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游发展现状及创新路径研究论文

研学旅游发展现状及创新路径研究论文

研学旅游发展现状及创新路径研究

方荣辉

研学旅游已经成为当下旅游的热点,更是旅游学科研究的重点,有必要对研学旅游进行深入的理解和钻研,运用实践调查分析法对研学旅游进行深层次剖析,了解问题、优劣势及面临的机会和挑战,为研学旅游产品的理论发展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研究概述

研学旅游以研究和学习为主要目的,是将旅游和学习融为一体的活动。广义的研学旅游是以学习为主要目的的专项旅游活动,旅游者带有强烈的求知愿望,到异地开展学习性的旅游活动。研学旅游的对象不仅仅是学生,也可以是其他带有学习目的的人。狭义的研学旅游是指根据教育部和学校的特色,组织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根据不同学习愿望,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集体活动,拓展视野、增长知识,体验文化知识和自然知识的不同魅力,开展研究学习和户外体验相结合的旅游。

(一)研学旅游的优点

每个人都有爱游玩的一面,渴求知识的心也是与生俱来的。研学旅行便是通过“玩”与“学”产生的奇妙化学反应,让教育回归本质。在研学旅行中,学生能够进行深度的生活体验,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塑造更全面的自己,达到放松身心、开阔眼界、拓展才艺、自由发展的研学目的。

锻炼和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大大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研学旅游的项目和线路大部分是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计的,不需要家长陪同,在外面旅游、学习、生活都是在导游或老师的陪同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这样的环境下,脱离了父母的庇护,完全靠自己去面对一些问题,大大提高了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学旅行的学习和户外活动,可以让孩子置身于“在活动中沐浴阳光,在欢乐里投入学习”的快乐之中,有利于孩子拓宽视野、增进知识。户外运动给孩子带来身体愉悦的享受,接触到大自然,更能释放孩子的天性,不仅可以学习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而且还能丰富人生阅历。

研学旅行“寓教于乐”的独特学习模式,是对基础教育的有益补充,是让孩子保持学习连贯性的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研学旅游项目中一般都有各地的高等学府、知识讲座,也会安排参观博物馆等,所以研学旅游也是一种学习的模式。

在研学旅行中,通过与不同地区、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人接触和交流,可让孩子学会尊重不同的文化以及尊重、包容他人。研学旅游的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或是来自不同的地区,甚至来自不同的国家,所以孩子可以与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伴交流互动,有利于增强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是理念不清晰,发展思路不够完善。研学旅游发展时间不长,陆陆续续出现许多问题,没有成熟的思路和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存在诸多漏洞,需要逐步完善。

2.汽车产业链是大数据源。截至2017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已突破2.1亿辆,年新增汽车近3000万辆。汽车生产、销售、流通和使用的各个领域,都是每时每刻产生兆亿级信息的全球最大规模的大数据源。

(二)研学旅游的意义

柳州建城于西汉元鼎六年,但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便有人类在此发迹。作为南中国古人类“柳江人”的发祥地,柳州拥有白莲洞遗址、大龙潭鲤鱼嘴遗址,蛮王城遗址以及柳江两岸台地、蓝家村台地、九头山、甘前岩等众多古人类文化遗址。

研学旅游是集教育、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旅游发展模式,其发展直接关系到全民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比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研学旅游起步较晚,但市场需求很旺盛,发展速度较快。据前瞻产业研究院调查,约四分之三的受访者表示了解研学旅行。随着研学旅行被纳入教学计划,研学旅行将逐渐成为刚需,未来3~5 年,研学旅行的学校渗透率会迅速提升。

二是研学旅游促进传统模式的升级。传统的旅游模式包括观光、度假、休闲、娱乐、探亲、访友、经商等环节,研学旅游的出现,使旅游的模式更加多元化,促进了传统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更加促进了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一个新亮点,增强了竞争力。

二是,两种版本教材中例题的数量相差很多.康轩版共安排了6个板块的活动,共22个例题,如果不包括活动一“最简分数”的5个例题,也有17个例题,而苏教版教材共安排了4个例题,其中个别例题的“试一试”是例题的拓展,难度比例题大,这是苏教版教材的一个编排特点.

针对谐振式光学陀螺信号检测系统对锁相放大器中低通滤波器提出的40 MHz采样率、低截止频率及其调节的便捷性和阶数可调的要求,通过简化算法,设计了惯性低通数字滤波器可满足以上需求。

(三)研学旅游产品分类

研学旅游兴起和发展的步伐比较快,目前已经形成了一股热潮。针对不同内容的研学旅游,主要分为以下四大类别。

七是研学旅游人才缺乏。研学旅游兴起较晚,研学旅游专业的管理人员较少,缺乏专业人才,研学旅游没有形成正规的专业培训,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对研学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二、研学旅游发展保障

2013 年,国务院出台《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目标,这是我国首次以政府文件的形式使用“研学旅行”这一概念;2014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研学旅游,对我国的研学旅游起到了推动作用;2015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把研学旅游纳入提升素质的范畴;2016 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生教育计划;同年,国家旅游局下发了《关于公布首批“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和“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的通知》,提出逐步推动研学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步伐等。通过上述国家出台的研学旅游的相关文件,可以看出国家是支持、鼓励研学旅游开展的。各个地区也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指导研学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研学+旅游”融合发展。目前,中国已经出现了旅游的热潮,出门旅游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研学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兼有旅游、教育、文化等功能,越来越受到广大家庭的青睐。研学旅游的目的性很强,真正做到了“学”和“游”的有机结合,注重知识性、科学性、娱乐性,使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亲近了自然,最终实现了“游”和“研”的融合发展,带动了研学旅游目的地经济的发展。

一是有利于学生爱国主义价值观的形成。研学旅游带有明显的学习目的,通过研学游可以激发旅游者爱国情怀,促进学习的理论知识和社会的体验知识相融合。

第二,关于中外合作办学的论文,主要有:李玉保、谢丽惠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实践反思与路径选择》;齐晓丹、张晓波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办学模式及发展路径研究》。

三、研学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是研学旅游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尚未落实。各个旅游机构、研学组织、教育机构等对研学旅游仅基本涉足,但尚未出台具体的规范,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研学旅游是旅游线路中比较受学生们欢迎的项目,但尚未独立出来,没有专门的监管机构。

二是研学旅游过程中危机四伏。研学旅游虽发展火热,但研学旅游过程中的交通安全、食宿保障、旅游消费欺诈等情况仍然屡见不鲜,由于缺乏专业监督,一旦遇到问题,很难得到妥善的解决。

三是研学旅游产品缺乏规范设计。研学旅游产品缺乏统一规范设计,偏重于游玩,针对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方面的内容较少,在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方面略显欠缺,研学旅游的教育性、参与性和文化性体现不突出。

基于研学旅行的团体特性,在旅程中,所有的课堂学习、户外活动、旅游观光和起居饮食等,均是以团队模式进行的。研学旅行既可以培养和提升孩子的团队协助精神和能力,又可以有效培养孩子的高尚情操和社会责任感。研学旅游的项目多是孩子们一起完成的,通过这样的锻炼,大大提升了孩子的团体意识,强化了集体观念。

三是研学旅游提升了自身的修养。研学旅游这种新形式,让研学者既享受到休闲时光,也学习到文化知识,对文化知识的传承起到了促进作用。

五是研学旅游开发的线路不明确。目前,研学旅游质量参差不齐,以教育为主要目的的研学旅游针对性不明显,资源多种多样,研学旅游线路和一般旅游线路没有明显区分开。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管理的施工后养护工作一定要做好,例如要在压槽完成后第一时间设置围档,避免出现人为或车辆对路面的碾压破坏。在终凝之前应该采用洒水养护。一般洒水养护每天要做到2~3次,基本原则就是保证混凝土始终处于湿润状态,且做好混凝土的具体养护记录,通常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摊铺及表面构造制作完毕后进行及时养护。在养护初期,主要应该防止水泥混凝土被日晒雨淋。在路面成型后第一时间采用土工布或养生液覆盖路面。

实践中考虑大数据时代的实际发展状况,通过对其技术的科学使用,可扩大人类测量、记录和分析的范围,不断延伸知识的边界。此时,城乡规划物理领域的计算也发生了革命性的扩展。具体表现为:

六是研学旅游产品深度不够。研学旅游项目雷同,开发的深度和内涵不够,知识含量较少,有些研学旅游线路忽略了研学作用。

一是教育教学型。主要包括名人故居、红色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军营教育、高等名校教育等,这种类型主要是教育孩子要珍惜和热爱今天的美好生活。二是文化体验型。主要包括风俗习惯、村落文化、旅游纪念品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的体验,此类研学游的最大特点就是让孩子领略到不同城市、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三是知识普及型。主要包括历史文化遗产知识、天文地理知识等,通过研学旅游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而且这种类型的学习更容易让孩子们接受,效果会更好。四是探险拓展型。主要包括体育类、山地类、景观类的探险,如低空跳伞、马拉松比赛、滑雪比赛、高原比赛等,孩子们既增强了体魄、锻炼了胆识,也学习到了一些新的本领。

四、研学旅游创新路径

第一,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国家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行政机构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法规,规范行业流程,给予研学旅游的机构和学校一定的支持和鼓励。联合各个部门,如交通局、水利部、安全部等建立协调小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协助景点景区给予一定的优惠,以实际行动支持研学旅游市场健康发展。

第二,培养专业的研学旅游人才。教育部门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提高对研学旅游的重视程度,通过高校或机构培养专门的研学旅游人才,规范管理研学旅游市场。将研学旅游的人才培养与旅游人才培养区分开。

第三,充分重视研学旅游对素质的提升。研学旅游是一种新型旅游形式,学习的目的性很强,对知识的要求很高,因此,对旅游目的地有所选择。研学旅游的结果是对教育的提升,也是对学生素质的提高。

第四,政府主导,多方合作。研学旅游的兴起和发展,需要相关领域和部门的配合和支持,无论是政策、制度还是人员配备上,都要通力合作。参与研学旅游的大部分群体是学生,医疗保障、保险、后勤工作等都要提前做好准备,保障研学旅游顺利进行。

第五,设计合理的研学旅游线路。根据各地的不同旅游资源,充分挖掘研学旅游的教育亮点,合理设计研学旅游资源共享线路,达成区域有效合作机制,设计有吸引力的研学精品旅游线路,提升研学旅游的品质和情怀。

第六,形成健康有序的研学旅游保障体系。研学旅游既要考虑到地点,又要考虑到活动的开展。因此,要构建以下四方面的保障体系。一是提前构建稳定的经费体系。这个经费既包括政府的支持,也包括餐饮、住宿、讲解、交通等方面的费用,以保障研学旅游顺利进行。二是构建措施得力、保障安全的体系。安全工作无小事,要增强安全意识,跟研学旅游的相关机构签订安全责任书,借助社会力量和专业力量为研学旅游保驾护航。三是建立操作性强的研学旅游评价体系。研学旅游的灵魂是学,没有学习价值的研学旅游就失去了灵魂。可以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对研学旅游进行定期评估,经由相关旅游行政管理机构进行定期的抽查和监督,作为年度考核的依据,保障研学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四是建立健康有序的研学旅游产品开发体系。研学旅游产品是研学旅游的载体,产品的创新度和活力对研学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精品的研学旅游线路是研学旅游项目拥有持久生命力的法宝。

结语

研学旅游是将所学、所游、所思紧密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走到不同的领域中去学习。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不同、感受不同,可以学到更多的实践知识,提升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继续加强与社会组织、国学机构、高校的联合,提升研学旅游的价值,加强研学旅游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研学旅游的社会认可度和世界影响力。今后,研学旅游将会朝着精准化、定制化、品质化的方向发展,相信这种跨区域、跨行业、跨领域的“研与学”“教与游”的新格局将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

笔者的建议是,新闻从业人员掌握确凿证据材料,向地方官员或者企业负责人勒索钱财,如果地方官员或者企业负责人主动向司法机关报案,可以按照自首论处。司法机关应当以敲诈勒索未遂减轻对新闻从业人员的处罚。只有这样,才能在充分保护公民监督权与保护地方官员或者企业负责人合法利益之间实现平衡。

[项目简介]] 本文系滨州学院科研基金项目“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及创新路径研究——以黄河三角洲为例”(项目编号:BZXYRW1903)、山东省社科项目“齐鲁体育历史文化资源整合与品牌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7CQXJ23)、滨州市社科项目“滨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7-SKGH-2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方荣辉,滨州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

[责任编辑:林凡军]

标签:;  ;  ;  ;  ;  ;  

研学旅游发展现状及创新路径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