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杨木栅子中心校 河北 承德 067000)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数学教学本来就是一门思维活动的教学,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想要提高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那么就要应用各种有效的手段激起学生数学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思维的海洋中畅快地遨游,从而收获知识,全面成长。
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维培养 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如果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那么很多问题都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解决,因为学生思维能力的获得能够帮助他们快速地理解数学知识,并且使其做到学以致用。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数学技能完美地结合,让其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运用各种思维方式来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让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用自己的思维提出一些观点,从而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其数学综合能力。
1.从自学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为了获取新知识而独立开展的学习活动。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从学生的自学中进行。开始时,教师提出自学要求,让学生在教师正式授课之前按自学要求或对照自学提纲在课前或课内自学课本。自学时可以讨论,在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然后问问老师或同学。通过这个途径,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五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教师就可以提出这样的自学要求和思考问题:(1)自学课本第100页例1(从顺数第三行到倒数第五行),边看边思考;(2)例1中的两个图形各是什么形?它们各有几条边,几个角?每个角是什么角?用三角板比比看;(3)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互相讨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辅以议论、质疑、操作,达到了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自学能力的目的。
2.在探讨中培养分析问题能力 在学习新知阶段,教师重视加强操作感和知识迁移的指导,从整体到局部设计有坡度、有层次、有启发性、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系列问题和操作要求,让学生经历探索新知识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自己想问题、寻方法、作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智力。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七册52页例2“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在结合计算这道题复习了两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法则后,教师把板演竖式中的积擦去,在乘数上添上百位数2,如下式:使学生呈现新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接着,教师提出自学探讨问题:(1)现在乘数增加了一个百位数,应该怎样继续乘下去?
(2)乘数的百位上的数是在什么情况下去乘的,它是怎样去乘的?(3)它和用个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去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4)为什么百位上的数乘被乘数所得的积的末位要与百位对齐?在教师的明确指导下,学生的自学思考过程就进入到一个有意义的、有序的信息系统中,然后在展开观察、分析、综合、比较、议论、动手尝试等一系列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从说理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是分不开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过程要靠语言表达,而语言的发展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说理。如:说定义、定律、法则、公式、过程、算理、方法、规律、题意、思路、数量关系、式义等,从说理中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九册“梯形面积的计算”时,当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教师启发学生看图用准确简炼的数学语言,有条理、有根据地叙述公式的推导过程。即,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形四边形的底等于这两个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高等于梯形的高,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这样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4.从训练中培养灵活思维能力 这里所说的训练是指课堂练习。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这是沟通知识与能力的桥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精心巧设有指导性的课堂练习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学习过一个新知识后,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从这几个方面精心设计练习:(1)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专项练习;(2)针对易混易错知识设计对比性练习;(3)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变式练习;(4)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通过训练,巩固基础知识,克服思维定势,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5.从评讲中培养判断推理能力 一般来说,在课堂上,教学了例题后,教师都要给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学生练习完后还要组织评讲,让学生运用数学概念、基本原理对每种问题先作出肯定或否定,然后再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有根有据地说明理由,这与引导学生经历各种思维过程一样,都是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需要。
6.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教师还要选取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去思考问题,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邹建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4(01).
[2] 张雪.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3).
[3] 张二军.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J].新课程学习(上),2013(06).
[4] 陈建忠.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培养[J].考试周刊,2010(27).
论文作者:成军平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16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5/4
标签: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数学论文; 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16年4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