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教育项目的策划与实施论文_杨敬芝

博物馆教育项目的策划与实施论文_杨敬芝

王羲之故居

摘要:2007年的国际博协大会对博物馆的定义进行了修改,最重要的就是将教育作为博物馆的第一大功能予以阐述:2008年的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促进社会变化的力量”,表明了博物馆将会参与推动社会的发展,也指明了博物馆未来工作的发展方向。在所有文化教育机构中,只有博物馆是公益性的机构,是传承人类文明,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教育机构,也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数码科技已颠覆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发达信息时代下成长的人们,他们的沟通方式及生活方式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吸引人们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成为博物馆教育的一个重要项目。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策划、实施、作用、途径。

一、充分认识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重要作用

博物馆、纪念馆是社会文化教育机构,是陈列展示,宣传人类文化和自然遗存的重要场所,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教育对象是所有的社会大众,具有极强的广泛性,博物馆与社会并存,缺一不可。而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是较博物馆其他工作而言,最为贴近观众、最直接服务于观众的中心环节,是博物馆工作的主要社会职能之一。从1905年“中国博物馆之父”张謇创建南通博物苑起,就将博物馆的性质定义为“社会教育机构,政治、学术参考的重要部门,学术教育的有力助手”。 他把博物馆视为“教育救国”的一部分,以达到“富国图强”之目的。一直以来,中国博物馆都承担着社会的教育使命。我国从博物馆创建之初,就将社会教育作为博物馆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收藏、研究工作价值的体现。离开社会教育,博物馆的收藏、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就得不到充分体现。离开社会价值,就得不到充分体现。博物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宣传其文明成就和发展水平的重要窗口。社会教育功能是博物馆工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能,目前,我国博物馆界正逐步实施免费开放,向公众敞开大门,降低了公众受教育的门槛,参观人数直线上升,人们通过参观、学习、思考,在博物馆所营造的人文环境中提高自身素养,落实了“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因此,博物馆应改变以往的教育模式,开设各种教育项目,来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参观学习,把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放在突出位置,来提升博物馆的社会地位。

二、教育项目的策划理念

世界第一座以“教育”为使命的博物馆出现至今已经超过三百年,博物馆从最初对物的关照逐渐转向了对人乃至全社会的关照。目前,博物馆教育项目还缺少一个较成熟和准确的定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美国博物馆学家索林杰在1990年发表的《博物馆与大学:继续教育的新途径》一文中明确指出:美国博物馆协会在博物馆定义中已把“教育”和“为公众服务”定位博物馆的工作中心,收藏则是完成教育与为公众服务的手段,收藏本身已不是目的。随着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把教育作为自己最为重要的任务,博物馆实施教育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所提供的教育服务也日渐丰富。现在的博物馆不仅仅是人类物质和文化遗存的收藏保管场所,更像是一个信息传播交流的平台,以其自身的魅力吸引各界人士的关注,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促进社会变化的力量”。

三、开拓博物馆教育的新途径

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博物馆应积极探索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时代的发展也带来了博物馆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活动的创新。

1、改变博物馆长期以来单一的说教式的教育模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加了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博物馆传递给观众知识信息量的增多和科学技术含量的不断增高,知识的传播已不再是单向的传递,而应是多渠道、开放式的互动教育。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观众的积极性,使其由被动转为主动吸收知识,博物馆教育职能是在为观众提供自我学习服务中实现其教育功能的。

2、提高办展水平,增强展览内容的吸引力

要增强博物馆的吸引力,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旧模式,推陈出新,在陈列内容上,要有精品意识,突出本馆主题,利用博物馆资源优势,配合展览、结合文物开展社会教育活动,让博物馆以及文物的专业知识生动化、形象化。在陈列布置上,要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以观众的参观需求为根本,营造良好的展览环境,包括展品的文字说明、展示手段以及灯光效果等,使观众达到赏心悦目参观、汲取知识营养的目的

3、加强对外合作,创新博物馆与社会合作的新途径,扩大博物馆教育的范围。

大胆探索、努力创新是推动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发展前行的重要前提,在日益市场化的今天,博物馆也要重新调整思路,认识到宣传的重要性,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打破传统的固定展览形式,主动把展览推出去,我们要集思广益,不断扩宽工作思路及方法,增强博物馆的社会基础,在组织社会各界人士来馆参观的同时,广泛联络历史文化的学者、收藏家、旅游工作者等,与我们一起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提供各种信息、资料和学习交流的机会,从而使更多的人受惠。

四、教育项目的实施

博物馆教育是一次信息传播的过程:博物馆工作人员是传播而主体,博物馆的观众是传播的客体,博物馆的藏品、展览、教育项目是传播的媒介。由于博物馆中的陈列展览大多是静态的,观众通过单纯的参观是很难了解到展品的多方面内涵的,教育项目也就成了博物馆进行教育和传播的必要补充。教育项目能否实现预期效果是由预先进行合理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现场管理、项目结束后的及时总结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五、结语

总之,博物馆教育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让更多的人接触、了解、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力求将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与多元文化资源相融合,使博物馆发展之路越拓越宽,在文化强市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1]. 王立岩,鲁欣.博物馆教育——持续的挑战[J].中国博物馆.1990年04期.

[2]. 严建强.《拓展式教育:博物馆文化的新内涵》.[J].中国博物馆2013年第1期.

论文作者:杨敬芝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6

标签:;  ;  ;  ;  ;  ;  ;  ;  

博物馆教育项目的策划与实施论文_杨敬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