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迅速,装配式建筑越来越多。装配式建筑的最大特征表现在节能、环保之上,且可以很好的促进其达到社会对于建筑方面的实际需求与要求。本文主要分析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控。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
引言
装配式建筑,是指建筑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运输到施工现场,再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装而成的建筑。与普通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施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此导致施工中的安全隐患问题较多。由于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特殊性,其施工安全风险性较大,出现事故的概率较高。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将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装配式建筑的一大研究方向。本文基于对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危险源识别的基础上,对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控制要点进行了分析,为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经验。
1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与风险研究的分类
目前,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和风险方面的研究阶段,其主要将关键点放在施工风险管理和结构安全之上,前者则主要是将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所发生的各位危险源识别出来,利用软件发展模拟或者是数字分析的方式来将其中主要的危险源选择出来,逐步的将装配式建筑安全和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出来,进而就可以在最大限度之上来科学化的管理控制其中的关键危险源。后者则主要是利用结构的稳定性试验来针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抗震性来予以评估,并将预制装配式家住的受力情况和设计构造总结出来,从而很好的为之后的装配式建筑抗震性进行数据分析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可以从根本之上来进一步的加大装配式建筑的抗震性,确保整个结构的安全稳定性。
2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的危险源分析
危险源是指能够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对危险源的判别和控制是对装配式建筑进行施工安全管理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是质量控制分析的前提因素。根据施工顺序进行排序,对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危险源进行分析。据表可知,预制构件现场存放问题、吊装机械设备不达标、临时支撑体系不到位、施工作业不规范、未设置临边防护这五大方面被文献提及次数最多,是当下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主要常见危险源。
3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控
3.1安全责任管理体系的建立及完善
首先施工单位应做一个预想设计,然后结合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责任体系,在后续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加强对体系的建设。并且要制定并实施责任到人的有效措施来建立对建设单位在工程项目施工安全方面的责任追究制度。应要求项目负责单位评估安全风险,并制定事故紧急措施预案,提交相应管理单位,并实时更新。这些措施都是为使完善和加强责任管理体系、优化施工组织设计以降低安全风险的工作得到保障。
3.2设计、生产环节控制要点
3.2.1设计环节控制要点
装配式建筑的结构设计与现浇式混凝土建筑的结构设计大相径庭,但由于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时间短,国家并没有完善的结构设计标准出台。设计单位对于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还做不到得心应手的程度,在拆分预制构件时,可能会存在构件结构设计不合理等问题,不仅增加了预制厂生产构件出现的质量缺陷的风险,也增加了预制构件运输进场时的难度,同时给现场施工队伍造成更多问题,导致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3.2.2生产过程控制要点
在设计单位对预制构件进行详细的结构设计、拆分等过程后,图纸就会交由预制构件厂进行生产。但若预制构件厂生产质量保证体系不完善,可能会出现构件强度达不到设计标准等问题。一旦有质量不合格的预制构件流入施工现场,在吊装施工的过程中有极大可能会发生构件断裂、高空坠落等安全事故,造成人身伤害。因此,生产单位要做好质量控制检验工作,一旦发现有因技术不达标而造成的质量问题,及时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预制构件风险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的阶段,其中构配件的数量与种类多,因此运用构配件是否会直接性的影响到工程的质量,为了预防在施工结算发生错构配件的现象,就可以有效的针对这些构配件来实施编号,预防构件在加工完成之后,统一运输到施工现场,因为工厂和施工场地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远,在具体运输的阶段会发生略微的磨损情况,因此在施工之前,要做到预制构件的质量检验工作。构件进入到施工现场之后,养护也同样关键,要组织相应的人员,来运用行之有效的对策来进行养护,避免出现在养护阶段发生的磨损而使得施工过程之中的各个节点衔接不当的情况。除此之外,因为装配式建筑施工之中的构配件体积相对较大,因此要运用机械吊装来实施。
3.4吊装过程控制要点
3.4.1起重机械的选择
起重机械的选型和规划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安全问题。因此,在选择起重机械时,除了要保证起重机械进场手续完整,也要根据预制构件的尺寸重量等因素核算所需要的机械型号,以满足构件吊装要求。在起重机械安装完毕后需要通过检测检验设备是否完好,机械是否保养到位,防止吊装过程中出现机械瘫痪的情况,使构件长时间滞留在空中。
3.4.2人员的培训
操作人员由于疲劳工作而产生操作失误的可能性比现浇式混凝土建筑大了很多。这需要施工单位加强对机械操作人员的培训,设立合理的轮班工作制度。此外,对地面指挥人员的培训也十分重要。
3.4.3构件吊装的要点
施工人员应在吊装工作开始前在构件上标明吊点位置,并严格按照三点起吊的要求进行吊装作业,需要现场安全检查人员定期检查吊具、吊索的质量情况并及时更换。除此以外,还可以设置专用吊架来防止构件脱落。
3.5安装过程控制要点
3.5.1高处作业临边围护
可以采用外挂脚手架的措施来防止临边坠落的风险。外挂脚手架提前将挂点安装在预制外墙上,并设置防脱落措施防止挂架脱落。在施工过程中,可以依靠起重机械将外挂脚手架逐步向上提升,使施工人员临边作业的危险程度大大降低。
3.5.2高处坠物防控
由于构件吊装工艺需要,建筑外围不能设立维护网,吊装过程中碰坏的混凝土等各类施工零部件等很容易从高空坠落。可以采用临边搭设护栏,用安全网进行围挡的方式防止高处坠物的发生。
3.5.3临时支撑体系设置
施工中通常采用临时支撑拉结与原有体系进行连接,然而现阶段,连接工艺还是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一大技术难点因此,深化节点设计连接水平,提高支撑材料质量,严格遵循支撑施工顺序,加强对人员的培训是该阶段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的关键。
3.5.4用电安全管理
由于外部环境影响和操作不当,电线易发生老化,需要施工现场设置专门的安全员负责电箱电线等的管理工作,按照规范进行定期检查,并做好防护措施。加强对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用电教育,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避免因为操作不当而产生的触电事故。
结语
总之,目前,在装配式建筑大范围推广和飞速增长的形势之下,其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要充分的重视起来。有关学者要利用装配式建筑工程调查研究发现在施工环节存在着诸多安群风险事故。因为装配式建筑安全和风险方面的研究要比先前较为传统的建筑难一些,所以,需要针对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实施科学化的分析与研究,从而更好的为装配式建筑进行开发决策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月霞.试析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J].江西建材,2017(2):268-268.
[2]张红平.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50):183-184.
[3]刘迪.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安全施工管理[J].建筑施工,2016,38(7):991-992.
[4]李朝智,丁小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因素研究[J].山西建筑,2017(29).
论文作者:李全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4
标签:建筑论文; 构件论文; 危险源论文; 风险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预制构件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