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94年世界经济状况与1995年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状况论文,世界经济论文,发展阶段论文,年展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4年是世界经济走向全面复苏并从此进入新一轮增长期的转折性的一年。预计本世纪最后五年的世界经济将处于相对繁荣时期,即全球进入经济上升阶段。
一、世界经济全面增长
1994年世界经济已全面复苏,开始进入新一轮增长期。其主要标志是: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技术的应用等因素,新一轮增长期将持续较长时期;世界经济正在从单纯数量增长型转变为质量效益增长型;成功地实施宏观调控,是西方经济走出衰退的重要因素,追求低通胀下的适度持续增长已成为西方各国经济的首要目标。东亚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追求适度通胀下的快速、稳定、持续发展,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目标。地区内贸易迅速增长,地区内贸易自由化已经成为全球现象,并出现交叉趋势。世界金融在动荡中保持相对稳定,金融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具体表现为:
(一)世界经济增长情况
1994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可达3.1%,比1993年高出2个百分点,是五年以来的最高速度。发达国家已经走出8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基本实现了低通货膨胀条件下的经济增长,1994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3.1%,比1993年高0.8个百分点。1994欧盟的通货膨胀率为3.1%,为198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农业收入比上年增加5.7%,工业生产9月份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了5.8%,第三季度比二季度上升1.7%。发展中国家持续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1994年达到5.6%,比发达国家高出2.5个百分点。1994年拉美地区经济连续第四年稳定增长,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3.5%,与上年持平(南美为2.8%)。非洲和中东的经济也在恢复之中,1994年增长3%左右。前苏联和东欧经济开始分化,前苏联地区仍为负增长,其工业产值增长在负25-30%之间,东欧一些国家开始恢复经济增长,进入正常的经济发展时期。1993年欧洲经济增长中波兰最为突出,1994年波兰的工业产值增长9%,匈牙利和捷克1994年经济增长皆为正数,同一时期工业产值分别增长12%与5%。1994年美国的经济增长率为3.9%。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达8%以上。日本已经摆脱经济困境,1994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0.9%,日本的对外援助为1.06万亿日元。
(二)世界贸易增长情况
1994年,世界贸易进入快速增长时期,世界贸易总额已接近4万亿美元。1994年世界贸易增长速度达到7.2%,比1993年增长3.2个百分点,实现了7年以来的最高增长率,也大大超过1970-1993年约5%的平均增长率。与全球经济增长格局相适应,世界贸易增长主要集中于亚洲和北美。1994年,美国和日本的进口增长率可达到7%,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可达到10%以上。到本世纪末,世界贸易仍将持续增长,贸易体制自由化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谋求的政策目标。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会”谈判协议获得越来越多国家的批准,世界贸易组织已于今年1月正式成立并运作。范围更广泛的全球贸易自由化将有力地促进国际商品和劳务交流,贸易迅速增长,地区内贸易自由化已成为全球发展趋势。
(三)国际金融发展情况
国际资金流动继续增加。各国和地区的外汇储备普遍增加。到1994年9月末,全球新增贷款6440亿美元,比1993年同期增加5.5%,银行增幅最大,达77%。新发行的股票总额增幅为43%。国际资本流动主要表现为三种重要趋势:第一,在资金流动总量增加的同时,资金更倾向于流向实际投资项目。一是借款者突破了传统的借款者信用评估方法,把贷款与具体投资项目或项目收入来源联系起来;二是直接投资规模大。第二,发展中国家吸收海外资金的能力增强,资金更倾向于流向这些国家。近3年来,发展中国家吸引的资金均超过1400亿美元,为80年代的3倍。第三,东亚发展中国家吸引的外资增长更快。1994年上半年,接受贷款增加200亿美元,超过1993年全年的数量(148亿美元),证券投资也将超过1993年的180亿美元。
(四)中国经济发展势头受到世界关注
中国在本世纪最后5年的发展势头,使各国极为关注。中国的立场和态度在国际多边机构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采取渐进方式进行体制改革,取得了成功,受到世界关注,许多国家声称要借鉴中国经验。中国国内经济发展对世界市场产生重大影响。1994年国际市场上的一些金属材料(如铜和铝)和食品(如食糖和小麦)价格上涨,与中国国内需求有直接关系。中国市场成为世界主要生产企业和金融机构的首选目标,也成为一些国家出口战略目标的主攻对象。海外企业特别是发达国家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竞争的主要领域是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商业、对外贸易等服务业。美国把国家出口战略的市场目标首先放在十大发展中国家,而中国位居这十大市场之首。
二、世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全球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世界银行的一份专题报告,列举了1993年全球人均占有国民生产总值最多的10个国家和最低的10个国家及富国的平均寿命与穷国的平均寿命等方面的数据表明,世界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全力发展经济是世界各国的当务之急。
从人均占有国民生产总值来看,最多的国家依次为:瑞士36410美元、卢森堡35850美元、日本31450美元、丹麦26510美元、挪威26340美元、瑞典24380美元、科威特23350美元。最少的国家依次为:莫桑比克80美元、坦桑尼亚和埃塞俄比亚100美元、塞拉利昂140美元、尼泊尔160美元、越南170美元、布隆迪180美元、乌干达190美元、卢旺达和乍得200美元。前苏联地区各国由于人口增长的速度与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所差无几,所以人均收入处于停滞状态。这种状况反应在实际生活之中就是人们生活贫困化加剧。
从人均国民收入增长来看,其它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增长率为2%。世界银行的这份报告中强调指出,到1993年底为止,这部分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已占到世界整个生产总值的20%,而其发展的趋势是令人乐观的。
从人均寿命来看,日本为最长,高达79岁。加拿大、香港、冰岛、瑞士并列第二为78岁。美国第7,为77岁。人均寿命最短的国家是几内亚比绍,只有39岁。
世界各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占有量的差异及预期寿命的悬殊反映了各国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从地理位置上看,依然是南北之间的差距。由于全球的发展很不协调,因此世界上尚有10亿左右的人口处于绝对贫困之中。
(二)发达国家结构性障碍增强,南北经济矛盾进一步激化
1.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1994年发达国家失业率高达8.3%,高于1993年。1995年仍将高达8.1%。其中,以欧盟的失业率为最高,1994年高达11.8%,比1993年高0.6个百分点。1994年发达国家的失业人口多达3500万。其原因是:第一主要在于经济结构因素;第二政府财政赤字严重,被迫采取财政紧缩政策,加上国有企业私有化大量裁员,对失业起了推波助澜作用;第三劳动力市场僵死;第四教育和培训滞后,就业人口不适应就业需求的要求;第五产业结构调整进程缓慢,新的增长产业尚未成为吸引就业的主力,传统产业纷纷向海外转移,促使失业增加。为缓解失业,发达国家加强对本国产业的保护,贸易保护压力增强。
2.全球争夺资金日趋激烈。1994年11月中旬美国银行贷款基础利率已高达8.5%,英国为6.75%,德国为7.5%。大多数发达国家的短期贷款利率也升至5%以上。据预测,1995年国际金融市场的长期贷款利率和长期债务利率将升至8%左右,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和发展中国家的大规模基础设施,以及弥补财政赤字将引发全球资金争夺。
3.国际金融市场和商品市场价格波动过大,发达国家的贸易不平衡,利率攀升和国际金融市场的金融投机,导致了股市的动荡。
4.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南北经济矛盾有可能上升为世界经济的主要矛盾。与以往的经济衰退不同,发展中国家不但未受到太大的危害,而且成了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发达国家的出口增长促进了经济增长,将近一半的出口面向发展中国家市场。面对这种势头,发达国家感到自己的经济强权地位受到威胁。美国和德国的一些高级官员和国会议员把“第三世界威胁论”进一步具体化,提出发展中国家不顾劳工工作条件,搞“社会福利倾销”;不顾汇率的正常变化,以人为的汇率贬值搞“货币倾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言,发达国家将把贸易政策与国家经济战略目标更紧密结合起来。因而,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之后,新的世界贸易谈判将主要包括:(1)贸易竞争与劳工标准问题;(2)出口生产与环境保护问题;(3)国际多边贸易原则与各国竞争政策的一致性问题。
三、1995年世界经济进一步趋好
(一)世界经济增长预测
根据邓白氏公司(The Dun & Bradstreet corporation)全球经济预测,估计1995年全球经济增长幅度将扩大,达到3.7%,通货膨胀率保持在3%以下。其中美国经济增长将维持目前的水准,日本与西欧国家经济再度活跃,发展中国家经济稳健增长,而亚洲地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表现依旧居全球之冠。但中亚五国经济形势依然严峻,拉丁美洲国家通货膨胀渐趋缓和,中欧地区从1994年起摆脱衰退阴影后,经济蓬勃发展,东欧地区将自1995年走出经济衰退的梦魇。
1.美国在1993年7月至1994年6月一年间经济增长幅度高达4%,1994年下半年增长趋势趋缓。美国未来2-3年经济增长主要动力为高科技资本设备支出(占实质GNP5%)与技术劳务出口(占实质GNP12%),这两个部门将占经济增长的60%。加拿大经济发展和美国经济走向息息相关,虽然加拿大政府支出赤字偏高,加币走势疲软可能使利率升高而影响到经济增长,由于受美国经济增长影响,未来几年加拿大经济前景仍将看好。
2.西欧各国经济在1995年皆呈增长趋势,估计1995年增长率至少可达2%。许多国家甚至可能超过3%。
3.亚洲方面,日本经济未来有小幅增长,一般预料在未来几年内很难再创造4%的增长高峰。1994年的经济给日本留下了一堆难题,经济回升将受到日元汇率、设备投资、债务问题、政局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仍是缓步慢行。其焦点将集中在①能否解决好对外经济不平衡矛盾。②日元汇率能否稳定。③能否出台新的减税或财政措施。④企业对泡沫经济的后遗症能否处理。
台湾经济1994年下半年以来明显好转。1995年经济增长率计划为6.8%,消费物价上涨率上限为3.8%。其1995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是包括实施全民解决保险、继续落实公营事业民营化、加速筹建亚太营运中心、鼓励民间投资交通事业、鼓励民间不断投资等。
(二)世界贸易和投资
世界贸易在1994年中曾为西欧国家克服景气衰弱的状况做出过贡献,1995年将出现更有力的扩张。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其增长率将达到8%,这就是说出口贸易将成为许多国家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推动力,1994年世界贸易的扩张是国际投资活动的一种新的主要表现,1995年这一活力也不会减退。尽管美国的投资活动趋缓,但西欧国家和日本将会继续加强。
日本大藏省计划在4月份开始的1995年度将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增加3.2%。日本厂商为适应日元大幅升值,采取加强对外采购零组件,以及前往国外设厂两个方向发展,所选区域仍以中国和东南亚地区为首要选择。
(三)物价、储蓄和私人消费
1995年物价仍会适度上升。消费品价格在多数工业国家平均会上升3%,不会比1994年更高。当然,这是指工资不会造成成本上升而言。但当前需要注意的是通货膨胀的发展。据经合组织在其发表的半年总预测中指出:“受到经济复苏鼓舞的工业化国家,在管理它们的货币政策时应当谨慎小心,以免通货膨胀卷土重来。”它预计美国1995年物价将上涨2.5%。1996年上涨3.2%。经合组织估计该组织所辖地区全体国家(除土尔其之外)1995年的通货膨胀率为2.3%,1996年为2.6%(1994年为2.1%)。但是,它的这种预测要求对货币实行谨慎的管理。
1995年的储蓄,在少数国家其储蓄率有可能再一次降低。
1995年的私人消费将比1994年有所上升,但增长率不会像国内生产总值那样快。不过,如果收入和就业率增加,情况也会变化。
四、世界经济进入新阶段的因素
据法国《世界报》(1994年12月17日)报道,世界已开始进入一个发展的新阶段,这个阶段可能长达10年、15年或20年。
经济恢复增长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关贸总协定1994年12月15日发表的一份报告预测“世界经济将明显地恢复增长”。远景预测局的报告强调了1994年世界贸易的飞跃发展,法国财政部的专家们指出,世界各国的经济正在增长,盎格鲁萨克逊国家的经济增长(特别是美国和英国)是突出的,它们的年增长率约4%,欧洲的经济“已开始增长”,经济复苏也在蔓延到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并逐渐延伸到东欧,甚至南部非洲也将会出现经济增长。
世界经济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其主要有四个因素:
(一)市场经济在全世界日益推广,这是世界经济恢复增长的第一个推动力。如同1945年后的形势,全世界在某种程度上已投入了重建东方和南方的巨大努力,大国相继实行了自由经济的规划,各国经济因此受到了刺激。结构改革促进了新的需求,巨大的市场出现了。印度、墨西哥、巴西、波兰以及中国都能证明这一点。亚洲、拉丁美洲和中欧、东欧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中心。
(二)引进新科技,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二个推动力。引进新科技促进了新产品、新的生产过程和新职业的出现。这一推动力在工业化国家中起到的作用较大,它使工业化国家提高了生产率。这一推动力最能说明美国经济增长的特点,长期的没有通货膨胀的和创造就业机会的经济增长。
(三)世界经济全球化。这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自由化政策和采用新科技的结果。破除关税壁垒,成立自由贸易区,签署乌拉圭回合协议,促进了世界贸易。亚洲和拉丁美洲的飞速发展对美国有利,美国的经济复苏又促进了欧洲的经济复苏。
(四)宏观调控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西方经济的全面复苏,各国的宏观调控功不可没。1994年西方宏观调控的基本特点是:调控措施以间接控制为主,间接控制中以金融调控为主,金融调控以利率调整为主,调控时机以预先调控为主,调控力度以微调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