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骨质疏松;腰椎压缩性骨折;针灸
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是临床骨科常见疾病之一,该病主要是由于机体内诸多钙元素丧失造成骨密度下降,最终造成腰椎压缩性骨折[1]。现阶段,针对这一疾病的治疗往往采用药物治疗,但是治疗效果不理想。基于此,本研究针对本院接收的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行针灸治疗效果进行探讨,以下是具体报告。
1 基础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8年2月-2019年3月本院接收78例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纳入至本研究中,基于系统抽样法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中,有20例男,19例女;年龄区间41岁-79岁,均值(57.46±3.65)岁;观察组中,有22例男,17例女;年龄区间42岁-76岁,均值(57.53±3.72)岁;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抗骨质疏松药物。具体如下:鲑鱼降钙素鼻喷剂(批号:国药准字H20052507;厂家:深圳大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原深圳大佛药业有限公司)),日用40μg,1次给药;针对疼痛明显者,日用80μg,2次给药;葡萄糖酸钙片(批号:国药准字H44021070;厂家:国药集团汕头金石制药有限公司(原汕头金石制药总厂)),4次每片,日用3次,口服。
观察组:基于常规治疗联合针灸治疗,穴位选取如下:主穴位有大椎、命门、百会、至阳、腰阳关;配穴包括太溪、三阴交、关元、足三里、气海、上髎、脾俞、次髎、肾俞;针刺:针刺得气后,留针时间为40分钟,每次10分钟,针刺手法为补法。
1.3 观察指标
统计治疗效果,并比较疼痛、骨密度状况。疗效判定:骨密度提高超过0.03g/cm2,临床病症全部消失,腰椎活动度提高明显,代表显效;②骨密度提高贼0.02-0.03 g/cm2,腰椎活动度提高,代表有效;③腰椎疼痛未显著变化,骨密度检查未见明显变化,表示无效。(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治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本院研究数据准确处理,(±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
2 结果
2.1 疼痛评分、骨密度状况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疼痛评分、骨密度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优,差异显著(P<0.05),内容详见表1:
3 讨论
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往往伴有腰椎压缩性骨折,主要临床表现是疼痛。骨吸收增加是造成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因素。骨质疏松症患病期间,因为骨吸收增加明显,骨量丢失严重,进而损坏了骨的结构及形态,在骨量丢失超过12%后,便产生疼痛;而骨皮质厚度减小、骨小梁直径减小的变化很容易提高骨内压,对微循环造成影响,进而形成淤血,骨膜应力提高,极易导致张力性疼痛[3]。现阶段,临床上,针对这一疾病的治疗具体有骨吸收抑制、补钙剂和加快骨形成等,治疗药物包括降钙素、葡萄糖酸钙等;除此之外,部分患者采取椎体后凸成形术,但是治疗效果不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
中医讲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归于“骨痹”、“骨萎”的范围内,临床上,针对这一疾病的治疗往往采取针灸治疗,其可对骨吸收有效抑制,促进骨密度提高,利用骨破坏等方法实现疼痛减轻目的。有关研究人员认为,温针灸具有温补脾肾等作用,而且其有助于激素水平提高,避免骨丢失等。本研究中,督脉穴为主要穴位,采取补法进行,目的是补益先天;配穴包括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穴位等,以此实现后天补益。由研究结果分析,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评分及治疗效果均比对照组优,差异明显(P<0.05);可见,通过实施针灸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以便患者及早恢复健康。
总而言之,针灸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中应用价值高,除减轻骨折病症外,有助于疼痛、骨密度等改善,值得采纳、推广。
【参考文献】
[1] 任伟. 骨水泥注入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刊, 2018, 45(3):87-90.
[2] 黄永锋. 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选择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效果[J]. 中国伤残医学, 2017, 25(23):37-38.
[3] 刘杏花, 徐莉蓉, 蒋治莉. 中医护理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 15(22):135-136.
论文作者:孙琪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7
标签:腰椎论文; 针灸论文; 骨质疏松论文; 疼痛论文; 性骨折论文; 骨密度论文; 差异论文; 《航空军医》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