就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了良好的外围条件。
2.新课程的探究过程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良好机会
探究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通过对大量的信息收集、分析判断、实验证明、探讨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不断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非常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关注学生学习经验的形成、积累和构建,重视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每个探究性学习活动都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一次挑战。学生只要勇敢面对、积极投入,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探究目标、思考探究问题、掌握探究方法、敞开探究思路、交流探究内容、总结探究结果。这无疑是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供了良好机会。
三、新课程环境下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
1.通过熟悉教材,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
预习教材,对于学生尽快了解所要学的知识内容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而预习就是让学生自己先对课程进行自学,所以怎样的自学才能使学生收到更好的效果,这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要考虑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通过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为学生构建了一个预习模式,会起到一定的效果。具体模式如下:首先由笔者布置好预习提纲,一般在开头中由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现象引出问题,让学生带着悬念进入预习状态。然后,要求学生自学课本内容,划出知识点,找出不理解的地方,积极寻求答案,并准备提出自己解答不了的问题。同时,指导学生在预习新课时,力求把精力花在理解上。例如,要求学生预习“万有引力定律”一课时,笔者首先让学生想一个问题:天体为什么会做匀速圆周运动,为什么不会碰上?从而让学生去预习本节课所讨论的问题——万有引力定律。在学生感到疑惑和惊奇的同时,进入新课的自学过程。
2.充分利用物理的实验优势,激发学生自学的原动力
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自学课本内容时,会遇到课本上有一些“观察”、“实验”的栏目,在教师的指导下边看书、边实验、边体会,能使他们较快地理解、掌握物理知识。例如在学习“摩擦力”时,教师可事先在每张桌上准备一块毛巾和一张塑料板,有意识地让学生感受到“不同表面的摩擦李”,这样学生对课本中关于“摩擦力”概念的理解就容易了。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小实验来理解知识,其重要性不但表现在学生自己能发现问题,引起兴趣,还能培养学生对实验研究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自学的积极性。
3.在不断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只有会提出问题,然后不断研究才能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就是自学能力提高的过程。我在平时物理课教学中,抓住学生自学课文后产生的疑问,帮助学生解疑,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耐心培养引导,让学生自学的能力逐渐提高
教师的耐心培养引导对学生的自学有效性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学生在预习中,对教材中难懂的概念和规律,教师要及时给予点拨。如学生在学习“牛顿定律”时,碰到这样的问题:一个原来静止的物体,在受到一个力的作用后,就不能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有学生就认为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后就没有惯性了。对学生的这种认识,笔者适时给予点拨:出现这个问题是因为你们在头脑中把惯性和惯性定律混淆起来了,以致认为有无惯性是有条件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随即笔者又向出现偏差的学生指出:你们的结论不是与“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发生矛盾了吗?笔者于是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那肯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但反过来讲,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那是不对的。因为汽车的质量很大,所以原来的运动状态很难改变,而质量较小的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其原来的运动状态就很容易改变。分析到这里,学生对“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大小与物体质量大小有关”这两个知识点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通过这样的点拨,不仅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还使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的思考方法,有利于养成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正如一位学者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段话的意义非常深刻,它充分说明了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在现代信息社会里好似文盲一样,而很多的学习内容是要靠学生以后自己去自学的。我们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一定要重点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尤其是自学能力,“授之以渔”远比“授之以鱼”重要。自我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将来才能对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内蒙古牙克石市第一中学 022150)
论文作者:佟莉娜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6月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4
标签:学生论文; 自学能力论文; 物体论文; 知识论文; 新课程论文; 惯性论文; 的人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6月上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