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经济的结构性症结_经济论文

俄罗斯经济的结构性症结_经济论文

俄罗斯经济的结构性症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罗斯论文,结构性论文,症结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550(2003)09-0070-06

一 对俄经济形势褒贬不一

在世界经济形势持续低迷的背景下,2002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取得增长4.3%的成绩,增长速度高于年初政府计划的3.5%。这已经是连续第4年的恢复性经济增长,总体上保持了持续较快的经济回升势头。可以列举的俄罗斯去年的经济成绩还有不少:其一,2002年工业生产比上年增加3.7%。粮食收获量估计为8650万吨,比2001年增产1.5%。(注:《经济成果综述》,载[俄]《俄罗斯经济:预测与趋势》月刊,2003年第2期,第2、5页。)其二,居民的实际收入继续增加8%(计划增加速度为6.5%)。其三,通货膨胀率下降为15%,而2001年为18.5%。其四,联邦政府的预算收入和外汇储备呈现持续增加的态势。2002年末俄罗斯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达到俄历史上的最高额——480亿美元,1年内增加了110亿美元。而且在2002年内俄罗斯没有发生新的外债,完全实现对外债的还本付息义务,共支付142亿美元。其五,资本外流的数量减少,根据俄副总理库德林公布的数字,2001年为240亿美元,2002年下降为160亿美元。(注:[俄]A.A.库德林:《联邦预算:结果与任务》,载[俄]《财政》月刊,2003年第1期,第3页。)

此外,在体制转轨方面也有所进展,美国和欧盟国家已经承认俄罗斯为市场经济国家。而且,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已把俄罗斯从“洗钱”活动严重国家的“黑名单”中除名。这些将大大改善今后俄罗斯经济运行的国际环境。因此,俄国内有人认为,俄罗斯在“过去1年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就”。最近,美国的《纽约时报》还发表了题为“俄罗斯经济似乎正在开始起飞”的报道,肯定俄罗斯经济发展的良好趋势。

与此同时,对俄罗斯经济现状也不乏悲观的舆论。一些俄罗斯学者甚至担心一场新的经济危机正在酝酿中。他们提出经济中存在的一系列不良现象:如经济增长速度放慢、投资增速减缓、公司赢利明显减少、卢布兑美元的比值上升导致本国产品缺乏竞争力等。著名的俄罗斯投资银行三方对话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叶夫金·嘎夫里连科夫表示,如果照这样发展下去,一场新的危机在所难免。有的俄罗斯学者认为,“2003年俄罗斯经济的主要特点是危机前的稳定”,“2003年将是危机成熟的1年”。(注:[俄]德米特里·奥尔洛夫:《2003年俄罗斯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危机前的稳定》,载[俄]《侧面》周刊,2003年1月13日;[俄]A.叶菲莫夫:《2003年将是危机成熟的一年》,载[俄]《独立报》,2002年12月23日。)

如果我们具体考察一下这些不良现象,不难发现,它们都与俄罗斯经济的结构性症结相关。

第一,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尤其是面向国内市场的产业处境困难。俄罗斯经济在经历了10年转轨型危机后从1999年开始经济恢复,2000和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回升速度分别为8.3%和5%,前3年的平均增长率超过6%。自2001年第四季度起增长速度放慢。2002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前两年。究其原因,主要由于前两年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特殊因素正在消灭:1998年俄罗斯遭受危机后,一方面,世界市场上石油价格暴涨,使俄罗斯出口收入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卢布急剧贬值,使进口商品变贵,有利于本国商品重返国内市场。这些非基本因素的有限作用被释放之后,基本经济因素的积极作用尚不足以继续支撑较高的经济恢复速度,增长率下降就难以避免。

特别令人担心的是,在2002年4.3%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后面的极端不平衡。从工业生产来看,燃料工业、有色金属工业等出口部门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工业生产增长3.7%的速度,分别达到7%和6%。而面向国内市场的工业部门除了食品工业外,普遍出现不景气现象。许多部门仍在经受负增长的困境:2002年轻工业生产比2001年下降3.4%、粮食和饲料加工工业下降7.1%、医药工业下降6.4%、电力工业的生产也比2001年减少0.7%。机器制造业和化学工业只有2%和1.6%的微弱增长。(注:《经济成果综述》,载[俄]《俄罗斯经济:预测与趋势》月刊,2003年第2期,第3页。)因此,“俄罗斯政府承认,到2002年末经济的继续增长只在石油工业和食品工业领域,其他工业部门却经历着后退和停滞。”(注:Russian Economy in 2002,http.//www.Pravda.RU,Jan,06 2003.)

第二,在宏观经济方面投资增长率下降,消费的进口倾向增强。从需求方面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和出口的三要素中,2002年出口继续增加,头11个月出口额比2001年同期增长2.5%,而2001年头11个月比上年同期减少1.5%。但是,至关重要的投资增长率却明显下降,2002年头9个月的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2.5%,速度已明显低于前几年。1999年、2000年和2001年的投资增长速度分别为5%、17.4%和8.7%(均与上年相比)。(注:[俄]B.斯塔洛杜勃洛夫斯基:《直接投资的曲折道路》,载[俄]《经济问题》月刊,2003年第1期,第74页。)投资增长速度的下降不仅减弱了对经济增长的需求拉动,具有即期的消极效应,而且减慢了供应能力的提高,不利于中长期的经济发展。

在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中,消费的增长比较强劲。居民实际收入在前几年连续增加的基础上2002年又有8%的增长率。遗憾的是,居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实现趋向进口商品。2002年头11个月在出口增加2.5%的同时,进口增加了12.5%。进口增加的主要商品是机器设备、交通工具和食品、非食品类的消费品。俄罗斯的民用经济部门长期落后,缺乏市场竞争能力。1999年以后,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卢布币值稳中有升,使刚刚开始恢复的面向国内市场的工业和农业部门,又面临重新进入俄罗斯市场的廉价进口品的激烈竞争而丢失市场份额。例如,2002年俄罗斯的汽车工业产值比上一年下降了3.2%,主要由于轿车生产不能适应国内市场的需要,在进口轿车的市场份额大量增加的同时,国内小轿车生产却减少了10%。俄罗斯的主要汽车生产厂家都面临着销售危机,伏尔加汽车厂和高尔基汽车厂的一些生产流水线已经停产。建筑材料工厂也纷纷减产。又如,2002年头11个月鲜肉和冻肉的进口额(以价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加了将近50%,这对本国农业生产带来的消极影响是不容低估的。(注:《经济成果综述》,第3、13页。)

第三,在微观层次上的突出问题是企业效益下降,拖欠支付问题又趋严重。2002年头10个月,俄罗斯工业企业和组织的利润总额为3494亿卢布,与2001年同期相比减少了32.4%。各个工业部门的盈亏状况是极不平衡的:电力部门总体亏损27亿卢布;而燃料工业部门则赢利1493亿卢布,占工业部门赢利总额的约40%。从2002年1~10月的经营状况看,亏损企业占工业企业总数的45.3%。最严重的部门是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工业(亏损企业占其企业总数的60%)、化学和石油化学工业(59%)和食品工业(56.9%)。

面向国内市场的工业企业的销售危机和大面积亏损,必然使拖欠支付问题重新趋于严重。到2002年10月末,工业企业拖欠银行的过期债务总计达1211亿卢布,比2001年同期增加了22%。其中,拖欠最多的部门仍是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工业。与此同时,企业之间的相互拖欠也十分严重。至2002年10月末,工业企业应收的过期债款为6856亿卢布,其中约一半是使用企业产品或劳务的客户所欠的债务。工业企业应付的过期债务为4393亿卢布,其中78.3%是购买原材料、设备和各种劳务的拖欠支付。(注:《经济成果综述》,第3页。)

二 结构失衡问题盘根错节

21世纪初俄罗斯所面临的经济困难与上个世纪90年代相比,在性质上既有一定的继承性,又有明显的区别。俄经济学家B.马乌将上个世纪90年代俄罗斯的经济症结归纳为四方面矛盾的结合:(注:[俄]B.马乌:《2001年经济政治总结与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景》,载[俄]《经济问题》月刊,2002年第1期,第4~7页。)其一,面临着如何向后工业化社会过渡的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70年代经过严重的结构性危机和宏观经济危机基本上实现了这个过渡;而当时的苏联由于石油市场行情极好延迟了矛盾的爆发,此后,类似于西方国家的“滞涨”现象越来越突出。其二,面临着“后共产主义”的经济和社会制度转型问题。其三,面临着严重宏观经济危机。从80年代后半期开始的政策不当导致预算赤字、奔腾式的通货膨胀和经济下滑。其四,面临着国家作用严重削弱的问题。这四个方面问题的相互纠缠和并发,使俄罗斯经济陷入90年代严重的转轨型危机。

到21世纪初期,第二、三、四方面的矛盾已经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如,宏观经济已趋于稳定;基本上稳定的政治制度和市场经济制度初步建立;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力量有所加强。但是,解决第一个矛盾却是长期的任务,如何使俄罗斯经济结构现代化、高技术化,成为制约其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这既有从原苏联“继承”下来的老问题,又具有俄罗斯转轨时期的新特点。这一任务能否有效地逐步解决,又与许多结构性问题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

(一)产出结构失衡与投资结构失衡相结合,将使经济结构的“燃料和原材料片面发展”问题长期化

1999年以来俄罗斯经济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燃料和原材料工业生产和出口的增加。1999年和2000年,出口对俄罗斯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2001年内需增长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所提高,但是,2002年又出现反复。在出口额中燃料和原材料占绝大多数:石油和天然气占了2/5以上,加上金属和石油制品,就占到出口总额的63%。这样,使俄罗斯经济的增长过分依赖国际市场的行情。一旦燃料和原材料价格急剧下降,这些俄罗斯经济中的“亮点”就会黯然失色,将严重制约整个经济的增长速度。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资源密集性工业在经济中的比重过分膨胀(2001年石油工业一个部门的产值已占全国国内总产值的8%),不利于俄罗斯经济的结构改造和现代化。

问题还在于大量石油收入并没有成为俄罗斯经济现代化的资金来源,出口部门特别是燃料部门吸纳的投资占俄罗斯全部投资中的绝大部分,而一些对全国经济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的部门却遭受着“投资饥饿症”。2000年和2001年,在工业投资中,石油开采一个部门就占33%,冶金、天然气和电力部门分别占13%、11%和10%,机器制造业和轻工业却只占7%和0.5%。(注:王郦久:《普京经济思想与俄罗斯经济发展前景》,载《现代国际关系》,2002年第10期,第25页。)按照这样的投入结构发展下去,俄罗斯经济的“燃料和原材料片面发展”问题将长期化,实现经济现代化和高技术化的任务将无法落实。

(二)投资增长速度落后于储蓄增长速度,资金大量外流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

俄罗斯经济学家尽管在改革和发展的许多方面持有不同意见,但是在增加投资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性方面却具有共识。无论是从当前的经济形势还是从中长期的现代化任务来考察,增加投资都是关键性的环节。从表1的数据中能够看出投资对1999年至2001年经济恢复性增长的带动作用: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的增长率;与固定资产投资紧密相关的机器制造业和建筑材料工业的增长速度超过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建筑业的增长率也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与投资相关的部门成为经济恢复的先导部门。但是,2002年的情况发生了变化:随着投资增长速度的大幅下降,建筑部门的增长率首先明显下降,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机器制造业和建筑材料工业的增长率也随之回落。

从中长期实现经济现代化任务看,对增加投资的要求更加迫切。据俄罗斯经济发展部的估计,在近15年内每年必须向实际部门投资3万亿卢布。但是,2001年的实际投资额只有一半,即不到1.6万亿卢布。如果按照2001年对经济部门和工业部门的投资规模计算,要使俄罗斯的工业生产能力达到西方国家的水平,需要100多年的时间,(注:[俄]B.斯塔洛杜勃洛夫斯基:《直接投资的曲折道路》,第75页。)这将使普京时代的赶超型经济战略无法实现。

表1 投资及其相关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上年或上年同期为100)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1~9月

固定资产投资105.0

117.4

108.7

 102.5

国内总产值 105.4

108.3

105.0

 103.9*

工业产值

111.0

112.0

104.9

 104.0

机器制造业 108.3

120.0

107.2

 103.1

建筑材料工业109.4

113.1

105.5

 104.7

建筑业

 106.0

111.5

109.9

 102.7

注:*为该年上半年数据。

资料来源:B.斯塔洛杜勃洛夫斯基:《直接投资的曲折道路》,载[俄]《经济问题》,2003年第1期,第74页。)

“钱从哪里来?”这是每个实行赶超型经济战略国家所面临的共同性问题。俄罗斯是一个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而且继承了原苏联雄厚的技术力量,因此,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缺口问题不同。一方面俄罗斯经济具有较高的储蓄率,另一方面又只有较低的投资率,这是俄罗斯经济特有的结构性矛盾。

从表2的数据中可以看到,1999年以来俄罗斯的储蓄率迅速提高,已经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以上,高于西方发达国家,近似于经济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但是,固定资产投资率却只有15%~17%左右,远远低于经济增长较快的发展中国家。如,马来西亚和泰国达到40%左右、韩国35%,印度尼西亚也接近30%。高储蓄率和低投资率并存,说明俄罗斯经济所积累的财富只有一半是用于经济再生产过程的。其余的另一半资源到哪里去了?只要分析储蓄在俄罗斯国家、企业和居民之间的分布结构就能够粗略地知道。首先是国家管理机构掌握的储蓄增加较快,从危机前的1997年至2001年,国家机构所拥有的储蓄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2%上升为9.9%。(注:[俄]E.亚辛:《俄罗斯经济的前景:问题与增长因素》,载[俄]《经济问题》月刊,2002年第5期,第12页。)这些资源在很大程度上被排除在投资活动之外,用于偿还国债、增加社会保障和保证治安等预算支出。“偿还国债净额”所占用的储蓄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7年的-4.8%上升到2001年的1.9%(见表2)。其次是中央银行吸纳的储蓄用于增加外汇储备,外汇储备的积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97年的0.4%上升到2001年的3.5%。最后是资金外流。如果说前两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对经济发展是必需的,那么资金外流所带来的则主要是消极作用。

根据俄罗斯副总理库德林所公布的官方数字,2002年资金外流量为160亿美元,比2001年的240亿美元减少了80亿美元。但是,俄罗斯阿尔法银行提供的2002年资金外流数字为220亿美元。特罗伊卡-迪亚洛格银行则认为去年外流的资金实际上达到250亿美元;而且自1996年以来资金外流情况基本上没有变化。俄罗斯专家认为,最近10年俄罗斯外流资金达1500~3000亿美元。“其中一部分存在银行里,但大部分用于在迈阿密和巴黎购买别墅”。(注:[俄]维克多·巴拉涅茨、瓦列里·布塔耶夫:《俄罗斯值多少钱?》,载[俄]《共青团真理报》,2003年1月23日。)此外,据阿尔法银行估计,俄罗斯居民手中持有数额惊人的现金,大约为400~600亿美元。(注:[英]《经济学家》,2003年2月7日报道:《换灯泡——油价上涨使俄罗斯经济看来比实际好得多》。)这些数字说明,俄罗斯有钱,但这些钱没有用在支撑国内经济增长的投资上,而是存在外国银行和帮助外国投资,以及装在老百姓的口袋里。

表2 储蓄及其使用结构(对GDP的%)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总储蓄

 21.619.026.933.632.5

总积累:

 22.816.215.317.620.3

固定资产和有价物

 19.517.716.118.319.5

储备  3.3 -1.5-0.8-0.70.8

资本流出

 5.8 9.4 8.9 7.7 6.4

国债偿付净额  -4.8-5.72.0 2.4 1.9

外汇储备的积累 0.4 -1.90.9 6.3 3.5

其他(差额)  -2.71.0 -0.3-0.40.3

固定资产投资  16.515.114.716.717.4

资料来源:[俄]E.亚辛:《经济问题》,2002年第5期,第13页。

(三)资金跨部门配置的渠道不畅,不利于投资增长和资金在部门之间转移

俄罗斯经济中投资增长速度落后于储蓄增长速度的重要原因是,资金跨部门转移的渠道不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的部门间和企业间配置主要应该通过金融市场机制来实现。金融市场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信贷市场和保障存款人风险的银行;二是在一定程度上由投资者自担风险的资金市场。但是,在俄罗斯,固定资产的投资来源主要依靠企业自有资金,在2001年和2002年上半年都占投资总金额的50%以上。在一些重要工业部门这一比例更高:2001年,在燃料部门,依靠自有资金的固定资产投资占74.2%;在治金业,占88.6%;在电力部门为77%;在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工业(医药设备的生产未计在内)为82.7%。(注:[俄]A.马卡列维奇:《俄罗斯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拨款工具和机制》,载[俄]《社会和经济》月刊,2002年第3~4期,第9页。)资金的使用被隔离在各个“封闭”的企业和部门内。而银行贷款在企业资金供应方面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2001年银行贷款在固定资产投资拨款中的比重只为3.5%,如果扣除外国银行的贷款,只占2.9%(见表3)。通过在资金市场上发行股票筹集的资金,更是微不足道,只占固定资产投资来源的0.5%。

表3 投资来源的结构(%)

2000年

2001年

2002年上半年

固定资产投资全部

100

100 100

自有资金

46.1 50.351.6

其中:利润提留

 23.4 26.621.6

折旧18.1 19.324.6

银行贷款

2.9

3.5 4.3

其中:外国银行的贷款0.6

0.6 0.5

其他组织的贷款

 7.2

4.9 5.7

预算资金

21.2 19.818.9

其中:联邦预算

 5.8

5.8 5.2

各联邦主体的预算资金14.4 12.612.4

预算外资金 4.8

2.6 2.8

其中:发行股份所得的资金

0.5

0.1 0.2

外国投资

4.6

4.2 -

资料来源:B.斯塔洛杜勃洛夫斯基:[俄]《经济问题》,2003年第1期,第76页。

俄罗斯商业银行的资本实力极为薄弱,限制了它们对企业的信贷和投资能力。2001年俄罗斯全部商业银行的资本总额仅为120亿美元,不及西方一个大银行所拥有的资本。在1319家商业银行中只有130家拥有3亿卢布(1000万美元)以上的资本。而且,许多商业银行的所有者和经理人员热衷于争夺和扩大控制权,却不努力改善经营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现有的银行所有者和经营者不愿失去对银行的控制权以及极低的股份收益(甚至完全不分红利),阻碍了外部股东对银行的资金投入。(注:《俄罗斯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拨款工具和机制》,第16页。)此外,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俄罗斯央行过高的准备金率也对银行的贷款能力产生消极作用。

俄罗斯资金市场的不健全,当然与其建立的历史较短有关,但是,俄经济学家认为,一系列的措施失当,严重限制了俄罗斯资金市场在组织资金供求方面应有的作用。俄经济学家亚辛认为,阻碍俄罗斯资金市场发展的第一个原因是,小股东的利益没有得到保障。目前,俄罗斯的实业界都在为控制公司而斗争,不是设法增加投资。尽管俄罗斯公司名义上是公开性的股份公司,实际上不仅是封闭型公司,而且许多还是家族型股份公司,其控制权限于很少一些有密切私人关系的人员手中。这些公司的经营状况严重缺乏透明度。其中,大多数公司只向小股东分发象征性的红利,小股东的股票价格也不上涨。因此,分散的投资者不可能积极地向公司投入资金,而宁愿把钱换成外币压在自己的箱底。阻碍资金市场发展的第二个原因是缺乏能够保护包括小股东在内的所有者权益的独立和公正的法律制度。法庭无法与掌权者和犯罪分子相抗衡。(注:《俄罗斯经济的前景:问题与增长因素》,第15页。)

可见,俄罗斯经济中出口部门与面向国内市场的部门之间结构失衡、宏观经济中储蓄与投资之间比例失调,以及市场经济制度不健全等众多结构性问题扭结在一起,构成了阻碍俄罗斯经济快速增长和实现现代化的“瓶颈”。这是21世纪初期俄罗斯经济面临的主要困难。

三 缓解结构性症结的对策

从已经制定和开始实行的战略和政策来考察,俄罗斯政府缓解结构性经济问题的主要对策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继续发挥传统产业现有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加速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长。燃料部门和军工生产部门是俄罗斯从苏联时代继承下来的两个在当今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近几年来,不少学者建议减少燃料和原材料出口,以避免俄罗斯经济出现“边缘化”趋势,成为发达国家的资源附属国。总统普京则在2002年的“国情咨文”中主张“继续发挥两大优势”,使“俄罗斯巨大潜力为己所用”。通过扩大传统产业的出口,保障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用以换回发展新产业所急需的资金和技术,力争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普京在2002年年末与俄罗斯媒体的直接对话中再次强调,2003年“必须激励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所谓新经济的发展”。(注:《我们将如何生活?——与总统直接对话》,载[俄]《经济与社会》周报,2002年12月第53期。)

在这一发展战略指导下,一方面,俄罗斯石油工业发展迅速。2002年俄石油产量已连续4年增长,出口创历史最高记录。另一方面,增加对新兴产业的投入。2001年9月,已制定了推广信息化教育的规划。普京总统提出必须尽一切可能落实信息化教育规划。为此,俄中央政府从教育基金中额外拨款10亿卢布,并要求各联邦主体拨款10亿卢布。

在俄政府的扶植下,俄罗斯的技术力量正在逐步得到利用,在俄罗斯经济中,信息技术产业正在成为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据2002年10月在彼得堡“俄罗斯电信”会议上公布的预测,今后,俄罗斯电信市场规模每年将扩大15%,2004年之前将达到80亿美元;因特网市场每年将以25%的速度扩张。(注:俄新社莫斯科2002年10月16日电:《俄罗斯逐步实现“电子化”》。)同时,俄软件业的发展速度也很快。在全球IT产业不景气的背景下,俄罗斯受国外委托的软件开发项目在2000年以来的3年间增长了近3倍。俄罗斯软件协会的调查显示,包括外国企业的当地法人在内,2001年的IT产业出口额为2.2亿美元,2002年估计增加为3.2亿美元。虽然与印度的62亿美元的出口额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其潜力是巨大的。“与擅长标准编制程序的印度人相比,俄罗斯人的研究开发能力很强。”俄罗斯企业的弱点则是推销能力差,而且规模较小。(注:柏俊彦:《俄罗斯走IT立国之路》,载[日]《日本经济新闻》,2002年7月26日。)

欧美跨国企业看好俄罗斯高科技人才低工资、高学历和富有独创性的优势,正加强在俄罗斯的高技术研发体系。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在裁减各国分公司员工的同时,继续增加俄罗斯分公司的职工数量。波音公司计划大幅增加设在莫斯科的飞机设计中心的技术人员,还与俄罗斯7个城市的350位科研人员签订了开发委托合同。政府之间和企业之间的国际合作,将促进俄罗斯按市场化改革的要求加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二)加强市场经济的各项制度建设,为增加投资和改善资金配置提供必要的前提

新世纪初颁布的《俄罗斯政府社会经济政策远景基本方针》中提出,在2010年前将进行大规模的经济结构改革,在经济领域的主要内容是:必须创造良好的投资和经营环境,保证高水平的经济自由,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关键因素是保障所有权和公平的竞争条件,在经营、劳动力和资本流动中清除行政障碍,关闭亏损银行,降低税负,实施负责任的预算和货币政策。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近几年来税收改革一直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1998年和2000年相继颁布了《俄罗斯联邦税法典》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总的原则是简化税制结构,减少税种,降低主要税种和税率,减轻企业的税负。从2001年年初开始,俄罗斯政府又规定以13%的统一个人所得税税率取代原来最高税率为30%的复杂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又将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从35%削减为24%。税制改革的结果,一方面,使俄罗斯公民和企业纳税的状况大为改善,增加了政府的预算收入,为进一步的结构改革提供资金来源;另一方面,也为企业的公平竞争创造条件。例如,由于将企业从使用国家自然资源所获得的租金纳入国库,2002征收的与使用自然资源有关的税收在税收总额中的比重由2001年的10.4%上升为2002年的14.7%,使燃料工业和原料部门的税负相对增加。(注:[俄]A.A.库德林:《联邦预算:结果与任务》,第3页。)

俄罗斯还着力整顿银行和金融体系。1998年金融危机后关闭了许多无力经营的中小银行。近几年来继续缓解银行资金不足、贷款风险过高、银行活动的透明度不够等问题。首先是不断完善银行体系运行的法制基础。为了提高居民和企业对信贷机构的信赖程度,规定公布关于银行实际所有者信息的程序。同时,制定了信贷机构作为企业清偿者的法律程序,以保障银行(和存款者)的权益。从国家财政方面还加强了对存款人的担保。在1996年至2002年11月的7年中,俄罗斯联邦对公民的存款共支付了390亿卢布的担保金,其中仅2002年头11个月就支付了157亿卢布;2003年为了加强保障的力度计划这方面的开支将达200亿卢布。(注:[俄]A.A.库德林:《联邦预算:结果与任务》,第5页。)

在建立正常的市场环境方面,加强社会治安一直是十分重要的环节。2003年联邦预算中用于执法体系的拨款将增加27.9%,以保证执法体系改革的需要。普京在2002年6月19日对商会发表的演说,表示了俄罗斯政府建立公平合理制度、改善投资环境的决心,他对俄罗斯企业界人士说:“政府不应该强迫每个人说出资金是从哪里来的,尤其是它首先没有为这些资金创造正常的投资环境。”但是,以后俄罗斯人不再需要把钱放在国外保管了。

(三)在完善市场机制的前提下,运用政府调控手段来动员资金和改善投资结构

经过上世纪90年代的危机和近几年的调整,俄罗斯国内已经形成一定程度的共识,为了加速实现现代化,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是难以达到目的的,必须有适当的国家干预。为了刺激企业投资,除了降低税负外,2002年还实行了更加灵活的折旧制度,使去年折旧提成增加了大约30%。尽管取消了投资的税收优惠办法,副总理库德林认为,2002年出台的政策措施的综合效应仍然有利于企业投资。

为了保护面向国内市场的产业,俄罗斯政府还加强利用关税和进口配额制度。例如,2002年将白糖的进口关税提高到40%,对于减少食糖进口、保护国内的制糖工业相当有效。(注:《经济成果综述》,第13页。)

在保障经济持续增长和现代化方面,俄政府日益重视加强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在2003年的预算支出中,用于科技和教育的经费分别比2002年增加34.3%和22.2%。教育经费在预算总开支中的比重将上升为4.2%。在俄罗斯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百废待举的条件下,如此大幅度地增加科技和教育投入,表明俄罗斯当局对中长期经济发展、提高经济竞争能力的重视。

总的说来,尽管面临着2003年“问题年”的还债高峰、油价变动和“选举年”以及结构性症结等诸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从俄罗斯经济运行的基本面来考察,我们认为,近期内发生严重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解决结构性矛盾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艰巨任务,俄罗斯经济还将经历一段结构调整时期,在短时期内实现经济高速发展的目标似乎也很难达到。最近公布的2003年第一季度数据,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比2002年同期增长了6.4%,其中工业的增长率为6%。如果这个趋势能够得以保持,2003年和2004年仍可维持4%~5%的增长速度。(注:[俄]《莫斯科时报》2003年4月18日报道。)

[收稿日期:2003-05-17]

标签:;  ;  ;  ;  ;  ;  ;  ;  ;  ;  

俄罗斯经济的结构性症结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