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沙栏初级中学 广东 中山 528400
摘 要:数学的学习比较“枯燥乏味”,往往不招学生喜欢。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数学老师的日常教学风格。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能让原本枯燥的课堂生动形象。一个巧妙的情境创设,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能让学生“痛苦挣扎”却又乐在其中,同时还能增加学生对错误的“免疫力”。文中通过导趣、引趣、致趣、激趣、添趣、增趣等六趣来阐述课堂教学中的趣味艺术,深入发掘教学知识本身所蕴藏的妙趣神韵,将学生带进一个趣味盎然的奇妙数学世界。
关键词:教学风格、趣味艺术、课堂教学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就会专心致志地学习数学,积极地钻研数学,从兴趣发展到志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如果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懂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那么,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呢?
一、创设情境——导趣
创设情境在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课上能否创设高质量的情境,能否使学生进入愤悱状态,进而萌发高涨的学习情趣,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教学中我们必须巧妙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幂这个内容时,为了增加趣味性,让学生猜测究竟有多大时,我设计了如下一个问题:如果一张厚0.1毫米纸可以无止尽地折下去,那么要折多少次才能厚到超过太阳到地球的距离14960万千米?学生凭经验往往会猜测“一百万次”、“一千万次”、甚至“上亿次”……事实上,只需51次即可!简直不可思议,学生非常地惊讶,它引起了经验与事实间的冲突,从而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本节课的教学起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二、穿插故事——引趣
教学中适当地穿插一些有趣的相关故事,不仅不会冲淡教学重点,而且还能丰富教学内容,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无理数教学时,介绍毕达哥拉斯的弟子希帕萨斯因揭破了华式学派神秘面纱而被丢进大海的故事;讲勾股定理时,给学生介绍勾股定理为何又叫百牛定理的故事;讲函数时,向学生介绍数学大师欧拉的非凡数学创造力和顽强的毅力,欧拉在过度工作双目失明后,凭借惊人的记忆力和罕见的心算能力,在最后的17年里口述了近400篇论文和好几本专著。学生听了这些故事,很受启发。
三、巧设“陷阱”——致趣
求知欲来源于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了一种急于知道的欲望,就会对学习某种知识产生兴趣。开宗明义的教学,学生易于理解,但常常印象不深,学习效果不佳。而创设学习“陷阱”,能加深学习印象,容易激起学生探求的欲望,产生极强的学习兴趣。教师对一些容易忽视和混淆不清的地方,即知识的“事故”多发点,有意识的创设一些“陷阱”。教师不妨装糊涂,让学生掉进去,然后再引导他们跳出来。这样做既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给他们敲一次警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在《轴对称图形》教学时,三角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容易产生片面的认知错误,于是教学时我精心设计了如下环节:我将预先准备好的三角形和表格装在信封里面,然后把信封分发给每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活动,通过折叠图形完成表格内的填空。最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学习成果拿到台上展示一下。结果,各小组在汇报的过程中,对于三角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分成了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另一种认为不是。以下是当时的部分教学实录。
师):谁是谁非,大家来个辩论赛吧!认为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的为正方,认为不是的为反方。现在,两方选代表上台陈述理由。
生(正方):大家请看,我们组的三角形经过对折,折痕两边能完全重合,证明三角形确实是轴对称图形。
生(反方):同学们看好了,我们组的三角形折来折去,折痕两边就是不重合,说明三角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不信,你来试试!
正方学生代表不服气地接过反方的三角形,试了半天,折痕两边就是不重合。
这时,教室非常安静,所有学生都在教师设置的“陷阱”中“挣扎”。
突然台下有位学生说:两个三角形不一样!
一语破天机,这时台下的学生讨论开了。
我在下面静观其“闹”,过了一会儿,说:大家讨论得这么激烈,看来是发现了什么,谁愿意将你的发现给大家说一说?
生:如果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它是轴对称图形,如果不是等腰三角形,它就不是轴对称图形。
三角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这本身是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判断的,而学生有时会根据眼前所认识的片面知识对其进行判断从而产生错误的认知。在这里我通过两个不同的信封,巧设自相矛盾的“陷阱”。当学生进入“陷阱”后,再从容地引导学生展开辩论。在辩论中,正反两方的学生情趣高昂,思维都被激活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了在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时,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想,此处的“陷阱”应该就是教育技巧的核心吧。
四、幽默调味——激趣
一个恰如其分的幽默,如饮一杯清新的甘泉,让人浅斟细酌,回味无穷。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心情舒畅,乐于学习,变机械模仿为心领神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真正把课堂当成一种享受。
例如,师生共同探究一次函数和反比例之间的关系时,引导学生从数学美的角度对图形的形状加以归纳,并用“生活图形”对“数学图形”进行幽默调味: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通过对数学图形进行幽默调味,必然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运用幽默调味艺术,争取做到寓趣于教的全过程,做到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
五、借用媒体——添趣
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之小学生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形象思维能力依然占了主导地位,他们对直观形象的媒体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实物挂图特别是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出现给我们选择这一方式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例如,讲“球的三视图”时,教师在黑板上画球的直观图,远不如拿个地球仪上课堂更能吸引学生;在讲“镶嵌”时,引导学生观察动画课件等等。在一种愉悦的情境下,枯燥乏味、深奥艰涩的数学原理,凭借趣味这条神奇的金河,汩汩渗入一颗颗富于探索的学生心灵,让学生在探索、思辨和创造的氛围中,提高思维能力、优化思维品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让学生表现出异常浓厚的兴趣。
六、组织游戏——增趣
课堂中设置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应用,这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有裨益。
例如,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符号时,我设计如下游戏:首先向学生说明两个同学手拉手表示一对有序实数,即表示平面上某点坐标,左边同学表示横坐标,右边同学表示纵坐标,面向大家表示正数,背向大家表示负数。其次,任意让两个同学手拉手站在教室前面,教师用布把他们的眼睛蒙上。然后,在教室的地面上画上平面直角坐标系。接着,两个同学不断变换前后方向,并同时说:“我俩是一对盲人,我们迷路了,谁能把我们送回家?”如果两个同学都背向大家,即表示(—,—),那么说明他们的家在第三象限,则把他们领到第三象限„„实践表明,这个游戏不论是扮盲人的同学还是领路的同学都热情高涨,,积极参与,活动情景让学生经久不忘。
中学数学课堂上的激趣艺术是一门既普通又高深的艺术,它是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善于琢磨总结,发掘教学知识本身所蕴藏的妙趣神韵,就能将学生带进一个趣味盎然的奇妙境界,让学生有效地获取知识,达到教与学同频共振,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
论文作者:万锋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6
标签:学生论文; 角形论文; 轴对称论文; 图形论文; 数学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兴趣论文; 《文化研究》2017年9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