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问题探究论文_史小莹

初中数学教学问题探究论文_史小莹

史小莹 陕西省岐山县第二初级中学 722400

【摘要】本文主要就新课标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相关几点策略,包括通过创设情境而培养兴趣,通过建构新知而进行自主探究,不断加强合作交流和完善认知以及进一步通过自我反思而深化认知等几个方面,希望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4-100-01

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的数学学习并不值得提倡,也并不是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在初中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强调自主探索、动手操作、以及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所以,在进行实践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该营造一种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并且还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学习过程中,不断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和进行自主探究活动。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的探究式学习,才能灵活解决数学问题。

1 初中数学问题探究教学特点

从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结构和教学过程来看,问题探究教学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1 问题是数学教学的良好开端

部分教师通常可能只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忽视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因此,引导学生发现各式各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对问题探究教学的开展具有很强的指向性。

1.2 从问题出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从整理模式结构来看,问题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问题既是数学教学的起点和主线,也是数学教学的终点和延伸。它的提出和解决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知识,更为主要的是能够引发出更多的新问题,进而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就是对信息进行筛选综合、重组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发展的过程。

1.3 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不能单纯地做知识的传授者、讲解着、促进者,还要精心设计问题,触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应巧妙地设置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让每个学生学有所思,探有所得;要唤醒学生的潜能,排除学生的思维障碍,启发学生思考,进而让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要进行学法指导,组织讨论,控制数学教学活动的进程;要进行总结评价,延伸问题。

学生则应由知识的被动建构者转变为进行信息加工的主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并在内驱力的作用下变被动发展为主动发展,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

2 初中数学问题探究教学实施策略

2.1 搭建民主平台,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

(1)营造特定氛围。教师要善于营造宽松、融洽、愉快、和谐、自由的教学氛围,善于使用夸奖的言辞、友好的微笑、热情的鼓励去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让他们感到没有任何形式上的压抑,能够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驰骋思维,提出疑难假设,并在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讽刺、挖苦、刁难则是教学的大忌,教师一句“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做”的反问,有可能会扼杀学生主动提问的积极性;一句“你总是爱钻牛角尖”的挖苦,就足以使一个创新型的人才毁灭。

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允许他们异想天开、钻牛角尖;允许他们自由讨论,让他们真正体验到民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民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民主,让他们成为心灵充满快乐的人,抬起头走路的人。

(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坚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长度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陈旧教学观念,树立服务育人的意识。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无论是教案的书写、教法的选择、教学的组织过程、教学的评价,还是学法的指点、疑难的解答等,都要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让他们在教师的指点下,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主动建构新知识,培养主人翁意识。

(3)加强师生情感沟通。教师应养成无微不至的教学态度,应热爱、尊重、关心学生,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要充分肯定,对他们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则要热情帮助、指点,以情育情,在师生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关系,让他们“亲其师,信其道”,乐于学习。

2.2 多角度着手,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学生的思维变得更活跃,能不断提出问题并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奥苏伯尔认为,当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与现实出现矛盾时,学生就会表现出惊奇,从而产生好奇心理,于是就有了要了解或理解相关事物本质的需要,从而产生认知内驱力。

2.3 重组教学组织形式,创造更大的探究空间

(1)改变座位排列方式。教师适当改变课堂中学生座位的排列形式,为师生、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提供多种空间形态,如马蹄形的排列,前后座位组成“蜂窝组”、全班转圈坐等,这几种座位排列方式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2)在集体教学中增加特色数学教学形式:一是让学生展开讨论,讨论的方式有指导式讨论,也有自主式讨论;二是组织学生成立“互助组”,就是让同座或邻座的二至四位同学组成学习小组,让这些学生在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讨论时交头接耳,商量答案,然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

(3)师生易位,让学生当小老师。让学生尝试着上讲台,就数学课本中的某些内容或某个问题,为其他同学进行讲解,听课的同学可以向授课的“教师”提出问题,进行质疑,教师则适当进行点拨、指导。除让学生做小老师上课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出试卷,进行自测,等等。

这样,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会感到有迹可循、有法可依、有路可走、学习兴趣也就随之而来了。

综上所述,在进行“问题”设计时,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兴趣为主线,统筹兼顾,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获取知识,让他们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方法,并学以致用,这样才能让学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并终身受用。

参考文献

[1]吕世虎,王积建.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验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5,14(4).

[2]刘海涛.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3,(5).

[3]李妍. 浅析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1,(10).

论文作者:史小莹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4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  ;  ;  ;  ;  ;  ;  ;  

初中数学教学问题探究论文_史小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