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世贸组织前后中国农产品生产及进出口变化情况的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论文,中国论文,加入世贸组织论文,农产品生产论文,进出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在农业领域的承诺主要有:建立“单一关税”的进口体制,取消非关税措施,逐步削减关税水平,在5年(1999~2004年)的过渡期内,将农产品算术平均关税水平由21%降低到17%,削减国内支持,取消出口补贴等。而与义务相对应地,中国农业也像其它行业一样取得世贸组织赋予所有成员的非歧视性待遇,即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中国可利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和贸易政策审议机制,为中国农业和农产品出口争取有利和宽松的外部环境。
总的说来,加入世贸组织对于中国农产品生产和进出口是既有利,又有弊。关于这个问题,政府和学术界,例如黄季焜(2002)、马晓河(1999)、田维明(2002)和张晓山等(2002)等,都曾做过较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尽管在具体的、细节的问题上存在认识上的差异,但是,在大的方面还是形成了较为一致的观点。一方面,加入世贸组织能够推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在加入世贸组织前,中国国内大部分农产品供求平衡,部分农产品出现了地区性过剩和结构性过剩;而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外国农产品进入中国的门槛大大降低,外国农产品的进入势必会对国内农产品的生产形成冲击,可能引起农产品减产(马晓河,1999)。与此同时,加入世贸组织会促使中国农业生产结构将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进行调整,具有比较优势的蔬菜、水果、畜产品、花卉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产量将不断增加,而不具有比较优势的粮、棉、油、糖等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产量将有所减少。另一方面,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会增加具有比较优势的蔬菜、水果、畜产品、花卉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出口;而与此同时,不具有比较优势的粮、棉、油、糖等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进口也会增加。
截止到2004年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已经3年了,中国政府关于农产品贸易5年过渡期的有关承诺也基本完成,中国的农产品生产总量是否减少?是否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进行了生产结构调整?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的出口是否增加?没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的进口是否增加?对诸如此类问题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本文利用将各种农产品按照欧盟的谷物折算标准统一折算为标准谷物单位的方法,分析了1995~2004年期间中国各类农产品总产量、进口量和出口量,以及农产品生产结构、进口结构和出口结构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加入世贸组织前后情况的比较,考察了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农产品生产和进出口的实际影响。
二、方法和数据
(一)评价方法
在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和进出口能力进行评价时,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农产品种类繁多,不能简单地将各个农产品的产量或进出口量直接相加,以反映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和进出口能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真实地反映农产品总的生产能力和进出口情况,使各类农产品的产量和进出口量之间具有可比性,需要将各类农产品的产量和进出口量用同一个参照物来进行统一计量,经过折算后,各类农产品的产量和进出口量就具有可比性,其总量也就能够反映总的生产能力和进出口能力。
本文选用了标准谷物作为统一的参照物,将所有的农产品都按照欧盟的谷物单位转换系数折算为标准谷物。其计算公式为:SCU[,i]=Q[,i]×ICE[,i](1)
(1)式中,SCU[,i]为标准谷物单位数量,即i类农产品转化为标准谷物后的数量。Q[,i]为i类农产品转化前的原始数量。SCU[,i]和Q[,i]的单位都为重量单位。ICE[,i]为谷物单位转换系数,其含义为单位数量的i类农产品相当于标准谷物的数量。经过折算后,由于各农产品的产量和进出口量的单位统一,即可按照需要进行相应汇总,从而能够进行比较分析。
(二)数据说明
本文中所使用的1995~2004年中国各类农产品的产量和进出口量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业年鉴》和《中国海关统计年鉴》。农产品种类包括粮食、油料、棉麻、糖料、蔬菜、水果、烟草、园艺、肉、蛋奶、毛皮、水产品12类农产品。各类农产品所包括的具体农产品及其相应的谷物单位转换系数见表1。
表1各类农产品及其谷物单位转换系数
大类 小类
转换系数
大类
小类
转换系数
1.粮食类稻谷 0.92 5.蔬菜类 蔬菜 0.57
小麦 1.07 6.水果类 水果 0.86
玉米 1.10 7.烟草类 烟草 2.66
大豆 2.60 8.园艺类 鲜花及观赏林135.00
薯类 0.22 9.肉类
猪肉 3.50
2.油料类花生 2.11牛肉 5.90
油菜籽2.46羊肉 8.40
向日葵籽
2.60禽肉 2.70
植物油3.10其它 5.67
3.棉麻类棉花 1.00 10.蛋奶类禽蛋 2.57
麻类 1.00奶类 0.84
4.糖料类甘蔗 0.22 11.毛皮类毛皮 1.90
甜菜 0.27 12.水产品类海水产品
8.17
食糖 2.12 淡水产品
7.28
资料来源:德国联邦统计局。
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有以下几点需要特别说明:①烟草的进出口数据中,既有烟草,又有香烟。香烟数据1998年以前的计量单位为“万条”,1998年后改为“千支”,这里折算的标准为:每支香烟含烟草0.7克①,每盒香烟有20支香烟,每条香烟有10盒。按此标准将香烟数据转换为烟草重量数据。②海关进出口数据中,既有各种肉类的进出口数据,又有猪、牛、羊、禽等活体的进出口数据。对于活体数据,按照《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统计的1999~2003年各年农户散养活体的全国平均体重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转换,具体为:猪106.16公斤/头、牛354.95公斤/头、羊36.48公斤/只、肉鸡214.1公斤/百只。③海关进出口数据中,禽蛋的单位为“万个”,在转换为重量单位时,按照鸡蛋的单位重量进行转换,这样做的理由有两点:一是鸡蛋的单位重量在各种禽蛋中处于中等水平,二是鸡蛋在进出口禽蛋中居主要地位。具体的转换标准为50克/个②。④对于进出口数据中各类罐头制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原轻工业部制定的各类罐头制品固形物占总重量比重的标准平均值75%,折算为对应的农产品数量。⑤在中国的统计口径中,大豆属于粮食,而按照国际上的统计口径,大豆不属于粮食,这里按照中国的统计口径,将大豆归在粮食类中。由于大豆无论是作为粮食,还是作为油料作物,都属于土地密集型农产品,所以,这不会影响到后面的分析结果。⑥在计算农产品折合标准谷物单位的总产量时,由于畜禽等产品是由粮食等农作物转化而来的,因此,如果仍然将畜产品包括在内,则会出现重复计算问题,夸大农产品总的生产能力。所以,在计算农产品折合标准谷物单位的总产量时,不再将畜禽等粮食转化产品包括在内。尽管这里关于畜禽产品全部由当年的粮食等作物转化而来的假定不太准确,但是,一方面,考虑到这里的研究更加注重农产品生产能力的变化趋势,而不是绝对数量的大小,另一方面,考虑到现实的可操作性,所以,这种处理方式是可以接受的次优选择。
三、农产品生产和进出口分析
(一)农产品生产分析
在农产品总产量方面(见图1),1995~2004年期间,中国农产品总产量一直保持上升的势头,并没有出现预期的减产迹象。1995年,农产品总产量折合标准谷物单位为8.20亿吨(以下皆为标准谷物单位重量),到2004年则增加到了17.03亿吨,增长了近107.68%,年均增长率为8.46%。以2002年为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底,所以,这里将2002年作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起始年),1995~2001年期间,中国农产品总产量从1995年的8.20亿吨增加到2001年的11.54亿吨,增长了40.73%,年均增长率为5.86%;而2002~2004年期间,中国农产品总产量从2002年的12.81亿吨增加到2004年的17.03亿吨,增长了32.94%,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5.30%,是1995~2001年期间年均增长率的2.61倍。而人均农产品产量呈现出同总产量相同的变化态势。1995~2004年期间,人均农产品产量从0.68吨增长到1.31吨,增长了92.65%,年均增长率为7.56%。同样,2002~2004年期间的人均农产品产量年均增长率要明显高于1995~2001年,2002~2004年期间人均农产品产量的年均增长率为14.46%,而1995~2001年的年均增长率仅为4.78%。
在农产品生产结构方面,为了能够考察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农产品生产是否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进行了结构调整,这里将农产品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土地密集型农产品,主要包括粮食、棉麻、油料和糖料四大类农产品;第二类,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主要包括蔬菜、水果、肉、蛋奶、毛皮、水产品、烟草和园艺产品八大类农产品。将各类农产品的产量进行了分类汇总,得到结果见图2。
在1995~2004年期间,中国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总产量基本保持平稳,维持在5.4亿吨左右,尽管2002~2004年的年均总产量较1995~2001年有所降低,但是,降低的幅度较小,仅为2.02%。而在1995~2004年期间,中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总产量则呈现大幅度上升的趋势,从1995年的7.71亿吨增加到了2004年的18.79亿吨,增长了143.71%,年均增长率为10.40%。而且,加入世贸组织后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总产量的年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加入世贸组织前,1995~2001年期间,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总产量的年均增长率为8.71%,而2002~2004年期间,年均增长率则高达14.92%,高出前者6个百分点。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和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产量之间的差距呈现快速扩大的趋势。1995年,二者之间的差距仅为2.53亿吨,2001年扩大到7.45亿吨;而到了2004年,二者之间的差距高达13.11亿吨。随着二者差距的拉开,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产量在农产品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减小,1995年为63.13%,2001年为45.63%,年均下降约3个百分点;而到了2004年则迅速下降到了33.32%,年均下降了4.13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加入世贸组织是推动中国农产品生产结构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进行调整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农产品进出口分析
加入世贸组织不仅会对中国农产品生产产生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它将直接影响到中国农产品的进出口,因此,下面将对1995~2004年期间的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情况进行分析。分析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量的影响;第二,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农产品进出口结构的影响。
从进出口总量来看,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量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但由于进口总量高于出口总量,所以,农产品国际贸易在数量上的逆差呈现扩大的趋势(见图3)。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农产品进口量较加入世贸组织前有显著增加,1996~2001年期间,农产品进口数量呈现小幅波动,总体维持在5200万吨左右。而2001年后,农产品进口数量不断增加,2002年为7188.64万吨,到2004年则增加到了12364.52万吨,增长72.00%。与此同时,农产品出口总量也呈现增长的趋势,1995~2004年期间,出口总量增长75.55%,年均增长9.86%。尤其是2001~2003年期间,出口总量增长最快,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6.15%。在1995~2004年期间,净出口在数量上,除1997年外,皆为负值,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在数量上为逆差,且这种逆差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不断扩大,2002年为1984.07万吨,而到2004年增加到了7428.89万吨。
从进出口结构上来看,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进口量和出口量皆呈上升的趋势。进口量由2002年的3095.93万吨增加到2004年的3855.39万吨;同期,出口量由2903.12万吨增加到3916.24万吨。它们在农产品进口总量和出口总量中所占的比重都有所上升,分别由1995年的9.16%和71.65%上升到了2004年的31.21%和80.18%。而加入世贸组织后,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进口量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出口量呈现下降的趋势,进口量由2002年的4080.59万吨增加到2004年的8496.48万吨,而出口量却从2002年的2262.49万吨下降到2004年的967.83万吨。同时,它们在农产品进口总量和出口总量中所占的比重都有所下降。
从净出口量上来看,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净出口量呈现上升的趋势,而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净出口量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如图4所示,1995~2001年期间,中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净出口量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净出口量由1995年的719.89万吨下降到2001年的-236.22万吨,由原来的顺差转为了逆差。2002年以后,中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净出口量虽然在总量上不是很大,但是,却呈现逐年上升的良好趋势,由2002年的192.81万吨逆差逐步扭转为2004年的60.85万吨顺差。而与此同时,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净出口量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逆差快速扩大。2002年,逆差为1818.10万吨;而2004年,逆差就扩大到了7528.65万吨。
四、结论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农产品总的生产能力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继续保持稳步提高的趋势,农产品生产结构正在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进行调整,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比重不断下降,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比重不断上升。在进出口方面,农产品进口和出口总量都趋于增加,农产品进出口总量不断增大。但是,从实物数量来看,中国农产品进出口长期处于逆差的地位,且在加入世贸组织后,这种逆差呈现扩大的趋势。从进出口结构来看,加入世贸组织后,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进出口与预期的一样,进口保持增长的态势,出口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在进口和出口方面都呈现增加的趋势,净出口量呈增长的态势。
总的来说,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农产品生产和进出口是有利的,农产品生产受到的冲击没有预期的那样剧烈,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农产品进出口保持增长。但是,也应该看到,中国不具竞争优势的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净进口大幅增加,而具有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净出口虽然呈现增长的态势,但是,增长较为缓慢,从而使得中国农产品贸易在数量上逆差逐渐扩大。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第一,中国国内市场部分农产品近年来供不应求,尤其是粮、棉、油类农产品供需缺口较大,导致中国农产品进口量不断增加(柯炳生,2005)。第二,劳动密集型农产品遭遇进口国非关税壁垒,出口增长受到限制;而同时,中国的进口关税减让和进口配额扩大,使得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进口呈现快速增长,最终导致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净出口总量增长缓慢。
注释:
①该数据来源于中国烟草学会网(http://www.tobacco.org.cn)。
②该数据来源于中国畜牧业信息网(http://www.caa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