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工业企业发展规模经济的主要障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发展论文,乡镇论文,障碍论文,规模经济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发展乡镇工业企业规模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乡镇工业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乡镇政府培植经济增长点、实现财政增收的需要。其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大船”才能抗风浪,企业经营才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挑战性;如果企业规模过小,在市场竞争中就难以立足。比如江西省铜鼓县一些很有潜力、市场前景广阔的乡镇企业,最后都不幸“夭折”,究其原因就在于迟迟上不了规模。
(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随着企业逐步扩大产量,单位产品分摊到的固定成本就会逐渐减少,从而产品按全部成本计算的单位成本也随之减少,获得了规模扩大的经济效益。比如铜鼓县二源化工厂,“三氧化二锑”年产70吨才勉强保本,高于这个产量,企业才有利可图。
(三)有利于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由于企业规模的扩大,就会围绕它们兴建起一批相关产业,从而对周围地区产生较强的吸引效应和辐射效应,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活跃。
一
从铜鼓县的情况看,发展乡镇工业企业规模经济存在着不少障碍,既有客观上的因素,也有主观上的因素。
一是产权改革步子不快。一方面,乡镇工业企业在不同程度上仍然隶属于当地乡镇政府,企业不具有法人财产所有权,没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和经济行为,因而企业缺乏发展规模经济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乡镇政府对企业行政干预过多,企业的技改立项、设备订购、原料供应、产品定价、市场销售、厂长任免等都由乡镇政府拍板定案。乡镇长同时扮演着厂长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乡镇工业企业规模经济的形成。
二是要素市场发育不全。由于尚未形成统一、开放、可调控的产权转让市场,企业之间现有资产存量难以进行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因而乡镇工业企业走兼并、联合之路实现规模扩张便困难重重。此外,由于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资金市场,乡镇工业企业不可能在短期内筹措到形成规模经济所需的大量资金。
三是筹措资金办法不多。大多数乡镇工业企业之所以难成“大户”,资金短缺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不少厂长乃至乡镇长花了相当的精力跑资金,但往往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筹资的思路不宽,没有把引资视野拓宽到引技术、引设备、引资产上;总是把眼睛盯在县内几家银行和县财政上,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争取资金的办法不多;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缺乏粘劲、韧劲和磨劲,一旦碰了壁或上了当,便灰心丧气。
四是敢冒风险意识不强。在厂长或乡镇长中,有的人头脑中仍然存在着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守摊意识,对市场变化既不敏感也不关注;也有的怕担风险,在企业扩改问题上举棋不定,拖而不决,唯恐扩产不扩销,以致使市场机遇失之交臂。比如有的乡镇工业企业就曾出现过客商大量订货而限于生产规模,无法满足供货的现象。
二
如何加快发展乡镇工业企业规模经济?
对策之一:理顺产权关系,优化企业经营环境
乡镇政府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尽快转变观念,转换职能。一是要切实还权于企业。下决心改变政府对企业包揽一切的保姆式管理方式,尽量减少以至避免对企业的不适当干预,充分落实和尊重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如对股份合作制企业,除行使股东的相应职权外,不得干预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使乡镇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二是对企业上规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要主动搞好协调,提供服务。当前要突出抓好以资金市场和产权市场为主的市场体系建设,盘活资产存量,为促进企业之间生产要素的自由让渡与交易创造条件。三是要对企业法定代表人实行公开招聘,先定目标后定人,能者上,愿者当,并应交纳一定的风险保证金。对实现企业上规模贡献突出的要予以重奖。
对策之二:加大筹资力度,着力化解资金瓶颈
企业要上规模,必须要有相应的资金投入作保证。要广开门路、广开渠道,千方百计筹集资金。一是现有乡镇企业除拍卖、兼并、破产一批外,要逐步改造成股份合作制企业,动员和鼓励干部职工参股入股,广泛筹集社会闲散资金;二是多渠道跑项目争资金,取得各方支持;三是大力招商引资,以“兔子的腿、狐狸的嘴”的精神勤跑力争,做到地缘不足人缘补,欢迎“江边鲤鱼客来钓”,使外商请得来,留得住;四是建立乡镇企业发展基金和农村合作基金,重点扶持那些有市场、有效益、有潜力的企业上规模;五是努力增强企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投入,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努力扩大再生产。
对策之三:全力开拓市场,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必须牢固树立市场观念,高度重视市场信息和市场营销工作,否则规模就无法发挥,效益也就无法实现。一要多视角研究市场。既要研究国际市场,又要研究国内市场;既要研究城市市场,又要研究农村市场;既要研究“热”起来的市场,又要研究“冷”下来的市场,及时把握市场的动态变化,果断作出市场决策。二要超前性预测市场。善于抓住市场机遇,对看准了的项目,当机立断,集中资金快投、大投,迅速壮大企业生产规模。三要全方位开拓市场。建立强有力的市场销售网点,采取灵活机动的销售方式和营销手段,奋力抢占市场制高点。
对策之四:选择适宜方式,创造企业规模优势
要促进企业上规模,实现一般产品到主导新产品的跨跃,必须因地制宜,因厂制宜,选择最佳方式。一是纵向式上规模。将生产核心产品的企业,以及与该新产品工艺技术上前后衔接(如粗加工环节或零部件、配套件生产)的企业合并为一个企业。或其它企业围绕一个生产最终产品的企业,通过资金、技术和业务关系形成松散的多层次的依赖关系,企业之间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这就保证了企业间仍能保持一定的竞争关系。二是横向式上规模。以一个实力较强、优势明显的企业为龙头,以产权为纽带,把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集结起来,优化配置生产要素,注重结构效益的发挥,实现产品经营向资本经营的转变。三是滚动式规模。通过资金的不断自我积累,从而达到分步上规模的目的。特别是市场预测无把握时,更要由小到大,滚动发展。四是优生式上规模。对新上项目坚持“优生”的原则,规定一定规模的起点,凡达不到一定规模的项目,一律不准上马。五是裂变式上规模。鼓励和支持有一定实力的优势企业进行自我繁殖,像“细胞分裂”一样建立新的企业,如兼并和参股,以形成新的更大的规模优势。
对策之五:注重增长质量,追求最佳经济效益
发展规模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一是要合理确定企业规模。规模扩大带来的“经济”,即长期平均费用下降的趋势不是无限的,企业规模越大,经济效益不一定越高,也可能是低效益,甚至负效益。企业规模只有在一定点上,经济效益才是最高的,大于或小于这一点,经济效益都要下降。因此,必须以效益为中心,以效益论规模。二是要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在生产的全过程中,特别是生产的关键环节、关键工序上,要舍得花本钱,大胆引进先进设备,采用一流生产工艺,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致力于创名牌、创特色,努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使产品上档次、上水平,决不能在原有低水平上进行简单的扩大。三是要推进资源二次开发。对初级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延伸产品链条,向提高资源转换率和产品附加值要效益;对高耗材、争资源、低效益的企业要坚决予以关停并转。